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
為了樹哥兒有個貼心人照顧,紫雲讓王敏正還請了奶娘回來,再三地向她托付了。
奶娘抹着淚說:“紫姨你就舍得嗎?十月懷胎生下來的肉啊!”
紫雲抱着樹哥兒,疼道:“兒啊,兒啊,不是我狠心,你是我的肉,我也是爹娘的肉,何況我不是你娘,你正經的娘是奶奶,我留在府裏又不能給你添光,反讓人說你是妾養的。”那樹哥兒才三歲知道什麽,坐在紫雲懷裏只顧玩手裏的鈴铛。
錦姐讓春園将之前紫雲送來的頭面衣服送回去,紫雲看着不肯接,“這些東西我是再沒機會穿戴的,還是春姐你留着吧!”
“這是我們姑娘的意思,你雖不穿變賣了不都是錢嗎?以後在家的日子可不比府裏了,一文錢要難死人的,窮這個字別人不知道,我們還不知道嗎?“
紫雲謝道:“請替我多謝奶奶,我這裏收拾完就去磕頭。“
春園讓她安心收着,慢慢收拾。
紫雲走這事王敏正心裏是着實愧疚,跟王老爺說明去賬房支了二百兩銀子臨行前要給紫雲。
在房裏錦姐見鼓囊囊一包白銀,問:“這銀子做什麽用的?“
王敏正不敢隐瞞說是要給紫雲的,錦姐看着銀子若有所思,說:“這樣這錢你給我吧,紫雲那裏你另想辦法。“
“這是怎麽說的,你要用錢咱另支去,這是給紫雲的錢!“
錦姐白了他一眼,聲高起來,“你給我另支二百兩來。“
“你有什麽用處?我跟爺爺好說。”
“我哥哥剛捐了貢,我姨母家中定然捉襟見肘,我要二百兩銀子送南京去。“
王敏正琢磨着說:“這話實不好說,不是舍不得銀錢,是為咱的臉面怕下人說閑話。”
“有什麽閑話?我竟不知!敢是你家的錢不讓我使?“
Advertisement
“不敢,不敢!“王敏正辯白說:”為紫雲這事老太太正生氣呢,我爺爺雖沒計較但也不歡喜,這時我再去為這個事兒支銀子,我爺爺是不說什麽,老太太肯定要嘀咕,其中不免有些難聽的話,到時家中不是又生出一場事來?”
錦姐聽着雖有道理但是仍心念姨母,就有個委曲的模樣出來,“那怎麽辦?紫雲都要回家找爹娘,我自幼沒了娘姨母養了這麽大,現下她家中正難我卻不能補報,我也回南京去算了。“
慌得王敏正蹲下身,“哪裏的話,你等着我這就去。”走到院外叫來管家,也不說錦姐要銀子,只說:“紫雲出去這件大事爹爹在南京也該去個信,你再支二百兩銀子來我同信一齊給爹寄去。”
王樞進在外時常來信在家中支錢的,如今要去信寄銀子也說得通,況王敏正一向不是浮浪敗家的子弟,從沒有坑家敗業的事兒,管家一點不疑從賬房取了銀來,還說:“公子,這銀子是從鈔關裏去,還是從錢莊上走?你寫了信我讓人辦去。”
王敏正借口說:“這次是我房裏的私密事兒,這信不經手他人了,我自己去寄,您忙去吧!”
管家就告退了,王敏正生平第一遭做這事也有些心需,捧着銀子放在錦姐面前,“奶奶,你寫個信我讓立馬王象去寄。”
錦姐看着面前白花花的銀子伸手拿起一錠在手中掂了掂,忽覺出一陣心喜輕輕松松幾句話就真金白銀的來怎麽不暢快?向王敏正說:“這事謝謝你了。“
王敏正反不過意,“你我夫妻說什麽謝。“
錦姐流出真情,“我細想起來若不嫁給你別處怕是沒有這樣好的事。”
王敏正欣喜地扯住她的手,“你真個是這樣想的?”
