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被斷定克親的嫡長子(四)
這年頭, 一個物件兒,特別是随身物件兒,可不只是一個首飾這麽簡單。他還是一種信物。打個比方, 有兩家人家訂親, 口說無憑,怎麽辦呢, 都要互相送個信物。一般都是玉佩比較多。這年頭,有些訂親的兩家在訂親後就失了聯系的也不少,多年後, 媒人都已找尋不見,你想把婚約續上, 拿什麽對暗號呢?
當然是信物了。能拿得出信物來,對方不想認這門親也得認, 要是拿不出來…………就不好說喽。你要是和人家門當戶對, 大家還是好親家, 要是敗落了,對不起, 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吧,能送你份回鄉的儀程已經算是我們厚道了。還有的,出門,特別是遠門兒, 需要給家人捎個要緊的消息, 怎麽才能讓家人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呢?也要靠信物。有些人派下面的人出去辦事, 怎麽才能讓底下的人知道這派出去的人傳達的是自己的意思呢,肯定是要拿信物出來啊。能充當信物的,一般就是貼身物件,多半都是玉佩, 講究的是見玉佩如見人。這貼身物件,比私章可信度更高。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偷偷拿到你的私章蓋那麽一下,你不一定能發現得了,可随身玉佩丢了,第一時間就能知道了。你聞法送出來的東西,明明說了讓我家兒子天天戴着,卻居然有了重樣的,幾個意思?
蘇氏當下就忍不住拍了桌子。這個禿驢!
一看蘇氏這麽生氣,這個族人就說了,畢竟是聞法大師給的玉佩在前,這個玉佩出現在後,感覺是這個玉佩的問題比較大啊。當然,他也是怕有人算計他們建安侯府,才特意買下這塊玉佩拿過來的。至于為什麽沒拿到老夫人那去?
嘿嘿,想也知道,對周安這麽關心的,肯定是侯夫人啊。老夫人對周安不怎麽待見,這在他們族裏也不是秘密。蘇氏承了這麽大的情,總要表示表示的。果然,蘇氏先是誇了這個族人一番,做得好,知道心系族裏,還賞了這個族人一個五十畝的小莊子。族人開開心心地拿着地契走了。就是平常人家,貼身物件出了一模一樣的也沒有不查的。何況是建安侯府了。這可不是小事,要是有心人做文章,拿一塊一模一樣的玉佩,做下惡事,栽在周安身上,到時候根本說不清。查!大力地查!
蘇氏先是找了地主家的小少爺,然後查到了這個當鋪,找到了當玉佩的人。結果一查可不得了了,這塊玉佩人家在五年前撿到的,在哪兒撿到的呢?
-------京郊雁西湖湖邊。可就巧了,五年前,蘇氏還真帶着周安去那裏游玩過。怎麽就周安去那裏一趟,這家人就撿到一塊一模一樣的玉佩呢?
越來越蹊跷了。結果,有個小丫環就不小心漏了神色,蘇氏跟着一細查,才發現,原來,五年前,周安的玉佩就丢了。五年前,周安從雁西湖回來,玉佩就不見了。那後來他戴着的玉佩是哪裏來的呢?
因為周安有兩次把玉佩丢了,然後引得侯爺和老侯夫人生病,蘇氏大怒,嫌底下伺候的人不用心,還責罰過她們,大家就心有餘悸,周安的奶娘劉嬷嬷就長了個心眼兒,找人做了塊一模一樣的玉佩預備着。她是侯爺嫡長子的奶嬷嬷,待遇本就不低,蘇氏又手松,再加上心疼兒子,對兒子的奶嬷嬷更是沒斷了賞賜,一塊玉佩的錢對她來說,還真不算什麽,可要是玉佩丢了,她的麻煩就大了。結果,五年前,玉佩還真丢了。劉嬷嬷就把她準備好的玉佩拿了出來,還好,大家都沒看出來。蘇氏一聽,氣得簡直是七竅生煙!她的下人,居然敢這麽蒙混于她!這就是根本沒拿她放在眼裏啊。這樣的下人,不收拾還留着過年嗎?
蘇氏當下就找人抄了劉嬷嬷的家,結果,沒想到,人家還有後手,同樣的玉佩,人家還有一塊!
是的,這是怕周安再丢了以後預備的。好了,這下破案了,玉佩批發商還真不是人家聞法,是她家的嬷嬷!
一次不忠,百次不忠,蘇氏當下就找人來發賣了劉嬷嬷。劉嬷嬷苦苦哀求,再加上周安從中說情,最後劉嬷嬷一家當天被趕出了建安侯府,連夜出了城,蘇氏放話了,要求他們一家這輩子不能在京城出現。這麽大的瓜,又保熟保甜,沒多會兒,就傳遍了京城。“咳,你知道不?就那個建安侯爺的嫡長子那塊玉佩。…………對,對,就是當年聞法大師送的那塊兒,丢了,他家下人也有意思,還弄了塊一模一樣的來應付,就怕侯夫人找他們麻煩呢。”
“聽說了,據說弄出來不只一塊兒,還有一塊兒。”
“一塊兒不保險啊,萬一這大少爺再弄丢了,還不得下面的人挨罵?一塊兒也是弄,兩塊兒也是弄,索性多弄幾塊兒喽。”
“這是怎麽發現的呢?”
