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古法私房菜
漆黑的天幕之上挂着一輪彎月,月兒彎彎。
小夏同學正向自己老爸形容着早上吃的肉夾馍,“咬在嘴裏全是肉,老香了!外面的那個馍也好吃,外邊不像鍋巴那麽硬,裏邊像面包一樣軟,比面包都好吃。”
年僅七歲的小夏同學,詞彙量驚人,聽得夏曉峰老淚縱橫。
還好還好,雖然沒有吃到早上的肉夾馍,今晚也能夠吃到飯菜了。
小店裏是不起眼的燈光,夏曉峰一家三口已然翹首以盼。
今晚他們又将吃到什麽樣的美味?
比起宮宴之上的各色山珍海味,洛櫻更喜歡做一些平常的食材。
“什麽紫蓋兒?這字念碟還是什麽?”夏曉峰看見了桌子上老板寫好的菜單,一手小楷內蘊平和,足見功底,但這第一個字,委實是難住他了。
洛櫻适時把第一道菜送上桌,解答了讀音。
第一道菜——煠紫蓋
“煠”字有兩個讀音,一個同“葉”,一個念“炸”,而在這道煠紫蓋裏,用的是“炸”的音。
紫蓋這詞現在沒有多少人說,有兩個說法,一說“紫蓋”指的是豬臀尖上的肉,也就是豬後腿肉,另一說是“紫”字同“脂”,“仔”,指豬身上的肉。
這是一道蘇杭老菜,洛櫻當年在宮裏的時候,便是跟着一位江南禦廚學的,這菜在一些貴人看來登不得大雅之堂。
不過洛櫻記得,當時後宮裏的一位小主家裏是江南的,吃面的時候,總喜歡用鹵肉做澆頭,那澆頭用的都是上號的江南鹵肉,而那些切剩下的鹵肉邊角廢料,大抵是做了這個“煠紫蓋”。煠的時候用的不是尋常面粉,要用粳米粉和糯米粉調和而成,還要加了土雞蛋黃進去,禦膳房的宮女太監手下們都喜歡吃,空口吃就很美,沾着點調料,也是別有滋味。
當然,在現代人看來,這菜似乎看起來就有些平平無奇了。
陳琳看着眼前的菜,白瓷盤裏是通體金黃的肉條,像極了是軟炸裏脊。
Advertisement
只是一般的軟炸裏脊往往會附上椒鹽或者番茄醬之類的醬料,眼前卻是什麽都沒有。
白瓷盤裏的肉條不多,小而精致。
雖然其他菜還沒上桌,但老夏一家人已經是迫不及待了,小夏同學夾了一塊放在嘴邊吹了吹,用嘴唇碰了一下,還有點燙。
夏曉峰也夾了一筷子端詳,嘴裏念叨着這菜的名字,“煠紫蓋兒”。這煠紫蓋是金金黃黃的,看着就十分的喜人。
一口咬下去,外面是酥脆的面衣,內裏是酥香的鹵肉,好香!
鹵肉是微微鹹的口味,經過了一層的油炸帶着酥嫩,香脆的面衣與鹵肉的結合,瞬間将口味又提升一籌,不像是幹炸裏脊的幹硬,反倒是另一種別樣的口感。
吃在嘴裏酥脆鮮嫩,一點也不膩人,一塊下去還想接着吃!
明明是一塊大肉,夏曉峰咽下去之後,舌尖還留有餘香,不肥不膩,甚至也不怎麽覺得占肚子!當真好吃!
不過一家三口只吃了一塊,還等着接下來的好菜呢!
先吃了肉,緊接着就上了涼菜解膩,醬王瓜!
王瓜是古時候黃瓜的稱呼,雪白的磁盤裏,棕褐色的醬汁清晰可見,郁綠的黃瓜條擺成了寶塔狀,米椒碎和蒜碎稀稀散散的點綴其間,潔白,濃黑與翠綠鮮紅交織,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細長的黃瓜條染上了一層的琥珀色,光是看着便想象得到這小菜的清爽可口。
陳琳夾了一筷子黃瓜條,醬黃瓜算是家常的涼菜,家家都有不一樣的做法,自家做的多是偏鹹的重口。
黃瓜條是脆生生的,嘎吱一咬,黃瓜條早已被醬香鮮濃的醬汁所浸透,醬香十足。但這醬香的味道卻并不濃郁,鮮辣的味道在口中徘徊,難掩黃瓜本身的清爽,咀嚼咽下去,居然還帶了絲絲的酸甜回甘!
