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村裏最靓的花 “嘿——呦!嘿……
“嘿——呦!嘿——呦!”粗犷有力, 節奏明快的搬運號子在村中響起,正是幫龍向梅搬運材料的力工。除去搬運工外,還有好幾個健壯的漢子在廚房處忙碌。
龍向梅與楊文忠來來回回的協調, 袁美珍周季喜等一起做生意的抽空來幫忙。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
張意馳開着直播,鏡頭對着工地。網友們通過直播間,能看到身着迷彩服的農民工們正在擡着塊鐵板往屋頂上送。網友們有些看不懂, 紛紛發出疑問。
【鐵板上房?是什麽新鮮科技嗎?】
不用張意馳開口,立刻有其他網友熱心回答【彩鋼瓦片, 輕便廉價。多用于工地、車庫、工廠等場所。但是隔熱不好,馳寶記得提醒梅梅噴隔熱油漆哦!】
張意馳笑答:“會噴的, 油漆都買好了。內部還會裝隔熱材,順便隔音, 不然下雨的時候太吵了。”
【哈哈哈,你們很懂嘛, 放心了。】
【彩鋼的棚子比之前的毛棚子好看多了。】
【但是我覺得之前的茅草屋更有風情唉!】
【風情有什麽好的?既難打掃又不防火,這裏是梅梅給我們炒菜的地方, 當然越先進越好!】
于是張意馳順口道:“是的,科技才是第一生産力。本來梅梅打算搞個鋼筋混泥土建築。但一來造價高,二來工期長。所以根據我們書記的建議, 最終決定蓋個鐵皮亭子。圍牆用鐵栅欄代替,反正廚房總是有火, 即使沒有牆,冬天也不會冷。”
【那看起來不就像個鐵籠子?】
張意馳愣了愣,随即哂笑:“還真像個鐵籠子。不過廚房嘛, 外表不重要,幹淨衛生炒出來的菜好吃才是考慮的重點。”他沒說出來的是,鐵籠子不僅防賊, 更能避免有人無聲無息的投毒。不是龍向梅疑心重,而是人心不可控。既然魚塘雞舍被投毒的事頻頻發生,那給人下毒也并非不可能。
村裏是打算把龍向梅的廚房當重點脫貧項目去做的,自然謹慎為上。
網友們不懂這些,還在七嘴八舌的議論鐵籠子與木栅欄在審美上的優劣,兩撥人馬吵的不可開交。張意馳沒去管,自顧自的介紹着工程:“大家看到了那個長管道沒?那是商用抽油煙機,強力排風,配合管道把油煙遠遠排出去,最大限度的保證廚師的健康安全。畢竟長期處在重油煙的環境,對肺部損傷很大的。”
網友們的話題立刻被帶歪,紛紛善意的調侃起了張意馳疼老婆。
不想,張意馳十分嚴肅的道:“在廚房裏炒菜的不止我老婆。廚房規模會擴大,盡可能的解決村裏阿姨們的就業問題,達到脫貧的目的。相當于企業雇傭,那保障員工的健康與安全是應有之意。另外,任何抽油煙機都不能百分百抽走油煙,我們會統一配備N95的口罩。一方面保護廚師的呼吸道,另一方面也是保障菜品的幹淨衛生,讓大家吃的放心。我們每天都會随機直播廚房炒菜的場景,歡迎大家一起監督!”
食品安全是網友們非常關心的問題,聽到張意馳的介紹,直播間裏一片誇贊之聲。這些話是昨晚他和龍向梅一起商議好的內容,她們的廚房與飯店有異曲同工之妙。飯店既有蒼蠅館子,也有幹淨衛生的。講究點的飯店運營成本的确更高,但無疑更有發展潛力。所謂病從口入,吃進肚子裏的東西,誰不想要更好的?
本來熏臘食品已經很不健康,不建議多吃了。再弄的髒兮兮的,也對不住一直以來關心他們的網友不是。
施工其實沒多少趣味性,網上關于蓋房子的視頻,基本都是快進,網友們可沒耐心一直看着工人們搬磚。于是略顯無聊的網友們開始發散思維,有人提問【馳寶,你們這廚房叫什麽名字啊?平時廚房廚房的叫嗎?】
張意馳噎了下:“廚房還要起名的嗎?”
【那當然!你們的廚房是商用的唉!萬一以後別人學你們開廚房,你們沒有名字,很容易被人竊取勝利果實。到時候弄個差不多的,在網上一挂,不明真相的群衆肯定上當。到時候你們辟謠都不好辟的說。】
張意馳猛然一驚,還真有可能。同村的未必會這麽幹,但別村的看見他們發財,絕對會跟風。本地的山形差不多,弄個山寨版,外人根本分不出來。被搶了生意是小事,怕的是他們圖省事,菜品不幹淨,把網友們弄個食物中毒什麽的,那他們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于是趕緊打電話,把龍向梅叫了過來。此時彈幕裏已經自覺的幫龍向梅取起了名字,文藝點的有“竹喧”“終南”,鄉土點的有“四月鄉居”,還有什麽“龍嘉花開”等等。
沒什麽文藝細胞的龍向梅看着都好,只是覺得跟脫貧致富的政策不貼合。正在彈幕裏挑着名字,一手拎着兩只鴨子的何麗琴在遠處大聲喊:“梅梅,你要的鴨子我給你捉來了!現在殺嗎?”
龍向梅連忙答應了一聲,掉頭就對直播間的網友們道:“為了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名字就叫‘小康廚房’吧。脫貧致富奔小康,一顆紅心向太陽,沒毛病!”
