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章節
小美人兒這個名字不太好聽吧。”
“好聽的。”飛流一邊掙紮一邊說。
飛流已經和林殊約好夏日的時候要一起去撈魚,林殊說要教他用機關盒子捉魚,所以眼下只不過是暫別,藺晨對兩人揮了揮手,就扛着人走了。
在九安山腳下,有一座無名的衣冠冢,裏面是秦般若親手埋下的譽王的一套衣冠,九安山一戰後她本來已經逃脫了,卻又悄悄回到了這裏。
她說這裏是蕭景桓此生距離所求最近的地方。
言闕站在那裏,隔着溪水遠遠的看着那個小小的土丘。
他将一個盒子交給了景琰。
“這是你父皇生前的交于我的廢太子诏書,原先的那封,他令高湛燒了。雖然這封也已經無用了,可我覺得,殿下該看看。”
梁帝交給景琰的兩封诏書中,景琰并未打開看過這一封以不悌之罪廢太子的诏書。
他打開盒子,看到诏書上寫着的卻是,太子無德,無法體察聖意,執意領兵出征陷國祚于險地,天意示警。
“無才無德,雖是诋毀了你,卻是他的一番苦心。”
“為君為友為夫,他都不能算是‘不負’,可作為父親,他在最後至少周全了你。”
景琰看着诏書上每一筆都帶着顫抖的字跡,看了一遍又一遍,忽然覺得有人抓住了自己的手,恍惚中擡起頭來,看到林殊的臉孔。
他早已習慣不把心中的事告訴任何人。
沒了林殊,他誰也不想說。
但林殊在這裏,無論自己說話或是不說,他都能明白。
“小殊。”
“恩。”
“他……他一直到在臨死前……都想要救我的。”
一直以來,在景琰的記憶裏,他的父親殺了皇長兄,當着自己的面斥罵林殊是亂臣賊子,只記得他命令自己将林殊的遺物一一丢棄,只記得他對母妃的冷落,對祁王妃嫂嫂死時的不聞不問。
卻忘記了他也小時候帶自己騎過馬,手把手的教他寫字,将自己送到祁王府時,他還抱着景琰,說過舍不得朕的小七……
林殊低聲說,“記得小時候咱倆打架麽,他在人前總是訓斥你幫我說話,但到了沒人的地方,他捏着我的鼻子說,不許欺負景琰,不然朕捏歪你的鼻子。”
“我當副統領那會兒,經常去太奶奶那兒,有時他也會去。”
“他有一次跟我說,‘今天上朝的時候,聽見景琰咳嗽了一聲,不知是不是病了。’”
聽到這句話,景琰眼淚終于再也忍不住落了下來。因為不能出聲,所以攥緊了林殊的衣服,像是抓着唯一的浮木一樣,哽咽着。
“來世若是在平常人家,他會是個好父親。”
————
兩人在溪邊站了一會兒,此時暮色已深,營中升起了火堆。暮春天暖,衆人便在帳外席地而坐,擺着矮桌分食着烤好的獵物和自家帶來的點心。
霓凰和夏冬坐在一起拼酒,聶铎和聶鋒在一旁勸都勸不住。
豫津還在逗弄他新捉來的小貂,結果那貂卻鑽到了穆青的衣服裏,吓得他大叫。
景琰看着那些熱鬧的場景,不禁覺得似乎在夢中也曾見過。
那時自己也是這樣站在一個山丘上,遠遠的看着他們。
夢裏站在自己身邊的人問道。
——這一世,可全了你的心願麽。
是。
“景琰,靜姨和景禹哥哥等着咱們呢。”林殊走過來握住他的手,“回去吧。”
景琰點點頭,“好。”
——完——
一直以來,謝謝大家了。
這個故事的開始,其實就是這個結局。我寫完《洞仙歌》之後,覺得這個結局仍然有太多的遺憾,景琰和那些活着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一個終局,所以有了《一世真》。
我不是故意寫得這麽虐,而是我發現,在這樣一個背景條件下,只要蕭選在謝玉在夏江在,種種因素在一起,即使開了金手指也會非常艱難。于是就一直捅刀子到了這裏。但我一直都避開了不可挽回的致命傷,所有人心中都沒有那種無法治愈的傷口。
景琰能在北境活下來,其實是藺晨 飛流和林殊一起救了他,林殊在大渝那一番厮殺把大渝的兵力引開了。我好喜歡豫津哦,還有穆青也好可愛,都沒什麽機會寫他們QAQ我知道停在四十一章的話,前世因今世果,一切會畫成一個完美的圈。BE比起HE,總是更容易讓大家記住。
