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因人而異
李大山氣得直抖,馬成安等人忙打圓場,李大山還不依不饒,非說方雲宣是拿這碗粥來故意寒碜他。
方雲宣不禁苦笑,平平了心氣,才開口解釋:“我絕沒有這個意思。今日做的六道菜,都是依據各位員外、大人的身體而特意做的。在下雖與幾位評審素未謀面,可看了這一日,卻發現幾位的身體多多少少都有些痼疾,這才做了這六道菜,想藥補不如食補,若是幾位吃着好,就可依這個法子,回去讓家裏的廚子學着做去,豈不比整日吃些苦藥湯子強?”
幾位鄉紳一聽,不由面面相觑,他們這幾人平素都是動口不動手的,出門就坐轎,吃飯有人端,多年來養尊處優,人人都是一副富貴身體。說大病沒有,可平日裏就是覺得不舒坦,不是頭暈就是氣喘,再有就是吃什麽都覺得沒味道,食不下咽,睡不安寝,一日能睡二三個時辰,已經算好的。還有那貪戀酒色,時常流連煙花柳巷的,弄得精虛體虧,整個人都掏空了似的打不起精神。
聽說吃飯能治病,衆人頓時來了興趣,馬成安也奇道:“方掌櫃是從哪裏看出我們素有痼疾的?這沒有把脈,你是從何而知?”
方雲宣笑道:“望聞問切,看病也不一定非要把脈才行。觀其色、聞其聲也同樣能看出一個人的身體如何。”
“哦,那就請方掌櫃看看,老夫可有什麽痼疾?”
“在下只是廚子,看病卻不拿手。既然大人問我,少不得我要獻一回醜,若是說錯了,諸位可不要笑在下胡言亂語。”
方雲宣又看了看馬成安的臉色,問道:“不知馬大人平日可有手足麻痹,雙目幹燥發澀,常流眼淚的毛病?”
馬成安正捋着三绺胡,聞言手下一頓,面露驚異,連連點頭,應道:“有。有時坐的久了,一起身就會覺得腳下發麻,要緩上好一陣子,才能好些。雙目幹澀倒在其次,只是手腳發麻的毛病實在難受,請郎中來看過,說是沒什麽大礙,只是因為人上了年紀,血脈不暢所致。”
不由問道:“方掌櫃真是奇了,只是看看就能知道老夫身體的痼疾,實在厲害。那你做的這些菜,是真能治病了?”
說着話馬成安又看了看桌上的幾道菜,也沒看出什麽門道,只見各個菜做得精致漂亮,都用細磁骨碟盛着,也沒看出什麽稀奇的地方,就是幾樣精巧菜色,就算比平時的菜顏色好看點、模樣俊俏點,可實在猜不出它們能治什麽毛病。
衆人也細細看了一回,又一一嘗過,味道絕佳,于是更好奇它們到底有什麽效用。
馬成安剛想細問問什麽菜治他的毛病,李大山已經冷笑出聲:“幾道菜而已,諸位也太當真了。方掌櫃是說的比唱的好聽,若是吃飯真能治病,那還要郎中和藥鋪作什麽?就說這碗粥,打死我也不信它能治病!”
指了指方雲宣和那碗粥,李大山面露不屑,“你倒說說,我身體有什麽毛病,這粥又是怎麽治病的。你若說得服我,這次的比試就算你贏!”
方雲宣淡淡一笑,“食物只是溫補,要與湯藥相輔相成,才能夠事半功倍。”
李大山又要發作,方雲宣已走到他面前,拿起那碗粥,慢慢說道:“這粥的用料普通,卻是我特意為李員外選的。這其中用了上好的粳米和薏米仁,還有白扁豆和金絲棗。”
李大山不等方雲宣說完,便把嘴角一撇,哼道:“再好它也是一碗粥!”
方雲宣不由一笑,“不錯,再好也是一碗粥,可若吃了真能治得好李員外脾胃虛弱的毛病,豈不是比吃什麽山珍海味都好?”
李大山大吃一驚,不禁脫口喊道:“你怎麽知道我脾胃虛弱?”
方雲宣笑道:“面色萎黃,口幹唇燥,時有呃逆,一望便知。想是李員外大病之後,元氣未複,就四處忙碌,因此失與調養,想來郎中開的湯藥,您也沒有好好吃吧。”
李大山邊聽邊點頭,“是這麽回事……”
話一出口他就後悔,忙改口道:“大夫開藥調理了一個多月,也沒多大效果。”
又氣惱起來,恨道:“說起來還是因為你們食錦樓的那頓飯才落下來的毛病,害我到現在都還沒好!”
哼了一聲,李大山低頭盯着那碗粥,看了半晌,嘀咕道:“這粥真有用?”
