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節
布陣,要學嗎?”
承庭一臉興致寥寥。
林殊覺得他在自己面前,有時一點也不像個六七歲的孩子。
正要把他放下時,只聽他在自己耳邊小聲說,“七皇叔是個不會輕易低頭的人,不管有什麽事,背負着什麽重擔,有多艱難多痛苦,他都會往前走。所以要有個人,幫他看着腳下的石子,背後的周全。”
“我走路也不常看路的。”林殊看小世子皺起眉頭來,才笑道,“放心吧,我會留在金陵。”
小孩子似乎一點也不驚訝,“我知道。”
林殊一挑眉,“你既然知道,為何還要叮囑我?這話不是你能說出來的,也不像是祁王兄教你說的……是誰教你的?”
“梅長蘇。”
林殊一驚,“你見過他?”
“數面之緣。”
“那人如何?景琰待他又如何?”
庭生聽着林殊氣呼呼的問出的兩句不着邊際的話,慢慢地睜大了眼睛,心裏明白了什麽。
這些時日樁樁件件事情沒一件順心,就連臨行前想去見父親一面都因為各方面的不湊巧無法成行。
眼下總算來了一件值得歡喜的事。
于是庭生慢慢的勾起了嘴角,臉上卻已經恢複了孩子的無邪懵懂,“七皇叔說蘇先生是個很厲害的人,還是個謙謙君子,只是他經常晚上來,我也不常見到。”
——————
Advertisement
梁帝因為噩夢纏身病了許久,所以祁王出京時有萬民相送的事雖然傳到了他耳朵裏,卻沒什麽力氣生氣了。
但之後發生了一件事,讓梁帝不得不從纏綿的病榻中起身。
一直安于西側的夜秦的邊境忽然增兵,幾日之間竟然至五萬。
駐守西境的林燮身邊的三萬赤焰軍這幾年間被梁帝分散着派往各地進行戍守換防,現在能調動的只剩下一萬不到,再加上一萬當地守軍,面對夜秦在邊境的還在不斷增加的大軍,實在難以力敵,林燮一面向朝廷請求增兵,一面帶着邊陲鎮上的百姓撤到了十裏外的青龍關據守。
梁帝知曉之後大怒,當即要陣前易帥,被百官勸服之後一天三封奏章的責林燮速将邊鎮奪還。
情勢一日一日急轉直下,朝中人為林燮申辯者多半遭到了訓斥,其他一些早有嫉妒林燮軍功的,譽王獻王黨羽趁機上書,百般誅心。
關鍵時刻,言侯現身于武英殿中,氣宇昂然風骨铮铮,字字金玉,辯得那些進讒之人啞口無言。
梁帝面色陰沉,卻也不能反駁,只得免了林燮進京請罪的诏令,令他繼續戍守西境,月內奪回邊鎮。
夜裏言闕難得留在府中,豫津歡喜的命人做了許多吃食,打算與父親飲酒暢談,正捧着私藏了好久的照殿紅往裏走的時候,忽然從樹上倒吊着垂下個人來,一雙黑漆漆亮閃閃的眼睛直直的盯着豫津。
“哇呀!”豫津吓得大聲慘叫起來。只是逃命之餘還記得抱住了懷中美酒。
“是我!”林殊從樹上翻下來,惡聲惡氣的說。
“就是知道是林殊哥哥你才可怕啊……”豫津擦擦汗,嘴裏嘟囔着,“鬼我就不喊了……”
見林殊眯起一雙眼睛,嘴角也慢慢勾起來似笑非笑的樣子,豫津只覺得大限将至,偏偏此刻最能救他的靖王不在林殊身邊,不由得後悔,明知今晚林殊哥哥會來自己為何不提早躲到景睿府上去。
“豫津,你下去。”言闕在屋內說,“既然是翻牆進來的,也不必什麽禮數了,進來說話吧。”
林殊恭敬的答了一聲是,才從豫津懷裏搶了照殿紅過來,進了屋子。
“我與你父親情同手足,言謝之事你一字也不必說。”
“您救家父,是情是義是理,林殊拜謝,也是為了這三個字。”
言闕受了這一拜,讓林殊在自己身邊坐下,開門見山的問道,“你父親的情勢你也見到了,如今有什麽打算?”