網友們齊齊【……】
神特麽脫貧致富奔小康,那你叫脫貧廚房好不好!
奈何樸實的龍向梅聽不見網友們的心聲,随意打了個招呼,朝何麗琴飛奔而去。徒留網友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好名字,在寒風中蕭瑟。
不多時,龍向梅拎着四只鴨子晃了回來。何麗琴給的四只都是母鴨子,嘎嘎的叫聲震天。她後手擡了擡,把手裏的鴨子遞到了鏡頭前,對網友們笑呵呵的道:“上好的麻鴨,田裏養的,肉質勁道香甜,一點肥肉都沒有,吃了不怕胖!”
直播間的網友頓時興奮起來,紛紛問詢【梅梅要開發新菜了嗎?】
看着屏幕的張意馳替龍向梅回答:“是的,考慮做血漿鴨。不過工序很複雜,今天抓四只鴨子來試水。看炒菜機和人工炒出來的口味差別。如果差別不大,上架的鴨肉會用炒菜機。差別太大的話,只能人工炒了。”
【耿直的直播間兩口子又上線了……】
【你們賣賣情懷會胖三斤嗎?】
張意馳一本正經的道:“不要情懷歧視,我們工業黨的情懷也是情懷!”
彈幕【……】
“而且我梅姐堅信炒菜機一定能媲美人工,炒出來不好吃,不是炒菜機的問題,是生産炒菜機的廠家研發能力不夠的問題!”張意馳笑道,“她都打算以血漿鴨為實驗,給炒菜機廠家提修改意見。要堅決貫徹科技興邦的理念,打造現代化、規模化的鄉村廚房!”
【我為什麽有在看新聞聯播的既視感?】
【我為什麽有複習政治課本的既視感?】
【我為什麽有馳寶被梅姐帶壞的既視感?】
張意馳:“……”感覺似乎、好像、的确……思想境界升華了呢!
說笑一陣,剛好大家看工程看煩了,張意馳拿起手機,跟在了龍向梅身後,往自家院子裏走。“小康廚房”起碼一周後才能恢複使用,這幾天只能窩在自家的廚房做菜,産量理所當然的減少,不過倒正好試驗新菜。
四只鴨子依次排在了院子裏的水泥地上。龍向梅進進出出的做着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她家的廚房早已鳥槍換炮。大碗櫃撤掉,竈臺延伸到了牆邊,占據了原先碗櫃的位置,換上了現代化的燃氣竈與洗菜盆,并配備了大容量洗碗機,與對開門的冰箱。之前碗櫃的功能,則被吊櫃與燃氣竈下方的櫥櫃所代替。
農村最大的好處是地不值錢。龍家的廚房原本有煮豬食的功能,因此廚房的空間能趕上城裏豪宅的配置,尤其的寬敞。兩種竈臺齊聚一堂,卻半點不嫌擁擠。甚至還有空間擺上一臺商用炒菜機——自從有了它,龍向梅算是徹底從家務中解脫了出來,家裏炒菜全甩給了龍滿妹。哪怕有些菜不适合炒菜機,但自己家吃飯沒那麽多講究。比起享受美味的家常菜,她更願意把心思花在賺錢上。創業的人嘛,不配美食,只配盒飯。
燒水的家夥也有升級。無論是殺雞殺鴨殺豬,都需要大量的熱水。早先只能燒柴煮水,特別的麻煩。現在好了,龍向梅花了200塊,搞了臺商用大容量湯鍋。平時放在不鏽鋼打造的帶滾輪的架子上。這會兒她從主屋裏牽了根插線板出來,把大容量湯鍋推到院子裏,接上電後自動燒水。燒完了還有保溫功能,想什麽時候用就什麽時候用,且不需要花力氣舀水,打開下方的水龍頭,滾水就落進該去的位置了。
網友常吐槽她們不搞情懷,可是情懷是有代價的。手工是最昂貴的奢侈品,李子柒出名早,她有資本弄一整個團隊來為她傳遞的情懷服務。但龍向梅只有一個人,村裏人的幫忙,稱不上團隊。唯一的幫手,就是即将離開大圓村,遠赴北京讀博的張意馳。
因此,盡可能的機械化,才是龍向梅的目标。也是空心化農村能夠去探索、去複制的成功經驗。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農村的空心化将持續并且不可抑制的惡化。怎麽讓留守老人與兒童盡可能的輕松生活,是吃飽飯之後,着重考慮的問題。
不多久,電熱大湯鍋發出了燒水特有的嗡鳴聲。忽然,一陣更大轟鳴聲起,74歲的鄰居、蘇秋菱老太太的撒農藥無人機飛上了天。
龍向梅尋聲望去,張意馳配合的把鏡頭對準了遠去的無人機,以及用語音操控着無人機的老太太。她身邊圍着好些老人家,有男有女,大聲的用苗語說笑着。
農藥均勻的撒向菜地,自己家的、別人家的。老太太裏只有她會操控無人機,所以她承包了好幾戶人家的撒農藥的活計。無人機的成本即将收回,以後每一筆收入,都将是純利。
龍向梅笑了起來,直播間的網友們也驀得覺得有股淚意湧上心頭。蘇秋菱老太太衣衫陳舊、頭發雪白,可她操控無人機時那得意的表情與飛揚自信的笑容,讓她瞬間有了不輸于年輕人的生機。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用科技裝備自己的老太太,就是村裏最炫目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