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緣盡心瀾起,無魚
季漢的先帝劉備病逝于永安宮之後的第十一個年頭,其國之棟梁丞相諸葛亮也因為操勞過度,在五丈原撒手人寰。
蜀中之民皆念其治蜀之功,成都全城為之哀恸,漫天的紙錢如雪片紛揚,足令天地為之動容。
那一日,成都之上,兩名仙人立于雲端,默默凝視着下面那座哀傷的城池。其中一個就是剛剛回到天上,重回神仙之體的諸葛亮。
“當初我傳旨罰你下界的時候,可沒想到你一介小小河神,居然做到如此地步。”他身邊的仙使翻着手裏記錄其行為的竹簡,驚嘆道。
“承蒙誇獎,我也是……盡力而為。”諸葛亮擦擦眼角的殘淚,笑道。
“恕在下妄揣天帝之意,不過你的功績,應該足夠你脫離地仙之道,升到天庭了。”
“可是當初我與天庭約定,要憑我之力……”
“一統天下?”仙使大笑,“你該不會真的如此不開竅吧!你可知,這世間紛擾動蕩,并不是因為缺少有一統之心之人,恰好是太多人想要憑借自己之力一統——其實一統是表,建功立業才是裏。即使真心懷有兼濟天下之心,又難免在紛争中失卻本心,”仙使說着嘆道,“而一統之路,難免血跡斑駁,又有誰曾憐惜百姓苦痛,真正望生民安居樂業?又有幾個能像你這樣,令全城全州為之傷懷?”
諸葛亮似乎哽咽了一聲,不過臉上的笑容還在。
“那麽,仙使大人,當初的打賭,豈不是诓我的了?”
“也不能這麽說。當初罰你下界,你卻說出那等言語,分明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錯在何處。所以暫且有此虛賭,才是加倍考驗你的磨練之結果。若你真的為了一統天下而不擇手段,才是真正違背了罰你下界之意。還記得我和你說過的話麽?”
“記得,您讓我受亂世之苦,磨練心魂,重新認識這凡世的種種。”諸葛亮暗自慶幸,自己當年果然猜的不差分毫,“所以說,那打賭的真實意圖卻是,看我能否在此念之中,尋得天帝所讓我磨練之心?”
“這才對嘛!”仙使拍拍他的脊背,“你果然是沒有白白下界一次。如果是這樣,下次我也跟天帝說,讓我去走一遭好了。好了,你如果還留戀這城中百姓,就再留一會吧,明日一早,我再帶你去面見天帝。”
“謝仙使大人。”
淚水止不住地淌下來,化作天上的雨。一時間成都城內,細雨紛紛。百姓都道是上天也為丞相之殇而悲,于是愈發悲不自禁。
其實他們卻不知,那是他們的丞相,在懷念一個人而落下的淚水。
“先帝,這一世,多謝你讓我明白了這麽多事情……可是你此時此刻,到底在哪裏呢?”
他回去尋找他曾管理的那條河,因為他不在,原來的滔滔大河如今小得如同溪流一般。他試着找了找,卻發現自己現在不是這條河的神,無法洞悉裏面的情況。
正失魂落魄地到處轉悠着,旁邊的山神土地神看到他回來,紛紛跟他道喜。
他笑着道謝,卻明顯心不在焉。
“怎麽,你看起來有心事?”
“唔,我想尋一個人的轉世,不知……”
幾個山神齊齊捂嘴偷笑——看他的樣子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找誰的轉世,問我們也沒用,去問司命神呀。那只老鳳說自己誰都能記得,讓他給你找人的時候,別查花名冊!”
“沒想到你下界一趟,收獲頗豐呀!恭喜恭喜!”
諸葛亮無心和他們開玩笑,駕雲去尋司命神鳳。
他敲了半天才敲開司命宮的大門,裏面那只睡得迷迷糊糊的鳳凰一見有人就有些不耐煩了。
“誰啊連我都敢打擾,小心我把你扔……喲,沒想到是故人來訪哈,失敬失敬!”
神鳳說着,變身成一奇醜之人,笑嘻嘻地看着驚訝不已的諸葛亮:“可記得我否?”
“士元?”
“哎哎,真高興你還記得我,怎麽,要被封賞了,來請我喝茶?”
“我當然記得你,就你這幅尊容,想忘記都難。”諸葛亮無奈道,“你就不能變回去?”
司命神笑着晃了晃身子,變回彩衣青年之模樣。
“真是的,不養眼就不請喝茶,太霸道了。”
“上神,我今天來是找你有事的,喝茶之事,改日再請如何?”
