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小賺一筆
第56章 小賺一筆
林氏對車馬行還算熟悉, 她帶着林伊走進賣票處,買了去昌永縣的兩張車票。
票價不便宜,80文一人, 兩個人就得160文。
林伊的銅錢瞬間只有1428文了, 可這筆錢省不了, 再貴也得買。
賣票人把蓋上印戳的車票遞給她們, 好心地提醒她們注意開車時間,又問要不要把背筐免費寄存在這裏。
林伊想了想, 決定背着,她們還要買東西, 有背筐方便些。
此時陸續有馬車趕來停在指定的位置, 有幾輛車正在上客, 吵吵嚷嚷的,到了出發時間的馬車則載着乘客噠噠離開。
林伊發現馬車的車廂都又寬又大, 起碼能坐8人, 車頂是平的,四周有圍欄,上面裝着各種各樣的包裹箱籠, 用細繩固定??住。
這是行李架啊!這樣車廂裏就只坐人, 不會人貨混雜了,挺好。
從車馬行出來, 順着青石板路往前走不久,就到了縣城中心,縣衙就在這裏。
手續辦得很順利,專管戶籍的文書絲毫沒有為難她們,問清要落戶的縣城名後,很快地開出了證明。不用一文錢, 虧得林伊還擔心他們會收取好處費呢。
林氏小心地收好證明,出了縣衙随便找個路人打聽清楚桃花街的位置後,兩人便直接殺了過去。
這條街不寬,僅容兩人并排走,街道兩旁是一個挨一個的小小鋪面,每個鋪子裏都擠着身背大筐來進貨的人,人聲鼎沸,比主街還要熱鬧。
林伊欣喜地發現這裏全是明碼标價,概不講價,這要省不少事啊。雖然她曾是講價高手,但從內心裏來說還是不願意費這個神。
她們在這條街上轉了兩個來回,感覺各個店鋪的貨物都差不多,于是便選了家顧客最多的鋪子買貨。
林伊打算用一半的錢買貨,另一半留着不動,萬一投資失敗還有退路。
Advertisement
可進到店裏,聽到那些顧客左一句這個太便宜,右一句那個很劃算,又見人家不止是說,還踴躍購買,她頭腦一熱,只留了128文,其餘的錢全買成了貨物。
反正店主跟她保證這一趟包賺不賠,不過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既然如此,那就盡可能的利潤最大化吧。
這次她們買的最多就是素色手帕,中下等材質的買得比較多,據店主說這兩種在下面小城鎮賣得最好,上等的只買了五條。
然後就是各色繡線花樣,針線包林伊也買了二十包,這個小荷包裏面不僅有針,小頂針,還有幾小把常用色的棉線,小小的一個方便攜帶,特別實用,就算賣不掉,自己用也很不錯。
林伊沒有買頭花,一是怕長途行車會被壓變形,二是怕隔得遠了兩個地方的審美有差異,萬一長豐縣的人覺得好看,昌永縣的人卻不這麽認為怎麽辦,還是穩妥點好。
将貨品包裹好放進背筐後,林氏看了看天色:“時間差不多了,咱們先到車馬行候着吧。”
林伊大吃一驚,時間過得這麽快?
她們進縣城時不到9點,到這條街最多也就9點半,她覺得才轉了一會,怎麽就過了快兩個鐘頭,看來一買起東西時間真是過得飛快啊。
“要不要買點東西帶給祖祖?”林伊問林氏。
來縣城一趟,怎麽着也得給老人帶點禮物,至于林老爹和他那一家人就算了吧。
林氏猶豫了下,還是拒絕了:“不用了,你祖祖喜歡吃安平鎮的棗泥糕,我們到那再買。”
安平鎮是南山村附近的小鎮,跟長豐縣完全不在一個檔次,所賣的商品非常粗糙,談不上品質,但貴在結實耐用、價格實惠,很符合林氏能用就行的要求,她決定所需的東西都在那買齊。
于是兩人不再閑逛,直接往車馬行趕去。
到了一??問,她們來早了,還得等一會才會出發,兩人便到候車室的長條凳上坐着等。
眼看快到午飯時間,林伊見正前方的桌上放了個大缸,裏面是熱氣騰騰的開水,就跟林氏商量:“娘,這裏有熱水,我們幹脆把午飯吃了。”
林氏沒有意見,林伊便拿出饅頭雞蛋和鹹菜絲準備開吃。
林氏接過饅頭卻不肯接雞蛋:“我吃饅頭就夠了,雞蛋留着給你祖祖吃,她在家吃不到好東西。”
林伊收了一個雞蛋起來,把另一個一分為二:“我們分吃一個,其他的留給祖祖,以後把祖祖接到我們家,天天給她煮新鮮的。”
林氏兩眼含笑,使勁地點頭:“還要蒸蛋羹,蒸得嫩嫩的,你祖祖最愛吃了。”她輕笑一聲,“你祖祖不知道我們會回去,到時候突然站在她的面前,她肯定會吓一跳,以為自己是在做夢呢。”
一想到奶奶見到自己意外出現又驚又喜的樣子,她的笑容變得調皮起來。
吃完飯,林伊剛将竹筒裏的水裝滿,就聽到外面有人吆喝:“到昌永縣的上車了!”
