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章節
亮了後,他們的菜也差不多賣完了。
這時候,店鋪開門營業了。鄉民們有時也會買上些日用貨物回家。
還有些人,早市賣了菜,并不着急離開,而是到附近的茶館,叫一壺茶,占個坐,吃着自家帶的幹糧,聽一段評彈,或着說書。這時的茶館已是營業高峰了。滿滿的人,有些人出不起茶資的,就站在窗外,門外聽。店老板和店裏的夥計,也不趕人,由着他們去,裏裏外外的人,顯得人氣很旺。做生意不就是講究個人氣嗎。
整個上塘街就像睡醒了的麻雀,叽叽喳喳的,這邊在推薦新來的綢緞,那邊在介紹他們的特産。這廂評彈吳音軟語,聽的人齊聲喝彩。那廂說書揚州評話,看客也聲聲叫好。
幾步路,梅蘭妮覺的看不過來了。那感覺,就象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什麽都是新鮮。
腳下的路是石板鋪成的,很平整,路不十分寬,一邊是店鋪,一邊是上塘河。河中也算得上百舸争流。早上還有船市,正賣着剩餘的菜蔬。河邊有些遲來的主婦。
會過日子的主婦,是掐着時間來買菜的,要收攤時的蔬菜最好還價,雖然有些緊俏的蔬菜已經賣完,剩下的菜賣相都不佳,但要便宜許多。
梅蘭妮用眼瞄着那些菜,和後世的菜在形象上有極大的差別,雞毛菜,小塘菜葉子上的蟲眼很顯眼,茄子彎卷着,長豇豆上的肥蟲挪動着。看着主婦們挑挑撿撿。聽着女人們用蘇州話讨價還價,這種過日子的算計,梅蘭妮倍感親切。
那家湖絲店,離巷口不遠,梅蘭妮和邊峰到達時,門口的店家正熱情的,往裏面讓人,“新來的杭綢,顏色俏,花式新,裏面來看看。”
進到裏面,三面是布架,一匹匹綢豎立在貨架上,買客可以走近挑布,然後,讓店家裁下。
邊峰指着一五十歲左右的人對梅蘭妮說,“昨天是老伯伯讓人送我回去的。”
梅蘭妮站定,恭恭敬敬地福了一福,“多謝老先生,送小兒回了客棧。”
兩人互問了安,道了姓氏,梅蘭妮稱老者為許先生,而許先生也稱梅蘭妮為華家娘子。
許老板為梅蘭妮引見了一位陸經記,介紹說陸家是有貼的牙行,陸經濟是那家的本族侄兒,也是牙行的一員。
有貼是什麽意思,梅蘭妮不懂,但梅蘭妮理解為,這位陸經紀,在家族公司裏打工,見他三十歲朝上,穿着長衫,人也幹淨,察言觀色,說話到位。
注:雍正年間為了整頓牙行,發出了十八萬張官貼(官方執照)。
026 買房子
更新時間2013-11-5 1:23:37 字數:3486
這天,梅蘭妮和邊峰直到下午日斜了,方才回到客棧。
梅蘭妮累得不想多說話,很沒形象的往木炕上的被褥上靠。
邊峰喝了口水,便向兄弟姐妹們做了彙報。
要說這時代的蘇州,真和後世的上海有得一拼。雖然人口沒有後世那麽多,但地方也沒後世那麽大,而且,房子都是平鋪的,最多也就兩層樓,三層就很少見。不象後世那樣起高樓。梅蘭妮想租一套小院房,那就有了難度。如果買房,沒有一,兩千兩銀子,想都不用想。
今天看了幾家,不是後樓,就是側廂房,都是和人拼租的,這裏的房都是一板之隔,那說話都是不隔音的,一家人就在別人眼皮子底下過日子,沒有半點隐私。所以梅蘭妮郁悶的要命。
第二天,和第一天一樣,也是無工而返。進客棧大門時,碰上了常大。
常大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梅蘭妮,但什麽也沒有問。需要問什麽,人家也是老土地了,只要稍一打聽,什麽事不是一清二楚的!
這天,一大早,店家就敲了梅蘭妮的小院門,說是有人在客堂等她。
梅蘭妮心中驚訝,這裏她并無人認識,今天和經紀約定的是在辰巳之際。
邊峰陪着梅蘭妮來到大堂,只見那陸經紀,正等在一角。兩人見面,打了招呼,就談正事了。
陸經記告訴梅蘭妮有一處房子,帶有院子,在蘇州市裏,問梅蘭妮要不要去看一看?