錦姐微笑着點點頭,竟有些溫柔羞澀的意兒,王敏正摟她在懷裏,貼着她鬓邊說:“好奶奶但只要你覺得好,我這場謊也值了。”
錦姐聽了他這話也覺得心中熱熱的,頭裏暈暈的,似是有兩分酒醉的光景。
轉眼到了紫雲要走的日子,錦姐也備了一桌酒飯請他們兄妹,李可宗是個鄉下的光棍兒,從不曾和外間女子同桌,見錦姐在他面前坐着他手都不知道往哪裏放,喝了一杯酒扒了一大碗飯,就說:“我外頭看看牲口去,公子奶奶慢用。“
王敏正在席上也不自在,當着錦姐對着紫雲好不尴尬,雖有幾分離情也不好言表,依舊奉了紫雲一杯酒,“你到了家寄個平安信兒來,往後凡事就自己做主了,我跟奶奶也為你高興。”
紫雲喝了酒,“我永記公子和奶奶的大恩。”
王敏正借口要去取東西,“奶奶還有話囑咐你,我替你路上打點兩樣東西去。“
王敏正一走,紫雲獨對着錦姐心中害怕,扶着碗頭也不敢擡,錦姐笑說:“你不用怕我,你現在又不是我家的丫頭了,咱倆是平起平坐的人。“
“我哪世裏敢跟奶奶平起平坐,奶奶說話我只聽着。”
錦姐就問:“你這次回家有什麽打算呢?舊日家中可有中意的人?”
紫雲紅了臉,“奶奶笑話我呢,我九歲就到了柳家能有什麽中意的人,本…“說到這兒住了口,錦姐道:”你只管說,如今我還管你嗎?“
紫雲忸捏着,“不怕奶奶惱,本以為守着公子過這輩子,不想來了奶奶,公子對奶奶如何我都見在眼裏的,為這個我也留不得了,我此番回鄉不敢想有公子這樣的人,只盼尋個老實知心的有碗飯吃白頭終老。“
這話說中了錦姐的心事,錦姐站起身親自給她斟酒,“紫姐,我往日竟小瞧你了。你有出去的日子,我無出去的日子,你有可心的人尋,我無可心的人守了,我真心願你好,将來有路也透個好信兒來。“
紫雲苦笑道:“奶奶,我如今要走了大着膽子說幾句逾越的話,奶奶真心待我,我也真心回奶奶。”坐到錦姐下首,訴道:“奶奶生在繁華錦繡地,長在鄉紳富戶家,三媒六證嫁與公府裏,我看奶奶的命就如看神仙的一般,我們那裏燒香拜佛都不敢開口求這樣的托生。奶奶心中的不平處我聽到點影兒說似是那個來府中的沈舉人?”
