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再回到農場, 蘇南原本住的屋子, 早就分給別人了。不過這兩年, 農場裏其他的宿舍樓也建了起來,倒不至于沒地方住。
新分的宿舍樓在最後面一排,408。這一回既不挨着水房, 也不挨着廁所。
一搬進來,顧小瓷就嘟着嘴說, “娘, 這裏沒有新橋村好。”
顧小多跟屁蟲一樣的,跟在後面也一個勁的說。再看顧小碗, 雖然沒說什麽, 但是蘇南也知道, 她估計也是更喜歡在新橋村的日子。
也是。
場裏面住的空間小, 上廁所要排隊,打水洗澡還要排隊。甚至在吃食上面,也沒辦法像新橋村那樣,想吃啥就自己做啥。
這裏吃東西,都是去的食堂。
食堂裏的吃食現在都是定食定量的,大人和小孩,都是按照分量來分配糧食的。餓是肯定餓不死的, 但要想吃飽,現在都難了。至于還想吃的有多好, 那更是不可能的了。
顧國亮那邊, 初回到農場裏, 也是真的忙得不行。
他去學習的這兩年,農場的日子其實也不大好過。雖然比起外面大部分生産隊來講,這邊農地多,相對糧食産出也會多。可那兩年受大環境影響,糧食在減産,上頭的任務卻一年比一年重。
往上頭交的糧食多了,農場裏能分給職工的自然就少了。
好在農場跟別處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這邊的職工幹的基本都是農民的活,拿的卻是職工的工資。
食堂裏開始按人分配糧食後,至于吃不飽什麽的,他們好歹還有工資,去別的地方買糧回來自己做。
蘇南便也把煤爐子燒起來,偶爾在家裏給三姐妹和顧國亮加點餐。
基本上,是蘇南做出來多少,幾個人就能吃進去多少。
屬于消耗賊快的那種。
Advertisement
吃東西的時候,顧小瓷就說,“最近也不知道怎麽了,反正就是餓得快。”另一邊呢,顧小碗和顧小多也點着頭附和。
蘇南便說,“還是飯菜裏沒油水,不抵餓。”
“再等等,過兩年一定能好轉。”顧國亮聽了,便放下手裏的吃食說,“咱們農場,估計得把一部分家屬工,轉為正式職工了。”
因為農場要大發展,現有的職工不夠用了。
然後沒多久,這個消息就傳遍整個農場了。一夜之間,蘇南發現自己人緣又變好了。
別的也不需要多說,但凡誰家裏做點好吃的,都會特意送點過來給自己。又或者是,今天小半邊冬瓜,明天小半邊南瓜的。
拒絕吧,人家就說,“一片冬瓜/南瓜而已!”
完了,直接往你手裏一塞,就給走了。
蘇南能咋辦?
只能收了,然後跑集市上又買個大冬瓜或者是大南瓜回來,拿到切成好幾片,去還禮給別人。
這事的後果就是,禮還了,但是三孩子和顧國亮就苦臉了。
“天天不是冬瓜,就是南瓜的,都吃膩了啊!”
好吧,蘇南其實自己也吃膩了。
但是人家送,推不掉,自己就算是還了,但送的那些還在那呢?又是切開了的,壓根就放不住啊!
