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多情卻為無情擾(一)
太平公主離開長安之後,那些“斜封官”們鬧得愈發厲害,窦懷貞、蕭至忠等人皆都推波助瀾,日日在朝堂陳述此事,李旦漸漸有些招架不住。加上因将太平公主遷出長安,李旦對妹妹心懷愧疚,竟動了給那些“斜封官”官複原職的念頭,只礙于李隆基的反對,未能下制。
一日,窦懷貞依舊如往日一般,陳述“斜封官”之怨對朝廷的諸多不利之處。等陳述完畢之後,李旦并沒有像往日那般置之不理,而是問李隆基道:“太子以為此事如何?”
李隆基自然不贊成複“斜封官”之職,于是答道:“歷來除舊布新難免是要觸犯一些人的利益,好似醫病總免不了受些痛楚。‘斜封官’終究不利于社稷,陛下除此弊政,乃是為了天下。”
李隆基自認為自己對答得體,不料李旦聽後卻說道:“若任由‘斜封官’鬧事,确如窦公所言有損于朝廷威信,既然有損于朝廷威信,那也并非好事。”
李隆基沒料到李旦會出此言,自感李旦心中有變數,不敢再多言,唯恐弄巧成拙。其他朝臣亦有此感,皆不反駁。
退朝之後,劉幽求來東宮尋李隆基,對他說道:“今日我觀陛下之言,恐陛下有複‘斜封官’之念。我之前曾勸殿下,行事不可太剛直,今日既然陛下有此念頭,順應陛下之意,對殿下才是有利的。更何況殿下監國之初,還是風平浪靜些好。”
李隆基打心眼裏并不願這麽做,可他不得不承認,劉幽求說得很有道理。他剛勝了太平公主一局,若此時表現太過主動,反倒會令李旦不滿,李旦雖不喜權勢,但畢竟是天子,諸多事情還是由他定奪。姚、宋二人之事,讓李隆基清楚唯有自己掌控全局,才能順自己心意處理諸事。
劉幽求見李隆基沒有說話,以為他不同意,于是繼續勸道:“我知殿下不贊成複‘斜封官’之職,但有悖聖意終究不妥,若殿下不喜那些‘斜封官’,等殿下登基之日,再罷免他們便是。”
李隆基心裏正好也是這樣的打算,聽了劉幽求之言,便說道:“劉公所言甚是,只是我剛在朝堂反對此事,若再改口,恐有不妥。”
劉幽求道:“此事不難辦,殿下只需讓張公上書勸陛下既可。張公素與殿下親近,若由張公勸谏,陛下便知是殿下之意了。”
李隆基點頭道:“劉公果然思慮周全,隆基在此多謝劉公出謀劃策。”
劉幽求見李隆基采納他的意見,高興道:“能為殿下效力,實乃鄙人之幸。”
送走劉幽求之後,李隆基将張說召到東宮來,授意讓他上書給李旦,間接表明自己并不“反對”給那些“斜封官”們官複原職。張說心知李隆基一向反對此事,如今态度有變,十有八九是和今日朝堂之上李旦說的那番話有關。遂也不多問,只是應聲離去。
張說按照李隆基的意思,勸谏李旦給那些“斜封官”官複原職,以免人心不安,有損朝廷威信。李旦知李隆基已經同意,所以才命張說來勸。顧慮消除之後,下制複“墨赦斜封官”之職。
李旦下制複了那些“斜封官”的職位,窦懷貞等人高興至極,急忙寫信告知身在蒲州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得知之後,也是十分得意,回信除表示自己對此事十分滿意之外,也讓他們竭力想辦法,說服李旦将自己重新召回長安。
李隆基卻是十分失意,複了那些“斜封官”的職位,他有一種前功盡棄的感覺。想當初自己為此事費盡心思,并與姑姑太平公主了結怨,如今太平公主雖去蒲州,極有可能會被自己那個耳根子軟的父親再次召回。而這些被複了職的“斜封官”,卻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将他們廢黜。
