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禍孽已近身前來
第二天早間用了飯又往濟南去,傍晚時分到了守備府,早早有人在門口候着了,上前磕頭牽馬,口稱:“問老太太安,問公子安,問奶奶安。”
錦姐下車一看好整闊的一座府邸,進了大門一群人迎上來為首一個婦人也有四十多歲年紀,一把扯住了老太太的手,抱做了一團,錦姐就知這是她妹子了,細看看倒挺像,只是老太太更富态些。
王敏正帶着錦姐上前見過了禮,姨太太看着他們夫妻喜歡得要不得,跟老太太誇說:“昀哥越大越體面了。“王敏正謙恭道:”姨太太見笑了,孩兒出門穿了兩件好衣服人靠衣裝,不能跟弟弟們比。“
姨太太努着嘴說:“休提那幾個羔子,終日在家惹我生氣,我若有十分病八分就是他們給氣的。”
王敏正只是笑,姨太太又親熱的招呼錦姐喝茶,問:“在山東吃得慣嗎?平日喜歡吃什麽我讓他們去準備?“
錦姐說:“都吃得慣,平日家中雞鴨魚肉都吃。”
“好,這才是富貴人家的孩子呢。”姨太太細看錦姐怎麽看怎麽喜歡,又喜洽又福相,青春活動百樣可愛,心想自己家的女孩子都不如她,和藹道:“你們成親那日我也去的,只沒上後頭看你,今天來認得了以後還要常來。”
錦姐笑着應了,心想,這姨太太倒是個和善活絡人,不像咱家老太太死板板的。又看屋中人雖多都是丫頭婆子并不見個主人家,正想問外間走來一個婦人帶新着四個男孩子,那婦人也就三十歲上,粉白面龐,瘦削身子,穿着淡黃上襖,秋色裙子,戴着一頂銀絲狄髻,那幾個男孩子都十歲左右還沒留頭,打扮的好不金貴,一進門就鬧開了,抓果子繞桌子,姨太太板着臉說:“還不過來見過你大姨太太和哥哥嫂嫂。”
那幾個孩子嘻笑着上前叫了一聲,然後你推我我推你又亂鬧起來,姨太太看着心煩,老太太看着心喜,一個說:“只要一下學就家無寧日了。“一個說:”多子多孫才是福氣呢。“那婦人叫養娘都給領下去了,先上前與老太太行禮,口稱,“姨母。“老太太讓着坐了,王敏正同錦姐也見禮,口稱:“大舅母。”
大舅母略點了個頭就坐到一旁去了。
天色漸暗後堂裏飯也擺好了,姨太太請大家就坐,大舅母起身說:“我吃齋就不陪了,姨母慢用,。“朝王敏正和錦姐點了個頭就走了,前腳出了門姨太太就說:”可不你們來嗎?不然我連個吃飯的人都沒有,老姐姐啊我這病就是從這兒來的。“老太太朝妹子擠擠眉毛,”我們姐倆回頭細說,用飯不說這些。“姨太太也就收住了口,錦姐是藏不住話的,問:”姨太太您家裏怎麽不見主人家?老爺們都哪裏去了?“
老太太就瞪了她一眼,“這一桌的菜堵不上你的嘴?“姨太太倒沒見怪,“你姨老爺在天一觀清修閉關,兩個舅舅在外頭做事,家裏就我和你大舅母。“
“哦!“錦姐拿起筷子也不問了,桌上是八樣冷荦八樣素果,随後又上熱菜先是一道燒鵝,又是清蒸甲魚,錦姐也就只顧吃了。
晚間錦姐在房中同王敏正說,“因你爺爺顯着精神,我一向不曾在意,今兒見了姨太太方想起來你爺爺六十七了,老太太才五十出頭是原配嗎?“
“不是,原配太太早不在了,我親奶奶是第二個,老太太是第三個了。“
錦姐翻了個白眼道,“你不早與我說呢?早知道我更不讓她了!”
