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
姜尋像跟自己較勁似的, 在貴州一所山區小學從秋天一直待到開春。
這裏的條件十分惡劣, 誰能想到姜尋看起來柔柔柔弱硬是在這裏挨了這麽久。
西南的冬天是濕冷的,教室的門不關着根本沒法上課。
即使是這樣, 呼呼的寒風從門的縫隙, 窗戶縫裏飄進來,無孔不入。
可是看着底下一群孩子雙臉凍得通紅, 仍渴望上課的眼神, 姜尋想回去縮被窩的心硬是給摁了回去。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教你們畫簡筆畫。”姜尋站在臺上說道。
臺下的聲音亮得齊整:“好!”
這所希望小學一共就三個教師,學生也只收到了一到四年級。
他們最喜歡這個小姜老師。
小姜老師長得好看,穿衣服時髦, 雖然看起來有點冷淡, 但其實溫柔。
小姜老師教他們美術課, 音樂課,體育課。
教給她們好多新奇的東西。
原來畫畫真的能将世界的每一寸灰色點亮, 唱歌也分流行音樂,和民族美聲。
小姜老師不僅教她們上課, 還會在周末的時候,翻山越嶺去鎮上買彩色筆和畫紙給他們。
他們期中考試考了第一名的時候,小姜老師不知道從哪裏變出一架電子琴, 教他們唱歌, 跳舞。
Advertisement
——
姜尋來到這裏才發現這裏條件有多難,以前的支教和現在的相比,簡直是過家家。
她有萌生過退縮的時候, 大冬天的,姜尋愛幹淨,這裏又缺水,一周能洗一次澡就不錯了,還凍得直哆嗦。
姜尋每次都是周末去鎮上的小旅館洗。
可是其中有個小女孩,抱着一袋熱水,臉凍得發僵敲響姜尋辦公室門的時候,腆着臉讓老師洗頭的時候。
姜尋說不話來了。
小孩翻山越嶺地來到學校,身上還捂着這個熱水袋來保持它的溫度。
姜尋用熱水袋的水,再燒了一點水,洗了一個頭。
剛好下午出了太陽,她坐在小馬紮上在門口曬幹頭發。
風呼呼地吹着,小女孩還幫她編辮子。
因為這裏信號不怎麽好,時有時無,姜尋很少和外界聯系。
通常和成喬報完平安後,她把手機一扔。
在心裏挺好的,內心平靜。
這裏很美,早上起來的時候,飛鳥壓着翅膀掠過一座又座的青山。
朝陽開始從天邊折角處慢慢出現,霞光萬頃,似一片又一片疊在一起的透明金箔。
霧氣慢慢消散,青白的霧,刺金的光交織在一起,像一幅水墨畫。
每天都能見過同樣的景象,很美,姜尋随手拿手機拍了下來。
有一天,姜尋有天心血來潮,重新注冊了一個微博號,把拍的這組照片放到了網上去。
沒人知道這個ID名為12345的博主就是姜尋。
所以她把照片放上去的時候,閱讀量寥寥無幾。
不過她不在意,就當記錄生活了。
姜尋開始拍自己支教日常vlog,漸漸地有了一點粉絲量,有人一眼就認出了姜尋。
不過她已經很久在娛樂圈沒有身影了,所以這個號并沒引起大家的關注。
網友只是覺得新奇,并覺得視頻裏出現這個女人是不是在作秀。
因為姜尋雖然在山區支教,她每天依然打扮得光鮮亮麗。
可是看視頻也不像是演出來的。誰吃飽了沒事幹這麽作苦自己。
姜尋每天都要護送路隊,每月的家訪,給孩子們編舞,畫畫。
這些日常都被記錄了進去。
真正讓這個號在網上引起廣大觀注度的。
是姜尋發的另一段視頻。
貴州多是山路曲折,有的就算是修好的公路也是盤山而繞。
車輛過來的時候,孩子們無論是上學還是放學。
只要看見車,就會停下手中的事,朝他們認真地敬禮。
姜尋發了這段視頻後,有網友評論:這群小孩都好懂事,寒門出貴子,相信他們以後一定會有大作為的。
之後姜尋轉發解釋:貴州山路曲折,幾乎在隔五百米就有一處彎道,學生們給過路人敬禮,是希望引起他們的注意,減速前行。
