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身後的交頭接耳聲逐漸變成攀談聲,顧驀才回過神來,自己剛剛看得出神了。
顧驀擡手看了眼時間,已經五分鐘多了,他回到講臺上,開口道:“開始提問。”
——“32號。”
同棟樓5層,會議室內。
趙言殊的思緒早就不在那本譯本上。她認為自己做了錯事,受批評是正常的,所以要留下聯系方式,只需要等待被批評,她是理應承受的一方。而現在她要把眼前的事做好,就不能再想着自己剛剛做錯的事。
會議主講人是系主任,他播放策劃幻燈片:“這次方言學項目有一共三位老師負責,趙言殊老師負責為發音人采音,最好是找古都本地的。”
本地人?趙言殊皺皺眉,一時之間想不到自己認識的本地人。
博士畢業之後到X大任教也不過個把月時間。她平常不愛出門,也不喜歡社交,認識的人都是X大的老師,基本局限于同個辦公室的,別的辦公室的倒也認識,但古都本地人還真沒有。
除了本辦公室的本地同事,真的不認識其他本地人,除了她的學生們。因為是古都的學校,所以還是有很多古都的學生的。
此時趙言殊已經在想哪位同學更合适一點。
“最好是老一輩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年齡最好在60歲以上。”
學生最大也才22歲,此路不通,趙言殊心裏畫上了一個大大的“X”。
系主任把任務布置完畢,将資料夾合了起來:“哪位老師還有疑問?”
趙言殊搖搖頭,等其餘有問題的老師問完問題才一起散會。
這是她自己的問題,需要自己找方法解決,不算是需要上級解決的問題,所以她搖搖頭。
“言殊,你才來古都,認不認識這邊的人?”谷冬拱了拱趙言殊的胳膊肘。
Advertisement
趙言殊無奈笑笑:“大概要好好想想。”
谷冬笑了笑,意料之中。她是古都人,但她家人并不在這邊,愛莫能助。她也深知趙言殊不喜歡社交到一定程度,她又是個熱心腸,打算幫幫她:“我給你介紹個?”
介紹個古都人給她——意味着需要社交,如果是旁系的老師,她一定會頭大。
“別擔心,”谷冬看出她的擔心:“咱們中文系就有古都人,姓顧,你認不認識?”
顧。
趙言殊突然想起今天在樓下谷冬叫的那一聲“顧老師”,下意識要搖頭。
“就是顧老師,教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剛好他出差的這幾個月你來了,以後還會相處的。”谷冬盡量往兩人以後還有交集所以不如現在就開始接觸這方面說。
“我和顧、顧老師——”不熟的,可她話還沒說完,谷冬找準趙言殊的軟肋:“不然去大街上找也行,沒準兒這樣找到的發音人說的方言更地道呢!怎麽樣,要路人,還是顧老師?”
趙言殊糾結良久,最終咬咬唇道:“顧老師。”
谷冬瞧着趙言殊這小模樣,忍着想摸摸趙言殊頭的沖動,她是真把她當妹妹一樣喜歡:“好,我晚點和他說,說完再把你微信推他。”
趙言殊忽然想起自己的微信號是這兩年才開通的,她點點頭。
日暮西沉,顧驀結束了今天最後一堂課。
走出教室的他白色襯衫挽至手肘,臂彎搭着黑色西裝外套,手裏提着黑色公文包。
他的目的地是圖書館三層。
顧驀和圖書管理員老師打了聲招呼刷卡進館,随意地在書架之間轉着。
本層的書架正在大調,本來書籍的時代并沒有按照朝代順序擺放,現在正在調整,打算調整成按照時代分布的順序,唐詩宋詞元曲已經被整理到一起了。
顧驀走過了唐詩和宋詞,走到元曲面前。
一本《元曲300首譯本》引起了他的注意,也是這本書上頂着的橡皮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枚橡皮并不小,是個黃色的長方體,半個巴掌大小,但卻恰好和這本書的厚度相合,完美“嵌”在書的頂端。
顧驀小心翼翼地拿下這本書,上邊頂着的橡皮沒有掉下來。他左手拿着公文包,右手端拿着書,走向圖書館某個靠窗的位置。
天邊火燒雲的暖色幾欲将冬日寒意燒退,晚霞灑在天邊,枝幹和書頁都被染上緋色。
這個位置他很喜歡,還有一個人曾經坐在這裏讀書,就在今天下午,他上課時。
他把橡皮取下放到另一側後翻開書,一張米黃色便箋映入眼簾,同時入目的還有一段話,字跡娟秀工整:
“如果您恰好翻開這本書,抱歉,那些鉛筆的痕跡是我留下的。書上的橡皮是我留的,如果您有時間,麻煩幫我擦掉,像您致謝;如果您感到憤怒,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添加我,罵我一頓,這是我應受的。”
他往下看,底下果然有一小行看似亂碼的字母數字組合,應該是微信號。再底下還附有日期,恰好就是今天。
一種奇妙的滋味爬上心頭,他産生了一個猜想,突然就很想來印證一下。
顧驀掏出手機,對着搜索框輸入便箋下方的那段亂碼——
還真的有搜索結果,是真的微信用戶,不是騙人的。
微信名為“殊言別語”。
顧驀揚了揚唇角。
這位用戶,他剛好認識。
月上枝頭,顧驀仍在讀這本《元曲300首譯本》。
他的閱讀速度很快,今日又得益于某人在此之前把書中晦澀難懂之處用鉛筆作了标注,便于他理解,趙言殊花了兩個小時讀到的那一頁,顧驀一個多小時就讀到了。
原來她今天坐在這裏,就是在看這本書,記這些筆記?