尋常人家的醬黃瓜坐的都是鮮香麻辣醬汁濃郁的口味兒,可眼前這一盤子的醬黃瓜鮮香麻辣之中,居然還帶有酸甜的味道,不但不顯得口味清奇,反倒是相得益彰,滋味更上一層樓。
陳琳幾乎是驚愕地看着眼前的這一盤醬黃瓜,黃瓜,也能做出來這種豐富的層次感?
兩道前菜過後,便是正餐了。
第三道菜已然上桌——陳皮牛肉
這是川菜中的經典名菜,因為輔料是陳皮而別具一格。當然,用陳皮作為輔料的名菜不只是陳皮牛肉,還有陳皮雞,陳皮鴨……都別有一番風味。
潔白如玉的瓷盤裏是紅褐色的牛肉與辣椒陳皮,鮮辣香甜的氣息幾乎是撲面而來,口水不由自主地分泌而出。陳皮牛肉上同樣點綴着白芝麻和細碎的玉綠蔥花,令人食指大動。
這絕對是一道下飯利器!
一通端上來的還有三小碗米飯,白米飯溫溫潤潤,幾粒熟黑芝麻點在其上,做最後一層裝點。
陳皮的味道愛之人愛之不及,恨之人棄如敝履,好在三人都不讨厭。
紅亮的牛肉片入口,沒有半分的肉筋,咀嚼起來毫不費力,麻,辣,甜,香!陳皮的味道在口中淡淡回轉,牛肉是酥酥軟軟的,火候掌控得極好,肉質入口恰到好處,沒有半分的老态。
明明是麻辣的口味兒,可越嚼越香不說,還帶着陳皮的回甜,當真是極品美味!
吃一塊牛肉,再悶一大口飯,也太好吃了!
“媽媽,這個菜看起來聽簡單的,回家能不能做啊。”
小夏同學一邊往嘴裏塞着飯一邊語焉不詳地說着,陳琳聽着忍不住心想,閨女未免太高看自己了,做倒是能做,但人家的這個味道,那裏是随便就能做出來的啊!
麻辣香甜的牛肉之後,清爽清口的素菜迎頭趕上來。
第四道——如意三絲卷
如意三絲卷,形如其名,一個個看上去便是玉如意的樣子,同樣取的既是形名,也是義名,如意如意,萬事皆如意。
如今現代的尋常家常菜有炒三絲,涼拌三絲等等。不同地域對于這三絲的定義都是不同,更多的是根據時令随時取用,三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就像是眼前的如意三絲卷,洛櫻也是對着最初版本的做了微調。她最開始學習的如意三絲卷,用的還是冬筍冬菇,這在江南算是時令的時蔬,但在北地可不多見,因地制宜,便換做了木耳絲與黃豆芽。
青玉的瓷盤中,一個個小巧的如意卷嬌小可愛,最外層是金黃亮麗的蛋皮,內裏是豐足無比的內餡,幾乎是一看到便令人喉頭大動。
一家三口每人夾了一個到盤子裏,這如意卷看起來精致小巧的,可各個都是大肚漢,一口咬下去,最外層的蛋皮鮮香,緊接着是肉糜,之後嚼在嘴裏的是木耳絲,豆芽,還有腐竹絲。吃在嘴裏是無比紮實的口感,調味更是無比出色,蛋皮與肉糜厚重,內裏的餡料清爽,當真是天生一對!
而當下一道菜上桌,夏曉峰的心中已經忍不住罵了一句“卧槽”。
前一天晚上吃的金絲面,那不足一毫米的金絲面條,已經讓一家三口對于老板的廚藝與刀工有了豐富的認知。
但眼前的這道菜仿佛是洛櫻明晃晃地告訴他們——老娘的刀工,你永遠別想猜透!
