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薨逝
以公孫佳的頭腦, 早就想到最壞的結果無非是老太妃身故。
老太妃八十多了,哪天突然駕鶴西去都不應該令人驚訝。皇帝對姨媽一向親厚,也會親自過來給老太妃祝壽, 卻不會聽說老太妃病了就巴巴地跑過來, 那是親媽的待遇。過來了,就代表病情很嚴重了。
心裏明白是一回事,真遇到了又是另一種心情了。公孫佳自幼就受到老太妃的偏愛, 她出生的時候, 大舅還活着,鐘源還是個幸福的小少年,公孫佳就是老太妃口裏唯一“可憐”的那一個, 時常被放在膝頭。她有什麽事兒, 老太妃都要擋在前面,有什麽利益,老太妃都要為她争取。
老太妃實是公孫佳心裏最親近的一位長輩。
一見皇帝的車駕, 她心慌了,語速也急促了起來:“快!快進去!”
宮中府中都認得她, 核驗了身份,将她放了進去。府裏燈火輝煌,人人神情不安又不敢擅離職守。在前面, 公孫佳還見到了太子的兩個胞弟、他們的兒子們,還有幾位其他的公主等等。再走兩步,又是燕王等人。
公孫佳一顆心沉了下去。
這些人裏, 未必有幾個對老太妃是真心的親近, 但是他們都來了,只能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那事态就很嚴重了。
親王公主們都在前面等着,公孫佳卻很順利地進入了後院, 直到了老太妃的居所——她是老太妃心心念念着的人,自然與旁人不同。
公孫佳沒有什麽時候比現在更加痛恨這副身體,她已經跑了起來,仍然跑得不夠快。她最後是被背到老太妃的門前的,門內聚滿了人,皇帝與鐘祥一對難兄難弟,沉着臉猶如兩個煞神,一動不動地坐在椅子上,盯着禦醫看診、用藥。
三舅母朱氏看到公孫佳到了,忙說:“可算來了,剛才醒了一會兒,叫你呢。”
公孫佳抱緊了,懷裏的寶函,被朱氏拉進了屋裏。沒有心思看屋裏都有什麽人,公孫佳被推到了老太妃的床前,那裏,鐘源跪在地上,扶着床沿焦急地張望。老太妃又昏了過去,誰也不知道她還會不會醒來。
公孫佳往前走了兩步,看到皇帝,才想起來要行禮。膝蓋才彎下去,皇帝就擺手道:“快去看看你太婆,你叫叫她。”
公孫佳跪在鐘源身邊,将寶函放到床上,手臂、手指都酸痛了起來,一直用力握着寶函,她的手指有些僵硬。鐘源問道:“這是什麽?”
“舍利子,我帶來了。”
靖安長公主道:“快,擺香案,供上。”
Advertisement
公孫佳費力地将寶函拿起,鐘源忙接了傳了下去,在老太妃耳邊說:“太婆,藥王來了。”公孫佳也湊了上去,叫了一聲:“太婆。”
兩人叫了好幾聲,又不見老太妃醒來。公孫佳見到了真人,看老太妃胸脯還有些起伏,慌亂的心平靜了一些,問鐘源:“怎麽這麽突然?禦醫怎麽說?”
鐘源低聲道:“上了年紀了,就是這樣的。你見得多了就知道了。”這個年紀的老人,頭一天好好的,睡夢中離世也不少見。老太妃這樣能被發現的,已是給足了鐘家人的面子,讓他們有機會道別。
公孫佳轉頭四下張望,微有一點惶然,雙手卻伸過去握住了老太妃的手,握得緊緊的。
屋裏鴉雀無聲,公孫佳雖是久病,卻還未成醫,也看不出老太妃有什麽不對來。又過了一陣兒,藥煎好了,皇帝親自接了藥,鐘祥上前将老太妃扶起,哥兒倆不假手他人,給老太妃喂藥。
鐘源擡手握住公孫佳的肩:“咱們退後。”
公孫佳盡力抓住老太妃的手:“我不走!”
鐘源略一使勁便将她從床邊摘了下來,提着退了三步,公孫佳掙脫不了,低聲怒喝:“你幹嘛?!”
