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不悟身猶戲妓兒
楊佑家中為兒子去了千金确實有些支應不開了,本來一個布店一年不過幾十兩銀子的進項,家中人口要吃要喝一向又不曾省過的。這一日在家算賬,樓下秦媽喊:“奶奶,有個差爺請見。“
楊佑以為是吳邦打發人來說話的,拉上抽屜走下樓來,卻見是個生人穿得也不是禮部的服色,忙請廳裏坐,讓秦媽看茶,笑問:“差爺是哪裏高就,此來有何貴幹?“
“奶奶客氣了,我是驿站的,山東任城府裏有封信來,上是官封不敢疏忽,特地送來了。“說着取出信送上。
楊佑一聽山東就知是錦姐,只不知是好信還是壞信,一刻也等不得當着人就拆了信,只見一張二百兩的銀票,并有幾行字:
姨母大人臺鑒
自嫁山東,久別姨母,今月逢兄上京,說及捐貢之事,喜兄功名有成,又念家中産力不能從容,特寄銀二百姨母收訖。
原該承歡膝下,侍奉庭前,女不孝之至矣,望姨母身安體健,阖家如意。
不肖女吳錦姐拜上
楊佑看完一陣感憂,心想“這傻孩子你大宅門裏娘家人不能給你撐身家,你怎麽還能往我這裏挪動呢,讓那府裏人說你的閑話。”又想着錦姐在家時的日子,不知她現在怎麽樣?何日能回南來?賞了差人幾百個錢,将信同銀票都鎖在櫃中,打定主意這錢不能輕動。
李希程的媳婦已有了身子,依然坐在房中紡線,楊佑看着不忍想勸她歇着又知道媳婦是個勤快的秉性,遂重新上樓取了十兩銀子,交到兒子李希程手裏,“這錢你拿着平日裏給媳婦開個小竈,打打零嘴,你弟弟這場事用了大錢,過幾年等家裏寬裕了我與你們另賣所宅子帶着孩子也好住。”
李希程極懂事的,“娘,我不是小性的人,我沒出息罷了,弟弟做官我也光彩,這錢極該用的,用他身上還有前程,用我身上就是一灘死水了,我們都在家中吃現成的這錢您拿着買菜使吧。“
楊佑塞在他袖裏,“你們不是小性的人,為娘難道是偏心的人?這不是給你用的你拿着就是了。”
李希程才收了。
楊佑細想自己生得兩個兒子,一個替他聚妻生子,将來還要造屋造屋看孩養孫,一個替他打點前程,将來得了官還知遠在哪裏?只有一個錦姐自小貼身,如今雖嫁遠了卻比在眼前的都知心。睡前還想着錦姐放不下,走到錦姐舊樓上盤了盤舊東西,夜裏迷糊聽見有人敲門,叫李禁叫不醒,叫秦媽沒人應,又聽那敲門聲甚急就自己披了件衣服走到門首問:‘夜深了外間是誰?“
“姨母是我啊!“
聽是錦姐的聲音,楊佑着忙開門,只見一個女子黃蠟的臉,瘦肌肌的,穿着舊青綢的衫,白布裙子都破了邊,楊佑還恐看錯了,“你是我兒錦姐嗎?“
Advertisement
錦姐哭道:“姨母就是我啊,我吃了大虧了。“
楊佑心疼的了不得,扶住了,“快進來,有事和我說來,誰欺我兒,我找他去。”
正要進門,只見街口走來一個官人烏衣烏帽,玉帶蟒袍,雄糾糾帶着一夥人上前拽住了錦姐,“賤人哪裏藏?”一夥人搶人而去,楊佑大喊:“強搶婦女了,來人啊!”
深夜裏不見一個人,連錦姐和那夥人也不見了。一時痛得錐心,大哭我兒,李禁将她推醒,楊佑睜眼才覺是夢,身上都汗濕了,心還兀自亂跳,點了燈坐着再睡不着,聽五更鼓響了,就去菩薩面前上香,求錦姐平安。
卻說錦姐從舊年六月到新年開春小一年不曾出門,因府中寬闊倒也鋪展的開,今日看戲明日打牌,或是聽書,或是釣魚,晚間又同王敏正賞月看花,聽風品露,那日子也跟神仙差不多了。春來王敏正考試的日子近了,老太太說:“濟南姨太太叫我去逛逛因家中有事一向不曾去,過年時她身上不好,我也沒打發人去瞧,這次趁着你上城考試我同你一起去,就在她家中小住也有地方溫書,就是黃先生一并跟去,不是外人。”
王敏正沒有不應的理,回屋跟錦姐說了,錦姐放下臉,好笑道:“這才是為老不尊呢,我如今不上街了,她倒要上城?我不管我也要去。”
王敏正接話,“那當然豈有不帶你去的,等我考完了出來咱還在城中多留幾日,我同你看泉去。“
錦姐喜滋滋的叫春園收拾行禮,說要上濟南的事兒,春園問,哪日去?呆多久?是住店還是住館?
