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此生須如夢,終世不複醒 (2)
對我最基本的信任都沒了。既然這樣的話,我不如死在你手上,也算……明了我的心。”
“這麽多年你對我沒有一句實話,我憑什麽信任你?”諸葛亮的指尖蓄起法力,卻始終下不去手,只是微微地顫,指着若無其事的劉備。
“是啊,你憑什麽信我呢?”劉備嘆道,“連我都想知道。”
兩人沉默了片刻,諸葛亮忽然大笑了起來。
“憑我……憑我愛你愛了十幾年,就想在有生之年,聽你一句實話……”諸葛亮說着,手終于無力的垂下去了,光芒盡消。
“你若是,信錯了呢?”
“那就請你殺了我吧,也算是明了我的心。”諸葛亮閉眼道,“就算我錯愛了一輩子,但至少問心無愧,便好了。”
“你沒有。”劉備緩步上前,輕輕地伸開手臂,“既然你還在乎我,就算是現在已經太晚……”
他把諸葛亮緊緊地抱在懷裏。
“我也願意讓你知道一切。”劉備輕聲說,“你現在,能夠感受到我麽……”
随着話音落下,劉備只覺得諸葛亮的身體在懷裏狠狠地一震,緊接着就如同脫了力一般,慢慢地沉下去。
他也随着蹲下身來,他聽見諸葛亮在自己的懷裏輕聲啜泣。那一刻他忽然覺得,仿佛渾身的血液裏面,都在流着什麽東西,暖融融的。
他知道了,那是他以為已經改變了的愛——原來它從未曾離去,只是到了極致,卻反而難以感受到了。如今擁着懷裏的人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的心早在多年的磨練裏逐漸和他的心融為一體——正如魚是看不見水的,只有離開水的時候,才會感到如生命流逝般的苦痛。
“謝謝你還記得我。”
“怎麽忘得了……你在我身邊,一千年了……”諸葛亮的肩膀微微顫抖,故作恨聲道,“你……真是個傻瓜。”
“嗯,大家都這麽說。”劉備笑道,輕撫諸葛亮的發。
“你給我這麽多,我怎麽承受得起……”
“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想一個人承擔,我從來沒想到要打擾你的生活。只可惜,我還是沒……”
“不!如果我知道我生命裏有這麽一個人為我付出了這麽多,然後就默默地走開,我會恨自己一輩子。”
“所以我不想你知道。”
諸葛亮掙脫開劉備的懷抱,看着他的眼睛,“你一定要回來,無論成敗。”
“我盡力。”劉備說着,擡手輕輕為他擦去眼角的淚。
“不……你必須回來。就算我将來要落入輪回也沒有關系。每一世我都要尋你,直到算清這筆賬為止。”
“那怕是算不清了。”劉備拍着他的肩膀,“好啦,別說這些了,大戰在即,何必說這些不吉利的。”
說着劉備把諸葛亮扶到凳子上,自己去穿戰甲。
“時候不早了,請丞相也去作準備。”
大軍出發之時,諸葛亮率衆臣于成都郊外相送。他們笑得如此信心十足,仿佛能夠看到未來的勝利之光。
諸葛亮鎮守成都,心裏卻一直在擔憂劉備的情況,派人密切關注戰局,回報于自己。
聽聞東征之初,旗開得勝,一路所向披靡。雖然折損了老将黃忠,但并無大礙。劉備也給他寫信過去,敘述進軍得勝之喜。
諸葛亮心裏大為高興,可是一點點隐憂卻不免浮上心頭。他知道,劉備東征之初,東吳震懾,一心求和,所以準備不全,初戰失利很有可能。然而看到劉備來勢洶洶,東吳兵多将廣,只怕會全力以赴。到那時,再想順利進軍,便很難了。
果然,過不了幾時,諸葛亮便聞報,劉備大軍與吳軍相持于夷陵地界。最莫名的是,劉備下大營于山林草木茂盛之處,連營七百餘裏,
諸葛亮皺着眉頭打開地圖籍冊,“陛下用兵多年,怎麽竟然不考慮到如此紮營,若敵人火攻,又當如何?”