Advertisement
高力士見李隆基惆悵之态,心知他是為李旦複“墨赦斜封官”一事,于是勸道:“殿下不必為此憂慮,等諸事皆由殿下做主那日,再廢掉那些‘斜封官’便是。”
李隆基悵然道:“當初我不願事事遵從姑母之意,便知會遭姑母刁難,本以為自己大不了就是被廢,哪知還有這諸多為難之事,真是進退兩難。”
高力士道:“太平公主遠比韋庶人之輩更擅弄權術,殿下又是太平公主的晚輩,中間還有陛下制約,殿下所處之境确比當初艱難得多了。”
李隆基道:“若姑母真如韋庶人那般倒行逆施,無非不就是再兵變一回,可姑母不會傻那個地步。事到如今,只能且行且看吧。”說完又是長嘆一聲。
李成器最近得了一個歌姬,名為如玉,很是寵愛的樣子,日日将她帶在身邊,宋王府上下的人都在背地裏說顧飛飛失了寵。顧飛飛倒是覺得無所謂,古代有錢人家的男的,女人估計比自己的衣服還多。李成器長得好看,又擅長音律,沒有道理讓人家只守着一人,那樣就太不現實太不符合常理了。
到了古代,顧飛飛真心覺得,一切還是得入鄉随俗。以自己這個現代人的觀念去要求古代人,首先自己沒那個能耐,其次就算她有那能耐,強迫他們改變觀念,估計人家背地裏都會罵你。
顧飛飛只是想和李成器學點東西,讓自己在唐朝的生活充實起來。至于自己這位“老師”找多少美女,自己壓根兒也不關心。只是因為自己的“失寵”,這宋王府有些人對她可不像以前那麽熱情了。對于這些勢利之輩,顧飛飛看在李成器的面子上,也不願和他們計較,畢竟比起金三娘那裏自己遭受過的排擠,這點态度的轉變自己還能承受。
一日,李成器叫來顧飛飛陪他一起聽那如玉唱歌。顧飛飛之前并未近距離瞧過這位“很得寵”的歌姬,想着李成器既然那麽喜歡,肯定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怎知今日一見,真是倍感失望。那位叫如玉的歌姬,無論是以唐朝人的審美,還以她這個現代人的審美來看,都着實普通的很,着實配不上李成器這樣出衆的人物。
李成器讓顧飛飛彈琵琶給如玉伴奏,如玉雖然樣子平平無奇,可一開口卻把顧飛飛怔住了。那聲音好似一股清泉,清涼涼地流過她身體。顧飛飛心裏贊嘆道:世上竟然還有如此動聽的聲音。
後聽她聲音平緩,帶着幾分恬淡,顧飛飛好像見到了潺潺流水,那水清澈見底,還能看到游魚。潺潺流水旁,有更廣闊的風景,野花遍野,鳥語花香,着實令人心曠神怡。
随着歌姬的聲音高啓,顧飛飛感覺自己雙腳開始離地,那聲音帶着她掠過這裏,越飛越高,飛過生機盎然的田野,飛過起伏不定的山丘,飛到萬米高空中,萬事萬物都便得渺小起來。可自己還在往高升,升得都能看見下方飄蕩的白雲了。她開始慌張起來,心想不能再繼續往上升了,突然她抛了一個極高極細的音,顧飛飛好似被人猛推了一把,推着她急速高升。
正為自己落下是否會被摔得很慘時,眼前出現的卻是另外一幅世外仙境,花滿世界,彩蝶紛飛,這真是她從沒見過多彩之景,心情別提多愉悅了。後來,她的聲音越來小,顧飛飛也覺得眼前之景,色彩越來越淡,最後幹脆變成黑白兩色。
原以為至此已經結束,哪知突然歌姬的節奏變快,顧飛飛自覺得好似被趕入飛奔的馬群之中。那一匹匹飛馳的駿馬,在她面前如閃電一般疾馳而過,她不禁亢奮起來。那馬群在她面前絕塵而去之後,一切雖歸于平靜,可她還是止不住心潮澎湃……
注釋 1.此章節題目出自蘇轼詞《蝶戀花》:“多情卻被無情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