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産後田子的情緒很崩潰,可是能傾訴的人很少:一開始她會和自己媽媽傾訴,偶爾說一點還行,傾訴多了媽媽反倒會教育她要忍讓,孝敬婆婆;她跟丈夫訴說,但是丈夫大多時候是默不作聲,有時會替他媽媽辯解幾句,田子會更生氣,氣自己的老公也靠不住;有時她也會向我或者那佳傾訴,但是我們處于不同的人生階段,你并不能指望一個沒結婚的人對婚姻生活完全感同身受,出謀劃策,很多時候聊天就演變成了田子向我們傳授婚姻經,當然大部分時候是反面的,教導我們要避免哪些坑,我們的回複大多是“是”、“嗯嗯”、“好的”、“知道啦”,對如何解決田子的現狀,并無實質性的幫助;對田子的困苦有所幫助的,還屬皓書。
2016年北京的冬天很冷,在北京呆了一天後,我和那佳便送田子母女登上了回老家的火車。
這天,姥姥把女兒抱出去玩了,田子抹着眼淚找皓書發信息傾訴:“生了孩子,好像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兒,婆婆給幫點忙,就馬上說一些老人沒有義務幫自己帶孩子的話,讓自己對她感恩戴德。并且能躲出去就躲出去,不管孩子。”
冬天的庫爾勒很冷,氣溫低至零下十幾度,皓書剛給學生上完課,看到田子的信息,問:“她們不喜歡孩子嗎?”
“喜歡是喜歡,但也不是特別滿意吧。婆婆還是有些重男輕女思想。以前口口聲聲都說要抱孫子了。再說她們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并不認為老人有義務幫你們帶孩子,孩子一哭,就趕緊送到我手裏,說‘找媽媽找媽媽’,趕緊躲走不管了。”
皓書說:“其實出去活動活動,去運動一下,或者聽聽音樂什麽的。從這個環境中逃離出來,換換空氣會好很多。”
“我現在哪有時間出去?上班時着急忙慌地把孩子送到他爸媽店裏,等下班又的把孩子抱過來,照顧孩子,以前我還去跳跳舞,現在是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
“不行就別上班了,又上班又照顧孩子的,确實累。”皓書說。
“不上班不行啊,我如果不上班,就指着我對象那點工資,在日本根本無法生存。再說了,我們在一起後,財務一直是獨立的,家裏的水電費、日常花銷也是我付的多,我們倆還有房貸,壓力很大。”
“聽你這麽說,你又是帶孩子,又是掙錢的,你婆婆應該更體諒你才對。”皓書凝眉沉思。
“人家才不會呢,我天天累的不行,稍微有情緒時,婆婆立馬就說‘女人相夫教子天經地義’,我們那個年代,比你們還苦,還要伺候婆婆等等一大堆理論,反正意思就是叫我知足吧,我又不吃話,就反駁她,所以很容易吵起來。”
“你老公什麽意思?”
“因為錢的問題,我們倆感情也不算好。我沒處發洩了,就怨他掙的少。我說多了,他就不吭聲,跟個木頭一樣,看他這樣我越來越來氣,有次氣頭上就說了狠話,說以後等孩子大了跟他離婚,他也不吭聲。”
皓書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
看皓書沒有回信息,田子不甘又無奈地說:“或許,這就是我的命吧。”
“這麽快就認命了?那你對‘認命’是如何理解的?”皓書問。
“認命就是既然改變不了了,就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呗。”田子覺得這個詞很普通,大家都在用。
“認命的前提是,你首先要知命。比如儒家所說的知命,是指人力所無法控制的某種力量。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因此,人對外部世界首先應當竭盡全力,只有在竭盡所能之後,才沉靜地接受人力所無法改變的部分。”
田子若有所悟,說:“哦……”
“所以,現在你負責的部分,努力的方向,就是做好你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部分。具體該怎麽做,我還沒想好,等有思路了再跟你說,你也自己思考一下。”皓書說。
“好的。”
兩人結束了通話。
衆所周知,婆媳關系是天下一大難題。皓書出于一種哲學思考的本能,想尋求一種破解之道。這時,他突然想起一個人——張琳。
張琳算是他們這屆博士裏面扯證比較早的,一考上博士就結婚生子了,看她朋友圈總是曬娃,許久沒有跟她聯絡了,婆媳相處之道可以去請教請教她,皓書心想。
欲撥通電話時,皓書又想到會不會吵到寶寶睡覺?于是改為發微信:“在嗎?張琳”
“在”
“最近忙什麽呢?”
“啊,忙着寫論文,帶娃啊,被娃鬧的睡眠不足,論文寫不出來,愁”張琳回複中附帶一個苦笑表情。
“有了娃,好像都是這樣,生活節奏被打亂。看你朋友圈,你婆婆也在幫你帶娃是嗎?”
“是的,有了孩子沒老人幫忙不行,學校裏一會這事兒那事兒的,出門得有人看娃。”
“嗯,無事不登三寶殿,我今天是有事相求,想向你請教一下婆媳相處之道。”
“哈哈,我就說你肯定有事兒來着,談不上請教,我也在摸索中。不過我記得,你還沒結婚呢吧?”
