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節
,您怎麽了?”
寧蘅不知該如何解釋,唯有搖頭,“不礙的,突然有點兒暈,興許是昨夜沒歇好的緣故。你陪我去仁壽宮一趟。”
小滿一愣,讷讷地問道:“您要去看傅太妃?”
仁壽宮乃是太後、太妃所居之處,先帝嫔妃不多,駕崩的時候幾乎都讓殉了,除了岳嵘的生母傅氏,因膝下有一子,得到了赦免。
傅氏原先不受寵,生了兒子也只做到貴姬的位置上。岳峥登基後看着弟弟的面子,一揮手冊了個太妃,在仁壽宮供養起來。
奈何岳嵘自小是跟在一位昭儀身邊長大,并非由生母所養,母子二人感情不深,岳峥自然更無心敷衍她。這位傅太妃住在仁壽宮中,不問世事,世事也不去問她,宮裏幾乎鮮少有人會想起還有這樣一位太妃在仁壽宮住着。
此時寧蘅驟然提起,小滿難免滿心疑窦。
誰知,寧蘅卻搖了搖頭,“仁壽宮裏有一座佛堂,我這幾日心裏不安生,想去拜一拜。”
前朝盛行道教,大魏宮原也是傳襲下來的舊宮,道觀比佛堂多。
大魏初建,國庫空虛,先帝與莊順皇後雖然都偏信釋教,卻也拿不出閑錢去拆了三清天尊為佛祖裹金身。是以,宮裏如今的佛堂只有仁壽宮裏的幾座,亦是前朝留下的建築。
小滿見寧蘅臉色不佳,從旁勸道:“娘子想去佛堂什麽時候不能去?眼下既然不舒服,只管回去歇着就是,明兒個白天奴婢再陪您去。”
寧蘅固執地擺手,不理小滿的勸詞,兀自提裙往階下走。小滿無法,只能跟在寧蘅身後,小心翼翼地關注着寧蘅的身體。
從坤寧宮到仁壽宮,彎彎繞繞的一段路算不上短。寧蘅身子不好,走得不快,待到了仁壽宮前,天已然徹底暗了下來。
滲了墨似的天際只餘一輪清冷的明月,銀華傾瀉,卻到底不如白晝的明亮。
小滿嘆了一聲,一面扶着寧蘅邁過門檻,一面低聲嘟囔:“一會兒還是得去叨擾太妃,咱們沒個燈籠,怎麽回宮?”
寧蘅低首,單手提着馬面裙的裙面兒,微偏頰囑咐着小滿,“別去擾太妃了,你自管找個底下人借就是。”
Advertisement
小滿剛一稱是,寧蘅卻見地上突然多出一團昏黃的光暈來。寧蘅下意識地擡首,正撞上一雙熟悉的眼眸。
兩人見到彼此都是一愣,對方條件反射似地想要給她行禮,寧蘅忙是先一步拜下身,“臣妾參見秦王殿下,殿下千歲。”
岳嵘臉上微露尴尬,佯咳一聲掩飾,伸手虛扶了一下兒寧蘅,“娘子不必多禮,這麽晚了,娘子怎麽到仁壽宮來走動?”
寧蘅往後退開幾步,垂首解釋:“臣妾想來佛堂靜靜心,未料及會遇到殿下……”
“娘子……唉,阿蕙,你何必跟我還這麽客氣?”岳嵘突然就卸下了适才那股端着的勁兒似的,語調都跟着輕快起來,“原先你是貴妃,我是個不受父皇重視也沒被冊封的皇子,皇兄看重你,咱們原本又差着遠,我沒法子不向你行禮。眼底下你不是貴妃了,皇兄又重用我,咱們何必還這麽生分着?”
寧蘅臉上有些讪讪,推拒道:“誠如殿下所言,您現在是親王,臣妾只是個更衣,咱們差得遠,殿下自然可以不與臣妾客氣,臣妾卻不能罔顧禮法。”
岳嵘冷不丁被她一揶,眼神亮了亮,卻又瞬間熄滅了下去。“娘子說的是,是本王糊塗了。”
若是在以前,寧蘅噎住了岳嵘,自然要洋洋得意一番,可如今物是人非,她已不是那個張揚恣意的阿蘅,也沒法子和岳嵘肆無忌憚地在口舌上争個輸贏。
習慣了的玩笑話在舌尖兒上打了個囫囵,寧蘅到底是把它壓回了肚子裏。
她沒有接口,本就寂靜的仁壽宮顯得格外清冷。岳嵘瞭了眼垂首肅立着的寧蘅,心裏一嘆,适才到底只是一個錯覺,眼前人是那個娴雅平和的寧氏長女,而他夢裏鮮活又雀躍的女子已然不在了。
春秋兩度,岳嵘錯過的不僅僅是朝堂裏的變動,還錯過了他輕狂年少時,懵懂愛戀着的少女。
“本王聽皇兄說,娘子近日一直抱恙,如今既出來走動,想必是好多了吧?”
