第3章 章節
都是個人看法,我覺得那段內容有點可疑。我個人是不采信的。你說他給蜀後主的密信,內容到底是怎麽流傳出去的呢?難道當時就被發現了?還是後來他失敗才發現的?”
“這樣說來,所有的所謂密談,密信都不可信了。隆中對也不好講了。”
“隆中對本來就很多人存疑,就算大概內容差不多,具體話語也可能有虛構成分。”
“這倒有可能。不過那封密信,說起來也許的确是後來什麽降将啊俘虜啊,知道這件事的說出來有這麽個密信;或者後主收到了,自己說出去的……”
他托着腮,想了想,“确實是這樣,但我還是覺得這件事……不大對勁。”
“而且這可不是孤證,華陽國志和漢晉春秋都有提及。”
“雖然如此……”他的臉微微地漲紅,似乎想反駁,但是又一時找不到證據,只能支支吾吾,“好在我也不是歷史學家,只是個人覺得不是這樣,也不用寫論文論證一下。”
“哈,個人偏好的話當然無所謂了,我只是想說,大家都相信這個也不是沒道理的。”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覺得不大喜歡這段記載。不過也無所謂了,過去了那麽多年,誰知道真相到底是如何?”
“總有人知道的吧……”陌生的旅人輕聲說了一句,然後指了指窗外,“你看,那就是劍閣站了,我們這就到了。”說着開始收拾東西。
“喔。”他應了一聲,也開始整理旅行包,車上的廣播也開始提醒旅客下車。不過在這一站下的人寥寥無幾,他很快就走到了門邊,那位陌生的旅人就在他前面不遠的地方,已經走下了客車的臺階。他忽然覺得有點可惜,明明聊的這麽投機,居然連一句再見都沒說——他真心希望自己能夠再見到那個人。
不,不只是再見而已,如果能留個聯系方式什麽的,交個朋友就更好了……雖然人們經常是在車上聊得很開心,下車後各奔東西永不相見,這樣就去要聯系方式挺冒失的,但是對這個人,他覺得十分舍不得。
快走了幾步,想追上去問問那人要不要以後聯系,想不到只是一走神的功夫,那人已經不見了蹤影。明明站裏人少的可憐,但就是在哪兒都看不到那個熟悉的身影。帶他前來的那輛大巴已經絕塵而去,留下他一個人,在車站門口發愣。
傳說中的豆腐宴果然名不虛傳,一整上午加上半個下午就只吃了幾塊餅幹的他敞開肚皮吃了一個溝滿壕平,撐得路都快走不動了,才結賬出門。摸着漲起來的肚皮,他開始在路邊找車準備上山。其實他很喜歡這個平靜的小鎮,雖然是旅游景區附近,但是這裏的人們看起來都很樸實善良,一個個都笑眯眯的,價錢也公道。只是內心之中仿佛有種難以言說的急切,催促着他趕緊去劍閣景區——雖然他自己都不知道是為什麽。
不出半個小時,他就找到了一輛專門往景區拉客人的車,找不到拼車的旅客,只好自己雇了一輛,讓司機把他送到山上的入口。山路盤繞曲折,他在車裏晃得跟搖元宵一樣,好不容易挨到了山頂,他坐在景區門口休息了半天才買票進門。
果然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之前走上一天都不覺得累,但是現在只是坐車上山都覺得頭暈。不知道自己還能這麽游玩多久,雖然已經接受了生命不久的現實,但他仍舊不免心生凄涼。偏偏這周遭的萬物凋零之景,更惹得他幾乎莫名地想要落淚,雖然蜀地溫暖,常見綠樹,但畢竟不如夏季青翠可人;加上一層不知從何而起的霧氣,襯得那灰暗的綠仿佛正在他眼前一點點黯淡下去,就像他随時可能消逝的生命。
想在盛夏看看此處那一片濃蔭蔥茏,卻不知來年的夏天,自己會在人世還是陰間。
他的腳步和心情一樣沉重下來,有些疲倦地站在路邊,隐約看到山林裏有一座小廟。他走上前去,廟門開着,應該是可以參觀的。廟門口是一副對聯,上下聯分別是姜維守關和夜雨聞鈴之事,而這兩典也都不是什麽輕松愉快的內容。
他知道腦袋裏的瘤子會影響人的情緒和思維,有些患者會出現嚴重的抑郁情況,因而會有自殺之類的舉動,他知道自己也很難逃脫類似的命運。不過此時此刻,他可不希望在這裏發作抑郁症。他決定到廟裏休息一下,看看有沒有賣茶的——現在的僧人也開始做生意了——也許能緩解一下。
在裏面轉了一圈,沒看到什麽人,雖然看起來是有人打掃收拾的,院子裏也晾着衣服,但不知道和尚都在那裏。有點失望剛想離開,忽然背後響起一陣腳步聲。
“這位先生。”
是一個蒼老的聲音,雖然蒼老,卻中氣十足,至少聽起來比他身體健康多了。他轉過身,看到一個身穿黃僧袍的老僧看着他,雙手合十。
“你好,請問這裏賣不賣茶。”
“不賣茶,不過如果你渴了,可以進來喝幾杯,不收錢的。正好我也想找你說幾句話。”
“那就謝謝了,可是你說……找我?”