司命神看着他急切的眼,臉上那副閑閑的笑容,也終于凝固了下來。
“我知道,你是來找人的對麽?”
“對,而且你肯定知道……”
“我知道,我誰都記得。”司命神咧了咧嘴,“不過……”
“怎麽,難道你也要去查查花名冊麽?”
“不,我忘記誰都不會忘記他的。”司命神長嘆道,“可是我想……你最好還是,別再惦記他了。”
諸葛亮錯愕道:“這又是何故?”
司命神看着他吃驚的樣子,笑着搖了搖頭,“難怪他居然瞞了這麽多人,原來你們都不知道……也是,誰會知道那自損道行的靈體轉世是怎麽回事呢。”
諸葛亮心裏一陣發毛,便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我告訴你吧,靈體轉世只有修煉成的妖和神仙能夠使用,而那條鯉魚,雖然有千年道行,但是并未成人形。可他堅持要随你下界,對我苦苦哀求,我只能……強行為之用法,你可知道,這是逆天之舉。”
“他原來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如此。”諸葛亮感到自己的心在靜靜地墜——這些都是,他知道,都是為了他一個人。
“逆天必有懲罰,毫無例外。修煉成功之妖怪,其人形能夠攏住魂魄,這樣一世終了,雖然道行廢掉不少,但是至少不會喪命。但是他未有人形,只好強以其魂化之。這一世結束以後,無論道行還剩多少,一概無法重回前世之态;不但如此,其魂魄無依,唯一的結果就是,魂飛魄散,永不入輪回。”司命神說着,不忍再和諸葛亮驚愕而痛苦的眼神相對,別過頭去,“也就是說,他将落入,永恒的死亡。”
……永恒的……死亡。諸葛亮覺得頭腦中空白一片,什麽都不願再去想,什麽都不願意再去聽。
“在入川時,我曾問過他後不後悔,”司命神繼續輕聲說道,“如果我問他的時候,他有反悔之心,我尚能幫他保全魂魄。但是他對我說,無論結果如何,絕不後悔,一定要走下去。我從未見過如此決絕之人。他當年對我說,只要能夠幫你,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都可以接受。他果然這麽做了……永恒的死亡啊,無法再看,無法再聽,無法再感知任何事物,化入不變的虛空裏。那種情形,即使我都不敢去想。”
還未等司命神說完,諸葛亮已經癱坐在地,泣不成聲。
“我一直都不明白,怎麽會有這麽傻的人……”司命神輕聲嘆息,蹲下身來,拍着諸葛亮的手,“不過你也別難過了,這是他的造化,算是……注定吧。我也多年為仙了,我深知,有心者才有苦;所以世上多少凡人多少神仙,只求修身,卻少有願意修心者。其心豐盈之人,幾乎全部是不幸的。”
諸葛亮并不知道司命神都說了些什麽,也不知道他是什麽時候離開的,他只是斜倚在司命宮前,默默地回憶着所有的事情。
至死,他都還在給我希望,即使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未來。諸葛亮這樣想着,連他自己都無由地恐懼起來。如果知道自己将要落入永恒的死亡,那麽他所行的很多事情再度回憶起來,便全然不同了。
他無法想象劉備都是用怎樣的心情面對自己的每一個日夜,每一舉一動,包括最後那次無法想象的放棄。他覺得,那已經不只是千年不變的愛那麽簡單的事了。若是自己當時就知道劉備已經沒有輪回的機會,怕是也不敢斷定,他就一定會放棄吧。
那到底,是怎樣的一顆心呢?
如果說有誰達到了修心之最高境,也許就是那條小笨魚了吧。可是他已經不複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又有誰會知道他?
可是他又何嘗需要任何人知道他。
只要我知道你就夠了,主公。只要有我一直愛着你就夠了。
諸葛亮仰起頭,星光落入他的眼睛裏,亮閃閃的。他閉上眼睛,感覺到有一條魚,安然游過他的心。
就像他遇到劉備後不久,那個寧靜的夢境。
他終于含着淚笑了起來。
第二天面見天帝以後,他婉拒了封賞,執意要求回到自己之前所在的那條河裏繼續當河神。然後在天庭衆神的驚嘆的目光中,他默默地走下了天階。
從此後他又回到了那條河中。原來幾近枯竭的渾濁的河水重新變得水流潺潺,清澈見底,溫潤而甘美,滋養了無數的百姓和種種生靈。
但他的河裏,從那以後,便再也沒有過一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