兩人連忙收拾好東西跑到他面前,那人看了她們的車票,叫一個夥計将她們引到馬車前,讓她們将背筐裏的貴重物品和随身之物拿出來,便用塊粗布将背筐蒙上,放到了車頂的行李架上。
兩人快速上了馬車,林伊坐在車上正向外打探,就聽到那個夥計大叫:“昌永縣時間到了,可以走了。”
一個馬車夫快步跑過來,馬車就嗒嗒嗒地出發了,林伊發現她們對面只坐了三個乘客,車上卻有8個座位,顯然沒有坐滿。
林伊心頭暗喜,人少清靜啊,會少很多是非,而且要在車上過一夜,坐寬松點晚上好受些。
不知是不是在吳家村太疲累,現在放下心事,林伊從上車就開始昏睡,除了吃飯方便以外,就沒睜過眼,一路睡到了昌永縣。
到達時天色已大亮,街上有不少行人走動,道路兩旁的店鋪正陸續取下門板準備營業。
昌永縣的建築完全沒法跟高大時尚的長豐縣相比,基本只有一層,鮮少有二層樓房,三層的更是沒看到,普遍老舊滄桑,縣衙門也灰撲撲的,好在文書是個模樣清秀,性情溫和的青年書生,不僅動作麻利,對林伊母女還很客氣。
往戶籍上填兩人名字時,林氏提出将吳伊改為跟她姓林。
這是林伊主動要求的,她跟林氏說,有句話叫無依無靠,自己叫吳伊,太不吉利了!
林氏一聽,有道理!
她馬上答應,立刻就改!
文書沒有多問,欣然将林伊的名字寫了上去,從此以後,小吳伊就名符其實地變成了林伊。
文書将辦好的戶籍遞給林氏,笑道:“你們村長肯定樂壞了,終于新添戶了,不容易啊。”
南山村地勢偏僻,交通不便,有點本事的人家不願意困在村裏,都想辦法遷了出來。
這幾年村裏住戶只減不漲??,所交的賦稅越來越少,這說明村長能力不行,留不住人。
林伊母女雖然是女戶,可是一樣要繳納賦稅,她們一看就是老實本分的人,不會給村裏帶來麻煩,而且還不排除在村裏結親的可能,算是最受歡迎的外來戶。
林伊也很高興,林氏愁着林家人不樂意她們回去,現在看來林家人樂不樂意根本不重要,只要村長樂意就行!
見文書和氣好說話,林伊便向他打聽縣上哪家繡坊信譽好,她想把進的貨批發出去。
在文書的指點下她們來到了錦繡坊。
這家店規模不大,老板是個好脾氣的中年男人,随時都笑咪咪地。
林伊看了下店裏的貨,中等面料的手帕比自己買的下等的還差,心裏一下有了底。
果然,林伊把貨一拿出來,老板毫不猶豫地表示他全要了,報出的價格讓林伊淨賺80文。
林伊挺滿足,轉下手一個人的車票錢賺回來了,這個價格她能接受。
老板正在收揀貨,林伊突然反應過來,以後自己家裏也要縫衣服,怎麽沒想到留點針線自己用。林氏雖然把針線帶上了,可是卻不太夠。
老板聽到她和林氏嘀咕,大方地送了她三把棉線,白藍黑各一把,是最常用的顏色,還送了兩個小針線包。
他對林伊道:“你們平常做衣服用這個線就行,用繡線太可惜。”
他現在心情不錯,店裏其他的貨都還挺齊全,就是素手帕和繡線不多了,他正在傷腦筋要不要關門去府城進點貨,林伊就把他想要的送來了,自己這運氣真是沒話說。
“還是少了點,再多點就好了。”他暗自可惜。
特別是花樣子,樣式新穎別致,和他平時在府城進的貨不太一樣,肯定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