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章節
之後,端詳着太子臉上每一寸的變化。
但那雙如墨一樣的眼睛毫無變化,仿佛他早就知道言闕的答案,只是想等他親口說出來。
景琰從懷中掏出一個錦盒,鄭重的放在言闕面前。
“這封诏書,還請言侯代為保管。”
言闕大笑,“太子明知我更屬意于祁王殿下,卻還讓老夫代為保管诏書,不如交給靜貴妃娘娘……”說完這裏時,言闕忽然意識到了什麽,神色驟變,“等等,難道……”
景琰做了一個手勢,示意言侯可以打開盒子查看,“這是父皇親筆所寫,傳位于祁王兄的诏書。”
直到看到诏書中“傳位于皇長子蕭景禹”幾個字,言闕才真切的信了。
他何等悟性,太子此刻托付這封诏書的目的,也昭然明朗起來。
廢黜太子應該在先,可現在動亂之時不能再議儲君廢立動搖軍心,故而一切要等到戰事平息。
景琰未說的言侯也明白。
梁帝的身體,或許拖不到一切平息的那日。
“我此去一戰不知何日歸期,若父皇在這期間……這裏還有一份廢太子的诏書,到時一切拜托了。”
“若我歸來時父皇尚且安好,便先行廢立之事,只是無論哪種情況,诏書在言侯手中總比留在宮中比較穩妥。”
言闕點點頭,忽然又想到一事。
“殿下,老夫願意帶頭彈劾殿下……”言闕上前一步,“雖不知殿下給自己預備的罪名是什麽,但能動搖東宮之位的肯定不會是輕罪。不若由老夫出面。”
“争不過,總比獲罪讓出要好一些。”言闕見景琰并未為之所動,“對您和祁王殿下都是。”
景琰未置可否,只是叮囑道,“還有一件事要拜托言侯,皇長兄在我出征期間絕不能回京。”
言闕點點頭,景琰出征回來之後就會宣布廢太子,若這時祁王在京中,難免會有人議論他在太子不在的期間做了什麽。
“老夫明白了。”
“一切有賴言侯了。”
言侯對着景琰深深躬下身去,鄭重一禮,“臣必然傾盡全力,不負所托。”
——————
元佑四年秋末,太子領七萬兵,整合當地戍防軍五萬共計十二萬人,迎戰大渝。
在出征的将領中,赫然有持符監軍梅長蘇的名字。
當梅嶺的寒風再一起吹打在臉上的時候,景琰發覺它比記憶中還要冷了。
十九歲的他也曾單騎馳馬來過這裏。
轉眼又十二年,他重回到此處。
這裏曾是梅長蘇的開始和結束。
他的血和命,足夠大渝用兩世的敗績來償還。
——蘇先生,請再助我最後一程。
翌年春,在北燕和西境都送回大勝的捷報時,大渝戰場上傳來的卻是大渝折兵七萬,梁軍大勝,而太子蕭景琰重傷墜崖的消息。
靜貴妃令高湛告知梁帝。
梁帝聞之悲恸至極,但東宮之位不能空懸,遂召祁王回京。
——待續——
這裏先劇透一下:
景琰不是故意陷自己于險境的,因為大渝有壞人的(比劃比劃。
還有梁帝和景琰的對話,不要單純的用黑和白去看梁帝。我覺得他無論何時首先是一個皇帝,他為何會露出父親的一面,一是他也是兩世為人,混沌至死方得一絲清明。再者因為他如今的皇權被強行的剝離了,沒有堅甲,他只是一個虛弱無助的老人,他的歉意是真的,他對景琰說“若是幾年前我想起來這一切,我不會放過你”也是真的。
無論善惡對錯,最後的最後,他做了一位父親該做的事,作為一切的因,他了結了自己欠下的債。
PS:妹有火寒毒。
[琅琊榜]一世真【四十一】(殊琰)
林殊是從聶鋒那裏知道消息的。
當他看到信上“重傷被困,被逼入窮地墜崖,後遍尋不見,死生未知”數字之時,正是與北燕決戰之前。
北燕一連三戰皆敗,遂與步兵彙合之後盤踞于一山丘之上欲傾盡兵力背水一戰。
林殊把甄平和黎綱叫入帳中給他們看了信。
不說黎綱神色劇變,就連冷靜的甄平都許久找不出話來。
兩人一直跟在林殊身邊,是要比聶鋒等人更曉得兩人之間情誼的。
而這次與之前秋獵遇刺時更加不同,前次是兇險,而如今是在戰場之上重傷墜崖,之後的十幾日來遍尋不到。
兩人都是久經沙場之人,曉得戰場上所謂失蹤的人百人中尚不得一人能存活,更何況是在茫茫冰雪荒山之中。
這些林殊自然也曉得,所以他會作何反應,兩人心中誰也沒有準數。
黎綱最後還是捏緊了拳頭問道,“少帥……打算如何?”
