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寶昌寺鬥茶觀戲(一)
84.李旦的兩個女兒亦是李隆基的同母妹妹,西城公主和昌隆公主曾多次請命出家為女道士。李旦不想自己的兩個女兒終生受孤獨之苦,不曾答應。可兩人借口為死于非命的母親祈福,執意要出家。這說到李旦心裏的痛處,見兩人堅持遂答應她們的要求。
上巳節剛過,李旦便将朝臣召來,商量為兩位公主修建道觀。因李旦要求頗高,衆臣皆是一片反對之聲,可李旦愛女心切,在此事上一反常态地堅持,最後因無人站出來承攬督辦此事而作罷。
早朝結束之後,張說直接攔住欲回東宮的李隆基,希望李隆基能勸李旦徹底打消建觀之念。
不料李隆基卻無此意,對張說道:“西城、昌隆兩位公主是我同一母同胞的姊妹,她二人出家為女道士是為昭成皇後祈福。我若勸阻四哥難免有不孝之嫌,亦會令我姊妹對我心生不滿,有損手足之情,隆基苦衷還望張公能理解。”
張說仍不死心,繼續勸道:“我倒是不反對給兩位公主建道觀,只是陛下要求甚高,未免有勞民傷財之嫌,對陛下聖名有所不利。”
李隆基擺手道:“此事我亦無能為力,諸多難處已經告知張公,若張公不同意四哥這般主張,自上表勸谏便是。”說完領着随從離去,留下張說一人在原地詫異。
按照以往張說對李隆基的了解,大凡對民生不利之事,李隆基皆會出言反對,更何況此事朝堂之上無一人贊成,李隆基也應順應朝臣之意,勸谏李旦才是。沒想到他卻借口兩位公主為母祈福,恐有不孝之名拒絕了,着實不像他一貫的行事方式,令張說大感意外。
回到東宮之後,李隆基看着高力士道:“我知道你這一路上都想問我,為何不阻止四哥為兩位公主修建道觀。”
高力士垂首道:“正是如此,畢竟此事朝臣都竭力反對,如此時殿下能順應朝臣之意,定會十分得人心,明明是一步好棋,不知殿下你為何放棄?”
李隆基搖了搖頭,嘆氣道:“難道世人活着皆要為私利如此精打細算嗎?此事我本同四哥一樣贊成,我為何要勸四哥?”
說完又盯着高力士道:“你也知我兄弟姊妹雖也算不少,但同母姊妹卻只有西城、昌隆兩位公主,她們如今卻都要出家當女道士,這世上除了四哥,恐怕只有我最難過了。我自知勸不了她們二人,如今能做的唯有支持陛下為她們二人好好修建道觀,讓她們以後少受些苦。”
高力士聽罷也是微微一嘆道:“殿下此番心意我自知,可若殿下處處受感情羁絆,恐怕日後對殿下不利啊。”
李隆基道:“我自出生,日日過得無不惶恐,多得家人支持方才有今日,所以此生我別無所求,惟願至親皆平安無事。當日我冒着那殺身之險誅除韋庶人,有不少人認為我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可我知自己是為了什麽,我所求的不過是至親之人能皆享受此生富貴平安。”
李隆基這話說完,高力士不由得為之心中一嘆。想自家郎君被人曲解,身上背負太多,這一路走來着實太不容易了。
李隆基想到自己的兩位胞妹皆要出家,雖知此事已經無法阻攔,但仍有一絲妄想勸阻她們打消此念,畢竟絕世出塵會有諸多憾事。
翌日,陪李旦用過膳後,李隆基便去尋昌隆公主。昌隆公主多日未見自己兄長,見李隆基到訪,便問道:“太子突然到訪此處,可是有要緊之事?”
李隆基和妹妹并不見外,指着她笑道:“你這話我可不愛聽了,難不成你這裏,我無事還不許來了?”
