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日子一天天過去,大家都在忙碌着,忙着學習,忙着找工作。
臨近研究生畢業,皓書又面臨着一次重大抉擇。他的導師對皓書一如既往的青睐,早早建議繼續讀他的博士。這當然不是出自私交或主觀評價,而是對皓書在讀研期間表現的客觀評估。
皓書的口才和文字功底在讀研期間絢爛綻放。皓書首先在一次英語演講比賽中小試牛刀。他精心準備了一份精彩的文稿,演講那天,他操着一口純正的英式口音,自然而娴熟的表達着思想,臺下不時響起陣陣掌聲。演講比賽結果出來,皓書得了二等獎。這使皓書在學校小有名氣,包括皓書的導師也有所耳聞。秉持人盡其才的原則,導師在翻譯西方著作時,也分派給皓書比較繁重的翻譯任務,皓書都很好地完成了。
研二下半學期,是皓書最忙碌的時候,也是皓書最有獲得感的時候。當時他的導師有一個去英國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可以帶一個學生。皓書很榮幸地被導師選中。這次學術會議共進行三天,期間有一位負責中—英文同聲傳譯的工作人員突發狀況,被送去醫院了,主辦方一時找不到合适的在場的傳譯員,會議因此耽擱。皓書的導師向會議主辦方推薦了皓書,并把皓書的英語演講獲獎說了一下。皓書感慨自己何德何能,同時內心非常忐忑,但還是硬着頭皮上了。他深呼吸,穩住,想起自己高中時練就的把注意力一分為二的功夫,他告訴自己,當遇到有聽不懂的地方,盡量找到迂回委婉的詞彙來翻譯,實在不會的話,就過,但千萬不能停,不能卡住。秉持着這樣一種原則,他在英語和漢語中來回穿梭,如行雲流水般流暢,不着痕跡,時間仿佛凝固了,似乎很漫長又很享受,當主持人宣布會議結束時,皓書終于松了口氣,一看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小時了。皓書不知道自己表現的如何,于是走到導師面前,導師颔首,說表現不錯。皓書長出一口氣。
回來後,皓書的這段同聲傳譯的經歷在學校傳的神乎其神,關鍵是得到了導師的認可。研究生期間,皓書和導師相處的很融洽。站在導師的角度看,招像皓書這樣的,專業素質好、外語能力強、和導師相處融洽的博士生,帶起來是最省力氣的了。但是皓書卻猶豫了,雖然他學哲學學的也很好,但是總感覺還缺那麽一點東西。縱使哲學有紛争,有不同,但好像一直在一個圈子裏打轉,一直沒跳出來;又好像一直在回避什麽,有一塊地方一直不曾觸碰……
帶着這樣的困惑,皓書睡前和舍友們聊起了畢業後幹什麽的話題。
晚上10點,南苑學生宿舍302室,燈已熄滅,四人均已躺下,有的在玩手機,有的在醞釀睡意。
“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皓書挑起了話題。
“問吧”
“說”
“什麽問題?”
其餘三人積極回應。
“你們畢業後準備幹什麽?”皓書發問。
“我準備回老家教書,正在等面試結果。”赫赫說。他老家是在一所小縣城,他競聘的是市裏面的一所二本院校。當今大多數高校招教師時都要求博士,研究生畢業後任高校教師的并不多了,赫赫能得到這個職位實屬不易,這也足以說明赫赫的優秀。
“我打算繼續研究中國哲學,研究生三年,感覺剛入門,學了一點皮毛而已,如果就此放棄了,就太可惜了。”陳彬感言。
“我想繼續讀博,繼續研究海德格爾,沒啥原因,就純粹是喜歡。”沈靜是他們宿舍中年齡最小的,但悟性極高。
“你呢?怎麽打算的?說來聽聽。”陳彬反問皓書。
“我不知道,很糾結……”
“糾結?第一次從皓書嘴裏聽見‘糾結’兩個字,稀奇呀”赫赫沒等皓書說完,就打趣他。
“真的,我導師想讓我繼續讀他的博士,但是我還沒想好,我想改變一下。”
“靠,你導師這麽牛,讓你直接讀博,你還不願意啊,要是我,簡直就美死了。”赫赫一陣唏噓。皓書的導師在學校聲望很高,《西方哲學史》講的特別好,每次上哲學課,座無虛席是必然的,其他慕名而來聽課的學生都站着聽課,有時甚至都排到教室外面去了。
“不是,我總覺得我現在研究的東西如空中樓閣一般,我想改變一下,再接地氣一些。”皓書感到一種詞不達意的無力感。
“哲學不就是這樣的嗎?務虛而不務實,哎,邵兄,我怎麽聽着你有一種少女般的扭捏,是不是你導師最近太捧你了,讓你膨脹了啊?”陳彬補刀。
皓書表示無語。
“恃才傲物,是很多人春風得意時的通病,別忘了,很多時候,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沈靜冷言道,是最後總結也是對皓書的提醒。
皓書哭笑不得,心裏暗暗後悔多說了那句話,從而使話題的方向發生了轉移而無法扭轉,只好結束話題:“睡覺吧,兄弟們。”
夜談至此結束。
這次夜談并沒有把這個話題充分展開,也沒有解開皓書心中的困惑,他在繼續尋找答案。一天和王城、張琳相約在圖書館看書,下午時分,皓書建議去打籃球,其餘二人欣然答應。
球場一陣揮汗如雨後,三人坐在球場邊休息。皓書以同樣的問題問二人:“畢業後你們都有什麽打算?”