馬良嘆道:“我也曾勸阻過陛下,可是他看起來似乎毫不在意,說自己自有打算,自紮營以來,他每日出入軍營當中親自指揮,似乎對營地之布局格外在意。另外,我見他于營中施法,莫非他有什麽防備火攻之策?”
“于營中施法?這倒有可能……然而這樣紮營,即使不懼火攻,也沒有什麽出奇之勝算,這可……”諸葛亮看着連營的地圖,說着說着話,忽地就呆住了。
馬良見他冷汗直冒,也吃了大驚,忙上前去問,諸葛亮搖搖頭,“快拿筆來。”
接過馬良的筆,諸葛亮在地圖上沿着營地排布之形勾勒線條,畫到最後,一條龍躍然紙上。馬良皺着眉看着那條龍,也皺起眉頭。
“這龍……隐約覺得讓人不舒服。”
“邪氣,是麽?”
“是有點。學生不才,敢問……”
諸葛亮啪地把筆摔到地上,仰天長嘆:“想不到陛下居然行此傷天害理之法!”
馬良大驚,只見諸葛亮頹然搖頭:“此陣極邪,名為毒龍吞天之陣……據說千年之前曾現世過一次,死傷無數,天地變色。之後各神仙妖怪都以之為大忌,無人敢用,遂失傳至今。想不到陛下居然能夠找到此法……”
馬良聽了,臉上也顯出憂慮之色:“若要祭此陣,豈不是要犧牲衆多?”
諸葛亮點點頭:“看陛下布陣的大小,每一營中,當有半數左右軍士為犧牲。據我估計,若此陣發動,不僅吳軍全軍覆沒,遠至三江口、烏林地界,都要受到波及。那一整片地方将成為一片鬼域,被極邪之氣侵蝕,百年之內,難有生靈……而且,只怕波及會更廣。”
這回馬良也是冷汗陣陣:“陛下此舉……實在是……丞相,要不要您寫一封書信,勸阻他此行,或者是……或者是……”
諸葛亮什麽都沒說,踱步到窗邊,望着窗外星空凝神良久,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你回去,跟陛下說,他的用意我已經知道。我會早作準備。”
“丞相,難道您也認可陛下此舉?這……”
“不必多說了,趕緊出發吧。”
馬良只得領命出發。諸葛亮連夜收拾了東西,把成都事務交付一番,說自己有事離開成都一趟,會盡快返回。
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裏,只知道諸葛亮只帶了幾名侍從,連夜出發,乘一只小船順江東下去了。
劉備在夷陵地界,忙碌月餘,連營基本成型。再過不了多久,整個陣法就要成了。
到時候只要他祭起這陣,便能讓東吳軍隊瞬間灰飛煙滅。雖然有近半數士兵犧牲,然而面對全部主力喪失殆盡,又軍心大亂的東吳,想要破敵,并非難事。
吞滅東吳,收其兵卒,轉而北上攻伐曹魏,若再用一次此陣法,吞其國亦如反掌。到時候……
天下一統。
劉備覺得自己應當為此高興,可是他卻一點都笑不出來。
他在心的深處,竟然懼怕此陣發動的一刻。
他連連搖頭,搞不清楚自己在想什麽。若說報應之類,他是不怕的;殺生造孽禍及身後事,他更早就不在乎了。然而還是有什麽生生卡在心魂當中,如骨鲠在喉,難以言喻。他以為自己可以為這份愛而發瘋,什麽都不顧,什麽都不在乎。只要能夠給諸葛亮一個未來就行了,他是這麽想的。
可是數以萬計的性命攥在他手裏的時候,一切都變了。
他想起那些有關修心者的說法,聽說那些人注重魂靈的修為和圓滿,能夠為了心之所向,犧牲一切,此等境界,可遇而不可求,越是刻意,越是要走偏;他雖未有意修為,卻是天生的修心之人雲雲。他也曾如此相信,并覺得自己在抱着諸葛亮的一刻,就已經到了至高之點。然而現在,他就忽地迷惘起來了。
難道還有什麽事,能讓我更在乎一些?