“林殊打算奏請陛下,将軍中留守的赤焰軍一部分編入紀城軍,一部分編入禁軍。”
“林燮手中只有不到一萬兵士,你這樣做,赤焰名存實亡。”
“紀城軍戰力頗強,禁軍由蒙摯親手操練,必然不會讓他們的鋒刃變鈍,有朝一日國家需要時,他們仍然是以一當十的男兒。一個軍隊的名字,比不得他們的性命重要。”
林殊語出驚人,言闕卻贊同的點點頭,“不錯,我雖潛心修道,朝中事也并非兩耳不聞。衆人皆道靖王殿下近年來變化巨大,可我看來,一別數年,林殊也今非昔比。”
提到靖王,林殊臉上的神色一下便黯淡下去,言闕看在眼裏暗嘆了口氣,又問道,“你打算如何安置自己?沒了赤羽營,你也不再是少帥了。”
“我會奏請去禁軍當職。”
言闕略作沉吟之後神色一振,“此舉大有深意……原來林大哥并未放棄祁王殿下。”
“我與父帥通過書信,他也贊成我這樣做……父帥說,言叔叔也想看到一個清明的天下,所以在等。”
“不錯,只是等得太久了。”言闕接過林殊奉上的茶,輕啜了一口,“既然有你在,以後宸妃和靜妃回宮也讓人放心了……還有靖王殿下。”
“我明白。”
“……你明白?若是以前的靖王殿下,只怕會不顧一切的為了你們請命,可而今的他,站在朝堂上,除了對增兵堅持以外,一言不發。為臣為友,你不心寒麽?”
“請您出山的便是景琰吧。”林殊說,“我送祁王車隊離京,昨日方歸,聽聞父帥之事連夜去找豫津,他卻告訴我您早在路上了,我是第三個來請的人。”
“姑姑和靜姨身在別院,消息難免不靈通,想必得到消息已經是兩三日後了,那第一個送信的,除了景琰不作他想。”
言闕深深看他兩眼,點點頭,“不錯,我本在訪友的路上,是靖王殿下派人通知豫津之後找到我,才能讓我及時趕回來救了老友一命。”
“你身在亂局之中卻能保住清明,這很好。只是靖王,老夫在殿中遙遙幾眼望去,卻看不透了。”
林殊低着頭,看着杯中散出袅袅淡香的清茶,“我也有許多事不明白。現今的金陵如同一個暗湧的漩渦,置身其中難免被眼前亂局迷住雙目,可有一點我是清楚的,景琰不會害我,我也絕不會讓人害他。”
————
幾日之後,梁帝就準了林殊所奏之事,将他調任到禁軍做副統領,而新編入禁軍的赤焰軍中有八千人仍由他管轄,地位非降反升,這讓很多人始料未及。
“原本以為林家會因為林燮的事一蹶不振,沒想到林殊這一招金蟬脫殼用得實在高明,若浮華外殼惹人注目妒忌,留着只能惹禍上身,不若忍痛褪去,保住自身再圖以後。”譽王連連贊許,“如今林殊幫助父皇解決了心頭一件大事,由他出面還免了許多朝野非議,難怪父皇重用信任此人。”
般若笑着為他褪去披風,“只是他對殿下仍然若即若離。”
“身為禁軍将領,直接受命于天子,是要避忌與親王大臣接觸的,你看蒙摯便是了。”譽王說,“獻王也幾番派人去送禮,他可是幹幹脆脆的擋了回來,我上次送他的弓他還收了呢。”
“……那與靖王呢?”
“今日我還真見到了。下朝時我和景琰走着,剛好看到林殊,林殊只是規矩地行了禮,臨走時還撞了景琰一下。”
“想不到那林殊和靖王竟然到了交惡的地步……”般若想到當時情形,忍不住勾起嘴角來。
“大概是怪景琰沒有給祁王和林燮求情吧,雖然我也沒有,可他們畢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林殊心裏多少曾經對景琰抱有希冀吧……只是終歸只是曾經罷了。”
————
林殊算好快到下朝的時間,便帶着一隊人馬從宮門口一路走過,果然看見景琰和譽王一前一後的走了過來。
不動聲色的給兩人行了禮,林殊擡眼看了景琰一眼。
那一眼實打實的帶着怒意,林殊确實是生氣的,如此重傷該在府中修養,日日上朝來傷什麽時候能養好?
之後離開的時候還撞了景琰一下,當然沒有用力,也避開了傷口所在的一邊,卻也讓景琰成功的注意到他腰間的刀。
刀是普通的刀,刀上還挂了一個長長的槍纓,顯得有些華麗得過了頭。
那槍纓随着林殊走路時一搖一擺,搖得似春天新抽出來的嫩柳條一樣。
譽王見兩人生疏至此,忍不住笑意上前與林殊說話,“林副統領刀上的配飾好生別致。”
林殊看着景琰眼底的驚訝,得意的一笑。
當然別致。
這可是景琰送他的東西。
[琅琊榜]一世真【三十】(殊琰)
林殊帶着編入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