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夜探柳府說分明(上)
冬日的第一片雪花飄落時,梅林中綻開了第一朵殷紅的梅花。
柳默來時尚早,雪尚未停,天地間洋洋灑灑,雪白如羽。
清漪還未開門,他便在梅林中自在閑走,踏着薄薄的積雪,在疏枝叢中忽然瞥見一點微紅,近看時,那小小一朵紅梅方才略略綻開,不禁欣喜非常。
清漪開門來,見他遠遠在那梅林之中,便也來至梅林。
柳默聞得踩踏積雪之聲,已知她來,回身望着她,待她走近,牽過她的手,拉她站在自己身旁,将那紅梅綻開處指與她同看。
清漪見了,亦自是歡喜。
“不枉你精心照護,今冬便開了。”柳默道。
“不想今日得見,與這初雪同至,更是難得。”清漪點點頭,又對柳默道:“近來你只是修習劍術,很久不聞你笛聲了,今日便吹奏一曲,可好?”
“你既會得,不如與我同奏,如何?”柳默道。
“好。”清漪點頭道。
各自取出長笛,立于那梅林之下,雪羽之中,揚起笛聲悠悠,仍是那曲《江梅引》。
只是如今二人心境已然不同,那笛聲透着初雪的喜悅,袅袅冉冉,柔情滿懷,又是雙聲同奏,其聲清越,飄散在梅林之中、錦水之上。
笛聲止時,雪亦飄停。
二人執手相看,心意自通。
稍時二人回至屋內,桌上殘燈未收,一襲青衫置于桌上。
昨夜熬得晚些,今日便起得遲了,尚未及收拾。
Advertisement
既已完成,便對柳默道:“初次給你制衣,不知是否合身,何不試一試?”
柳默見此情景,已知她徹夜縫制,不免心有所動,将她擁住,輕聲道:“不用試,自然合身。”
“到底試過方知。”清漪笑道。
拿來與他比了,果然無差,便道:“我且洗淨收好,再與你吧。”
“好。”柳默點頭道。
見那衣襟上所繡,竟是先前她描繪的绛石蘇花樣,道:“如何繡的绛石蘇花?”
清漪頓了頓,輕聲道:“你若不喜,我再換別的罷了。”
柳默拿過衣衫,細細端詳,淡紫花瓣似能聞得微微幽香,可見縫制之人頗費了心力,柔聲道:“如此好花,怎可辜負?”
攬過清漪,又道:“以後別這麽辛苦了,別熬壞了身子。”
清漪輕輕點頭。
一時話畢,柳默仍去軍中。
柳默随方伯修習劍術已兩月有餘,如今仍是每日申時前來。
清漪也常去看他,只覺他身形更輕盈了許多,一管玉笛變化萬千、風聲淩厲,若再與那長鞭、九環刀戰時,應是游刃有餘了,精進之快,讓清漪暗自吃驚。
不覺又已是元宵佳節。
榆兒初來慕州,逢此盛會,自是不能錯過。
方伯與蓮姨自然應允晚間帶她前去,她卻纏着清漪,要與她同去。
清漪便與他們約定,城中相見。
今日方伯未至,柳默仍是申時至林中練習,清漪在旁相陪。
酉時收了笛,對清漪道:“今日早些回去吧,榆兒還等着你呢。”
清漪亦點頭。
二人回至清漪居所,梅林中已有半數盛開。
柳默道:“難得今日盛會,你何不換一身衣衫,我在這梅林之中候你便是。”
“好。”清漪應道,自進屋更衣。
柳默便至梅林中閑步。
梅林之梅已然盛開,紅白相間,微香渺渺,觀之忘神。
聞得人來之聲,回頭看時,只見清漪着了件藕荷色襖裙,披了件寶藍披風,不覺恍然,這身裝束,不是去年元宵燈會時所穿嗎?
清漪直望着他,輕聲道:“怎麽,不好嗎?”
柳默搖頭道:“不、不是……很好……”
她的目光似乎又穿透了自己,望向那個遙遠的人。
清漪側身望那梅枝,伸出手去,輕輕摘下一朵紅梅,拿在手中細看,眉間微蹙,似在猶豫什麽。
柳默憶起,那時她發髻之間,确是插了一朵紅梅。
為什麽又是這身裝束?為什麽偏偏又是紅梅?
數月以來,兩人情投意合,兩無參商,已很久不見她憂思之色,今日為何又面帶隐憂?
此時此景,他無法再作他想,難道她,總在這一天,以這樣的方式,念着他嗎?