就這樣他一日日猶豫着,卻始終不能夠下定決心。其間不斷派人去吳軍營盤附近挑戰,無奈吳軍總将陸遜只是堅守不出,不知道在打什麽主意。
就這樣對峙許久,戰場的局勢仿佛凝固了一般,而毒龍之陣偶爾透出的陣陣妖邪之氣,更是讓這酷熱的山林,顯得格外詭谲。
直到有一日,陸遜似乎真的有了動作,與此同時,漢營探馬也把這個消息告知了劉備。
劉備點點頭,他并不擔憂什麽。要想祭起陣法,只需要片刻而已,即使陣型部分被毀,只要核心未損,依舊能夠發揮其效。只是他還沒放下最後的猶豫。
他立在如血一般的殘陽中,靜靜地思考。
等到此陣一發動,此地将會陷入血色當中。就好像……好像夕陽殘照,百年不去。
但絕不是這麽美。
他凝視着眼前之景——郁郁蔥蔥的樹,起起伏伏的山。鳥鳴啁啾,他忽地覺得惬意,風也正好柔和得恰到好處。他拎了座椅出來,靠在營門口小憩。不遠處就是一條小河,雖然看不到,但是能聽到水聲潺潺。不知道水裏頭是不是也有好多條小魚,是不是也有一條,比自己還笨……
他想着想着,簡直都快要睡着了。忽然一陣吵鬧,他睜開眼,看到遠處幾個士兵揪着兩名百姓,吵吵鬧鬧地走了過來。
“軍爺!我們是良民啊!”
“別廢話!什麽良民,看你們鬼鬼祟祟就是探子!”
“各位軍爺,我們只是路過……啊!”
一聲悶響,好像是挨了打。
“什麽事兒啊!”劉備問了一句,有士兵扯着兩個百姓過來禀告,說抓住兩人疑似吳軍探馬,所以打算抓回去審問。
“讓朕親自看看他們。”
“這等小事,怎麽能驚擾陛下……”
“沒關系,只是碰到了而已。”劉備擺擺手,上前幾步,看了看那兩人。
兩名百姓見到是季漢的皇帝,吓得話都說不出來,跪在地上只剩下磕頭一個動作。劉備看了一會,揮了揮袖子。
“放了他們吧,不是奸細。”
“陛下……這……”
“哎呀,朕還會看錯麽?說話動作能夠裝假,那神态、臉色,眼神,是萬萬裝不出的。放了吧,他們都不容易。”
兩個百姓道謝的話也不會說了,磕了半天頭,才被兩個士兵拖了出去。
劉備笑了笑,回頭看了看營內飄起的袅袅炊煙,被落日的顏色染了,好像落霞都滲入了人煙之中。
他無端地想起那日成都的夕陽,從城樓上望下去,百姓們勞作一日結束,紛紛歸家之景。而當時諸葛亮就在自己身邊,與他并肩,看這城內生民安居,城外翠屏錦帶。
——“不知道長安的夕陽是不是也是這樣。”
他還記得要和諸葛亮一起去看長安的夕陽,那一定比成都的更美,比任何地方的都美。
他雖然沒見過,也這麽相信着。只要他念起咒訣,就會離長安夕景,近了一大步。
只是……
“報!陛下,吳軍似有異動!”
“報!東營遭襲,吳軍放火燒營!”