可我還是希望這是一個能在絢爛之後回歸到幸福的故事。我好喜歡景琰和小殊,我想把最好的結局給他們><不需要記住這個故事,只要讀到這裏時,可以像這樣微笑就夠了。
作者有話說:
《一世真》完結也有一年了,本子完售也過去很久了。如今把本子裏收錄的三篇番外放出,算是一個新年禮物吧,祝福大家新的一年事事順遂如意,生活和平喜樂。
番外的閱讀順序是《除夕》《春眠》《梅廊》《百歲》《照殿紅》
番外一 《除夕》(殊琰)
新帝有诏谕,先皇喪期三年內宮中不行禮樂宴會,節餘下來的花銷在城中施粥。
景琰在除夕一早就進了宮,陪在母妃身邊說話。
過了午後忙完祭祀事宜的景禹也來了,在這邊與靜太妃和景琰一同吃了些東西,“要不是想着夜裏路滑又寒冷,就想拉着你一同在宮中守歲了。”
“想以前景琰在祁王府時,說好我們兄弟一同守歲,結果年年都是景琰靠着我睡着了。”景禹想到從前,心中一陣酸楚,拉住景琰的手道,“今年就留在宮中,守歲後不必回去,反正宮中也有留宿皇親的地方。”
“景琰,你是有了先約麽?”靜太妃見景琰有些猶豫便問道。
景琰也不隐瞞,“小殊前幾日說今晚讓我到林府去守歲。不過皇長兄和母親要我留在宮中的話,我理應聽從。”
景禹知道,林殊與景琰是自幼的交情,原本他還以為兩人已經有些疏遠,但看林殊在景琰墜崖傳來後的反應還有在琅琊閣将近一年的相伴,便知道他們的感情還是如同幼時一樣深厚,回到金陵之後,林殊更是與景琰形影不離,自己去靖王府時經常能碰到林殊。
身為兄長也為弟弟能有如此摯友而欣慰,自然不會介懷,便笑道,“看來這次是我約得晚了,也罷,他是怕你一個人在靖王府中冷清才讓你過去的,你去林府熱鬧熱鬧也好。”
“現在畢竟還是喪期,宮裏留宿确有不便,反正以後有的是機會讓你們兄弟一同守歲,倒不急在這一時。”靜太妃也勸道,“更何況大長公主也是你的長輩,你去林府問候一下也是應當的。”
“只是景琰……”靜太妃遲疑了一下,欲言又止。
“母親?”
“不,沒什麽。”靜太妃搖搖頭,又忍不住叮囑道,“大長公主與林帥都是很好相處的人,你以晚輩之禮恭敬相待便是了。”
景琰一愣,他自小也去過林殊家許多次,自覺并沒有失禮的地方,靜太妃又說道,“沒別的意思,我知道你素來穩妥,就是叮囑你一句,這人老了,就是容易唠叨。”
景禹也忍不住幫弟弟說話,“林府對景琰來說就像是半個自家一樣,實在不必太守禮數。何況景琰向來也不曾在這些地方疏漏過。”
靜太妃見兩個兄弟各有各的不明白,也不再多說什麽,只是低頭淺笑着繼續分弄着藥材。
——————
到了晚上已經祭完祖的林殊冒着小雪來芷蘿宮接景琰,景琰想起母妃的話,遲疑道,“守歲之後已經過交子之時,這麽晚去打擾是不是不太妥當?”又說,“我以前在靖王府裏和府裏的将兵們一起守歲也很熱鬧。”
話說完他才想起,當時自己為了保全他們不被自己連累,将他們都編入了其他軍中,如今他們立了戰功都在各自的軍中效力,并不在府裏。
戰英更是在北燕與大渝立下累累戰功,已經是禁軍副統領。
盡管景琰多次明言希望他留在禁軍中,可他堅持等到副統領有了合适的人選之後仍回到靖王府中做一個參将。
靖王府中如今剩下的舊人并不多,只是在這三個月裏,林殊幾乎每日都來,加上皇長兄和庭生也時常探望,所以也不覺得冷清。
好在他倒也習慣這種冷清安靜。
林殊見他眼波中流轉過一絲寂寞,便笑道,“剛才我還見到列副統領,他本來說今天要回王府的,聽說你今天去我們府過年,才說初三約好了兄弟們一同回去。”
景琰覺得心頭一暖,低頭笑了一下。
景琰是很少笑的,輕輕一笑,就好看過這些年看過的那萬點燈火。
林殊心中一動,“父帥和母親一定等急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