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二合一
第92章 二合一
文承翰最近頭挺大的。
一方面根據大殿下的命令, 他需要統計在戰争之中傷亡的水師官兵數量,并且發下相應的撫恤——這條在威州官員和軍中書吏的幫助之下已經做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派發的問題。
另一方面南珠局的第一批珠民所種養的南珠貝就要到收獲的季節了, 他現在心裏完全沒有底,萬一這珠貝切開來之後, 并沒有到達預期的效果呢?
再不說這些珠貝的問題, 哪怕是現在滞留在威州, 說是要調整狀态才好面見“大周天聖皇帝”的扶桑使團,也讓他煩躁得不行。
“說什麽留在威州滞留幾天是為了緩解海上風浪勞頓,不至于自己精神萎靡的模樣沖撞到聖人——打量我不知道他們在打什麽算盤呢。”文承翰腳不點地忙了一整天, 剛回到刺史府給自己倒了一杯暖飲。
兩杯甜棗茶下肚,他才反應過來,自己一天不在刺史府,自然不會吩咐府中下人為自己燒水準備甜棗茶,思忖了片刻,便将杯子重重擱在茶幾上:“出來。”
翠巧掀起一邊的簾子:“殿下要我守在刺史府,有幾句話要帶給你。”
文承翰道:“有什麽話,大殿下直接同下官說便是,為何還要你代為通傳。”
翠巧白了他一眼:“殿下要我告訴你, 貴為大周刺史,勤儉節約自然是可以當百官楷模的, 但是清廉太過,恐有造作之疑, 別的不說, 下人,侍婢還是多雇幾個的好。”
文承翰将手一拱:“下官府中尚無主母,要侍婢何用?殿下不必擔憂此事, 續之自有計較。”說到這,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再過幾日就是收南珠的時候了,這批南珠種了快兩年,若是要收獲,還請殿下莅臨南珠局。”
翠巧道:“我自然會告知殿下的。”
只是她嘴上這麽說,卻依然站在那不動,弄得文承翰忍不住問道:“你到這來到底有什麽事?”翠巧是李安然的心腹細作,文承翰不得不多想一些可能性。
——莫非……
“你莫非是為了扶桑使團的事情?”文承翰靈光一閃,恍然大悟,他搖了搖頭坐下,“這個扶桑使團,說是留在威州修養,其實我估計還是沖着威州船坊去的,他們在威海那被威州水師痛揍一頓,自然好奇威州的船坊到底是什麽模樣。”
不然為什麽放着更近的澹州不登陸,偏要逆着風,海浪颠簸地在威州登陸?
要知道,扶桑海船現在都還只是使用船帆結構的帆船,能否行駛全靠着那一點順風,這幾日威州海上刮着的是逆風,風浪又大,他們在威州登陸那根本就是賭博行為。
“威州船坊是重中之重,根本不可能給他們機會去參看。”翠巧道,“還勞煩文刺史看好他們了。”
威州城這樣的州府有專門接待來自外邦的使團的驿館,扶桑使團的成員都被安置在那裏。
文承翰在他們來之前,就下令在船廠把手的官兵嚴防陌生人等入內,但凡在船坊之內工作的船工、書吏等人,進出都要使用官府蓋印的特殊名刺。
并且他還頒布法度,告知威州百姓“船坊重地,無關人員随意靠近,鞭四十”,時間一久,百姓自然也就不到船坊那邊去了。
文承翰并沒有限制扶桑使團成員外出,但是作為敗國使臣,稱臣納貢之流,他們敢往船廠的方向跑,文承翰就敢把他們抓起來一個個都鞭四十。
再說了,這些人就算到了天京,把名刺送到鴻胪寺也不一定馬上就能見到陛下,畢竟如今的大周剛剛剿滅了東夷,大周西域的那些小國,自然個個都怕得很,只怕現在一個個都在派出使者向陛下送來賀禮以示親近呢。
扶桑使者在威州耽擱的時間久了,恐怕得至少大半年排不上面見陛下的號。
“那是自然的,”文承翰笑道,“只不過,殿下今日到底去了什麽地方,為何一整天都沒瞧見她?”
翠巧道:“殿下的行蹤,你也敢問啊?”
文承翰:……
行行行,是他多嘴,是他多嘴。
李安然在從問心寺回威州城的路上,猛打了數個噴嚏,在車辇邊上穿着四齒木屐伴着車馬徐徐散步前進的榮枯道:“殿下着涼了?”
李安然掀開車辇的窗簾,探出頭來:“比起着涼了,我更覺得是有人在背後說我壞話。”
榮枯笑着搖了搖頭,随後又問道:“殿下還打算在威州停留多久?”
