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從杜若晴院中出來時已是月朗星稀,錦繡在前頭打着燈籠,沈瑜林閉了閉眼,有夜風拂過,帶起他額角碎發。
如今天一日日地涼了,算算日子,北夷戰事也快起了,好在監舉司已得了明谕,不會被擱置。
夷戰三年,他并未想過要摻合什麽,文就是文,武就是武。他前世初掌權位時,狄族亂起,江南瘟疫,前線連陷四關,不得已出了一記狠策......後來狄滅,卻直到逝世,還有言官斥他如虎毒。
如今他年紀尚小,三年勤政,也夠混出些資歷。
聖武之治雖為盛世典範,卻也不是沒有錯處,重來一世,若能彌補這千古微瑕,也算不負此生罷。
楊府的院子自是不如禦史府的精致,也不如他的梧桐院舒适,好在只是住上一晚。沈瑜林自撚了燈,屋中立時一亮。
爐裏的雲寒香燃了小半,卻不見滿廷人影,錦繡笑道:“他去喂貓了,公子不知道,這些天滿廷可是拿那貓當祖宗似的養着。”
他這麽一說,沈瑜林便想起了那只撓過他的小野貓,不由笑道:“那貓靈氣,也難怪。”
錦繡輕哼道:“公子若現在見了,才不會覺得靈氣呢!”
他說着,比出一個腦袋大的圓,道:“那貓如今肥得藥箱都團不下了,這幾日滿廷一直琢磨着換個大些的......還要透光,透氣,昨天他差點扯了糊窗的緞子去糊他那寶貝藥箱......”
沈瑜林聽得好笑,沒說什麽。
次日啓程,車行半月,也便回了京城。
迎歸諸事繁雜,且略去不題。
穿過回廊便是沈府正堂,四處擺設裝飾雖幾月不見,卻猶似昨日一般。
沈襄看着清減了些,眸子卻極亮,他親手為沈瑜林解了披風,欣慰道:“倒是師父小瞧你了,江南一行,竟鬧出這麽大動靜來。”
沈瑜林笑道:“初時只是個糙略的主意,後來因得王爺重視,漸漸有了框架罷了。”
Advertisement
沈襄點頭,複又嘆道:“只是這回徒兒也算一步登天,不知有多少人盯着......罷了,同你說這些做什麽......”
他說着,含笑拍了拍沈瑜林的肩,道:“你只記着于公務上莫要懈怠便是,旁的自有師父在。”
沈瑜林心中一暖,笑着點了點頭。
沈襄坐回位置上,抿了口茶,方道:“你那院子雖日日有人打理,卻已久不住人,此番正好也得了差事,是該頂門立戶了。”
沈瑜林驚道:“師父!”
沈襄從袖中摸出一張契紙來,放在桌上,道:“這府邸原是林兄任左都禦史時住着的,也算清貴......”
沈瑜林這些年來是真心将沈襄當父親敬着的,抿了抿唇道:“徒兒尚未及冠,如此,是不是太早了些?”
沈襄輕嘆一聲,道:“哪有三品大員還寄居在叔父家中的道理?你如今初登高位,更該謹慎些。”
沈瑜林斂目,微微低頭。
沈襄看着愛徒緊繃的面色,心中一軟,不由低勸道:“這府邸同在永寧街,距你外家也近,後頭經了王府便是皇城,往來也極便宜的,想師父了便回來看看......不過是換了個住處罷了。”
沈瑜林知道沈襄既如此說了,事情便是定了,低嘆一聲,應道:“多謝師父為徒兒費心了。”
“說來及冠一事......”沈襄看了看沈瑜林用祥雲白玉簪绾起的發,道:“如今你也入了官場,再這般打扮也說不過去,明日我會聯系幾位族老,尋個吉日為你行冠禮。”
沈瑜林怔了怔,應下了。
男子雖雙十而冠,若有隐情也是可以提前行冠禮的。
一時無話。
見沈瑜林捧着青花的茶盞,垂着眸子,沈襄嘆道:“罷了,先見你母親去,這幾日你便住在原先的廂房裏。”
沈瑜林抿唇,點了點頭。
......
這日天還蒙蒙亮,趙嫣然便起了,一直等到了午時二刻。
“嫂嫂便是再急也不至于不吃飯啊,哥他不是去接人了麽?”陳延玉無奈道。
趙氏點頭,笑道:“就是吶,嫂嫂可別餓壞了小侄兒,早膳也沒用多少......”
趙嫣然坐在繡榻邊,低頭撫了圓滾滾的小腹,撇嘴道:“就是肚子裏這個鬧騰的......日子精貴了人也嬌氣了,看着這些吃食實在懶怠動。”
趙氏勸道:“我當初懷熠哥兒也是這樣,可是不能不吃吶,嫂嫂看熠哥兒如今弱不禁風的模樣......”
趙嫣然抽抽嘴角,陳軍熠那小子她都要抱不動了好嗎?弱不禁風......是跟陳木頭對比出的麽?