錦姐正在興頭上,:“也不住店也不住館,這老太太的妹子就是濟南守備家,我們一塊去也換個府上小住。”
春園一聽是跟老太太去,況又是她娘家的親戚,心中就覺得不大妥貼,當着王敏正的面不能說老太太的不是,打包了幾件家常衣服,尋空兒跟錦姐說:“老太太素日為人你是知道的,這回到了她姊妹家中,你可不要想着能放松游玩要我說還不如住店省事呢。“
鐵姐全不在乎,大咧咧的說:“她在自已家都不能怎樣?到了她姊妹家難道覺得多了個幫手就能管我了?我在親戚家中給她留些尊重就是了,她要先不尊重咱都不消理她。“
春園聽話裏有兩分對路,順着說,“對,對,就是這個理,在親戚家只看在主人的面子,咱尊重些個。”
錦姐口上應着,其實全沒放在心上,看春園打包的衣裳,只說太素了,“我進他門裏頭回往親戚家去,你也挑幾件光彩的,沒的讓她們門裏看低了我。”
春園只得另換了華麗的新衣,錦姐還在配鞋子,挑釵環,興高采烈地等着出這趟門。
到了初五日府中備了兩輛車,老太太和馮媽一輛,錦姐和春園一輛,王敏正和黃先生騎馬一行人就往濟南去。初春的天風中雖還帶着些寒氣到底不似冬日裏硬了,因帶着老太太路上走得慢,在章丘縣上歇了一夜。錦姐難得住店,要湯要水,選酒選菜,又讓小二去前堂看個好位子,她要到外間去吃。
王敏正先去看老太太,老太太洗完了臉,脫了外面的大衣服,坐在軟凳上讓馮媽在捶腿,一見就說:“這外間的東西不潔淨,你讓店家找個小炭爐來,我們有自帶的米,還有臘肉醬瓜,我煮口粥吃。”
王敏正到外間去安排,一會兒王象就送上來,馮媽量米煮粥,老太太同王敏正說:“你是要入場考試的人,別在外頭吃東西有個好歹不是玩的,跟我一起吃碗粥兒。“
王敏正剛要應,就聽外間錦姐叫他,忙起身:“老太太勞碌了,今日好好歇着,孫兒不敢亂吃東西,老太太放心,這黃先生在我還要看看去。“話音剛落,人就出去了。
老太太向馮媽道:“你看看,這是她跟男人出來,還是男人跟她出來,還知點輕重嗎?”
馮媽媽到外間瞅了一眼,關上門,“老太太到了姨太太家就不要想這些事了,放着讓外間人也看看,誰家娶這樣的婦女不生受的。”
錦姐在外間找了當中的桌子,同王敏正和黃先生一起坐着,春園在屋裏整東西沒下來,送飯上頭吃去了。那進門的人都往他們這桌看,旁邊也有叫唱的,見了他們這桌問小二,“那姐姐是哪個院的,也叫我這邊來坐坐。”
小二拿毛巾擋着說:“爺你別胡說,那是人家房裏的人,一處來的可不是陪局的姐姐。”
那人方知沒想頭了,一會兒叫得女子到了,都笑嘻嘻的各自入了席,行令吃酒,調笑相擁,王敏正和黃先生倒是只顧說話吃酒,非禮勿視。錦姐非但不怕人看她,她還要去看人家,那邊調笑夠了,那兩個女子一個捧琵琶一個打板唱起來,音律上聽不出什麽,聲兒卻是動聽又清柔又響脆,唱得人動腸。兩人唱完了錦姐也跟着叫好,眼見女子要走,她跟王敏正說:“你去叫來,讓她們也陪我坐坐。”
王敏正望望黃先生,黃先生也望望王敏正,二人都有些尴尬,黃先生說:“奶奶放着您在桌上坐着,我們叫她們來不大好吧!”
“這有什麽?是我叫得她們。”
黃先生又說,“這是奶奶大量,可我們不慣做這事的。“
王敏正也為難道:“老太太還在樓上呢,這話傳回家爺爺知道了要罵我的。“
錦姐在他頭上點了一下,輕笑道:“這點出息,怕什麽,我叫的。”擡頭見人已出門去了,大聲叫小二,小二跑來問要啥,錦姐說:“方才那兩個女子呢?你去給我叫來。”
小二疑惑地看着他們桌上三個人,不知是怎麽回事,王敏正知道錦姐性兒的,說:“讓你叫你就叫吧,別的桌叫得我們叫不得。“
小二笑着解釋,“爺誤會了,我看奶奶在這兒不敢叫,想不到奶奶與一般人兒不同這樣大度。“又看了看錦姐心裏實在看不明白,也沒敢話往下細說,追出門把那兩位又給叫回來了,領着到錦姐桌前,她們先見了禮,也不敢上前,只問:”爺和奶奶叫我們有什麽事兒?“
王敏正看她們約莫二十五六歲,頭發梳得油光光的,臉上白白一層厚粉,紅紅兩團胭脂,只一雙眼睛盯着人轉,都穿着花布上襖,青布裙子,這樣的女子他是不敢招見的,只低了頭不做聲,黃先生索性起身讓了個位子,同王敏正挨着,指着空位說,“兩位姐姐請坐,是奶奶叫得你們。”
一位抱琵琶就笑了一聲,“喲,竟想不到是奶奶叫我們,奶奶叫我們來有什麽事啊?”
