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章節
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這我知道,在1793年,被送上斷頭臺。”
楚濂點頭,說,“是這樣,瑪利亞。特裏莎一生中留下了很多肖像畫,其中有一幅很有名的是她十五歲時,由AndreasMoeller所畫。這幅畫我以前沒見過。”
梅朵說,“安托尼說過,這是去年教會使人送過來的。”
楚濂仔細看着畫像,“那就是了,耶稣會是天主教的主要修會之一,修會相當于佛教中的宗派。雖然也獲得了羅馬教皇的承認,但在十八世紀的歐洲還是受到迫害的.1773年在西班牙和法國的影響下教皇克萊孟十四世解散了耶稣會。只有在不承認教皇統治的俄羅斯和普魯士他們還可以繼續活動。直到1814年教皇庇護七世才重新認可耶稣會。他們想和羅馬統治者搞好關系,減輕迫害,是情由可原的。”
梅蘭妮也湊近了看那幅畫,“首先,要做一個畫框。然後,用顏色,把畫上的各種顏色畫出來,去配花線。今天,我們就去買顏料。和布料。”
梅蘭妮把畫框拆了下來,拿了錢,帶着邊峰,楚濂和齊逸出門了。
到了通阛坊,先去了李木匠家。李木匠和蘇州那些手藝好的木匠相比,他的手藝只是做粗木活,好在幹活仔細。買了這園子後,經裝修師傅的介紹,梅蘭妮就請他做木工。華家的木活沒有什麽精雕細刻,只是些幾何形狀。而且漆工也不講究,上些清漆,保持原木色,在後世這是北歐風格,在十八世紀的蘇州,這是貧寒。
華家目前的家具用的是胡桃木。奇怪的是,清朝人并不熱衷于胡桃木家具,家家戶戶追求黃花梨,紫檀這樣的紅木。所以,胡桃木和後世相比要便宜很多。華家的人一致同意用胡桃木家具。
這次帶了個畫框給他做樣品,讓他照着做一個,再三告訴,不要雕花,只要一個簡單的框子就好。說起做畫框,肯定沒法與歐洲的木匠相比。這幅畫到了歐洲,定會重新配畫框的。
幾個人穿過通阛坊,沿着幹将河西行,來到太平橋附近,那裏有一家筆墨店,幾個人進去,買了顏料。又去布店買了布料,梅蘭妮捧着面料,和幾個男孩回轉了。
到家後,幾個人就忙起來了。
梅蘭妮裁出一塊細白布,交給三胞胎。他們在細白布上畫稿,在紙上分顏色。
梅蘭妮則在床上裁剪小孩的中衣褲,雖然先前做了些,但經不住這麽多人分。再說,那時主要是夏季的衣褲,天氣一天天開始涼了,秋衣總得趕出來。一人兩套,六個孩子就是十二套。雖然是小孩衣服,架不住數量多,真要用手縫制,起碼的花四,五天工夫。梅蘭妮讓秦煉幫忙,用縫紉機把線繞到梭心上,繞線時在線表面上一層蠟,增加線的牢度。并讓秦煉幫助校縫紉機。
華家的生活現在是有規律的。清晨,雞叫時,梅蘭妮起床,開爐子,燒早飯。隔夜爐上有熱水,梳洗後,孩子們也起床了,邊峰堅決不許大家睡懶覺。洗臉刷牙後,就跟着秦煉打太極拳。開始,梅蘭妮還有些不自在,但看到大家都很認真,她也就放松了。加上邊峰教育說,“這年頭沒有抗生素,醫療水平又差,小小的感冒就能要人性命。體質好,還能抗一抗,體質差,三五下就玩完了。”所以所有的人都認真鍛煉。
早鍛煉之後,吃早飯。早飯并不馬虎。稀飯,隔夜發面,早上做的饅頭,有時是蔥油餅,配上醬菜,雞蛋。
吃了早飯,清洗碗筷。梅蘭妮拎了菜籃子,帶着邊峰去買菜去了。每天,梅蘭妮總是葷素搭配的買,吃的方面不能省。這天,買了菜,到樂橋邊的一家絲線店,梅蘭妮把那張色卡遞給了店家,在每種顏色的上面,寫了線的數量(多少缟)。店家接過看了,說是要配齊這些線,要有一個時辰。
梅蘭妮指着邊峰對他說,等會兒,讓小兒來取,錢也由他付。
店家同意了。
回到家裏,梅蘭妮把昨天男孩們撿回來的羽毛,洗滌後,用開水燙。然後攤在竹匾上,放到太陽下曬,四周用蘆席圍住防風。
男孩們在秦煉,邊峰的帶領下去拾羽毛去了。梅朵在自家的園子裏查看植物。沒有邊峰或秦煉的陪同,梅蘭妮是決不讓她單獨出門的。
梅蘭妮在廚房整理食材。這天,她買了豬骨炖黃豆湯。殺了只公雞做黃焖雞,再有兩個蔬菜。葷菜都在爐上炖着,煮着,蔬菜,洗淨,切好放在竹籮裏。
梅蘭妮回到房間裏,做衣褲。等到那哥幾個回家的時候,她已經完成了一多半了。
楚源把線交給了梅蘭妮,“有兩種顏色他們找不到,就配了相近的顏色。楚濂說問題不大。”
梅蘭妮仔細看了,也覺的沒多大問題。
齊逸說,“今天是二十三日了,雍正應該是今天駕崩了,消息很快會傳來,就會國喪了。”
梅蘭妮把布料繃上繡繃。
齊逸說,“如果,國喪了,飯店酒樓的生意就沒這麽好了。”
梅蘭妮頭也沒擡,“不用擔心,國喪期間只不過不許唱戲,開音樂會什麽的,餐飲業只會比平時興旺。因為帶響的活動不能舉行了,那吃喝的活動就繁忙了。”
楚源問,“難道全國都在守制,蘇州就例外嗎?”