手機屏幕久違地亮起,顧驀放下筆夾在自己的筆記本中間,擡手拿起來解鎖看。
谷冬:【hello顧老師?】
谷冬:【明人不說暗話,有事想請你幫忙/呲牙】
顧驀一向不吝啬援手:【你說。】
谷冬把他們有位老師在做文字學方言項目需要找本地人做發音人進行語音調查的事兒和顧驀講了一遍,并和他說明這位老師才來任教不久,認識的古都人不多,而他們又是另兩個項目的負責人,接下來會比較忙。
于是她希望身為古都本地人的顧驀能幫她一下,找一位發音人。
顧驀迅速提取谷冬這段話所包含的信息。
才來中文系任教不久的外地人。
上次教師招聘是三個月之前,中文系進了幾位新老師。
那幾位新老師——
顧驀看向書上的鉛筆痕跡,不自覺心下一動,又覺得似乎不會這麽巧,但還是馬上回消息給谷冬:【是哪位老師?】
谷冬看到消息,心裏石頭馬上落下了,知道這事兒有戲了,趕忙回複:【差點把最重要的事忘了,是趙言殊趙老師】
這一刻,顧驀心裏突然滋生一種“塵埃落定”的感覺,這感覺很奇怪卻也很奇妙。
顧驀這邊幾乎毫不猶豫:【好。】
谷冬:【那我把她微信推你,感謝!】
顧驀收到谷冬推過來的微信名片,上面寫着“殊言別語”四個字。他回消息時唇不自覺勾起弧度:【客氣。】
才回到家裏的趙言殊收到了谷冬的微信,說是已經把自己的微信推給顧驀,尋找發音人的事情就算是基本敲定,這件事敲定,于趙言殊的項目而言也算是成功進展了一大步。
趙言殊瞬間緊繃起來。她看了下聯系人頁面,沒有小紅點。
趙言殊把包放在玄關木櫃上,換好拖鞋,亮着手機屏幕走到沙發旁坐下,把手機放到茶幾上,盯着手機聯系人頁面看了一會兒。
才坐下不久,她的肚子發出争議,不滿她沒有照顧到空空如也的胃。她劃到聊天主頁面檢查了下群聊消息,确定沒有忘記回複、漏掉回複的消息之後,她按掉手機,在去廚房的路上拿起挂鈎上的圍裙走進廚房。
纖細的手腕靈活地在自己腰後打了個端正漂亮的蝴蝶結,酒紅色圍裙勾勒出她藏在上衣裏細腰的輪廓,手工刺繡的圍裙和藏青色盤扣上衣視覺上十分相配,她穿着的也是一雙手工刺繡拖鞋,上邊的圖案左邊是竹子,右邊是爆竹,寓意“竹報平安”。
到家了,也就平安了。
而這些小飾物,都是出自她的巧手。
今天莫名想吃辣,冰箱裏恰好又有原料,那麽做個麻婆豆腐好了。焖上米飯打開冰箱,冷氣撲面而來,瞬間沖散了屋內冰箱門前的熱空氣。豆腐随着冰箱門的晃動而發顫,包着豆腐的保鮮薄膜兜住的水汽也跟風顫了幾顫。
這塊豆腐很厚,和自己的橡皮差不多,也和那本《元曲300首譯本》差不多。
趙言殊把豆腐拿在手裏的時候就想起了那本書。
今天散會之後接了通電話,是鄰居說她家地下室水管壞了在噴水,她趕回來發現是鄰居搞錯住戶了,不是她家的。
一來二去沒時間回圖書館了,也不知道從自己把書放回書架上到明天她過去擦掉字跡,有沒有人拿起那本書?有沒有人看到她的便箋?
谷冬姐把自己微信推給了顧驀,顧驀會不會加她?不加的話怎麽辦?加了的話,要說些什麽作為開場白?
……
趙言殊眉頭輕蹙,默默對聯系人那一欄的那個小紅點的期待值-1。
她站在菜板前卻沒有用菜板,她把豆腐捧在左手掌心,右手舉起菜刀,熟練地劃上幾刀,豆腐便被切成規則的正方體,這是她外婆教她的刀法。
往日裏萬無一失,掌心從來沒有被劃傷過,今天她卻分心了,不小心在掌側劃了一個不深不長的小口子,她倒吸了口氣,馬上停下,簡單沖洗包紮好後才換了食材繼續做菜。
手上貼着創口貼,趙言殊做了兩個簡單的炒菜,賣相很好菜量卻不大,畢竟只有她自己吃。
瓷盤盤底碰上鋪着桌布的原木桌子,發出一聲悶響。
趙言殊擺好餐具,在開動之前打開手機看了一眼。
——小紅點來了。
趙言殊抿唇,當前是如臨大敵狀态。
如果對方是看了那本書的人,會和她說什麽?
如果是顧驀,她應該說點什麽?
趙言殊從聊天主頁面點到聯系人頁面,最上端顯示【顧驀請求添加您為好友】,來源顯示:【對方通過搜索微信賬號添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