雖然他早已知道,清漪不可能忘記那個人,也并不想與那個人一争長短,只想陪在她身邊。
但這樣的紀念,仍然讓他心中一陣刺痛。
清漪卻渾然不覺,兀自望着手中紅梅發呆。
柳默深吸了一口氣,走至清漪身旁,從她手中取過那朵紅梅,将它插在她發髻之間,又輕輕擁住她,不發一言。
清漪不知他為何突然如此,只靜靜任他擁着,亦不言語。
良久,柳默方放開她,牽起她的手,柔聲道:“快走吧,別去太晚了。”
清漪亦點點頭。
兩人同乘一匹,方往城中走去。
街市如往年一般挂滿了各式花燈,繪着各式新鮮花樣。
官紳商賈、平民百姓、公子王孫、小姐夫人、白發老人、總發孩童,無不齊聚于此,真是熱鬧非凡。
榆兒初見了這樣場面,真是歡喜無限,四處奔跑、到處張望,方伯、蓮姨、清漪、柳默四人不過是跟在她身後罷了。
在一處見了一盞畫着一只白狐貍的花燈,榆兒愛不釋手,柳默自然買下予她。
又見了許多從未見過的新奇物件,泥人、撥浪鼓、年畫……不過是些小孩的玩意,榆兒畢竟是孩子,見了無不喜歡,四人在後自然不免與她置些。
雖然已是盡量揀些好的、精致些的買,及至一條街走完,也已滿載于身了。
直逛到街市人皆散去,方才回轉。
榆兒已累得在方伯背上睡着了。
方伯與蓮姨帶她回去,柳默自然與清漪同歸。
至院門前,兩人依依道別。
柳默回至馨蘭苑屋內,取出卷軸,展開來,一株梅花,墨色如舊。
取出紙筆,研了墨,勾出一朵纖長的小花來,正是绛石蘇。
元宵節後,一切如舊。
無風時節,冬日的陽光亦溫暖照人。
清漪正在屋內整理近來養護心得,忽聽得院外車馬人聲,出得門來看時,只見一個丫頭扶着秦老夫人進得院來。
管家秦和帶了其他人等在院外等候。
畢竟是冬日時節,秦老夫人在藏青襖上還罩了一件深紅大氅,捂着手爐。
見清漪出來,對她笑道:“我不來看你,你便不去看我了?”
清漪迎上來,将她扶住,道:“老夫人怎麽有興致來此。”
“聽說你這裏梅花開得甚好,來瞧個新鮮。遠遠地就見這紅白梅花團簇如雲,果然好景致。” 秦老夫人道。
“您若喜歡,差了人摘幾枝回去,供于案上賞玩便了,不必遠途奔波。”清漪道。
“你久不曾來,我也閑着無事,況今日天晴和暖,我也想出來活動活動筋骨。”秦老夫人道。
清漪将她扶進屋內,在那朝陽的窗戶底下坐了,又與她攏了火盆,端上熱茶來。
“你這裏倒清靜。”秦老夫人道。
“老夫人身體可還康健?”清漪道。
“倒還硬朗,不然,亦來不了你這裏。”秦老夫人道,“既來了,也別悶坐在屋裏,與我同去,看看你那梅林,如何?”
清漪便在前帶路,與她同去梅林。
進得梅林,只聞暗香微動,紅之如火,白之如雪,疏枝參差,各得其韻。
清漪扶着秦老夫人邊走邊看,秦老夫人嘆道:“虧你養得這麽好,我該早來才是。”
清漪便揀幾枝摘下,交予跟随秦老夫人的丫鬟,囑她帶回府中,好生照看。
一時看畢,仍回屋內,清漪仍讓她坐于窗前那太陽底下,又重添了熱茶。
秦老夫人喝了一口,道:“此茶甚是清淡,你還是這般口味。”
“淡中自有真味,若濃時反而失了味道。”清漪道。
“上次同飲時,老身與你說的,你可願意嗎?”秦老夫人道。
清漪見她又提起此話,只道:“多謝老夫人,只是清漪并無此意。”
“那是我秦家無福了。”秦老夫人點頭道。
“老夫人如此說,清漪實不敢當。”清漪道。
“罷了,只說了一句,你竟再不上我秦家門了,如今便不提此話。”秦老夫人笑道,“只是難得你我如此投緣,日後若有難處,可說與老身,或能替你排解一二也未可知。”
清漪對她施禮道:“多謝。”
秦老夫人便起身道:“天色不早了,老身這便回去。”
清漪亦起身相送。
至院門外,秦老夫人回頭對清漪道:“不必遠送了。他日若得閑,還來望望老身,兩個人說說話吧。”
清漪自然應允。
于是兩相別過。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