看李大山平日的言行,也知道他是個急性子,哪裏耐煩去吃好幾個月的苦藥,方雲宣料定他一定是吃了幾副,就抛開不理,所以才耽擱到現在,弄到氣血不足,脾胃越發虛弱。
說了半天話,粥早已經冷了,方雲宣讓人重新熱過,才端給李大山。又與他說了這粥中幾樣食材的藥用功效。
“《食鑒本草》中有雲: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薏米仁也是同理,而白扁豆性溫平,得平中和,乃脾之谷也。紅棗更不必說,除去補脾,還最益氣血。補好脾胃,自然氣血通暢,萬病全消。”
方雲宣說得極為細致,怕李大山不信,還引經據典地講了各種食材的好處。
李大山聽得半信半疑,猶豫着舉起羹匙,勺了一匙粥送進嘴裏。
那碗粥盛在一個青磁小碗裏,方雲宣頭一個菜就先做這道粥,熬了一個時辰,軟爛香糯,帶着一點淡淡的棗香,除去棗子的甜味,就只剩下粳米和白扁豆那綿軟細膩的滋味。
李大山喝了一口就不言語了,且不說治不治病,只是這粥的味道,就足以讓他閉了嘴。一碗粥入肚,整個人都覺得暖乎乎的,夜晚的寒意都驅散了似的。
方雲宣又為李大山添了一勺,笑道:“食補是個慢工出細活的法子,急不得。李員外若真想用這法子治病,回去後可在每餐飯裏都加一道粥吃。”
心裏服嘴上不服,李大山駁斥道:“頓頓吃粥?粳米扁豆,再好吃也得膩歪死人。這個毛病治好了,倒又添了新病!”
“不必總是吃這幾樣,只要找益脾胃的食材即可。換着花樣的做就成了,就只是粳米扁豆兩樣,也能變出無數種花色,哪能吃膩呢?”
李大山差點蹦起來,真想指着鼻子罵人,能把一樣東西變換成無數種花樣的,整個廣寧怕是也只有方雲宣一人,他家那個廚子,做魚只會清炖,炒菜只會重油爆炒,其他更不用說,你指望他換花樣,這不是難為他?”
忍了半晌,李大山又憋了一肚子火,氣哼哼的喝着粥,一面還是抵死不認,“什麽食補,簡直一派胡言,吃飯要能治病,那些郎中全都改做廚子了。”
呼嚕呼嚕,又一碗粥進了肚子。
方雲宣哭笑不得,這個人,看來是要跟自己做對到底了。
其餘幾人卻都讓方雲宣說的心動,拉着他細問,其餘幾道菜有什麽功效,能治什麽毛病。
方雲宣依次說了,又道:“食補只是輔助,在下并不是讓各位不再吃藥,而只用食療去治病。一面用藥,一面用飲食調理,雙管齊下,病才好得快些。”
衆人點頭稱是,又問那道洛神山楂湯有什麽效用。
方雲宣看了一眼坐在桌角的趙員外,笑道:“這湯最是去油清脂,連着飲用,對瘦身最有效用。”
趙員外是個大胖子,體重足有二百多斤,只要他一動,渾身上下的肉都顫悠,走路就喘,坐着都冒汗。
趙員外一聽能瘦身,立馬端起來又灌了一碗,一面喝一面指着方雲宣說道:“好。方掌櫃若沒有落腳的地方,就到我家去好了。你這手藝真是絕了,做菜好吃,又能幫我減肉。我喝了那麽多瘦身用的湯藥,都不如這個好喝,酸酸甜甜,也沒有怪味。這樣的湯喝一輩子也不膩。”
馬成安等人也嘗了嘗,這湯是用洛神花、決明子,上好貢菊,再加上山楂熬制而成,清甜不苦,又帶着微酸,喝後果然有種飽腹感。
馬成安更加好奇,問方雲宣哪道菜是為他特制的。
方雲宣找出那道金玉滿堂,“這道菜是用玉米粒、黃瓜丁和各樣時蔬鮮菜切成小丁,加鹽後下水焯一遍,在鍋中下底油,大火爆炒即可。”
這道菜方雲宣沒有裝盤,而是将一只冬瓜從中切開,削去裏面的瓜肉,只留瓜皮,再用刻刀在冬瓜上雕出五蝠賀壽的花紋,然後才将做好的金玉滿堂盛在裏面。
翠綠瓜皮裏五顏六色,內外顏色對比鮮明,看着就熱鬧喜慶。
馬成安十分歡喜,先看了冬瓜上的圖案,又品了一勺金玉滿堂,玉米鮮嫩,黃瓜爽脆,各樣時蔬各有各的鮮美,雖然是道素菜,卻讓人怎麽都停不了口,連吃幾口,這才想起讓人,衆人都嘗了一回,齊聲說了好。
菜品完了,接下來就要評定誰輸誰贏。
衆人商議一氣,若說菜色,兩邊幾乎不相伯仲,各有各的特色,都已把色香味形發揮到了極致。
趙員外說道:“若只論菜色,的确難以評判。可若論心思細巧,我倒認為方掌櫃更勝一籌。菜做的都好,可周撼海只是做菜,方掌櫃卻能考慮到食客的身體,做到每樣菜都因人而異,這一點,我評方掌櫃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