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沒有中舉可惜嗎?如果是沒有考中當然可惜。
可他是考中了再被撤下來,巡按禦史還上門來找他解釋,原本可惜的事自然就變得不那麽可惜了。
他本就不在意是要考科舉入仕還是養望做名士走終南捷徑,他的目标只有做大官,在此之前,要怎麽做是什麽樣子都可以,一次考過可以,考十次才過也行,反正能做到大官就算達到目标了。
況且,今天王禦史和他說過的話,父親也曾經和他說過,他自己也都想過。
前些日子他去參加鄉試,排隊的時候聽了許多人的閑話。
看熱鬧的都說他們裏面要出一個官老爺,官老爺将來要如何氣派,如何闊綽,都有多少房小妾,會穿多金貴的衣裳,葉秦聽得迷惑,既然志不在此,他們為什麽不幹脆去做小倌做裁縫去,去做個說書的也不錯,說閑話說得這麽熱鬧。
照書上所說,做大官不就是要教化萬民嗎?和看上去有多氣派,出手有多闊綽又有什麽關系?還幾十房小妾,大官一天天那麽閑嗎?那他這麽辛苦考什麽?考上去做個無足輕重,天天都在做小倌也沒人在意的家夥?
葉秦曾經十分堅定的理想,在那個時候被攪和得像是一團稀泥,他開始覺得也許他走錯了方向,要教化萬民也許不該去當大官,要讓大家都吃得起豬肉更不該去當大官。
還好,還好今天王禦史來找到了他,和他說了這些話。
他才會知道,有人是在很認真地做官的。
雙方都解決掉了一樁心事,王禦史離開桑榆村以後,就去了縣衙裏,帶着新來的縣令走馬上任。
前任縣令不大樂易走,別人從縣令的位置上下來多是調換升遷,再怎樣也只是貶職,而他是撤職賦閑,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他梗着脖子追問王禦史:“那康明傑放在從前當舉為孝廉,他家裏雙親年老,挪用姊妹結親所收的聘禮又怎麽了?你們家兒子娶妻不準備聘禮?結婚送了聘禮還不讓別人用?”
王禦史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知道什麽是良家子嗎?”
出身不在醫、巫、商賈、百工、奴隸之列的年輕男女,被稱為良家子。
前任縣令自然知道這一點,他正要回答,忽然想到了為何會有良家子這一說法。
Advertisement
王禦史是從京城來的,京城裏,皇上身邊近衛的來源,首先就是良家子,宮中女官及嫔禦的來源,優先考慮的也是良家子。
對方會提到良家子,也許宮中選秀很快就要開始,那兩個姑娘五官端正,樣貌不凡,又吃得住苦,現在還沒了她們那一雙愚昧父母的阻攔,如果當真選中——
如果當真選中,宰相門前的門房都與七品官無異,何況是宮中的女官嫔禦?
如果有一天,不,沒有如果,皇上早先就說過宮中多配役之口,這些良家女子要是進了宮,地位必然不會差。
到了那時候,她們要是親自向皇上進言,他又會落得個什麽樣的下場?
前任縣令流了一身的冷汗,新來的吳縣令坐在他身側,彎曲着手指叩了叩桌案,他就讪讪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多謝大人提點,是下官疏忽了,區區孝廉,哪裏能夠和良家子相提并論。”
尤其是在這選秀将開的關口上。
王禦史擺了擺手,離開了縣衙,沒有再和他多說。
所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對待葉秦他可以直言相告,對待做出了這種事的縣令,王禦史打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真和他講道理。
京中最近并沒有要開始選秀的消息,陛下都這麽大年紀了,就算再選新人入宮,主要也是為了世子或是太子去選,王禦史只是在吓唬他。
除開這件事以外,還有一件事他得解決。
京城裏又在催着讓周玄回去,說是給他升官也好,給他罷官也行,總之得讓他回去。
吏部裏的官員頭都大了,悔不該當初讓他随便選了個小縣尉去做,現在既不好給他升官,也不好給他罷官。
給他升官他自己不樂意,給他罷官周家也不見得真高興。
這回周縣尉撿到這麽大個功勞,吏部這邊考慮可以給他調到京城裏做縣令,既能滿足他腳踏實地深入基層的政治理想,又算是把他帶回了京城,也滿足了周家那邊的要求。
而且死刑犯都要禦筆朱批,那案子在皇上面前都走過了一道,這得升官啊,這必須得升啊,以前那些小的政績都能按下去,聽他的讓他繼續蹲在那,現在有了這麽大的功績,吏部的小官員們覺得總算是足夠送走這位周大公子了。
接着他們就謹慎地認真挑選了一個禦史臺裏風評上佳的王禦史送到了雲州來接人。
周縣尉平時都是很好找的,他常常是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縣衙裏加班,但是在今天,王禦史走遍了縣衙都沒找到周縣尉。
他派人去四處打聽了一番,才知道周縣尉早先去監獄裏放了幾個人,現在又取了地方上的銀錢跟人還錢去了,說是在挨個給人家翻案。
為了湊夠賠償金,周縣尉又把自己的佩刀給當了。
其實從金額上來講這筆錢他也不是拿不出來,但是他就沒有出門帶錢的習慣,再加上他的佩刀十分輕便又一看就很常見的樣子,路邊随便一家鋪子都能給他把刀換成銀子,他也就從來沒吃過出門不帶錢的虧。
所以這一次周縣尉去贖佩刀卻被告知已經被人買走了的時候,他整個人都是懵的。
好在買主留了姓名,周縣尉就這麽找到了王禦史,王禦史身前的桌上擺着他的佩刀,桌後的王禦史告訴他陛下看過了他先前破獲的那一樁大案,吏部給他調職調到了京縣令的官位,希望他能盡快進京赴任。
“不行,我還沒有成為一個合格的縣尉。”
剛經歷了葉茀茀帶來的社會主義新思想的降維打擊,周縣尉心态有些消沉。
“可是,你先前查出了那麽大一樁命案,名字都已經被皇上記住了,你要是還不升官,吏部的同僚很難跟皇上交代啊。”
“這有什麽好在意的?我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被皇上記住了。”
王禦史被周縣尉說得一噎。
周家是世家大族,在前朝也是四世三公的門第,身為周家的嫡長子,周玄自然是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被皇上給記住了,他和皇上的關系還挺親近的,和皇室默認的下一代繼承人的關系也挺親近的。
所以拿皇上當理由來說事根本壓不住他。
周玄接着道:“你回京以後順便幫我跟他們說一聲,我打算從軍。”
王禦史松了一口氣:“從軍?好說,你想要調到哪裏?”