随後這條視頻得到大量的轉發和獲贊,一時間把這條微博頂上了熱搜。
姜尋往常的視頻被大衆所看到,通過姜尋的眼睛,他們看到了一群因為條件艱辛仍渴望求知的小孩。
網友們紛紛喊着要給這些小孩捐錢,捐送衣服。
姜尋開了個捐獻通道和地址。
因為這事,姜尋大火了一把。女明星抛去浮華和光鮮,來到山區奉獻。
對此,姜尋雲淡風輕地回複:受不起。我是來自救的。
謝延生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正在公司處理重要事務。
蔣雁池不知道怎麽形容從閻王爺裏撿回一條命的謝延生。
謝延生每周定時回老宅吃飯,也沒有同家人裏鬧。
關于姜尋,謝延生只字不提。
要說他沒變化呢?又有。他比以前變得更沉穩,更加深不可測了。
暴風雨來臨前都是寧靜的。
蔣雁池更覺得謝延生像一頭蓄勢待發的狼,只是沒找準時機,一旦找準了,便會兇狠地咬準對方的脖子,不讓其動彈。
謝延生最近跟個加班狂一樣,一心撲在公司事務上。
不知道的,還以為謝家産業要倒閉了。
蔣雁池把微博熱搜遞給謝延生看的時候,後者只是瞥了一眼就移開了。
“哥們,真不看啊。”蔣雁池打趣道。
謝延生停下手裏的動作,聲音冷咧:“沒有事的話趕緊滾。”
“你就擱這裝着吧,到時別後悔。”蔣雁池奚落道。
謝延生嘴唇彎起嘲諷性的弧度:“你別以為小桃家出事,她不出國了,你就有機會了。”
得,一報還一報絕對是謝延生的風格。
蔣雁池聽到後整個人跟霜打的茄子似的犯蔫兒,他擺擺手:“我走了。”
晚上,謝延生回過公寓後,在陽臺裏站着放空大腦。
他修長的指尖夾着香煙,拿出手機點開姜尋的微博。
都是她支教時的一些日常視頻。
謝延生目不轉睛地看着視頻裏面的人,近乎貪婪。
骨節分明的手停在屏幕上,謝延生看着那張臉,煙靜靜地燃燒,直到灼痛了他的指尖才回過神來。
還是那張眉眼,紅唇動人,比起以前的妩媚之氣,眼睛裏似乎多了點堅定。
謝延生皺了皺眉頭,她好像瘦了?
開春的時候,姜尋因為行程原因,離開了貴州山區小學。
那天,她離開的時候,一群小孩依依不舍地掉眼淚,喊着不讓她走。
要知道,告別很容易,但是再見可能就很難了。
姜尋不是個犯矯情的人,雖然不舍得,但是她不能在孩子面前哭。
姜尋歪頭沖他們笑了笑,擠出一個明媚的笑容:“再見啦,我還會來看你們的。”
所有小朋友站在山頭上,手拉着手,邊哭邊給她們小姜老師唱《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孩子們的聲音唱亮又帶着哭腔,回蕩在山邊。他們望着那個身影漸漸縮成這個點,再也消失不見。
他們可能會記得,在他們人生的某階段,有位漂亮的女老師,除了教他們知識之外,還告訴他們無論發生什麽事,都要保持一顆善良又赤誠的心。
也可能會忘記,像畫紙褪色般,姜尋在他們心中變成一個小點。
不過沒關系,經歷過就好。
姜尋去了很多地方,游歷于各個國家。
她去過非洲待過一段時間,親眼見到有動物保護使者,因為當地戰亂和宗教沖突,為了救一頭動物折回去不惜犧牲掉自己的生命。
在那裏經歷過炮火和戰亂,姜尋開始拍照和錄視頻,她只是想把生活中的事記錄下來。
後來不知怎麽的,網友給姜尋冠上了“旅游才是正經事,拍戲是副業”的稱號。
多半是調侃意味。
姜尋看了淡然一笑,她見過冰島的極光,也見過阿拉斯加山頂的那一抹松軟的雪,東南亞國家熱帶地區的蒼綠。
姜尋每到一個地方都給謝延生寄了很多明信片。
兩人的聯系方式還在,但謝延生沒有聯系過她。
姜尋幾乎沒有跟其他人聯系,她還是在想,旅行完回去幹什麽?