“少帥,讓我帶些人先過去……幫着找。”甄平咬咬牙說道,其實他很清楚,聶鋒一定拼命找過,但都無果的話,現在再讓誰趕過去找都是徒勞的。
可林殊不會不去的。
但他身為主将,也絕不能現在就去。
反而是林殊叫住了甄平,“先派人去金陵報信……就說北燕戰事結束之後,我要率五千人直接趕赴大渝戰場與聶鋒部彙合。”
“現在祁王一定被召回京了。”林殊冷靜得可怕,“他不會不同意的,你們把列戰英叫來,他原本是負責槍兵陣的。給他五千騎兵,讓他到這裏。”林殊撥開一旁的地圖,差點碰倒了蠟燭,“到這個山峰上去。”
“每人帶着火油和五十枝箭,射完之後直接從山的西路下山,用最快的速度往大渝去。我打完這場仗會去追他們,甄平跟着我。後續的事情就交給黎綱了。”
“少帥是要……”
此刻的林殊似乎十分鎮定,可他剛在扶蠟燭時手上滴了一滴熱蠟,他卻全然無覺。
“原本打算多收繳一些兵器糧草和戰馬。現在沒時間了,用火攻。”林殊指着帳外的不遠處北燕軍隊在山上的星星點點的燈火,“他們自以為據險而守,我借着這西風把火燒到他們山上去。”
北燕派出的并非是拓跋昊,拓跋昊因為他支持的皇子在一年前獲罪而同被論罪不再被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骁勇卻不太通曉兵法的大将。
林殊一開始就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法打磨了北燕的氣焰和聲勢。
這一次糾集了全部兵力據險而守的他們,他們聽說了梁國太子親征大渝,料定大梁軍心不穩,便打算趁着金陵空虛的時候一舉南下,誰知将軍在地圖上比劃的手指尚未指到金陵的位置,就見到營帳之外,萬千夾着火的箭矢猶如火色的流星般劃破了黑色的夜空。
箭雨如同暴雨一樣聲勢浩大,又戛然而止,然後落在地上的火星就逐漸的連成了片。
火光慢慢映紅了天。
火勢順着凜冽的西風迅速蔓延上山,多日來蓄勢待發的北燕大軍就這樣狼狽地被燒了出來。
山下一片林地本來易于隐蔽伏擊,北燕軍隊沖下山去,卻被對面山頭射來的火箭擋住了鋒頭,而在他們停住之後,一道火龍從中間将隊伍一分為二,原來林中早有一排樹木上塗了火油,由箭矢的火星一點就迅速蔓延。
被火牆擋住的北燕士兵只聽見隔着噼啪作響的沖天大火,有厮殺聲響了起來。
可他們被火勢沖散,不要提列陣,連自己所在的部署都找不到。
一時間,慘叫聲呼號聲和将官的嘶喊聲混雜在一起,等另一半軍隊終于整頓好繞過火牆到了另一面的時候,只看到一地北燕軍人的屍骨和整肅了軍陣靜候着他們的赤焰軍。
北燕大将在被斬下頭顱之前看到的最後一幕,便是在火中一騎赤色烈馬踏焰而來,馬上戰将一身銀甲映着血紅火光,如同浴火而生的修羅一般。
一夜天明,戰場上是三萬北燕将兵的屍首,戰後北燕再無戰意,上表祈和。
——————
轉日清晨,林殊帶着甄平與百騎人馬離開了北燕,在中途與列戰英率領的五千人彙合,一路疾馳至梅嶺。
林殊第一次确定的聽說景琰落崖的地方在梅嶺的時候,渾身一股寒意襲來。
仿佛置身在冰雪寒夜之中孤立無援的人變成了自己。
大渝雖然在上一戰中損失慘重,但仍不肯退縮,還與聶鋒的部隊僵持在梅嶺一帶。
聶鋒向林殊說了戰事的經過。
“一開始一直都很順利,直到大渝的援軍和那位軍師到了。誰也想不到,大渝舍了五萬兵馬和他們的皇子不救反而轉向奇襲了太子殿下的軍隊,太子本在與大渝左将軍部隊作戰,再遇到大渝援軍夾擊,就向南且戰且退到梅嶺……”
“我帶着人找了十日,戰線一直在東邊,我不能拖得太長太久……就……”
林殊帶着五千人一路往北,到了梅嶺。
他們用了一個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