鐘源道:“我知道你着急,大家心裏都不好受,你一向懂事的,現在也……”他話說到一半便說不下去了,公孫佳正将頭扭轉過來瞪着他,兩只眼睛通紅,不是要落淚的紅,而是一種情緒堆積到極點将要爆發的樣子。
鐘源的心已經很累了,此番出征他有心理準備,未必能像公孫昂那樣打得漂亮,但是心裏也有一點點的僥幸“萬一呢……”。事實還是證明了,實力這東西,不是靠意志就能彌補的。還未及收拾好心情,向祖父請教,曾祖母就病倒了。他一天休閑的日子都還沒過上,表妹現在又是這樣,鐘源感到了一絲疲憊。
還好鐘家人多,常安公主等人一擁而上,将兄妹倆拆開了。鐘秀娥摟着女兒,低聲哄道:“沒事兒,沒事兒,你太婆會沒事兒的。”公孫佳默不作聲地靠着鐘秀娥,眼睛直勾勾地往床邊看,皇帝與鐘祥兩個圍在床前,她只能看到他們的背影,根本看不到老太妃。
藥很難灌下去,皇帝也焦慮了起來,又傳了禦醫,禦醫道:“施針或可蘇醒。”
這禦醫心裏也大叫倒黴,按照慣例,帝後這樣身份的人如果死了,生前給他們治病的禦醫是要處死的。老太妃不是帝後,照皇帝這個架勢,也很有可能把他們給宰了。八十多一個老太太,誰能保她長長久久的活下去?
禦醫一頭汗,治得非常盡心。老太妃身上、頭上紮了好些銀針,又過了一刻,方才蘇醒。醒了之後含糊地叫了兒子和外甥的小名,喜得二人“阿娘”、“阿姨”不停地叫着。老太妃虛弱地笑笑,問:“我是不是要死了?”
皇帝道:“阿姨不要胡說!你不會有事的!我下旨,大赦天下,為你祈福禱壽!”
“胡說!你娘走的時候也是這麽一遭,不是也什麽用沒有麽?別叫人再說你做皇帝的辦事不周全。”
“誰敢!”
老太妃搖了搖頭:“我還能醒,是老天爺厚道啦。藥王呢?”她還惦記着兩個“沒爹的孩子”,将鐘源和公孫佳招了過去,一手一個握住了,對皇帝說:“旁人都有家有業,只有這兩個孩子我放心不下,你是老大,我把他們交給你啦。”
此時她說什麽,皇帝就答應什麽:“好。”
“辛苦你啦,當老大的人,就是要吃苦受累的。你們倆,要好好聽皇帝的話,不要給他惹麻煩。”
公孫佳與鐘源哽咽地:“是。”
老太妃道:“哎喲,我這一輩子,經過別人沒經過的,見過別人沒見過的,一個寡婦帶着兒子投奔姐姐的時候,是不想敢有今天這樣兒孫滿堂的。值了!”
“阿娘!”鐘祥低叫了一聲。
老太妃道:“哎。不哭,不哭啊。”
室內低泣之聲連成一片,公孫佳渾身顫抖:“太婆,你不會有事的。”
老太妃道:“真是傻孩子,到了我這個時候,能看到閻王殿的路。大娘,我的大娘喲……”
公孫佳抖得更厲害了,猛地一回頭,叫道:“大舅母,太婆叫你呢。”
常安公主上前一步,又縮回了腳,捂着眼哭出了聲,一旁一個男子接住了她。公孫佳這才發現,太子也在屋裏,就在常安公主身邊,正在安慰常安公主。
老太妃道:“真是個好孩子。好啦,松手吧,我該走了,你……”
“我不!你帶我一起走吧!”
鐘源又故技重施,用力将她摘開:“你傷心得糊塗了,來,讓開。”
孰料公孫佳卻劇烈地掙紮了起來:“我不放手!絕不!太婆!”她心裏的難過比公孫昂過去的時候更甚,公孫昂走得突然,她當時是懵的,不及悲傷又要處理種種事務,根本沒有給她難過的機會。眼下卻是可以從從容容地哭泣。
看到太子,她心裏更憤怒了,她知道老太妃叫的是誰,卻只能拿常安公主來掩飾。這種憋屈與近來紀氏的小動作聯系起來,将她整個人都燒起來了。
老太妃對皇帝和鐘祥招了招手,道:“該說的話,這輩子都說完了,我去見阿姐,見大娘了。”
皇帝道:“阿姨!你別走!只要你不走,你有什麽心願,我都為你達成!”