寧蘅擡首望向岳嵘,他臉上是純粹卻也客氣的關心,她承認自己心裏有些失望,可面兒上依然得體的笑着,“多謝殿下關心,臣妾已經大好了。”
岳嵘點了點頭,應聲附和:“好了就好,阿蘅一向把你這個姐姐當作唯一的依靠,你若是有個三長兩短,阿蘅在地下也不得安生。”
因是自小熟悉之人,岳嵘說話便也沒什麽遮攔。寧蘅聞言卻是忍不住皺眉,不免生出幾分擔心來。
岳嵘原先不讨先帝和莊順皇後的喜歡,正是因他說話不夠周到,人又貪玩不上進。寧蘅還記得莊順皇後曾囑咐過岳峥,岳嵘不堪大用,來日做個閑散無權的富貴宗室即可,他雖不會觊觎權勢,但若進入朝堂,容易壞了大計。
為着這一層顧慮,岳峥起先登基時,并沒想好給這個弟弟什麽名頭。恰逢回鹘不安分,岳峥靈機一動,趁着真刀實槍的戰還沒打起來,一則可以讓這個皇家人去鎮場,另一則更能讓自己這個唯一的弟弟去戰場混個功名回來,這樣任他賜下什麽樣的高官厚祿,都不會惹人非議,也免得弟弟自尊心作祟,有什麽不舒坦。
誰都沒料到,岳嵘的天分恰恰便是在沙場之上,先帝領兵作戰的本事一樣沒落的留給岳嵘,領兵奇襲、敵後包抄、敲山震虎、步步緊逼……岳峥案上的捷報一封接一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岳峥命令岳嵘謹慎行事的聖旨傳到西北,岳嵘早已大獲全勝,鳴金收兵,成功把大魏的邊境推到了前朝鼎盛時期的位置上。
岳嵘大将軍的名號響了,岳峥的頭也開始疼了。
弟弟太會為自己“排憂解難”也是愁事,岳峥悻悻然召回了他,一番褒獎後,封親王,賜封邑,忙不疊把岳嵘手頭現有的兵權拆分的七七八八,如今只等再給他謀一個門當戶對的好姻緣,打發去封地上過逍遙日子。
岳嵘見寧蘅顧自沉吟,只以為是自己言語冒犯,惹得她心裏不舒服。岳嵘從小闖禍闖慣了,被養母押着去坤寧宮到請罪也是常事,此時他未多想,兀自拱手向寧蘅一揖,“本王口無遮攔,娘子千萬別往心裏去……阿蘅去了,本王心裏的難過不亞于娘子半分,适才的話,只為勸娘子珍重自個兒,沒旁的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 【三清天尊】三清天尊是道教對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的合稱。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靈寶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
本來想讓阿蘅信黃老,無奈我對道教知之甚少……← ←只好找個佛堂了。
22、流産
寧蘅印象裏的岳嵘,很少有這樣客客氣氣說話的樣子。她雖覺得陌生,卻也明白緣由。就像岳峥待姐姐與待自己是孑然不同的,岳嵘歡喜那個敢舉着銅剪去絞他皮弁服的莽撞阿蘅,自然也就無心于如今這般故作穩重老成的自己。
她心中翻疊出感慨,面兒上卻勉強維持着微笑,“殿下太客氣了,臣妾既知曉您對阿蘅的心思,自然也能明白您的感受。”
岳嵘掩在袍下的手攥了攥拳,半晌才松開,“娘子……本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您若是不樂意理本王,只管聽了就走,千萬不要放在心上。”
寧蘅舒眉展目,微露莞爾,“殿下請講。”
“本王着人去打聽了年下時宮中的變動,皇後和您的事情,本王也俱是聽說了。”岳嵘抑仄着指尖的輕顫,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沉穩一些,“本王只想問您一句,阿蘅過逝,和皇後娘娘有沒有關系。”
寧蘅悚然一驚,她不知道岳嵘是怎麽猜到這上面來,是他的臆想推斷,還是他在宮中另有眼線。畢竟……畢竟岳嵘在這座大魏宮也住了近二十年,他安插下自己的人,也并非難事。
可這個真相,寧蘅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岳嵘。
當初,岳峥壓下了自己的死因,一則是為了皇後和康家的體面,再一則也是為了護着姐姐。皇後害死了自己,說破天也不過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功臣之後,沒有人會站出來替她申冤,更不會有人為她的死追根溯源。
但皇後不一樣。
倘使岳峥非要追究皇後的過錯,廢她的後位也好,奪她手裏掌管後宮的權責也罷,康氏一族都會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與岳峥、與她們寧氏姐妹拼一個死活。
姐姐害死嫡子的罪名在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