不同與前幾道菜的白瓷盤,這一道用的是烏金黑釉的大湯碗。
這烏黑的大湯碗裏,就是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羹這是淮揚菜系刀工的極致,烏黑做壁,絲絲縷縷細如發絲的豆腐絲沉浮其間,白與黑的鮮明對比,點點翠綠的青菜絲做了點綴,看上去便是清淡的好菜。
昨日之前吃過的金絲面條已經夠細了,可現在,這豆腐絲便是穿針而過也毫無問題。
要知道,将這柔嫩的豆腐切起來可比有些韌性的面皮更加困難,憑借着完全是掌廚者本人的刀工與直覺。
用湯羹舀在小碗裏,三口家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喝。
湯羹瞬間滑入口中,豆腐軟嫩清醇,幾乎是入口即化,青菜絲,雞絲,香菇絲與豆腐絲不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起,湯羹鹹香清甜,無比鮮美,三個人幾乎是一口接一口地喝下去,不一會兒,小碗裏的豆腐羹都進了肚子裏。
擦擦嘴巴,嘴裏依舊是回味無窮。
“真好喝!”小夏同學不由地感嘆道,夏曉峰和陳琳也是只覺得回味悠長。
喝了一小碗下去,強忍住沒有接着喝,看看下一道菜是什麽。
上了兩道素,兩道葷,一道湯羹,這四菜一湯的規格,夏曉峰看着那毛筆字手寫而成的菜單,一共只有六道,最後一道的名字叫做——柿霜軟糖柿霜軟糖,一聽就是甜口,看來這就是飯後甜點了,不過洛櫻現在還沒有端上來。
夏曉峰一家三口風卷殘雲将眼前的四菜一湯吃的是幹幹淨淨,因為知道還有一道甜食,稍微留了點胃口,文思豆腐羹剩下了一層淺淺的底子。
柿霜軟糖放在三個茶托裏,比起人們慣性以為的糖塊,看起來更像是圓形的小餅幹。
“柿霜軟糖,這東西跟柿霜有什麽關系?”夏曉峰不由地問道。
這一頓飯可是第二次見到不知道的東西了,不知道是自己一家孤陋寡聞,還是說老板懂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其實按照本能的反應,他以為這大抵是做成和柿餅形狀類似,表面上有着一層白色糖霜的軟糖罷了。可眼前的“柿霜糖”和自己想象中的不能說是沒有關系,只能說是毫無相幹,甚至看起來一點都不軟和。
柿霜顧名思義,是柿子餅外表那一層淺淺的白色粉霜。一到冬日裏,柿子餅可以說是不少人家的必備零食佳品,表面上的那一層糖霜,更是好吃極了!
“就是用那一層柿霜做成的,是古代節令宴中的幹果甜點,風寒咳嗽不好吃,但對口瘡去火有奇效。”洛櫻說着。
聽見這話,陳琳眼前一亮,冬天呆在暖氣屋子裏,最近有點上火,嘴裏正好有些口腔潰瘍,眼前的這糖居然能夠治療口腔潰瘍?
她看着洛櫻問道:“我近來火大,長了口腔潰瘍,直接吃就行嗎?”
“正常吃了就行,如果有口瘡,就一半吃着,一半含着。你吃了,我做了不少,一會兒給你帶上。”
柿霜軟糖做起來不容易,洛櫻一次性做了不少,還買了那種單獨的小包裝用來存放,正好給陳琳帶着點用。
聽見這話,既然還有存貨那她就吃了,陳琳把眼前的柿霜軟糖放入口中,幾乎是瞬間入口即化,香甜可口,帶着柿子的清香,清清爽爽的,也沒有半點的膩人。
柿霜軟糖咽到了肚子裏,舌尖上還殘留着淡淡的餘香。
這一餐飯吃完,無茶無酒,卻令人回味無窮。
如果說夏曉峰之前吃過的飯菜是洛櫻随意的施為,那今天的這一桌小宴席,四菜一湯一甜點,展現的是她真正絕佳的廚藝。
夏曉峰甚至琢磨了半天,這菜,這手藝,這字,怎麽看都像是哪家宮廷官府菜的路子啊,怎麽跑到影視城來開個小店了?
等到他們吃完,洛櫻坐在一旁,拄着下巴看着三人征求意見。
“你們覺得怎麽樣,以後晚上營業做這樣的席面可行嗎?”
這話一出,老夏一家三口齊齊凝視着她。
姐,你是不是對你的手藝有什麽誤解?
“行,肯定行,必須行啊!”夏曉峰當即肯定了下來,母女倆也是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聽見這話,洛櫻繼續透露了一點小小的野心。
“那我以後晚上做古法私房菜館怎麽樣?”
那些消失在如今的宮廷禦膳古方菜,論及當世,何人能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