梅蘭妮把線按照顏色,放在線架上,“這些都是官方的活動,與民間關系不大,再說,蘇州人從心裏是藐視官府的。蘇州最長的一條官道就是卧龍街了,可是,本地人叫那條街馬桶街。”
楚源好奇了,“為什麽?”
“因為,每天早上那條路上收夜香,所以,街道兩旁放滿了大大小小,各色各樣的馬桶。那條路也是接駕的主路呢。”
三胞胎“撲”的一聲笑了出來。
吃過午飯,時間相當也十一點半左右。梅蘭妮在爐上炖了一鍋赤豆湯,就和孩子們一起睡了午覺。一小時後,她起身,開始繡像了。繡了約兩個小時,孩子們陸陸續續起來了。梅蘭妮讓他們擦了把臉,活動了片刻,就分赤豆湯給他們吃。秦煉幫着洗碗,梅蘭妮繼續繡像,楚濂看時,她已經繡出一角了。梅蘭妮用亂針法,繡出的油畫效果很好。
邊峰和梅朵去了教堂,三胞胎圍着梅蘭妮看她刺繡。這是他們第一次看人刺繡。只見,她把一根絲線劈開,那雙手靈巧的讓他們驚訝。
楚濂問,“你要把絲劈成多少份?”
梅蘭妮手沒停,“沒有定規,根據繡品的需要,有時要細些,有時要粗些。”
楚源,“都說顧繡,能劈絲三十六份,你也能嗎?”
梅蘭妮道,“顧繡能将絲劈成三十六份,在清朝,這個技藝已失傳,他們最多只能劈出二十四份,到了現代,蘇繡工藝得到了發展,能把絲劈成六十四份。”
齊逸問,“你能劈多少份?”
梅蘭妮笑看了他一眼,“你娘我,自然是名師出高徒,我從六歲起就學劈絲,我能劈出六十四份。”
楚濂問,“是不是絲越細,繡的就越好?”
梅蘭妮道,“絲線細,繡工要細膩,這樣,色彩就逼真,過度就自然。這也是顧繡的精髓。”
楚濂又問,“聽說,還有許多針法?”
梅蘭妮說,“顧繡到了清朝就末落了,基本上沒什麽大師出現,只在<紅樓夢>裏提到過慧紋,從書中的描寫看來,那水平也就是中等,我是用現代的标準。直到清末民初,沈壽對蘇繡進行了創新,她在繡西洋畫時,創造了戗針,有亂戗,豎戗,盤戗等。使的蘇繡更上了一層樓。你要問我有幾種針法,一時我也說不清,蘇繡的藝人們也在不斷的學習創新,他們甚至從海外的作品中吸收學習。楚濂答應為我刻的印章可別忘了。”
楚濂說,“這兩天,我們出門時,我也看過他們的印章石,不怎麽好。”
梅蘭妮說,“好壞對我來說,沒什麽重要,實用就行,當初,齊逸用的是土豆印章。”
幾個人都笑了。
030 國喪期間(1)
更新時間2013-11-9 1:57:54 字數:3198
華家的日子按部就班的進行。雖然,京城裏的皇帝已經歸西了,可這年頭的消息沒那麽快,就算是六百裏加急,那也得四,五天工夫。
這天,李木匠請了人,一起給華家送了木器來。一件是十六扇屏風,一件是長方桌。都是用柳木做的。
桌子是楚濂和梅朵根據外國的餐桌設計的,它由幾個部分組成,拼起來幾乎有乒乓球桌般大小。設計很簡單,做工算細致,桌面很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