劉備卻似乎毫不驚慌,聽着士兵一個個來報,他掐指算了算。
“哼,吳軍當中也有高人吶,居然算得出此時此刻乃這一個月當中火旺極致之時……”他冷冷一笑,“難怪他們與我對峙了這麽久,原來是在等這個時候。”
回頭看了看自己的主營,他嘴角輕輕勾起。
連一刻都不消,此陣便可發動。遠處已經聽得到人喊馬嘶。劉備知道,如果敵軍中真有高人,恐怕馬上就會來燒毀此陣之核心。
但是他們動作再快,也不比自己。
我到底……還在猶豫什麽呢。劉備一邊問自己,一邊伸開手來準備掐訣念咒。
拈起的手指中間全是汗水,劉備心亂如麻,竟無法集中神智,只覺得自己渾身都在抖。夕陽就要落山了,餘晖卻更盛,仿佛一個人即将流盡的最後的鮮血一般凄豔之色,紮進他的眼睛裏去。
他覺得眼角有淚水落下來。
不,長安的夕景……定然不是血色染成的,定然不是,屠戮之哀豔的殷紅。
他含着淚閉上眼睛,默默地笑了。
孔明,我不能給你那樣一個噩夢。
我差一點,就走上了錯路。有那麽多自認為理所當然的事,那麽多從未考慮過的可能性,不去碰觸,就永遠都不知道。
現在我知道這些了,孔明。
當年那仙使讓你磨練你的心……我這才明白那是什麽含義。其實我也是在磨練我自己的心啊。
劉備咬緊牙關,仿佛做出什麽決定一般地轉回身去,對着主營揮了揮手,一道光穿過營帳,瞬間火光沖天。
“傳令,撤兵。”
他的聲音沒有波瀾,正如他親手燒掉陣核之時一般的淡然若定。
是夜,大火綿延了七百餘裏,盡皆是三昧真火,極熾極熱,任何人間的結界都無法阻攔。可劉備愣是硬撐着結界,燃燒自己的法力,甚至生命,只求能夠少折損一些人馬。
恐怕任何有道行的人知道我這麽做,都會覺得我是天下最大的傻瓜吧。他自嘲地想。
撤到白帝城之時,他虛弱到仿佛只剩下最後一息,甚至無法穩坐于馬上,被人攙扶着進了行宮之中。
躺在榻上,聽人竊竊私語,說敵軍還在窮追不舍,只怕不日就會兵臨城下。
劉備喚來侍從,命他傳诏,說如果敵人來攻就放棄白帝,全軍回撤,留自己一個人在此便可。
“陛下怎能如此!”侍從哭拜道,“即使臣等與吳軍同歸于盡,也不能棄陛下于不顧!”
“糊塗,朕活不了多久了,若能以朕一命換你們全軍無恙,朕……”
“陛下……”
“陛下!”忽然一個傳令兵沖進來,報曰吳軍已經撤兵。
屋內之人盡皆又驚又喜,劉備更是疑惑不解,忙問何故。
“魚腹浦似有異常之光芒,前些日吳軍進入魚腹浦以後便消失不見,不久前才從裏面出來,接着就東下而去了!”
