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反賊假王吳廣之死, 與周文之自刎,對于大秦朝廷來說, 無異于一道喜悅的閃電,劈開了連綿壓抑的陰雲,讓所有人生出希望來。
此前的軍報,要麽是陳勝軍隊攻城掠地,要麽是各地黔首揭竿而起,要麽是六國貴族之後趁勢複辟。
朝廷每天應付這些急報,人人焦頭爛額, 按下葫蘆浮起瓢。
蓋因帝國之疾, 已是多年沉疴,如今一朝爆發,自然遍體鱗傷, 百病叢生。
現在, 反賊陳勝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 鼓舞了大秦士氣, 叫胡亥有了喘口氣、從長計議的餘裕。
“封賞議功一事, 就有勞左右丞相二位了。”胡亥笑道, 點着李斯道:“對了, 你長子守城有功不提, 幼子李甲可是也立了大功。李卿可不要避諱, 委屈了朕的小郎官。”
廷議衆臣也都湊趣, 或誇李斯養出了好兒子, 或誇陛下有識人之能。
縱然城府再深, 聽到別人發自肺腑誇獎自己幼子,李斯還是忍不住撫着白胡須笑起來。
胡亥笑道:“李甲年方十六,已有這等膽魄出入敵營,且能護着抱鶴真人毫發無傷地歸來,可見其能耐。将來雛鳳清于老鳳聲,也未可知吶。”
一時散了廷議,李斯邁着方步往外走,還在回味皇帝的話。
“雛鳳清于老鳳聲”?這說法倒是新奇,不過意思好極了。
李斯呵呵笑起來,心道,等小兒回來,那頓打就先放放算了。
“王卿留步。”胡亥單獨留下了王離。
王離萬裏而來,會被單獨留下奏對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并不驚慌,“喏。”
胡亥笑問道:“雖然有軍報來,但是比不得當面問——上郡邊境如今怎麽樣了?”
王離道:“臣留了兩萬兵力,戍邊備胡。今年未有動向,想來該是平安。”他頓了頓,又道:“不過從前蒙恬将軍戍守九郡,令匈奴膽寒,不敢來犯。如今蒙恬将軍既亡,焉知匈奴不會趁勢再來?更何況現下境內紛亂,若匈奴要來,自然會挑我等分身乏術之時。”
王離明知道蒙恬是被皇帝與趙高冤死的,卻故意要提起,用意自然是要指責皇帝殺忠臣良将、自毀江山之舉。
只是胡亥并非原主,倒沒什麽心理壓力,還跟王離一起情深意切地感嘆道:“是啊,若是蒙恬大将軍還在就好了。真是可惜吶。”可惜他過來的時候,人已經死了。
王離:……新君這麽無恥的嗎?
胡亥“無恥”地轉換了話題,“前幾日,朕還同左丞相說起當年你祖父的滅楚之戰來。王翦老将軍當真是名将風采吶——可恨朕晚生幾年,無緣相見。”
王離:……可別,一見也給您冤死了。
不過提起當初王家的功績來,王離眼中還是放出光彩來。
胡亥道:“如今朝廷正是用兵之時,朕對從前我大秦滅六國之戰頗感興趣,多加了解,也能有借鑒意義。當初滅楚之戰,朕有一事不明,左丞相李斯與禦史大夫馮劫都不能給朕解惑。好在你來了。”
王離道:“陛下請講。”
“當日王翦老将軍,率軍六十萬,屯兵平輿,一停便是一年。這是為何?”
王離乃是名将之後,如何不懂胡亥言下之意,也不虛與委蛇,徑直道:“陛下可是疑心先祖父擁兵自保?”面上已是挂了一層嚴霜。
胡亥打個哈哈,笑道:“王卿,你想到哪裏去了?朕不過是想學習學習——王翦老将軍若真有擁兵自保之心,當時領兵折返,如今這大秦天下恐怕就姓王了,哪裏還有朕在?”