陳延玉也覺得這話太假,淡淡瞥了一眼自家夫人,正想說些什麽,卻聽趙嫣然喜道:“來了!”
說來也巧,陳延玉一次也沒見過沈瑜林,挑了挑眉,回頭,正見陳延青帶着個素衣長衫的少年進了門。
那少年鳳眼生輝,菱唇含笑,五官生得同趙嫣然有四分相像,本該是副豔麗迫人的容貌,卻因周身那股莫名的氣度顯出幾分溫潤謙和來。
“從昨天就說要到的,怎麽現在才回來?”趙嫣然一手撐着肚子,快行幾步走到沈瑜林面前,作勢要揪他耳朵。
因她動作太快,陳延玉夫婦壓根沒有反應過來,趙嫣然沒吓着沈瑜林,倒把陳延青吓得夠嗆。
他趕忙轉到趙嫣然身後,輕手輕腳地将人帶進懷裏,托着她的腰。
趙嫣然橫他一眼,沒有掙脫。
沈瑜林抿唇一笑,緩聲道:“昨日路上因正巧撞上百姓喊冤,便耽擱了些時辰,讓娘親挂心了。”
趙嫣然嘆道:“這樣倒也沒什麽,那人家的冤情可有着落了?能攔住官轎子喊冤的必是被逼到了絕路上的,能幫便幫一把,這是積大德的事。”
這事後來是杜若晴辦的,他也沒多問,只是趙嫣然既提了,沈瑜林便笑道:“自然辦好了,王爺仁慈,哪有放着冤案不管的?”
趙嫣然點頭,卻聽陳延青道:“沒吃飯?”
沈瑜林一瞥,果然遠遠地見偏廳裏擺着一桌未動的膳食。
“都是你兒子折騰的!老娘哪樣不想吃啊,可是吃一口就要吐一口的,再好的胃口也沒了!”
陳延青嚴肅道:“不能不吃。”
他在軍中發號施令慣了,沉下面色時也自有一番威嚴,趙嫣然乍見之下還有些怵,只是略低頭便瞧見這陳木頭小心翼翼地護着她不教她摔倒的雙臂,膽子立時便回來了,哼道:“你還敢教訓起老娘來了,不想吃就是不想......”
話說到一半,她忽然想起來自家兒子還在呢,羞得滿面通紅,一頭紮進陳延青厚實的懷裏,再不肯擡頭。
陳延青耳根也紅了,聲音也緩了,低低道:“那我帶你去吃白糖糕,城東頭那家,二十文一包的,好不好?”
趙嫣然只覺面頰滾燙,不想再在自家兒子面前丢人,蚊子似的哼了一聲。
陳延青見她應了,左臂一沉,右臂一托将人抱起,結結巴巴道:“我,我先走了......”
沈瑜林看着陳延青土匪搶親一樣的背影,默然無話。
陳延玉最知道自家兄弟德行,笑道:“這便是瑜林侄兒罷?近來京中可全是你的傳言,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天縱本稚齡。”
沈瑜林回神,拱手行了一禮,笑道:“不敢當......”
陳延玉笑道:“你喚我陳二叔就是。”
趙氏笑道:“怨不得嫂嫂日日挂在嘴上呢,侄兒這般人品樣貌,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
沈瑜林淺笑道:“叔母過譽了。”
陳延玉笑道:“這話也對,侄兒是六首登科狀元郎,再過五百年也不見得有第二個來。”
沈瑜林鳳眼微垂,精光閃過,笑道:“陳二叔莫再給瑜林戴高帽了,瑜林的斤量,自知。”
陳延玉頓了頓,對趙氏道:“你且令人沏了茶來。”
趙氏點頭應下,側身行了一禮便避了出去。
二人落座,沈瑜林唇邊笑意微斂。
茶是上好的楓露茶,秋日用了正好,陳延玉輕抿一口,桃花眼微挑,笑道:“瑜林侄兒想必已猜到,二叔有話說?”
沈瑜林點頭,笑道:“陳二叔想是為了......軍中監舉一事?”
陳延玉道:“說來也不怕侄兒笑話,本朝雖說是文武平等,但高位武将着實不多,自前年一品上将于老将軍去了後,軍中職位最高的便是四位大将軍......俱是二品......”
幾乎所有武将,俱在監舉範圍之內。
沈瑜林似笑非笑地斂目,輕抿了一口茶。
見他如此,陳延玉抿唇,又道:“軍中賞罰分明,自開國以來便自成一套制度,沿襲至今,那監舉一制,着實不适用。”
沈瑜林擡眼,放下茶盞,道:“軍規便是先帝鐵令,動還是不動,輪不上瑜林說話。”
陳延玉嘆道:“軍中一向強者為尊,若行此法只怕軍心不定,二叔已上折禦前,只是想要侄兒一個立場罷了。”
沈瑜林挑了挑眉,略思忖一會兒,方笑道:“文行文道,武有武路,軍中......自是靠實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