蘇南只能拿刀把吃不完的切成一片一片的,曬菜幹。
這菜幹一出來,送這些的人就少了。又或者是,家屬工轉職工的名單,也終于下來了。
這一回,農場的動作有點大。
凡是在農場裏待滿一年以上的家屬工,基本不出意外的,全都給轉成了職工。
成為了職工,也就意味着,她們每個月也開始能拿工資了。
而家畜那邊,主要就是這些家屬工主要負責的區域。
至于農地這邊,顧國亮就嘆着氣說,“還是得把這些專家請過來。”
他是真的這麽想,也是真的這麽做。
因為新橋村的大紅薯王出現,導致了上面對這事的關心程度直線上升。這一次,顧國亮打的申請,很快的就批複了。
只不過派下來的專家,卻不再是之前的那幾個。
本來那幾個專家回去之後的日子也不大好過。結果也因為新橋村那邊搞的那個什麽紅薯王,上面一查,發現居然是這幾人弄出來的。于是,一下子就給重視了。
“這樣也好。”顧國亮對蘇南說。
不管怎麽說,當初那幾個專家的走,顧國亮心裏總歸是惦記着,還有點自責的。
他那會是真想把農場搞起來,只不過……
只不過大環境下,有的時候,真的不是個人的力量所能改變的。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做一些自己覺得該做的事情。
蘇南在知道了那幾位專家被調去了被的地方,不可能再回農場這邊後,趁着沒人注意,花了積分第一次在系統裏,兌換了禽類養殖資料。然後又拿筆記在了那幾個專家給的資料後邊,交給了顧國亮。
顧國亮拿到資料後,,這邊又重新做了不少的規劃。
除開家畜養殖區,顧國亮還在農場弄了幾個魚塘,開始嘗試着水産養殖。
這一系列措施,他依舊把這個叫做多方面實現農場裏的自給自足。不給國家,不給組織增添任何的負擔。
可實際上,遠遠不止是沒有增加負擔。因為這一次的科學養殖,到了年底,第八分區的糧食上交量,照舊比不上其他的十一個分區。畢竟農耕面積擺在那裏,又因為冬瓜南瓜那一出,上頭也不許他們搞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比不上其他的十一個分區,那才是正常的。
但是,第八分區的家畜,卻實現了一次大豐收。
一大批的豬,雞鴨等家畜被顧國亮用農場的牛車給一車一車的運送了過來。甚至,還收獲了一批不少的魚蝦。
牛車空間小,一次運送的不多。顧國亮把農場裏能用上的牛車,這一回全都給用上了。就這還不夠,最後還分成了好多趟。
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
運送家畜的時候,整個十二個分區的,包括周邊的幾個村子的村民們,都見到了這一副景象,吓得下巴都差點沒給驚掉了。
要不是他們都知道那是農場,以種植為主的農場。估計看了這場景,都會下意識的認為,第八分區改為畜牧站了。
甚至還真有人來問顧國亮,“啥時候改的啊?”
問的人就是第七分區的農場,廖學兵。主要是兩個分區農場緊挨着的,顧國亮那邊猛不丁搞這麽一出,就屬他那邊受到的震撼最大了。
除開往上交的這些,農場今年,總算是過了一個好年。
大部分的家畜和糧食都是要上交的,但是,既然是農場的職工,總是能分到一部分的。尤其是豬肉這一塊,對職工們來說,是最有誘惑力的。
農場裏的這批豬,按照不同階段,配置各種不同的吃食。結果把豬養的每一頭都膘肥體壯的。
殺豬剖肚一看,最上邊的那一層白花花的肥油,幾乎晃瞎了衆人的眼光。
越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對油水就越發的看得重。
這種大肥肉放在以後,絕對是招人嫌棄的。可放在此刻,卻是最受人歡迎的。
于是第八分區農場的大肥豬,繼新橋村大紅薯王之後,又一次出現在了報紙上。
上面很快就派了人來考察,連帶着,記者也過來了。
來了之後他們才發現,原來人家不止是豬養的好,還有雞鴨魚蝦也不錯。甚至聽農場的職工們說,今年夏天種出來的西瓜,還出現了一個重達五十斤以上的西瓜王。
那瓜最後被切開了,分給了一部分的農場職工,吃過的人都在說又沙又甜,可好吃了。
只不過西瓜到底比不上糧食,也沒辦法跟家畜這一類相比。所以盡管西瓜這邊也種的好,但是卻沒造成轟動,更沒引起外界的注意。
于是,關于如何科學養殖,再一次引起了上頭的注意。
蘇南交給顧國亮的那本資料,也被抄寫了一份,被人給帶走了。
裏頭別的暫且放一邊,關于家畜飼料配方這一塊,卻已經足夠引起上面的注意和重視了。
再多的,在農場裏呆着的蘇南就不清楚了。只知道資料交上去的第二年,上頭給農場這邊又下達了新的任務。當然,相對應的,原本農場裏一直空缺着的拖拉機手,這一回,顧國亮還沒來得及找上面批,人家直接就給安排下來了。
而且,是兩個拖拉機手,外加一臺新的拖拉機。
沒辦法,誰讓顧國亮用牛車一車一車運輸家畜的場景太吓人了。上面派人過來考察農場的時候,也關注到了這一點。
作為一個剛給組織作出貢獻的農場,完整的配置拖拉機和拖拉機手,他們覺得,這個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