“不錯!”錦姐倒不含糊。
“不說沈舉人與公子孰好孰壞,只說人生在世也該珍惜眼前,奶奶休說羨慕出去的話,這外間的日子奶奶想也想不到,我到柳家之前從沒吃過一碗白飯細面,不說吃肉連豆腐都是祭祖才見的,四五歲就跌跌撞撞跟在哥哥後面去挑野菜揀柴,我爹娘天不亮就起床做活天黑了還在月色下織麻結繩,就這樣也才有件粗衣穿有碗粥湯吃,等後來先是旱又是蝗又有犯邊,一村的人死得死逃了逃,我們沿着大路吃草根吃樹皮吊着口氣,後來到了座大城那牆高到雲端裏,城外遍地全是災民,我爹說這就是西安到了這裏就有命活了,果然每日城中有施粥出來的,我一家人靠着每日一碗粥湯又活了幾日,只是我娘澀了腸子浮腫了身子,這是吃些油鹽細糧就能好的,可是我們哪裏有?只看着娘奄奄待死,災民說把女兒賣了還有活路,誰知那賣兒賣女的多了,都挑年長有用的年小的孩子都沒人要,我娘躺在城外草地上說:自己是要死了,讓我們出潼關讨生去。沒奈何将最後一條氈子蓋在我娘身上,幸虧開了春一路上還有柳樹蓼菜我爹帶我們一路出了潼關,在函谷關驿站遇見柳大人,他家下人看我們可憐回了太太買了我,給了十二兩銀子并賞了兩件布衣兩雙鞋與我父兄穿了,分開時節我爹爹和我說,孩子啊,爹将來活不活還不知,你記得你哥子大名叫李可宗,你是陝西清平縣人。奶奶啊,你想想我的來路,我此去是尋如意良人雙宿雙飛的嗎?“
錦姐聽呆了,這番情形她想都想不出來,春園只是揩淚,錦姐問春園:“你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春園咽聲說:“我家窮成這樣他們不賣我,我也自賣自身了,我家中無非是交不起租子就把我賣了,細想想咱南京地方讨飯都能有一頓肉吃,偏生就把我賣了。”
錦姐哀嘆了一聲,讓桂香去房中取了那二兩百銀子,交與紫雲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雖然不知事聽來也不忍心,只願你以後莫受窮了。”
紫雲跪接了,“願奶奶和公子福祿長在。”
王敏正在外又送了一程,出了城上了大道才分別,紫雲一路淚眼不曾幹。
王敏正回程也感低落,走到紫雲舊屋中坐着,抱了一會兒樹哥兒,樹哥正在玩皮鼓倒沒喊着要娘,王敏正對奶娘囑咐了一番,晚飯時才回院裏。進門前還裝着笑臉不想讓錦姐看出不快來,房中錦姐在勸春園,“春姐,你別感傷,有我一日絕不讓你再受窮受屈。”
春園眼圈紅紅的,見了王敏正起身:“姑爺回來了,我去傳飯。”避着出去了。再看錦姐也不開顏的樣子,問“你送了他們回來了?”
“回來了,不能耽擱怕家中你等飯。”和錦姐在外間坐了,春園和桂香擺上飯來,王敏正對春園說:“我看你臉色不好,快早早歇着去,”指了桌上幾個菜吩咐桂香,“将這幾樣再添碗粥送到春姐屋裏去。”
春園忙回說:“用不着,我随意吃些就行了。”
錦姐抓着她,“那你同我坐着一處吃吧!“
春園道:“你和姑爺坐着吃吧,你們吃好了我再吃。“
王敏正知道錦姐的心意,“春姐,奶奶叫一處吃,你就一處吃,你是奶奶帶來的人不比我家的丫頭原該尊貴些,何況你是表兄的人不久就是嫂嫂了。”
春園羞道:“姑爺幾時也會說話耍人玩了,既不要我伺候我回屋就是了。“紅着臉跑出去了,王敏正照舊讓桂香端菜送去。
錦姐誇他:“難得你如此曉事,春姐是自小伴我的知心人,我娘早不在了姐姐也嫁得早,她就是我親姐一樣的。“
王敏正只為錦姐高興,“你放心将來春姐出門的日子,我就如嫁姐一般的看待,嫁妝箱栊厚厚的添上方是我們的意思。“邊說邊遞酒到錦姐跟前,”你煩愁的事都和我說,我雖不才也能替你分擔分擔。”
錦姐接酒在手一飲而盡,覺得心中暢快多了,看王敏正怎麽看怎麽順意,細端詳愈見可心,腦中跳出一句“不如惜取眼前人”的舊詞來,自己一張臉兒倒有些紅了。
王敏正見她開了顏,自家心中也把紫雲出去的不快都抛開了,兩人吃酒說話,夜深了錦姐醉了撒嬌讓王敏正抱,王敏正把她抱個滿懷。
夫妻一夜嘻鬧不止,燈都不知何時滅的。
此後錦姐也不一味使性了同王敏正說話也溫柔多了,王敏正又是個有心有量的人,白日跟黃先生讀書做文章,晚間伴着錦姐花前月下,有時怕錦姐悶主動跟先生告假陪錦姐逛園子走街上廟游湖,漸次教錦姐騎馬玩球耍劍,月次請人來府中唱戲說書,阖府丫頭婆子喜得沾光跟着熱鬧,氣得老太太在院中日日發惱,同王老爺說:“好好一個爺們兒都給她帶壞了,咱家是清淨門戶,你看看如今成了什麽樣子?”