他本就對人情緒敏感。
王離從一入殿後,毫不掩飾不悅,既有對蒙恬冤死的義憤,又有名将之後的倨傲,恐怕還有料得朝廷要倚重于他的自持。
這個王離,很拽嘛。
王離也不屑于追究皇帝究竟是何用意,侃侃道:“先祖父受先帝之命,率舉國兵力滅楚。此前已有李信失敗在前,若是再有閃失,不但滅楚延宕,只怕損毀我大秦吞并六國之勢。”
“此一戰,關系重大。宜一舉殲滅楚國軍隊,不宜纏鬥。”
“而楚國分封三大家族,又有獨立水師,各自陳兵境內四方,要如何才能讓楚國軍隊集結起來呢?”
胡亥已是聽進去了,問道:“如何?”
王離道:“唯有四字:重兵壓境。”
胡亥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是以先祖父屯兵平輿,卻并不進擊,這是讓楚境各軍隊集結。”
“此其一。”
“其二,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可是這一戰,務必求穩求勝。”
“我軍六十萬,楚軍卻是于國境旁禦敵、調動全國人力共計百萬。”
“以六十萬對百萬,以先祖父之能,也無必勝之把握。”
“所以先祖父師法戰神白起,把滅楚之戰,轉為了新長平之戰。”
胡亥訝然道:“新長平之戰?”
“正是。”
長平之戰,乃是五十多年前,秦國與趙國之間決定性的一場大戰。趙國恐兩軍相持于己不利,換掉了名将廉頗,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而秦國暗換名将白起。最終白起大敗趙括,坑殺了四十五萬趙軍。
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徹底的殲滅戰。
可以說此一戰,奠定了此後秦一統六國的基礎。
作為秦人,沒有不知道戰神白起之名的。
王離講起兵事,信手拈來,“人都譏笑趙括紙上談兵,卻不知當時兩軍相持,拼的其實是後勤。趙國之敗,不在某個将軍身上,而在國勢。我朝自商君變法,‘耕戰’利農産;而趙國國內乏糧,外援無望,相持日久,不戰自潰。”
“而滅楚之戰。楚國雖聚起百萬之衆,可是其中大半為民夫。雖能短期內調動,可是一旦超過耕作之期,便會人心渙散、糧草不繼。”
“我國則不同。六十萬為士卒。秦地女子與楚地女子亦不同,與男子一般下地耕種。”
“是以先祖父屯兵平輿,乃是把滅楚之戰,轉為長平之戰的模式。”
“以我大秦強大國力,耗死了楚國。”
“一年期滿,楚人心憂,過了盛夏,若是再錯過收割季節,那麽未來一年都要挨餓。”
“此時方戰,無往而不利。”
胡亥聽得心馳神往,仿佛看見了老謀深算的王翦将軍,是如何率領六十萬大軍,卻能不緊不慢靜候一年,張弛有度,既滅了帝國強敵,又消了帝王疑忌。
他望着王離,感嘆道:“朕如今方信,世上真有名将風采。”
王離淡淡道:“慚愧。”
因為王離對軍事的熟稔精通,胡亥看他那點“個性”都覺得可愛起來,也不在意他冷淡的态度,長揖道:“如今天下烽煙四起,還請王将軍教朕。”
王離是個很傲氣的人。
傲氣的人有個弱點,那就是受不了別人真心實意地崇拜自己。
見新君如此虛心下拜,王離愣了愣,道:“陛下但有用處,派臣前往便是。”
胡亥道:“四境不平,王将軍卻只有一人,為之奈何?”
王離忍了忍,沒忍住,道:“若不是陛下當日冤殺蒙恬大将軍,焉有此刻之愁?”
“是朕之錯。此中內情,不足為外人道。”胡亥只能背了原主的鍋,安撫道:“只是大錯已經鑄成,便是殺了朕也無用。如今只能想辦法彌補——朕聽聞蒙氏還有二子在外,也都精通兵法。朕已命人去尋。除此之外,王卿手下可還有堪用将領?”
“從前跟随蒙恬大将軍的将領,一曰蘇角一曰涉間,都是良将。”
“請王卿為朕引見。”
王離又道:“便是那蒙氏二子尋回來,又如何肯為陛下所用?”
胡亥笑道:“人能尋回來,便能為朕所用。”
王離:……新君不只無恥,還自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