李安然道:“這得開春了。”
她現在還不是離開威州的最好時機,大周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現在無論是朝廷還是百姓都想要安安穩穩的過上一到兩年的和平日子。
這個時候再掀起戰事,民心就會動搖。
不,也許不是一兩年,而是三四年。
但是沒關系,在這期間還有南州船廠,派遣船隊南下婆羅洲之類許多事情擺在臺面上等着處理,高昌和丘檀商道的事情,可以暫且放上一放——她有的是時間。
榮枯看她又陷入了沉默之中,便知道她又在想事情了,所以不再開口打擾她。
一行人回到刺史府之後,翠巧準備了李安然最喜歡的飲子,在伺候她喝的時候将文承翰說的事情轉告給了李安然。
“南珠局?”李安然這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一樣,擺出一幅恍然的樣子來,“我就說我忘了什麽事情,原來是在這呆了這麽久,我還沒去過南珠局。”
她來到威州之後,又是收拾世家,又是興辦船塢,最後還要輔助周立疆打東夷,大事一件接着一件,以至于造訪南珠局反倒變成了次要中的次要。
李安然當初要威州作為封地,用的理由是自己喜歡珍珠,事實上這句并不是借口,她作為女子,确實很喜歡這種光澤瑩潤,渾圓小巧的寶石。
南珠局不僅會篩選,進貢上好的南珠,同時也有大批的工匠在南珠局任職,所以每年進貢的除了未經加工的整顆珍珠,還有大量珍珠制造的金銀首飾。
昔年慧貞皇後章氏還在世的時候,這些珍珠首飾一旦送到天京,很快就會變成逢年過節宮中賜給各路诰命夫人的“宮造賜”,這帶起貴婦、貴女們追捧珍珠的風氣——曾經一度給南珠局帶來巨大的采珠壓力,至今天京有頭有臉的貴婦們都還在追捧個大、渾圓、光澤柔和瑩潤的南珠。
“也可,翠巧你去告訴續之,我們準備去南珠局看看,到時候也去挑兩件好看的南珠首飾。”李安然頓了頓,剛想說“把法師也叫上”,話到嘴邊,她卻側着頭思忖了一會,“取珠要殺蚌,他不适合,別叫他了。”
翠巧:……
這個“他”自然指的是和李安然一起回來的榮枯法師——翠巧跟在李安然身邊也有多年了,雖然李安然對待大多數能臣都不吝贊賞,做得實在好的,還有可能收到來自大殿下的吓死人不償命的甜言蜜語。
但是,這些人都很少能長時間收獲來自李安然的關注和體貼,唯有這個榮枯法師,大殿下對他體貼到了讓翠巧都覺得酸的地步。
翠巧:酸了酸了,奴酸了。
連自己都覺得酸了,那別人更是酸地五髒六腑都要燒起來了吧。
她這樣想着,腳下卻不停,徑直去回複文承翰了。
至于南珠局那天,卻有些事情出乎了文承翰的意料——這麽說呢,他們剛出門,準備坐車前往南珠局,那些扶桑使臣便送來了名刺,說是想要求見文承翰。
表面上雖然是求見文承翰,但是挑這個時候送上名刺,恐怕還是為了見大殿下。
李安然擺弄了一下手上的名刺,随手把東西放在了案上:“之前怎麽定的,現在還怎麽做,名刺推掉,這些人在見到阿耶之前,我不能先見。”
他們是作為降國來求見大周皇帝的,手上拿的是給皇帝的國書,李安然很清楚有些事情是她不能越過的雷池,即使對方選擇現在在這個時候來見自己,只是為了能給自己這一趟出使之旅多增加一點籌碼罷了。
文承翰心知肚明,連忙差遣下人把名刺還了,一行人還是往南珠局去。
南珠局的場地上已經堆滿了撈出來的大珠貝,南珠珠貝和北珠不一樣,一個珠貝至多也就能産出一到兩顆,換做以前野采捕撈的時候,可能百十來個個大小相當的珠貝裏,也見不到幾個圓整無瑕的大貨。
如今換做人為将作“種”的小顆圓碎蚌殼放進去,也不知效果會不會有文承翰給李安然看的那幾個那麽好。
想到這裏,站在邊上看采珠女和珠民們開蚌取珍珠的李安然也跟着覺得自己的雙手沁出汗來。
“有珍珠!正圓的!”
“這個也收獲了!”