公孫佳在鐘源的掌下掙出一條胳膊來,往床前招着:“太婆,你的心願,我為你做!”鐘源眼看老太妃的手垂了下來,卻不能撲上去,只好将表妹端起來放到人少的一邊。
皇帝先哭了,屋裏人都哭了起來,哭聲傳到外面,有人宣布:“老太妃薨了。”外面也哭了起來。管事們開始指揮着準備喪事,老太妃這般年紀,壽衣壽器等等都準備好了,每年上漆、換新的,此時辦起來也是有條不紊。
屋裏也沒有過于緊張,只是哀戚之情極重。鐘家在皇帝面前的份量,倒有一半是落在老太妃的身上,如今她去了,鐘家的天塌了一半,皇帝最後一個長輩也走了。
供舍利子的香案邊上人少,公孫佳就被放在那裏,她恨得要命,狠狠地将寶函拂到了地上。外面兩重寶函散開了,鐘秀娥揀起了裝舍利子的寶函,鐘英娥與朱氏将散落的兩重寶函揀了起來,一邊裝一邊說:“你這孩子,拿佛寶撒什麽氣?”
“屁用沒有,算什麽寶?”公孫佳氣得開始罵,“拿去扔了!”
長輩們當然不會讓她胡來,鐘家人又多,分工又明确,很快将一應後事都支起個框架來。靖安長公主先勸哥哥和丈夫:“我們得給阿娘換衣裳,你們避一避。”才将兩人從屋裏勸了出去。
~~~~~~~~
公孫佳又被“拿”了出去,她的樣子已經很不對了,靖安長公主等人雖忙着喪事,也還習慣性地分了一點心思在她身上,讓人将她也引出去:“到那邊歇着,這裏人多事雜,別碰着了她。”
公孫佳出來,皇帝正站在門外發呆,皇帝站着,別人都得陪着他在大寒天裏受凍。鐘祥自己都懵了,也站着,兩人是一樣的心情——親娘/親姨沒了,疼愛他們的人沒了,讓他們可以暫時将一切抛開,将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感受被疼愛的人沒了。
心裏空蕩蕩,什麽都不想提。
鄭須也勸不動皇帝,目示太子,太子也在發怔,他在想着那聲“大娘”,他知道太妃叫的是誰,心裏也沉甸甸的。
公孫佳出來後,鄭須低聲道:“縣主,您勸一勸郡王?”沒得到回應,一看,公孫佳也一動不動地站着,目光沉沉地盯着老太妃的窗子。
完了,又呆掉了一個。鄭須忙安排小宦官:“快去宮裏,告訴娘娘們,老太妃薨了。”
皇帝先動了,略略活動了一下手腳,擡手拍到了鐘祥的肩膀上:“別愣着了!”鐘祥擡起袖子胡亂抹了一把眼淚:“哎,我這就去操辦後事。”
皇帝又下令,有司協助,一定要給姨母死後哀榮。
下完了旨,才發現公孫佳還站着,皇帝前行了兩步,手掌按在她的頭上,說:“好孩子,不要看了,你太婆将你托付給我,我會看顧你的。你太婆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你好好歇着,才是最大的孝道。”
公孫佳又下死力看了兩眼窗戶,心道:我知道她的心願是什麽。
才慢慢轉過頭來說:“是活着,不是歇着。”
皇帝微怔,公孫佳道:“我以為,先死的會是我。”
太子剛回過神就聽到這樣一句話,不假思索地道:“休要胡言!”
公孫佳認真地說:“從我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會死了。”
皇帝心頭正悲涼,頂不樂意聽到這話,截口道:“你傷心得糊塗了,去歇着。你有什麽心願,對我講,不要自作主張自己操勞。”再累死了,我就沒臉見阿姨了。
公孫佳對他屈膝一禮,說:“陛下,我從來不怕死,我活着有娘,死了有爹。您今天也夠傷心、夠累的了,太婆會心疼的,別為我操心了。”
慢慢地走了,侍女們忙圍了上去攙着。公孫佳扶着阿姜,阿姜給她擦眼淚,公孫佳臉上仿佛挂了個面具,眼淚卻在不停的留。心裏又寫上了一條:太婆的遺願,紀家欠我們的,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