“是的。我是替我的一個朋友來取經的,當然啦,我也算是提前預習功課吧”皓書附帶一個笑臉發送過去。
“你朋友什麽情況?”張琳問。
皓書把田子家的情況大概說了一下,包括生活在日本,婆婆強勢,田子也比較強勢,和婆婆在一起,很容易吵起來。
“硬碰硬肯定不行。具體的我可能指導不了。我就說說我和我婆婆相處的心得體會吧。”張琳開始理清思路。
“嗯,詳細說來。”
“其實,我覺得我和我婆婆相處的還行,最主要還是得益于學的馬克思主義專業吧,馬克思主義不就是一門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學問嘛,就大的方面來說,是處理資本家與無産階級,現在更确切的來說是處理好富人和窮人之間關系。那麽就小的方面,處理家庭關系,處理婆媳關系同樣适用。”張琳打完這段字發過去,頓一頓。
皓書一看,把學的專業都用上了,回複一個厲害的表情。
“你記不記得**的關于矛盾的學說,那篇《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記得。”
“世界上矛盾無處不在,距離越近,矛盾就會越凸出。婆婆和兒媳婦本來天各一方,不在一起住還好,只要在一起住,矛盾就會激化了。**指出我國存在着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即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敵我矛盾需要用強制的、專政的方法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去解決。顯然,如果你不想離婚,那麽婆媳矛盾就屬于人民內部矛盾,而不屬于敵我矛盾。要用說服教育的方法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專政的方法去解決。
在這裏面,首先你要明确一點,團結是目的,而不是分裂。化解矛盾是目的,而不能把矛盾激化或者擴大化,這就是我秉持的道。在這個過程中,婆婆做過分了,做錯了,我去做教育工作,把他拉回正道上。其實作為兒媳婦,你如果想着處好關系,總是要包容忍耐很多,你不能以牙還牙,锱铢計較;你也不能恃寵而驕,得意忘形。你堅守的道要包括了所有的家庭成員,至少是四個人,寶寶、爸爸、奶奶、我。其實這裏你往往要忘卻小我,成為大我。
所以說,我婆婆有什麽做的不對的,一般的小毛病我都選擇忽視,實在太過分了,我就發揮我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長,給她做思想工作。”
“那你給她講,她聽你的嗎?”皓書發出疑問。
“馬克思不是說了嘛,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只要你說的對,對方就會聽的。哈哈,開玩笑,其實還是要講究溝通的方式方法的,以及婆婆的習慣、水平等等”
“能否具體說說?”
張琳略加思索,繼續說:“這裏面需要注意四個問題。首先,我聽有的朋友說,她不太跟婆婆講話,有什麽事都是讓丈夫去跟婆婆說。我沒有這樣,我都是自己跟婆婆直接溝通。我覺得倆人之間的矛盾倆人之間解決,這是最簡單的方式了,再摻和進來一個人,容易把問題複雜化,再說,我也不覺得我對象的說話技巧比我高,哈哈。”
“那必須的,張才女的水平別人難以望其項背。”向人讨教,拍一拍馬屁總是要有的,皓書這樣告訴自己。
“第二點,說話既要切中要害又要講究藝術。既要一語中的,讓婆婆明白你們這次談話的要點,能記住,同時又要能從瑣事中抽離出來,營造出一種認可,而不是陷入就事論事,斤斤計較。像我婆婆,愛學習,每次我跟她講話都通過事情闡發一點哲學理論,她喜歡聽。”
第三點要學會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你想兒媳婦和婆婆兩個互不相幹的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肯定會有很多不适應,包括個人生活習慣、說話方式、處理事情方式等等,如果大事兒小事兒一塊抓,最後只能搞得一團亂麻。所以要學會抓主要矛盾,那些次要矛盾能放過的就放過吧。
第四,是要辯證地看問題。要用發展的、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從和婆婆開始生活在一起,開始有摩擦,矛盾,倆人開始磨合,其實随着時間的推移,倆人之間也會有感情的,都會變化的,多少都為對方着想,所以要能夠看到這種變化,不要總是陷入過去中,很多矛盾都是因為彼此不理解對方造成的。”
“你很擅長把哲學思想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啊。”皓書感嘆。
“那必須的,理論聯系實際,不就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嘛!”張琳答。
“如果是在戰争年代,你很适合做我黨軍隊中的政委工作,”皓書言畢,連發三個點贊表情。
“哈哈,不敢當,不過它們之間的确有很多相通性。”張琳回複。
皓書表示受益匪淺。結束聊天後,皓書把聊天記錄截屏發給了田子。
皓書想了想,又添上幾句:“可能她說的比較專業,理論性比較強,你不是學這個的,不懂這些,但是根據個人的情況,需要稍作調整吧。我的理解是,首先,和你婆婆溝通問題時你要保持一個理智的态度,不要激動,吵架不能解決問題。其次,要就事論事,堅持兩點論,既要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也要給對方留有改進的空間,這樣雙方才能以一個積極的态度,朝着一個處好關系的目标共同努力。最後,溝通時要說重點,抓大放小,一語中的,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老人理解力會有所下降,說的太多的話,她們分不清哪是重點,可能還會把你的意思理解偏了。溝通效果反而不好。”
田子把截圖保存下來,說要多看幾遍,好好消化一下,謝謝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