王老爺叫管家來問,“公子也在前院看戲嗎?”
管家說:“不曾,公子和黃先生在書房上課,奶奶同女眷們在園中看戲。”
王老爺問:“唱得什麽戲?”
管家說:“唱得南戲,昨兒演得《浣紗記》,今兒是《琵琶記》。“
王老爺點點頭,“今兒這戲好,高祖皇帝就喜歡《琵琶記》。“細聽聽牆外那絲竹之聲悠然婉轉,沒有鼓鑼喧嚣,轉頭同老太太說:”要不你帶着姨奶奶也看看去吧。“
老太太立起身,“我不看,你不怕羞你你帶着姨奶奶看去。”
王老爺寬慰她:“我是個愛看戲的人嗎?你前些年不是挺愛看戲的嗎?如今怎麽反倒生厭了?“
“看戲,看戲,我不當家我也去看戲?你兒子孫子不用照管澆水大的嗎?”老太太屈道:“這麽大的門庭一脈單傳,嫡孫媳婦不當家不理事不生養,天天撒嬌弄癡帶着爺們不學好不上進,許是上天降來敗家的。“
王老爺讓管家下去,笑說:“哪裏到這步田地,年輕孩子總是貪玩的,放着我的家教昀哥兒他壞不了。“叫外間倒水來給太太洗臉,親自給老太太擰了毛巾。
晚間叫王敏正在房裏,耳提面命讓他好好讀書,又出了幾個題目試他,王敏正一一寫出來了,王老爺看文字平正文理順達心中滿意。趁着月色祖孫倆又到庭中打了一趟拳,演了一套劍,見孫子都不曾荒疏,就說:“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話我也不必講你也該知道,文武之道我也早教過了,你不是忘性大的孩子,不要讓我操心。“
王敏正立在旁邊恭敬道:“孫兒都省得。”
王老爺同他喝了杯熱茶,便讓他回房去。
錦姐倒是挂心,見他回來迎上來搶着問:“你爺爺可罵你來?”
王敏正搖搖頭,笑道:“我爺爺輕易不罵人的。“
“那他訓你來?“
王敏正又是搖頭,“只能教導兩句罷了。“
錦姐松了口氣,挽住他胳膊,“害我替你擔心,只怕你為我受責。“
王敏正聽了暖心不已,捏住錦姐的手,“我為讀書考試的事兒怕是要冷落你了。“
錦姐并不見怪,“我也望你早早進學,也給我争口氣。我白日看戲打牌只在家中和丫頭們消遣,你讀你的書晚間回來陪着我就是了。“
王敏正覺得無限甜蜜,扯着錦姐在腿上坐了,讓錦姐給自己講白日看的戲,錦姐靠在他肩上由着興頭講,講到要緊的地方,王敏正故意追問:“這臺上是怎麽演得呢?怎樣叫做露滴牡丹開,蜂來芙蓉醉呢?“
錦姐斜了他一眼,“你白跟我做夫妻了,這意象都解不出來了嗎?”
王敏正看着她一本正經說這些的樣子忍不住笑了出來,錦姐擡手就要打:‘你膽兒肥了,做弄起我來了。“
王敏正雙手抱着頭,告饒道:“好奶奶,再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