驚喜的聲音此起彼伏,宣告着第一批被打開的珠貝裏蘊含着的好消息。
連李安然懸着的心都放了下來。
最終三批珠貝,大約是第一次采用人工培育的方法,除去種植方法不當死了的一小批,再因為無法控制珍珠表面是否有瑕疵而篩選出來一批不能用的,相比之下正圓的南珠産量比起往年多了五倍。
可以用大豐收來形容了。
李安然笑着轉頭對文承翰道:“這倒是讓我安下心來了。”她扭頭看着那些捧着珍珠滿臉喜悅的珠民,又道,“珍珠産量既然上去了,也是時候讓南珠局的工匠們照着大秦、貴霜一帶的制式改良一批珍珠飾品了。”
西域商道上的小國每年進貢的貢品之中,偶爾也會有成色相當不錯的珍珠制品,佛教更是将珍珠當做寶物,可見這東西無論東西都是稀罕物件——有誰會不喜歡美好的東西呢?
仿造西域的制式,編織設計諸如項鏈、手钏、珍珠冠一類的東西,就算不是拿來做生意的,哪怕到時候用來賞賜外邦的使臣呢?
想到這裏,李安然忍不住感嘆:“想出這個法子的人,真應當厚賜才是。”
文承翰道:“臣明白,早已經厚賜過了,如今此人在南珠局做事,每年教珠民如何‘種’珍珠,也比早些時候風裏來浪裏去的采珠安穩的多。”
而且這事情女子也能做,這就意味着再也不會出現珠民為了兩頭兼顧農忙稅和采珠,反而兩邊都沒法顧上了。
李安然聽得心裏舒爽,卻在這個時候,從遠處奔來一匹快馬,南珠局護衛的官兵連忙喝道:“誰人?難道不知道寧王殿下在此?”
那騎着快馬的黃門下馬,拿出手上的令牌在官兵面前晃了一下,便收回了懷中,小步跑到李安然的跟前跪下:“奴見過大殿下。”
李安然瞥他一眼,卻見他從袖子裏掏出了一封信,雙手捧着送到了李安然的跟前:“殿下,這是陛下的親筆書信。”
李安然伸手接過,拆開書信看了一眼,眉頭頓時緊鎖了起來。
文承翰在她拆開信封的時候,便雙手籠在袖子裏,閉着眼睛向後退了一步。
在看完信裏的內容之後,李安然便将信重新折好,塞回了信封裏收進袖子,對着那黃門道:“本王怎麽沒有在陛下身邊見過你?”
那黃門道:“呂大監身體不适,兩個月前告老了,奴是新提拔上來的。”
李安然垂下眼,臉上沒有一點表情:“明白了,本王明天就啓程。”
文承翰驚訝道:“殿下?”
只是他這一問,李安然扭頭看向他的時候,他分明在李安然的眼裏看到了“警告”。
很顯然,殿下并不想讓別人知道陛下給她的書信裏到底寫了什麽。
她在回到了刺史府之後,并沒有立刻着手收拾行禮,反而先召回了藍情,并且屏退了所有守在外面的侍衛,從袖子裏取出皇帝的書信交給藍情:“雖然我熟悉阿耶的字,這确實是阿耶的筆跡沒有錯,但是我總覺得有些地方很奇怪,你替我看看。”
藍情恭敬接過皇帝的書信,展開細細看了看,搖頭道:“确實是陛下的筆記。”
李昌和李安然一樣,是個書法癡,或者說李安然對于蔡公書的癡迷就是傳承自李昌,這個皇帝一旦閑下來,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沒事寫幾幅墨寶送給自己親近的下臣。
這封書信用筆一氣呵成,其中有些暈墨的地方,卻是因為拿不穩筆而手抖的緣故,細細看下來絲毫沒有臨摹的痕跡,應該是本人所寫沒有錯。
但是這書信的內容……
“好端端的,怎麽會突發惡疾,即使突發惡疾,為什麽要把我召回去?”李安然心裏雖然着急,但是卻沒有徹底亂了方寸。
這和去年在雍州時候那句開玩笑的“父危速歸”可完全不一樣。
“我明天就動身回天京。”李安然擺了擺手,示意藍情将他手上的書信留下,“你給我去查個人,那個替阿耶送來加急書信的黃門,你另外走一條路,和我分開,抄近路回天京,去查查這人的來歷。”
藍情連忙道:“既然知道對方有疑,殿下怎麽能自己涉險?至少也要帶上翠巧吧?”
李安然搖搖頭:“翠巧我留在這裏,繼續保護文承翰。”這麽說着,她笑着拍了拍藍情的肩膀,“我當年也是萬軍之中取敵首級的将軍,身邊又有一隊金吾衛護衛,不會有什麽事的,只是這一次事發突然,慢慢坐車是來不及了,趁着冬天沒有來之前,我得騎快馬星夜兼程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天京。”
若是真的,她确實一刻都不能耽擱了。
——只是她走的時候,阿耶還精神的很,絲毫看不出有什麽惡疾的模樣,怎麽偏偏在對着東夷大戰之後出了這檔子事?
