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心不由已為君愁(一)
.太平公主從宮中回來之後,将自己除薛崇簡之外的幾個兒子還有女婿逐一叫到府中,安頓自己離開之後的事情。
薛崇訓聽聞母親被自己舅舅下召命其離開長安,心裏多有疑惑。因他對自己舅父的了解,覺得李旦一向懦弱無争,優柔寡斷,無論是出于對自己母親勢力的忌憚,還是出于親情的考量,都不該做出此事。所以,一見太平公主便問她是否真的要離開。
太平公主坐在榻上,看着諸子諸婿道:“此事不假,我确要離開長安。但你們也別氣餒,我不過是暫時輸了這麽一局,還不算一敗塗地。此次我确實是大意輕敵,本以為能利用李隆基出身非嫡長,可将他從太子之位上拉下來,怎料他朝中竟有那麽多大臣支持,甚至連自己的親哥哥都不貪地位地幫他。”
武崇敏聽太平公主提起李成器,不免搖頭道:“成器表兄怎麽這麽糊塗,自己名正言順的太子不争取,反倒還要幫着和自己争太子的人?”
“糊塗?”太平公主冷笑了一聲道:“李成器可不糊塗,他不過是大智若愚罷了。”
薛崇訓得知母親确實要離開之後,不無擔憂地問道:“那母親離開長安之後,我等該如何是好?只怕日後朝堂上更難與李隆基抗衡了。”
聽薛崇訓這麽說,太平公主頗有些得意地說道:“我已經想辦法讓姚元之與宋璟貶出長安了。李隆基損掉了自己的兩個鐵杆支持者,我也輸得沒那麽難看。更重要的是,我讓李隆基自己去陛下面前‘出賣’那兩人,這往後恐怕沒幾個人敢跟着李隆基了。”
聽太平公主說她竟讓李隆基主動“出賣”姚元之與宋璟,不禁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太平公主便把自己如何去東宮訓斥李隆基,又在李旦面前說了些什麽,詳細告訴了他們。
太平公主的兒子女婿們聽罷,皆贊太平公主有謀,太平公主卻道:“我告訴你們這些,也不是為了聽這些好聽的話,無非不就是想表明這朝堂在我離開之後,還輪不到他李隆基一手遮天。你們記得勤與窦懷貞等朝臣聯絡,讓他們想辦法争取讓我再返回長安。”
太平公主剛安頓完,武崇敏似乎想到了什麽,匆忙道:“今日有幾個‘斜封官’到我府上來鬧,他們聽聞母親要離開長安,愈發不安分了。”
太平公主皺眉道:“我怎麽把這事兒給忘了?”正想着如何料理此事時,突然腦中閃過一計,忙道:“由他們去鬧便是,而且鬧得越厲害越好。”
武崇行驚道:“那怎麽可以?咱們收了那些人的好處,給他們辦不了事,将財物退還給他們便是,怎能由他們去鬧事?”
太平公主道:“你不知我的用意,我讓他們鬧,是和陛下去鬧。你們告知那些‘斜封官’,若想官複原職便在市井坊間大談朝廷無信之舉,怎麽弄得動靜大就怎麽來。告訴他們就算朝廷逮捕他們,我也能保他們無事,再讓窦懷貞、蕭至忠等人常在陛下面前提及‘斜封官’如何不滿,有損朝廷威信。我就不信依陛下那性子,還能堅持不動搖。”
“倘若李隆基反對給那些‘斜封官’官複原職,該如何是好?”武崇敏不無擔憂地問道。
“那正好讓崔湜等人,在陛下面前告李隆基不體恤聖上,獨斷專行之過。”太平公主冷笑道。
說完,太平公主又安頓了一些其它事情,方才命衆人回去。後又擔心明日早朝姚元之與宋璟遭貶,不知是李隆基從中作梗之故,親自寫了一封信告知窦懷貞,明日如何引導李旦将實情說出。等這些都安排好了,才想着如何收拾東西準備離開長安。
Advertisement
即便做了這些事情,太平公主一想到自己被逐出長安,難免有挫敗之感,深為自己之前低估了李隆基的實力而後悔。