昌隆公主讓李隆基坐在塌上,自己坐到另一邊,靠着隐囊[1]道:“我這裏自是兄長想來便來的,只是之前你來此多半是攜事來訪,所以我才有此問。”
李隆基看着妹妹回道:“自我當了太子,常被雜事所縛,自然不比先前得空兒,若你怪我,我常來便是。”
昌隆公主接道:“我開玩笑的,我知兄長忙的都是重要之事,所以才不去你那裏打擾的。”
昌隆公主說完之後,兩人沉默了許久,李隆基才問她道:“妹妹,你和西城真的打算當女道士?”
昌隆公主輕嘆一聲,道:“難不成兄長也是如父親一般來勸阻的嗎?若真是來勸,兄長死了這心吧。”
見妹妹這樣堅決,李隆基難免有些尴尬,想了想說道:“我知勸不了你們,只是我不明白你們為何要出如此決定?難不成真的是一心只想修道?”
昌隆公主直起身子,看着自己的哥哥,繼續嘆氣說道:“這話我是萬萬不敢和父親說的,如今和兄長你說,還望兄長千萬不可告知父親。”
李隆基點頭道:“你既如此交代,我定不會告知父親。”
昌隆公主這才說道:“實話和兄長說吧,我怕啊!”
“有什麽好怕的?”李隆基聽妹妹此言,略有一驚,不明其意地問道。
昌隆公主從榻上站起,走到李隆基身前對他說道:“兄長,我們兄弟姊妹自小受了多少苦楚,難道你不自知嗎?即便現在我也常常擔憂會禍從天際,害怕會像咱們母親那樣突然消失不見。”
李隆基安慰她道:“那都已經過去了,如今父親已為一國之君,你還有什麽好怕的呢?”
昌隆公主微微搖了搖頭,道:“哪裏有那麽簡單,祖母雖說已經去世,可是姑姑呢?”
李隆基急道:“那不還有我嘛,我自然能護你們周全。”
昌隆公主道:“兄長,我若再小一些,你說這話我自當是信了。我雖居深宮,可并不代表外面之事毫不知情。姑姑為難你之事,我自然有所耳聞。幸好父親在此事上還不算糊塗,将姑姑遷出了長安,可父親耳軟心活,說不定什麽時候就偏向姑姑了。姑姑是個什麽樣的人,咱們難道還不清楚嗎?她的心計、智謀比祖母有過之而無不及,兄長你資歷尚淺,恐難與她相争。”
說完又嘆了一聲,繼續道:“我是真被兒時之事吓怕了,和阿姊思來想去還是躲到道觀裏,遠離這些是是非非才好。”
聽了妹妹這番話,李隆基心中萬分悲傷,良久才說了一句:“只怪兄長無能,不能保護你們姊妹二人。”
昌隆公主坐到李隆基身邊,對他說道:“此事與兄長何幹?只能怪咱們生不逢時。”
李隆基突然站起,大聲道:“什麽‘生不逢時’?我最恨此種軟弱之言,縱然是‘生不逢時’我亦要改變這些,斷不能無所作為。”
昌隆公主亦從榻上站起,冷笑道:“兄長,人強強不過天,縱使你有心與姑故一較高低,可是你一時半刻能贏得了她嗎?”
李隆基知太平公主勢力根深蒂固,加上自己因“出賣”姚元之與宋璟,朝中不少大臣皆心有餘悸,不敢與自己來往過密。他只好點頭道:“昌隆,你說得不錯,我确實一時沒有扳倒姑母的能力,不過以後尚還能有控制她的可能,怎麽說父親都不可能将皇位傳給自己妹妹吧。”
昌隆公主看了一眼李隆基道:“姑姑才不會那麽傻,等着你登基來收拾她,只怕到時又會來場争鬥,勝負難料。我與阿姊自小就慕道,如今也好借此躲了這紛争,至少可保自己性命無憂。”
昌隆公主話已至此,李隆基自知已經無可挽回,只好說道:“你既有這般考慮,我也不說什麽了。若以後無事,你想還俗便還。”
李隆基該說的話皆已說完,自然要離開這裏,昌隆公主見自己哥哥好不容易來一趟,哪裏肯輕易放他回去。可李隆基此刻看着胞妹心裏只覺得難過,執意要離開,昌隆公主攔他不住,只能由他離去。
注釋:1.隐囊:古代一種軟性靠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