Advertisement
王敏正溫言道:“她好歹是咱奶奶嘛,她來家時我爹也就十歲,都是她照管的,雖不是親的倒底也不差,你只看咱爹面上。”
錦姐想起公爹的好也就不言語了。
那邊姨太太和老太太姐妹兩個難得相聚,在一處宿着說話,姨太太流着淚道:“姐姐,你看看我這家裏還有一絲活人氣兒嗎?你妹夫反正是要成仙的人了,這五年來在家的日子一只手數得過來,還虧他仁義四十開外才思量成仙,再早些我還有漢子嗎?早是寡婦了。“
老太太勸說:“常言道,“一人修道,九祖升天”,妹夫他有這樣大志你和孩子也沾光,積福積壽比多少布施都有用。“
姨太太抹着淚說:“我福薄配不上,空留這樣一個大宅給我就是沾他的光了。你信上說你孫媳婦不好,我今看着絕好的一個姑娘,生氣勃勃的,這人不要玩兒還是人嗎?你看我那大媳婦跟老頭子倒是一路的,人雖在家待着心卻是沒有生氣兒了,只差剃頭就算半個姑子了,天天吃齋念佛閉門不出我看着就來氣,有時勸她兩句她暗裏反怪我的不是。“
老太太不解道:“為什麽?我看她是個賢德的“
姨太太冷笑了一聲,“為什麽?為大兒納的妾?天地良心她進門幾年無所出我多說過一句嗎?大兒納妾我當娘的為媳婦吃醋攔着不讓?她不願意就該明明白白的說,她點了頭不算還一連給挑四個妾,現在四個兒子又都養在自己房裏?外頭看确是賢德的,這賢德的苦她自己知道,借着佛爺的經給自己打熬吧!我是看不上!“
老太太反羨慕道,“你這媳婦是知大理的,你嫌她沒人氣,你跟我家裏去看看,活活氣死人的!你別看她生得人模人樣的,那裏內一點人事都不通的,進門當夜就不曾同房,這男人喝醉了她不會服侍嗎?娶妻是幹嘛的?她自顧自睡了,說她年紀小不懂事,她又厲害着呢,紫雲一個生子的妾讓她趕出門去了,你說奇不奇?“
姨太太聽到這裏也不由睜大了眼睛,驚道:“還有這種事?你家那紫雲我見過的,是個溫順的人怎麽得罪她了?“
老太太将枕頭墊了墊,歪着道:“誰能怎麽她啊!我生來不曾見有這樣潑悍的,別說紫雲一個婦人家就是家中的男人們也奈何不得她,她日日要吃酒,見天要上街,一家的男人擋不住,滿城的男人盡着看。”
姨太太驚奇的嘴都合不上了,“她娘家沒有規距的嗎?“
老太太輕笑一聲,不屑道:“她娘家的規矩想是女人當家的,不然怎麽這樣撒風?更将自家表哥接到家中來會房裏的丫頭,我想下一步還不知怎麽做業呢!“
姨太太叫道:“怪哉,怪哉。“又問:”那昀哥兒一個當丈夫的就由着她嗎?“
老太太嘆了口氣,“也是昀哥兒年輕,她能說會道,喝得玩得,猜枚行令,踢球蕩千無般不會,哄得漢子五迷三道的。“
“她會唱嗎?“
“那倒不會,再會唱來豈不真成娼婦了,只談笑侑酒,也跟外頭唱的差不離了!“老太太一場話說出心中也暢快些,又讓媽媽倒茶來喝,見姨太太還在思想,”好妹子,你還煩什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家還算好人家呢。“把姨太太說轉了心,也不氣煩了,姐倆兒個扯着手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姨太太思量再好好看看錦姐,畢竟聽姐姐說得奇,擺好早飯讓去請人,婆子回來說:“太太,王公子同王奶奶一大早就出去了。”
姨太太問:“一大早去哪裏了?”
婆子只搖頭,老太太是見怪不怪的了,吩咐馮媽說:“你去看春園跟去沒有,沒去的話讓她來回話。”
不一會兒馮媽帶了春園來,姨太太見了眼前一亮,姨太太心想,怪道昀哥兒給哄住了,這樣的嬌妻美婢誰能例外,就是神仙也要給哄住了。
老太太問:“一大早公子哪裏去了?“
春園回:“說是要去看王爺上朝。“
老太太冷臉罵道:“我家的孩子稀罕看王爺上朝嗎?魯王府都進過兩遭呢,街上三教九流無名百姓才當個稀罕事兒,肯定又是你奶奶撺掇的!“春園給罵得不敢擡頭,老太太喝了口茶,又問:“早上什麽時候出門的?誰跟着去的?可用過飯沒有?”
春園回:“公子說四更半天就上朝,所以四更二刻就和奶奶出去了,只帶了王象,不曾用飯只用了杯熱茶。“
老太太自笑了兩聲,“好難得,在我家這兩年沒見她早起過,今日到了這府中倒破天荒。”揮手讓春園下去,春園忙溜的退出來。老太太捂着額還在生氣,姨太太打圓場,“你理她做什麽?咱吃咱的飯,你是來瞧我的不是?”