“去工作,實習。說實話這次我本來也想着跟你倆道別的,過兩天就下工地了,以後想見一面很難了。”王城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看樣子做好了吃苦受累的準備。
皓書用手拍了拍王城的背,兄弟情盡在不言中。
“你呢?張琳。”皓書轉頭看向張琳。
“我呀,繼續讀博呗。”張琳似乎在不經意地說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她渾厚的嗓音中永遠透漏出一股透徹和豁達。
“還讀馬克思專業?”
“當然啦”張琳說。
“你為什麽這麽喜歡馬克思主義專業呢?”
“你有沒有聽說過馬克思的一句話‘以往的哲學家只是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
“聽過。”
“對,縱觀整個西方哲學史,你可以發現,馬克思在處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時,引入了實踐,人的生活實踐。人的實質就在于他的實踐活動,實踐是一種在一定社會關系中所進行的自由自覺的感性活動。人正是在實踐的基礎上把思維與存在統一起來。所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偉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特別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強調人要處理好社會關系,從這一點來說,也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最接地氣的哲學。它和你的日常生活是融為一體的。”張琳展開說。
皓書聽的很認真,同時在思考:“就思想的博大精深程度來講,當屬康德,但是就其思想對世界的改變和影響來說,無人能與馬克思相媲美。”
“對,我覺得,其實就智能方面來說,其實康德和馬克思是差不多的,康德能寫出了‘三大批判’,馬克思寫出了《資本論》,這都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但是康德差在哪兒呢?就是他沒有超越他的階級局限性,他的資産階級屬性。而馬克思能夠從天國下降到市民社會,下降到以往哲學家不屑一顧的經濟領域,并且站在勞苦大衆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一點特別難能可貴。”張琳說。
皓書深深點頭。張琳的這番話對他啓發很大。
最終,皓書放棄了直博的機會,如果直接拒絕導師會使的他和導師的關系陷入微妙,為了避免尴尬和外界的猜測,他以想換個城市為由,報考了另一所北方高校馬院的博士。
這一年,他沉下心來,積極備考。按學校要求,英語必須要有雅思或托福成績,他考了雅思,得分7分;他大量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态》、《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反杜林論》、《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鸠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并略讀了《資本論》。
列寧的部分經典著作:《哲學筆記》、《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國家與革命》、《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卡爾·馬克思》。
另外,關于中國方面的,包括理論和黨史方面,他參考了《**選集》,重點閱讀了《矛盾論》、《實踐論》、《反對本本主義》、《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聯合政府》、《論十大關系》。黨史方面閱讀了《**傳》、《**傳》、《**時代》等。
皓書是學哲學的,本身的專業基礎很紮實,讀這些書難度并不大,只是耗費時間。他安排自己每天的閱讀量為200頁,其餘時間就寫讀書劄記。每一周為一個周期,每周日休息一天,去打籃球球或跑步,看電影等。
第二年春寒料峭時,皓書起身去進行面試。考試完結果公示,皓書被順利錄取了。
被錄取後,皓書就開始實施了一項新的計劃:學德語。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去德國留學或游學。德國是一個哲學的國度,近代哲學的高峰,都是在德國完成的,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海德格爾等無一不是德國的哲學家,德語的嚴謹和邏輯,似乎是為哲學而生的。哲學理念和德語的天然契合,很難在第二種語言中找到如此準确而完備的表達。
皓書發揮自己把注意力一分為二的能力,在宿舍裏洗衣服、吃飯、看書時,打開小音箱,播放德語,讓德語像潺潺溪水,涓涓細流,淌入自己無意識的心田,與自己融為一體。
博一時,她通過了德語考試。博二的時候,學校的留學項目出來後,皓書選擇了去德國。
酷暑過後,皓書踏上了德國的國土,開啓了為期一年的留學之旅。德國人做事嚴謹,理性,這些良好的品質似乎與哲學天然地契合。一年時光倏忽而過,歸國時,讓皓書倍感意外的是,他在這裏受到的語言學的訓練多于哲學的裨益,放眼望去,德國大學講堂上并沒有一位享譽世界的哲學教授,德國哲學的光芒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抑或更早,來這裏留學的學者更多地是得到朝聖的意義。這在以英語為國際語言的秩序裏并不難理解,國際知名SCI雜志都要求以英文寫作,你在以英文寫作哲學的同時,你也放棄了德語這件哲學的華麗的外袍,難再有相得益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