劉備長出一口氣,揮了揮手:“有驚無險,朕心甚慰。你們下去吧,讓朕一個人歇歇。”說話間只覺得渾身痛楚難當,很快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三昧真火乃天神之火,最能降妖,他當時的結界更是将火氣引入體內,無法盡除;每一日每一夜,他的身體都被那殘餘之熱灼燒着。
他就在這樣的痛楚之中,撐了多半年的光景。他不敢回去成都,不敢讓諸葛亮看到自己這樣子,更不敢見他的面。此時的他心如死灰,在這煎熬當中等待。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麽——也許是,死亡吧。
直到有一天,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看東西都模糊起來,他才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害怕起來,害怕那連死亡都不能夠消弭的遺憾。
他必須見諸葛亮一面。最後一面。
諸葛亮到達永安宮的時候,劉備已經看不見任何東西了。若不是那雙溫暖的手撫上自己的手,他尚且不知心愛的人就在身邊。
“孔明……你來了。”
他已經流不出淚來,他的身體已經被灼燒幹涸。不過他知道諸葛亮是在哭,因為手背上,有什麽東西一滴滴落下來。
只可惜,還是沒能夠看看他的臉……
“對不起,我辜負了你。我太軟弱……”
“你沒有。”諸葛亮看着面前已經形銷骨立的人,努力地擠出一個笑容——他知道他看不到,不過那有什麽關系,他一定會知道的。
他的心能看到他。
于是劉備也笑了。
“你不怪我麽?因為我一個人的緣故,全軍慘敗,元氣大傷……我真不該如此自負,關鍵時候又優柔寡斷……”
“你若是真的靠那種方式取勝,才是辜負了我。”諸葛亮捏着他的手,輕輕地說,“我早就知道,你不可能下得去手。我聽說你打算用這極邪之陣之時,便料定了有今日。所以我才連夜趕到魚腹浦,布下迷陣,為的就是阻擋追兵。”
“難怪吳軍會突然撤去,原來是這樣……你果然,比我自己更知我心。只可惜,我還是什麽都沒能給你……”
“千萬別這麽說。你應該知道的,你給我的最重要的東西,從來都不只是功名地位和知遇之恩而已。” 諸葛亮笑着說道,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
“不管怎樣,我要給你一些補償。”劉備掙紮着,從懷中取出一物,是一顆瑩綠的靈珠。
“拿着……孔明,它能幫你增進法力,或者延長陽壽。”
諸葛亮愕然,他想起很早很早以前的某一天,劉備院中那瑩綠的陣法。原來……那竟然是他在分離他體內的法力。
這世界上還有多少美好的事,就是這樣生生錯過的?
“我為了見你,一直強撐着……其實我的生命早就該結束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居然能夠撐這麽久。”劉備死死地抓住諸葛亮的手,“現在該說的話我都說了,那麽……”
“還不是再見的時候。”諸葛亮把那靈珠放在他的額頭,把它重新化入劉備身體裏。
劉備眼睛上的蒙翳消失了,諸葛亮的臉,慢慢浮現在他眼前。還是那麽俊朗,那麽讓他着迷。
“你又何必……”劉備嘆息道,“這樣也不過只能保我一個月的陽壽而已。這靈珠你應該自己留着……”
“一個月足夠了。”諸葛亮溫柔地說,“讓我再陪你一個月吧。你等了一千年,我知道你肯定想要這一個月的相守。”
劉備笑着用枯幹的手撫上諸葛亮的臉頰,“其實我想要的,已經得到了。謝謝你給我這麽多。”
“給我時間,我還會給你更多。”諸葛亮替劉備擦去眼角終于可以暢然流下的淚水,“這一世結束以後,你還要繼續修仙麽?”
劉備凄然一笑,“怎麽,這一世下來我道行盡廢,你難道還能夠等我重新修煉不成?”
“等多久我都等。”諸葛亮堅定地答道。
劉備撇了撇嘴,“你就保證你一定回得去……就憑我留的這爛攤子?”
諸葛亮搖着頭笑道:“你這笨魚啊,難道你還沒明白麽?上天考驗于我的,其實并不是一統天下。還記得仙使一開始和我說的話嗎?”
那一刻劉備也明白了。其實他本就一直都明白的,不過終究是要諸葛亮點破。
差一點就真的誤了他呢,我果然是個傻瓜。劉備微笑着想,心裏終于感到了徹底的安寧。
此時此刻,他感覺到,諸葛亮的唇覆下來,溫軟而潮濕,疊在他的唇上。
那種感覺讓他想起當年圍繞自己的河水,久違的美好的感覺。
盼了一生的一個吻,仿佛給了他一條歸鄉的路。
在那裏,他們相守,凝視,等待,期望。并且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