若是假的……誰又有那麽大的膽子,一敢冒充皇帝給她送書信,二敢詛咒皇帝惡疾?
同時,若是假的,那他們的目的……未免也太容易讓人看穿了。
他們敢嗎?
李安然想破腦袋也想不通到底誰有這麽大的膽子。
即使是假的,那也是吃準了威州和天京之間的距離,讓她不得不放棄用飛鴿傳書來驗證,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天京,來确認這封信的真假。
李昌是大周的“根本”,他的安危聯系着大周朝廷上下的穩定,以及李安然諸多計劃是否能按部就班的實現。
她賭不起這麽幾天。
這是她唯一賭不起的東西。
這樣想着,李安然道:“你去把崔肅叫過來。我有話囑咐他們。”
藍情連忙去了。
崔肅原本就暫時住在刺史府的客房,聽到李安然找他,便連忙來到李安然這裏:“殿下尋我何事?”
李安然便将皇帝突然發惡疾,寫了加急給自己送過來的事情說了一遍,崔肅聽完之後,表情也變得異常嚴肅起來。
他的顧慮和李安然一樣,只是他考慮得還多了一層李安然個人的安危。
“既然懷疑前來送信的黃門有問題,殿下卻還要與之同行嗎?”崔肅皺着眉頭進谏道,“既然如此,臣不得不說了,以如今的情況,殿下是同陛下一樣重要的大周‘根本’,陛下不能涉險,難道殿下就可以了嗎?”
他站起來,對着李安然道:“既然殿下懷疑那黃門有問題,何不将他暫時扣押起來,殿下再另外尋一條路抄近路快速回到天京,面見陛下,再做定奪?”
李安然道:“我确實打算‘扣’下他,但是不能我扣。”她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眼下威州城裏還有扶桑來的使臣,我們的動作不能太大。”
她的拇指不停地揉着自己的眉心,想要緩解一下因為思考造成的頭疼,半晌之後蹙着眉道:“你帶兩壺酒,幾個人過去,把這個黃門灌醉,我今天晚上就帶着一隊金吾衛出發,不和他走一條路。”
崔肅道:“臣明白。”
“啊,對了。”李安然在他就要出門之前,又開口追了一句,“等你要回京的時候,記得帶上榮枯,別讓他自己一個人再慢慢走回天京去了。”
崔肅差點沒笑出聲來:“這時候你還想着法師?可見真是重視了。”
李安然白了他一眼:“是啊,他對我來說可重要呢,你別給我弄丢了。”
崔肅笑歸笑,看着垂眸蹙眉的李安然,卻眼底卻複現出了一絲擔憂。
他向來是将李安然當做自己的妹妹來看待的,有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作為臣子不該有的擔心情緒湧上心頭。
就比如……他現在懷疑李安然對榮枯上師不僅僅是贊賞之情。
但是……這話他能說出來麽?
這話說出來了,會引發什麽樣的變化?
崔肅一直是個敢說敢做的人,此時此刻卻有些不敢說了。
于是崔禦史便只能在短暫的沉默之後,收斂起所有的擔憂,露出笑容道:“不用擔心,我會将法師好好帶回天京的。”
李安然點了點頭,随後站起來,親自點了一隊金吾衛,收拾起了星夜奔襲需要的行禮,在天色剛剛暗下來的時候,便手持腰牌出了威州城,一路向着天京的方向趕去。
——
“以大殿下的性格,一定會懷疑這封書信的真假。”
一顆棋子落在了棋盤上,對面卻沒有對弈的人,而下棋之人只是自言自語。
“所以,她必定不會選擇和自己有所懷疑的黃門同行,而是另外招人拖住黃門,自己先帶着一隊金吾衛快馬回京。”
“走的也一定是最近的快道。而快道中間,會有一條名為渡母河的水路,水流湍急,适合伏擊。”
又一顆棋子落在了棋盤上。
“她性格謹慎,一定會想到這一點,所以,要将伏擊刺殺的位置略略向後移一些,在彭山動手。”
——如實此事不成,不能除掉李安然,那就真的說明此人被皇天氣運所鐘愛,凡人當避其鋒芒。
“會成功嗎?”
下棋之人捋了一把自己的胡子,拿起邊上的茶壺給自己斟了一杯菊花飲。
天下謀算之事,即使盡了人力、人智,最終還是會因為天道氣運的幹涉而失敗,更何況,此舉若是能除掉大殿下自然是好的,除不掉,他的另一個目的也能達到就是了。
——剩下的,就交給天命來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