“聽說啊,是那塊丢的玉佩被人撿着了,因為玉佩質地不錯,這家人就收了起來,準備傳下去。後來撿玉佩的這家家道中落,就想起這麽塊兒玉佩來,拿到當鋪當掉了,被一個地主家的小少爺買走了,帶到書院,被同窗看見,同窗有人見過建安侯的那位大少爺身邊的玉佩,就說長得特別像,簡直一模一樣,後來這事就傳到一個建安侯府的族人那裏。族人覺得蹊跷,就把玉佩買了下來,拿到了建安侯夫人跟前,這才讓這位大少爺跟前的奶嬷嬷露了馬腳。”
“這奶嬷嬷可真夠膽大的,要玉佩要是丢了,當時要是盡心去找,未必找不到啊。不過就是多貼幾張榜單的事,多給銀子,總比賣到當鋪強,還能搭上侯府的人脈呢。她可倒好,不但不言聲,還偷偷找人做了個一樣的拿了出來,嘿!這膽子………”
“誰說不是啊。而且人家還不只做了一塊兒,她哪來那麽多錢?”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一般這權貴之家,能在少爺跟前伺候的奶嬷嬷,哪個都缺錢,就是比起一般的小地主之家,也不一定比她們身家高呢。不說每月的月銀,就是各位主子的打賞,就比月錢多多了,何況她伺候的還是侯爺的嫡長子,侯夫人的親兒子。這位建安侯府的侯夫人,可是出身靖國公府,當年出嫁的時候,也是十裏紅妝呢。”
“不說靖國公府,人家建安侯府也是個富貴窩兒呢。”
“可不是…………哎,你說,不是說…………這位建安侯府的大少爺刑克六親,所以聞法大師才給了他一塊兒玉佩化解嗎?這玉佩丢了這麽多年,也沒聽說建安侯府辦白事啊。”
“是呢,按理說,應該是沒這塊玉佩,這命格應該早就顯現出來才是。”
“就是啊,那是不是說,這塊玉佩不頂事兒啊。”
“別瞎說,這可是高僧聞法大師送的玉佩!聞法大師,知道不?那可是救過太後娘娘性命的高僧!”
“我也聽說過,當年一歲多的時候,這位少爺的玉佩丢在自家院子裏,當時就聽說建安侯爺染了風寒,還有一回,也是這位少爺頑皮,又是丢在自家院子裏,侯府的老夫人就身體不适。按理說,這丢在自己家裏也不算丢啊,只不過是沒戴在身上,就有親人身體不适,這…………離了建安侯府五年,怎麽就一點事兒也沒有呢?…………”
“對哦,怪了哎,這玉佩,按理說,離了一天,都要出事兒的,怎麽這五年過去了,反而沒事了?”
慢慢地,大家就歪了樓,從建安侯府的少爺的玉佩被下人複制了兩塊兒,變成了為什麽這玉佩丢了建安侯府反而沒出事兒上來,并且,這個話題因為集齊了懸疑,豪門,玄學等元素,迅速占領了各大茶館酒樓飯館。是啊,為什麽這玉佩都丢了五年了,人家侯府裏反而一點兒事都沒有呢?
終于,在一個茶館裏,有人問出了大家心中憋了很久的終極問題:該不會………這玉佩根本就不頂用吧?
當時就有人反駁了,不可能!聽說這位少爺丢過兩次玉佩的,雖然是丢在自己家裏吧,但也是沒戴在身上,聽說那時候侯爺就染了風寒呢。又有人說了,要是當時就染了風寒,那這五年,玉佩都離了侯府,侯府的人怎麽都活得好好的?這說不通啊。這年頭還不流行震驚體,但是流行拍案驚奇。建安侯府這事兒,它就很驚奇呀。一時間說啥的都有,有的說,這玉佩根本就不頂用,當初侯爺得風寒是趕巧了,也有人說是人為的,故意借着玉佩沒在小少爺身上借機生事。也有的說是玉佩這些多年,已經有了保護作用,就算是離了小少爺身邊,但是效果仍在。不過第二種說法明顯是有些問題的,畢竟,像什麽平安符之類的東西,一般都講究不離身的,沒聽說過,離了身還頂事兒的。明顯是第一種說法更合理一些。可聞法大師他不是高僧嗎?他送出去的玉佩怎麽會沒效果呢?大家心中也是很疑惑的。大家心中對聞法的高僧濾鏡好像崩了一條縫兒。京城的目光,一下子就聚中在聞法大師和建安侯府上了。目前,聞法大師還沒有對此做出解釋。建安侯府倒也沒有臨時生病的。主要是,現在證實,玉佩都丢了五年了,現在有人生病沒人生病…………好像都挺尴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