錦姐問:“你們出來陪酒唱曲一場多少錢?”
那兩人對視了一眼,不知她問這個做什麽,只回說:“一個人一錢銀子只陪吃酒彈唱,不陪夜。”
“我也不要你們陪夜。”當既掏出一塊銀子放在桌上,“這裏也有一兩,你們拿着,陪我坐着也給唱唱。”
這兩個女子見了錢也顧不得詫異,就在錦姐身邊坐了,放下東西先給他們倒酒,王敏正和黃先生推辭着不敢接,錦姐說:“你們不用管他們。”她們就放下了,又捧着杯來敬錦姐,錦姐一人一杯都喝了,問她們叫什麽,會琵琶那個說叫金珠,打板那個說叫寶瓶,錦姐笑着點頭:“好名兒,都是值錢的東西呢。”
又問會唱什麽曲子,回說:“都是小曲小調大小也會三十來支。“
錦姐問;‘會唱南曲嗎?“
回說只會一支《落南疊》,錦姐就讓她們唱,聽着字音還是北方聲氣,只是用了個南方聲調,賞了兩杯酒,又唱了一個打牙牌和探紅梅,曲詞雖俗不可耐嗓音還是很好聽,錦姐也有了兩分酒,也就停了唱,說:“你們也餓了吧,桌上喜歡吃什麽就吃什麽,吃飽了就回去吧!”
喜得兩個女子千恩萬謝,想不到這一兩銀子來得這樣容易,先時還不知錦姐是什麽路數,現在方知是個大手筆的婦人,那邊小二又添了筷子并兩碗飯,錦姐自己一邊吃着花生一邊問她們家中的情形,她們都說是本地樂戶,就在三鎮街上住,還請錦姐多來光顧,錦姐說:“我女人家到你們家做什麽去?”
金珠說:“奶奶也能拉扯拉扯我們,我們看奶奶不像一般人。”
錦姐問:“你們看我像什麽人?”
金珠看她穿得綢緞衣服,戴着黃金镯子,一頭烏雲秀發中一顆寶光大珠,寶瓶看她面兒生得又白又嫩,聲音又清又靈,同桌兩個男子正襟坐着,她倒擡腿歪着,兩人換了個眼神,都抿着嘴不敢說,只是低頭扒飯,錦姐見湯涼了,讓小二再添碗來,她們都放下筷子道謝,金珠說:“我看奶奶是大地方的人,聽聲口是南方人,敢是揚州的?”
“這猜出得有點影兒了,比揚州還大些。”
寶瓶說;“那只有京城了,奶奶是南京的不是?”
錦姐喜說:“不錯。”
金珠放下碗,“久聞南京的好,今日見了奶奶才知是真的了。奶奶在南京是官家的吧,南京十二樓的官妓果真都如奶奶一般體面嗎?“
此言一出,王敏正瞬間變了臉色,錦姐聽這話裏分明是把自己當官妓看了,拍着桌兒笑道:“那十二樓的姐姐比我體面多着呢,日日塗脂抹粉新妝豔服,養在樓上從不輕易接人,沒有十兩銀子見一面都難,那家中的丫頭幫閑跟出來比縣老爺出門的都多,你們有心向上是該往南京去。“
姐妹倆聽着向往,還要再問。王敏正聽不下去了,“別胡說,這是我家正頭的奶奶,好人家的女兒,你們幾時見門裏的人妝也不描的?“
那姐妹忙噤了口,再看看錦姐穿得雖好卻素,面上一點兒粉也沒用,那兩腮天然帶出紅氣色,兩道濃眉都不曾絞過真是個素面美人,吓得起身跪倒,“小的有眼無珠,望奶奶大量。“
錦姐只當是件好玩的事兒,仍舊笑呵呵的讓她們起來吃飯,兩姐妹一連吃了兩碗,放下筷子道謝。
此時外間天也黑透了,錦姐就放她們回去了,她們又謝了一番。
眼見人走了,王敏正和黃先生都松了一口氣,周圍吃飯的人跟着看了一場熱鬧見兩個唱的走了也就散了。王敏正扶住錦姐,“咱也回房裏歇吧!”
黃先生也跟着說:“公子奶奶早早歇下吧,我已是困得坐不住了。“
錦姐回到房中只當件趣事和春園講,王敏正聽來也覺得心裏不自在,又想有自己在也鬧不出什麽事就沒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