老太太與妹子說:“我等着早晚有一日犯出事來,離門離戶的完了這賬。”
姨太太邊喝粥邊嘆說:“難怪人說神仙好,這人就是沒有十全十美的,生得這樣有福偏生這等做業,也是可惜了。”
王敏正帶着錦姐看王爺上朝,只見黑天裏一隊提燈執傘的人,然後又是一排大轎,錦姐問這都是什麽人?王敏正說:“都是郡王,王子,王孫,也有山東的官員顯爵。”
錦姐看着長龍似的隊伍,流水的燈籠,說:“還是你們山東人會做官兒講威風,南京六部閣老出門也就頂轎罷了。”
王敏正不說南京沒王爺,只說:“省城地方怎麽和京師比,縣爺還當土皇帝呢。”
過了一柱香的時間那上朝的隊伍盡了,天色也亮了,曉風吹來冷飕飕的,沿街商戶有開門的,有出攤的,就近找了家小店吃了一碗油面茶并兩個火燒,算了十五個錢。出門見行人更多了,王敏正讓王象去找頂轎兒來,錦姐說:“找來只你坐吧,我是不坐的。”王敏正沒法兒就陪着她走,走到黑虎廟和尚在做早課,只有兩個賣香的在門口,走進去裏外粗看了一回,香沒燒遇到個乞兒錦姐給了一把錢,過了黑虎廟就是貢院,府學,鐵牛山,錦姐一一看過了,出了守道門到了布政司大街,在一個茶攤歇了一會腳,吃了一盤棗,兩碗甜茶會了賬,一路出了西門就是趵突泉,周圍花園好景致,也有年輕的女子憑欄臨窗在盤頭,更有年輕的男子進出談笑,無論男女見了錦姐一行都是笑臉,錦姐去裏面看了會子泉,伸手在池子裏玩了兩捧水,見後門有賣小吃的,又吃了一碗梨膏,問店主人這用的是泉水嗎?主人說:“我們城裏吃得用的都是泉水。“錦姐沒吃飯,又要了幾個豬油燒餅。
王敏正見她走累了讓王象去叫轎子,錦姐回程坐着轎還和王敏正說哪日上大明湖去,王敏正滿口答應,響午時分回的府。
春園見錦姐玩得開心,也沒提老太太問話怕惹她不自在。王敏正洗了把臉被老太太叫去了,說:“在任城督府奶奶已是揚了名的,這到了濟南還要照舊?你不看我面看你姨太太的面,別給濟南守備府揚名了。“一席話說得王敏正不敢應聲,也不坐了只在下面站着,老太太看這樣一個乖孫兒,又不忍心道:”好兒,你以前是怎樣的?你跟着她瘋什麽?你這次來是要考試的,你只在書房同黃先生好生溫書莫理她,有事讓我來回她,你爺爺不在沒人護短,我立不下家法也不做老太太了!“
王敏正聽老太太說得話兇,自己是絕不忤逆的,可錦姐鬧起來是不看人的,只得給姨太太遞眼色,姨太太就調合地說:“既是來我家做客,自然要讓她好好玩的,我府中不比你家獨街獨巷滿城眼望着,要出去我府裏也有家人婆子,只把你個讀書相公放在家裏吧!”
老太太問他吃飯沒有,王敏正說吃過了,也沒再怪。
晚間王敏正跟錦姐說了還有十天就要下場不能出去玩樂的話,錦姐也沒難為他,“你好好跟先生在家讀書,我又不是小腳老婆,離了男人行不得的。“
王敏正反像個娘子般囑咐:“你出門帶着王象,別在外間喝酒,天黑早些回來。“
錦姐不耐煩道:“知道了,你只讀你的書吧!“
二月初二是個龍擡頭的日子,二月初三又是文昌帝君誕辰,從初一日起濟南城中就布置起來,山東下州外縣的士子鄉紳都往濟南城裏趕,并有各路做戲的,做商的,行腳的,一齊湧進城來,白日錦姐在樓上就看街上熱鬧非凡,那牌樓上皆張燈結彩,找王象來吩咐了晚上要出去,王象不敢攔只問,“要準備什麽?”
錦姐說:“你只帶着身子跟我走吧,一些兒都不用你備。”
回房讓春園梳頭,又換了件厚絹青襖兒,馬面紅裙,尋了兩塊白手絹包了銅錢銀子,春園問:“你要哪裏去?”