從軍好啊,比當京縣令還好,吏部那邊可以直接給他謀個高位,邊關最近也沒什麽戰事,他去了既不會有什麽危險,又能算是晉升了一步,出發之前還需要回京一趟,正好可以去見見他的父母,親自和家裏交代一番,離京之後他的生活就恢複了正規走上了常規的升遷道路,吏部的同僚們總算可以好好歇一歇了。
“等交接完以後我自己去報名入伍。”
自己去報名進軍隊,也就是去做底層士卒。
王禦史開始慌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這件事你最好再謹慎些去考慮。”
周玄徑自拿了官印過來:“我想了一下,也沒什麽還沒做完的事情需要交接,你替我把官印直接交給下一個縣尉吧。”
王禦史腦門上的青筋突突直跳:“你為什麽就非得入伍啊?”
“你不懂。”
周玄把官印遞了過來,王禦史下意識伸手去接住,周玄見他拿好了官印,轉身就要走,王禦史趕緊抱着官印追了上去。
王禦史一邊追他一邊溫聲勸他回京,周玄習武多年,步法輕捷迅疾,沒一會兒就把王禦史遠遠甩在了後面,王禦史站在拐角看着眼前空蕩蕩的回廊,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追着孩子喂奶還追不上的奶娘。
幸好他沒讓葉秦中舉,看那孩子的樣子就不像是能當奶娘的。
王禦史抱着官印垂頭喪氣地回到了縣尉辦公的房間,正好撞上了現在才來衙門幹活的趙縣尉,趙縣尉看見他懷裏的官印,問了一句:“已經給他升官了?”
“沒有,他要去報名入伍。”
“真的嗎?”
那可真是太好了。
邊關近年來雖然沒有什麽大的戰事,但是北邊的游牧民族多少還是會在冬季的時候習慣性地南下打劫邊鎮,報名入伍的底層士卒還是需要前去殺敵的。
而且就算北邊的游牧民族改了習性,邊關那個氣候也相當不适合人生存,如果不說氣候,現在鎮守邊關的将軍們可也都是開國的老将,訓練的強度相當猛,等周玄被磨掉一層皮以後,應該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多說兩句話就要教訓他了。
也許周玄回來以後就要發現生活的美好開始睡懶覺做一個放下大道理的普通人了,到時候趙縣尉一定不會去笑話他的。
王禦史皺緊了眉頭:“人命關天的事,你笑什麽笑?”
“他武功那麽厲害,怎麽就人命關天了?”
“是我的人命啊!”
作者有話要說:
完事回來啦!
公子一開始是用來稱呼公卿之子的,也包括公卿家裏的女孩子,這裏的子原本是兒女的意思,所以除了郎君以外,古代真的也是有公子這個稱呼的,就是一般人都沒法用,我用在文裏的話,估計多數情況還是看怎麽好看怎麽用,不會太結合史實。
文裏兩個妹妹已經離過一次婚了,但是就算嫁過人也是良家子,“貞潔”是宋元之間發明出來的,北宋的時候寡婦再嫁別人也是搶着追的,不然孔母野合,放在明清要被宗族沉塘,孟母三遷,明清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明清讀書人能把祖師爺掐死在搖籃裏。
一回來就跟你們講這些好嚴肅的東西感覺不太好,以後我還是該學着拿開史料好好寫故事Orz。
後面講細一點,跟本文劇情無關,這些可以不用看的,但是還是想寫寫:其實也有當時時代的原因,就,是宋朝後期開始講貞潔,這個時期,宋朝商業很發達,已經在去全世界做貿易,當時就有歐洲人來宋朝貿易旅行了,然後我記得好像是葡萄牙人,給宋朝帶來了很猛的x病,本來古代女人生育條件就很艱難,再加上這些病,現代很多人感染以後都覺得活着不如去死,古代人如果不對性改為保守态度的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因為這個原因,當時連青樓都減少了那方面的服務,這也是後來的像那些《老殘游記》之類的小說裏提到的通常只賣藝不賣身的清倌會出現的原因。
但是古代占主體地位的官本位文獻和那些balabala亂七八糟的理由我真的看得很煩,整個事就是醫學和普通人的事情,結果古代官僚一天天往什麽德行節操上硬扯,這種“傳統”思想留下來荼毒現代人就很emmm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