梅蘭妮當然同意,趁他租船之際,梅蘭妮趕緊和那幾個支會了一聲。梅朵聽說了也要跟去,齊逸也想去。讓秦煉給勸阻了。
上了小船,梅蘭妮仔細的看船的去向。見船從阊門的水門進去,沿學士河南行,到了幹将河朝東,過了樂橋,不遠,又一小河,朝南,第二座橋東邊,停了下來。
陸經紀吩咐了船家等着,方帶梅蘭妮和邊峰上了岸。梅蘭妮看到河西人家密集,河東斷壁殘垣,很是荒涼,和蘇州的繁華不能相比。
跟着陸經紀,進了一個木板門,來到一‘小院‘。
梅蘭妮放眼看去,那院落不小,除了大門口不遠處的一個草房,再沒有第二個建築物。就是一片荒地。地方不小,梅蘭妮估計了一下,比足球場都大。四周有破牆圍着,那牆一看就是有年頭了,發黑,斷裂。東北角堆着瓦礫廢磚。野草叢生,幾棵老樹。看上去極荒涼。
所謂大門,是一扇破舊的木門,開在南邊。離門不遠,是一草房,草房坐南朝北,共三間,地上居然都鋪蓋地磚,磚牆木窗,裏面空空蕩蕩。房子并不十分高。牆角挂着蛛網,繞房雜草興旺,四周樹木雜生。房西二十餘步,有一井,井水距井口僅二尺。
雖然此地很荒涼,梅蘭妮卻中意了。她看看邊峰,邊峰悄悄比了個OK.
梅蘭妮問價了。
陸經紀說,“我也不瞞你,這房産是常記客棧常大爺的,今兒一早他托我找買家,我想,華家娘子你正在找房,就先緊你看。如果,你能中意,他的開價是二百四十兩。”
梅蘭妮說,“這塊土地有多大?”
陸經紀環顧了一下,“約有十六畝。”
梅蘭妮笑盈盈的,“這就是了,蘇州地面,好的良田不過二十兩一畝,宅地和良田是一樣的,可是,陸經紀,這能算是宅地嗎?只能是荒地。蘇州,松江府的荒地只五兩一畝。這城裏的荒地自然要貴些,十兩一畝就很能說的過了,加上那間破草房,二百兩也是到頭了。”
陸經紀也笑答道,“華家娘子好計算,買賣就是滿天要價,坐地還錢。華家娘子,依我看,你們就一人退一步,二百二十兩可好?”
經過,後世那天文數的房地産價,這價位在梅蘭妮看來都是便宜的了。當下就同意了。
說好第二日的上午辰時,到和宜茶館去交錢取房契。
回到客棧,時近中午,梅蘭妮把情況一彙報,大家都很高興。齊逸直誇梅蘭妮撿了個大漏。
現在的問題是要把缂絲作品換成錢。
阊門附近是蘇州最繁華的商業區。
梅蘭妮帶着變峰,這次還跟這個齊逸,沿着山塘街向西,過了阊門吊橋,進了阊門,就是阊門大街,這一帶店鋪林立,市肆繁華,街坊成片。<紅樓夢>裏說“此地為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梅蘭妮記得外婆曾講起,清乾隆年,蘇州的繡坊多達六十八家,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阊門大街臯橋東端(後來的東中市)的無箴繡坊,說此繡坊開張于康熙年間。梅蘭妮他們一家一家的店鋪看過去,終于看到了門面并不大的無箴繡坊。
用古雅來形容這個繡坊,梅蘭妮認為是恰當的。這時的商店沒有玻璃櫥窗,所有的東西都放入櫃裏,要看什麽,再拿出來供挑選。
梅蘭妮進門時,見一婦女正拿出繡品,交給掌櫃,掌櫃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就着光細細的察看。随後,收下了繡品,讓帳房先生給錢。梅蘭妮在一旁看着那繡品,和後世那些作品相比,這些也就是中等水平。梅蘭妮繡的比這要好得多。
掌櫃送走了那婦人,就對梅蘭妮說,“這位娘子是第一次來我們繡坊吧,眼生的很,請問,是來買繡品還是來賣繡品?”
“來賣繡品的。你們繡坊收不收缂絲?”
“缂絲?”掌櫃的聲音裏透着驚奇,“當然收。拿出來看看。”
雖說,蘇州是缂絲的産地,但大多數的缂絲織工都被蘇州織造局所控制,他們每年要為皇家和官府織大量的織品。真正的民間的好的缂絲作品。少之又少。而缂絲的需求量卻很大。比如,官場上要送禮,缂絲上品又雅致,是禮品中的上選。富有的商人,也願意擁有缂絲。
所以,這位掌櫃,看到梅蘭妮的這幅‘陳老蓮水墨觀音‘時,眼睛發亮了。以他的眼光,看出這是近些年來,少有的好作品。自清以來,蘇州織造控制了整個缂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