繼續拍戲,然後沒完沒了被黑,又澄清。
這不是她想要的。
姜尋盤腿坐在地板上發呆的時候,偶然間點開私信。
有公司找上姜尋,希望她能與他們的品牌合作,只要在視頻上植入他們的平臺,便可獲得一筆不菲的酬勞。
這就是當下新媒體盈利的模式。
相較之下,姜尋演多了別人的人生,可這次,她更想要記錄別人的人生。
姜尋随後聯系了那家公司,得知還是一個不錯的網播平臺後,姜尋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概就是她拍電影,平臺負責宣發和播放。
當然她自己也會宣傳。
談了半天,姜尋與對方達成協議。
當時,姜尋下一站是去尼泊爾當志願者。她住在寺廟裏,白天負責教小孩畫畫,晚上跟師父誦經打坐。
幸運的是,她在那裏結交的一群不錯的志願者朋友中,有幾個大男孩和女生就是這個專業的。
恰好他們臨近畢業,需要的就是拍一部微電影來當他們的畢業作品。
很多想法一拍即合。
姜尋臨時組建了一支團隊,跟着他們一起剪片子,記錄當地人民的生活。
這是一部約莫十四分鐘的微電影,講的是當地一個小男孩即使處在苦難生活中,也選擇樂于面對,去打破規則往前走的故事。
當即,這部微電影一在網絡平臺播出的時候,打動了無數人的心。
故事的真實和細微生活的小情節,融入了當地的民俗風情,足以讓觀衆印象深刻。
只是,姜尋在尼泊爾待的時間不長,她一打開手機看到國內雲南發生地震導致死亡無數的消息後,立刻飛回了國。
姜尋在那邊待過一段時間,很快申請成為一名志願者只身前往雲南。
姜尋趕到的時候。街上的燈箱,店牌,随之倒在地上。
樹木似被人攔腰砍斷橫亘在路中間。
受傷的,尋找親人的,救援的所有聲音混在一起。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整齊劃一的松枝綠,解放軍人。
當然,也有他們這些自發而來的,穿着藍色志願服的人。
姜尋負責的是給傷者派發物資,以及必要的時候,她得對受傷的這群人進行簡單的包紮和進行救助措施。
姜尋腳踩簡單的布鞋,頭發束起,穿着藍T和長褲穿梭在災區中。
她正扶着傷者進行撤退,東邊忽然傳來一陣尖叫。
緊接着,地晃了晃,震感來臨。
救援隊的軍人們有條不紊地進行疏散人群,和上前救助工作。
因為來回奔波的原因,姜尋的腳已經起了水泡,腳踝處還被枯枝和利刃劃傷,暗紅色的血凝成塊在上面。
她看起來毫不在意。
人群向她這邊奔來,她偏逆着人流,想往有餘震的東面去。
倏忽,一雙有力的手臂按住她的肩膀。可以說是拎着她往後退。
姜尋正想掙脫,一偏頭看見來人,動彈不得了。
日思夜想的人就這麽出現在你面前。
姜尋最先看到的是他利落的下颌線和淩厲分明的側臉。
謝延生穿着白大卦,裏面的襯衫紮進皮帶深處,扣子習慣性地留了兩顆,露出深深的兩道鎖骨。
他的眼睛漆黑緊緊地鎖住姜尋,看不清任何情緒,薄唇抿成一條鋒利的直線。
“你上哪兒去?”
他的聲音低咧,帶着警告,又似夾了顆粒,有着摩挲後的質感,震在姜尋耳邊,讓她一下子忘了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