姚元之、宋璟正為太平公主遷居蒲州,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監國而高興之際,哪知早朝時李旦突然下制,因姚元之、宋璟離間皇室之罪,将姚元之貶為申州刺史,宋璟貶為楚州刺史。
姚、宋二人正為此不明情況之際,窦懷貞突然站出來替二人說道:“姚、宋二公忠心于我大唐,天地可鑒,陛下斥二人離間宗室,可是聽了不當之言?定有小人進讒言誣陷二公,還望陛下能及時更正,方才不負二公忠心。”
李旦聽窦懷貞之言後,不耐煩道:“因太子進言告姚、宋二人離間,我方才有此決定,哪來的什麽小人進讒言。”
衆人聽李旦說竟是李隆基自己告的狀,不禁大感意外,甚至竊竊私語起來。姚元之、宋璟更是難以置信,皆心生怨怒,朝李隆基那邊看去。
李隆基已料到姚、宋二人此時一定萬分怨恨自己,可誰知他為做出此決定,又經歷多少煎熬。此刻背上如同插了幾十把利劍,心裏好似墜了萬斤鐵塊,又是難堪又是自責更是無奈,後緩緩上前跪在李旦面前沉聲道:“姚、宋二人勸陛下将姑母遷出長安,致使姑母誤以為是兒挑唆二人上谏,居心不良,離間我與姑母。”
東宮與太平公主不和,已是衆人心知肚明之事,如今李隆基竟說姚、宋二人挑撥他們姑侄關系,朝中難免一片嘩然。李旦為平息衆聲,不得不高聲說道:“我宗室關系之密,斷不容任何人挑唆離間,望衆卿以二人為鑒,勿要再有此舉。”言罷,匆匆退朝。
李隆基站在原處久久未動,他此刻雖極想找姚、宋二人解釋自己的難處,但沒有前頭自己剛告了人家,後面就和人家解釋的道理。他知此刻太平公主在宮中的眼線就等着他自露馬腳,好在李旦耳邊說他的不是。此刻他心中清楚,只有李旦對自己的信任方才是重中之中,也只有保全自己,姚、宋二人日後才能有重返出頭之日。
宋璟下朝之後,随姚元之來到他府中。一想起自己被貶官竟是李隆基之故,便氣不打一處來。
“姚閣老與我愚眊[1],竟然維護太子那種背信棄義之徒。今日我二人着實讓衆人嘲笑得難堪,笑我與閣老是東郭先生,幫了人卻被那人出賣。”宋璟氣憤道。
姚元之卻是凝眉不語,并沒有順着宋璟去罵李隆基。宋璟見姚元之如此,急道:“閣老真是沉得穩,難不成閣老對太子連半分埋怨都沒有?”
姚元之看着宋璟道:“依你我對太子的了解,宋公覺得太子殿下會是那種背信棄義之人嗎?”
宋璟想起往日李隆基英明之态,覺得今日出賣二人之舉着實反常,不似一人所為。但畢竟是李隆基自己親口承認,宋璟還是道:“人心善變,或許太子害怕得罪太平公主,所以将我二人出賣。橫豎太平公主不得不遷出長安,他借你我二人之力已遂己願。”
姚元之搖頭道:“你此理不通,太平公主未離長安之際太子尚且無懼,如今太平公主離了長安,太子反倒懼她了?想必太子有諸多難言之事,你我二人未知罷了。”
說完,又看着宋璟道:“當初你我二人上谏于陛下,必然是知會得罪太平公主,只是沒料到太子殿下自己竟會主動告狀。扪心自問,宋公你可是後悔當日上谏之舉?”
宋璟朗聲笑道:“我有何畏懼?我不過是擔心自己一片忠心所托非人罷了,畢竟太子此舉非君子所為。”
姚元之嘆氣道:“歷來權争并非全是君子之行,只要不忘君子之心便可。當初你我決定支持太子,乃是觀其有明君之态,想着有朝一日太子君臨天下定是我大唐之福。既已決定追随,便不要輕易生疑。我知宋公你素耿直,卻不知這權争的無奈之處。”
姚元之的這番話,一時令宋璟無語,良久才道:“罷了,反正當初也不是沒料會到有這般結局,不過是左遷他處,我之前還以為會被處死。”
姚元之聽罷笑道:“我亦有此顧慮。”
注釋:1.愚眊(mao):糊塗,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