“嗯,跟我進來吧。”
房間內的一切都很樸素,只有平常能夠想象的僧人的起居所需要的一切。他坐了下來,老僧給他面前的杯子裏滿上一杯熱茶。幾口茶下肚,他覺得舒服多了。之前醫生說過過度疲勞可能會引起抑郁感,看起來果然如此。
“你是來這裏旅游的吧?”
“是的。”
“現在不是旺季,為什麽這時候來?”
“唔……正好這時候有空而已,其實也沒什麽計劃,不知道怎麽就突然想來這裏。之前從沒來過,所以想看看。”
“此時此刻你來劍閣,其實也是與此地有緣。”
“也許吧,只要是相逢就是緣分。”
“這話不假,不過有些緣分,可與衆不同。”老僧說着,拿出一個小護身符,“這是給你的。”
“給我……這是廟裏賣的紀念品嗎?”
“我們這裏不像別的廟,不做什麽生意。這個護身符你拿着就好,游覽的時候帶在身邊,會用得上的。”
“謝謝,雖然我不明白……”他伸手接過那個黃色護身符,上面有佛像和一些不懂的文字,封在塑料套裏面,看起來十分不起眼。
“阿彌陀佛。”老僧笑了笑,“這樣就好,我也算了卻一段塵緣了。”
完全不懂到底是什麽意思,但是他并未多問,只是默默地喝着茶。隔壁傳來隐約的誦經之聲,聽着聽着,他覺得心裏慢慢平靜下來,剛剛的苦悶和憂慮,也慢慢消散于茶杯上的袅袅熱氣之中。
臨走前他捐了一點香火錢,踏出大門的時候,老僧忽然又提醒道,說再往山下走一段,某個方向會有一個小店,那裏會提供住宿。雖然不知道為什麽老僧忽然說起這個,他還是說了謝謝,慢慢地向山下走去。
雖然上來之前看了景區地圖,不過此時他也不大記得了,便随意地走着,覺得哪裏有趣,就去看一眼,打開相機拍幾張照片。若是累了就在路邊石頭上坐一會。還好今日沒什麽風,也不是特別冷,山間空氣清新,他開始覺得惬意起來,不知不覺,竟然盯着彌漫霧霭的山谷出神起來。
那霧霭忽然仿佛慢慢化開了,裏面露出千軍萬馬,而自己也突然不像是坐在石頭上,而是騎在馬上,身後同樣跟随着徹底連天的大軍。
一位身着戎裝的将軍出現在他的面前,單膝跪地,身旁的兩員副将手舉托盤,裏面放着一些案卷籍冊。他走向那位将軍,彎下腰去攙扶。
然後一切瞬間開始搖晃模糊。他仿佛彈簧一樣跳起來,揉了揉眼睛。
奇怪,剛才那是幻覺嗎?他捶着腦袋。真是要命,看起來病情進展得比我想的快得多啊,他在心裏嘟哝道,之前還只是頭疼眩暈,嗜睡,或者莫名的暴躁和抑郁,現在已經發展到出現幻覺了?
他趕緊起身向前走了一段。沿着搖晃的繩橋走過一段山谷,一個別致的小亭子出現在面前。這一次他清楚地看到了,一個身着長袍,腰間佩刀之人站在亭子裏面,背對着他。他快步走上前去,那人沒有回頭,而是手扶着欄杆,另一只手指了指遠處的山巒。
“大功已定,士季當早作打算。愚見不如學範蠡之游,張良之隐,泛舟江湖之上,盡享此等美景,也不辜負平生。”
“……”
“或者說,士季……你還有別的打算?”
說着,那個人慢慢轉過頭來。他只覺得一陣心跳加速,很想看看那人長什麽樣子,可是就在這時候,一切都煙消雲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