錦姐說:“這地方過二月比咱南頭熱鬧多了,我看外間挂着燈,夜裏還放炮呢,你同我去不,你去我讓王象叫頂轎子随着,你不時好坐。“
春園問:“姑爺不去嗎?“
錦姐試着鞋,“我沒和他說。“
春園不放心,“我還是問問去,他不陪你,我就陪你。”走到大院裏沒尋見王敏正倒遇見老太太和馮媽同姨太太在看魚,老太太叫住了,“你哪裏去?“
春園行禮說:“奶奶找公子說話。“
“大白天尋爺們有什麽要緊話說?晚間說不夠嗎?”
春園灰溜溜又回來了,錦姐問:“怎麽樣?他去嗎?”
春園不說沒見着人給老太太擋回來了,只說:“姑爺跟黃先生在做文章呢,我也沒敢叫怕斷了文思。”
錦姐也沒理論同春園帶着王象高高興興出門去了,外間正是晚飯時候,錦姐挑了間大門面的酒樓,讓王象一起上去坐,王象退後說:“奶奶和春園坐着吃吧,我外頭跟轎一起候着。”
錦姐問:“你吃什麽?”
王象說:“謝奶奶用心,街邊啥都有。“
錦姐因要觀燈就上樓挑了個雅間,叫了只鴨子并四個小菜,一盤花卷,兩壺米酒,看着城中的人漸漸多了,街上的燈也多了,紅日西沉殘霞鋪在河面上,環城河沿岸大大小小的船兒不下百只,錦姐擎着杯兒說:“去年表兄和雲哥就從船上來的,我在街心撞見跟做夢似的,如今一年又過去了,也不知他們在京怎麽樣了?”将杯遞到春園面前,“咱喝一個,明年表兄完選連你也不在我身邊了。”春園拿杯喝了,“我只有兩件事愁在眼下,第一青哥兒雖要了我,将來奶奶誰?如何看我?第二就是姑娘了,若能和姑爺一直這樣下去就好了。”
錦姐聽了微微笑着,“你只擔心你自己,不需擔心我的,我不和王敏正這樣下去,還能怎麽辦?”
“我倒不是說你要怎麽辦?我是擔心姑爺他不能長久的待你。”
錦姐将杯兒重重一放,“憑他!我豈是看人臉色過日子的。”春園怕錦姐怒氣上來不說了,錦姐反寬慰她說:“好姐姐,你到了表哥身邊有什麽事盡管送信來給我,他将來娶得奶奶若不好,我替你教訓她,打破頭你不跟他過了還來跟我一處。”春園捂嘴笑了,“你啊!還是說的孩子話。”
此時日頭已完全落下去了,天色一片昏昏,樓下行人如蟻,車馬成群,一排排彩燈漸次亮起,五光十色一片輝煌,錦姐朝西北面遠眺雖不見大明湖,也見天空中有些煙水氣,托着腮說:“好想南京啊!”春園也順方向看去,“姑爺若進學可不就上南京了嗎?”兩人思鄉之情正濃,隔壁間又傳來一陣笛聲,那音色又清又遠,正是南調《五般宜》,一曲終了真有個月籠秦淮之意,錦姐拍手叫好,喚小二來問:“隔壁是什麽人?”
小二回:“是一位官人帶着自家的女人。“
錦姐說:“我聽那人吹得好笛音兒,着實仰慕,你去請一請。”給了一塊銀子,說“你另添八盤席面來。”
小二拿了銀子去,不多時一位官人同一位婦人到了,那官人年不上三十,生得儀容富麗,長大個子,戴着紗帽,穿得墨色織金的袍子厚底靴子,配得白玉環兒,系得缂絲帶,那婦人也就二十出頭,雲鬓花面,通身錦繡,官人進門見是兩個獨身女子,笑言:“敢是兩位姑娘有請嗎?”
春園見窘向裏坐了,錦姐大方,起身迎說:“萍水相逢也是有緣,聽得貴處清音雅致,正想扳教。“
那官人含笑将錦姐上下細看,心想,曾經滄海難為水,看過巫山再無雲,哪裏來得這等标致有趣的女子,這才稱得上是個美人,我過眼的婦人堆千積萬,空自搽脂抹粉只好替這人提鞋罷了,口內說:“不敢,既蒙入耳,願意奉教。”
錦姐請他們入坐,讓春園斟酒,春園只得站起身捧杯,那官人再看春園,楊柳細腰,瓜子臉龐,十指尖尖,金蓮小小,更是風情喜人,一時神魂俱酥,心癢難耐,只是不知根底,不好下手,只得假作正經,言裝老誠。
錦姐哪知此人好色心邪,見他貴介盛服,言談和樂,只道是個體面人物,心想我認得兩個朋友也不枉來濟南一趟。
這正是,花月樓上起閑事,禍孽已近身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