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太平多計廢太子(一)
上元節過後,太平公主便按捺不住,将自己身邊的大臣窦懷貞、蕭至忠還有崔湜三人召到自己府中,共同商議如何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蕭至忠、窦懷貞兩人在太平公主那裏等了許久,方才見到崔湜扶着太平公主款款出來。
蕭至忠雖黨附太平公主,但不太瞧得起崔湜做太平公主面首[1]的行徑。更何況崔湜之前與上官婉兒關系暧昧,後來上官婉兒死于亂軍之中,崔湜又憑借自身容貌不俗,轉靠太平公主。這樣憑借皮相的投機之舉,着實令他反感至極。
如今見太平公主姍姍來遲,分明是崔湜暗中使的小把戲,為的就是在他與窦懷貞面前顯出一種深受太平公主器重之态,好讓他們兩人自感與其。
窦懷貞見此情形自然心中不快,與蕭至忠互相望了一眼,以示不滿。
崔湜将太平公主扶至榻邊之後,便也像窦、蕭二人那般,坐到擺滿精致點心案前聽候太平公主的吩咐。
太平公主見三位心腹大臣皆已來此,便含笑道:“諸公久待,今日召諸公前來我府中,就是想與各位商議個靠譜的法子,能快些廢掉李隆基這個太子,不然,他在東宮多呆一日,我便一日不得安寧。”
太平公主剛說完,蕭至忠便立刻回道:“廢太子乃是大事,公主不必急于一時。依我之見,公主不妨慢慢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将那些親近太子之臣或貶或調往外地,架空太子,方才是長久之計。”
蕭至忠這邊剛說完,崔湜便立刻反駁他道:“蕭公難道沒聽公主說,因李隆基之故而日日不寧嗎?若依着蕭公之法,何時何日才能廢掉李隆基這個太子?”
太平公主本就不贊同蕭至忠的法子,聽崔湜這麽說,便問崔湜道:“那你有什麽好主意?別提那些宴請送禮拉攏大臣之法兒,朝中有些人就不吃那一套,更何況李隆基對他身邊的那幾位重臣也不薄,想令他們倒戈助我,估計也不是什麽容易之事。”
崔湜此刻心裏已有主意,看着太平公主,滿臉笑意地答道:“那是因為公主暫沒親自禮賢下士,而只是派了公主的幾位郡王還有女婿拉攏,和李隆基親自出馬相比,難免顯得不夠誠意,若公主你能親自去勸那些大臣,只怕沒有幾個敢不同意的。”
太平公主因此前這般做法受阻,崔湜這樣提議覺得不無道理,遂點頭道:“你言之有理,我原先亦打算親力親為,只是礙于自己身份,不便親自出面,如今看來,着實是憂慮過分。”
蕭至忠見崔湜的提議得到太平公主的肯定,而自己剛剛所提卻明顯不被太平公主所采納,為了不讓太平公主疏遠了自己,于是另想到一個自認為不錯的計謀,對太平公主說道:“崔公所提固然不錯,但要廢太子終得陛下同意,太子畢竟是陛下親子,若陛下堅定支持太子,我等再廢功夫于大臣身上,終究是徒勞啊!”
蕭至忠這麽一提,太平公主也立刻點頭稱贊道:“蕭公說得極有道理,只是如何令我兄長起這廢儲的念頭?”
蕭至忠恭敬回道:“太子因英明果敢而支持者甚衆,但對陛下來說,儲君太得人心卻不是一件好事。公主只需向陛下暗示太子有奪位之意,挑撥父子二人的關系,若陛下對太子起了猜忌,那廢掉太子也是順理成章的。”
蕭至忠這番話一說完,太平公主便大為稱贊道:“這方才上策。”
Advertisement
崔湜見蕭至忠得到了太平公主的首肯,心裏不痛快,可不得不承認蕭至忠的提議确實很正确,略想了一下說道:“蕭公說的不錯,若公主找能找些術士,借天象之事,就能堅定陛下廢儲之決心!”
太平公主聽了崔湜之言,興奮地擊掌道:“此計甚妙!想當初漢武帝也是聽了術士之言,令其子劉據死于非命,如今咱們故技重施,定能讓李隆基窮途末路。”
蕭至忠打心眼裏并不贊成這種陰毒的辦法,他雖是太平公主一黨,但也十分賞識李隆基的才幹,可如果不對付李隆基的話,李隆基反過來就會對付他們。相比對李隆基的那點欣賞,自己的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人,公主也需在他身上費些心思。”這時,還未說話的窦懷貞開了口。“若論替代李隆基,可繼任太子之人,非陛下長子宋王莫屬。公主若能将宋王拉到自己這邊來,利用宋王李成器來對付太子李隆基,也好過公主自己一人勞心。”
太平公主蹙眉道:“窦公,你所提之事我亦曾考慮過。成器确實和兄長一般,生性淡泊,如他能成為太子,自然是要比李隆基好控制得多。只是聽聞宋王與太子手足情深,我拉攏他,只怕他未必肯棄李隆基,更可況這太子之位本就是他自己讓給李隆基的。”
窦懷貞聽罷,繼續說道:“宋王讓位李隆基,不過是擔憂自己無功居位,步了隐太子[2]的後塵。若能得公主支持,只怕宋王還能與李隆基一較高下,畢竟宋王是陛下長子,依禮本應為太子,或許宋王心裏堵着這口氣,只待公主替他出頭。”
果然窦懷貞這麽一通解釋,令太平公主舒了眉頭,她高興道:“今日不妄辛苦諸位來此謀劃,待廢掉李隆基之日,便是諸位位極人臣之時!”
太平公主這番話說得群情激蕩,所有人都巴不得立刻廢掉李隆基這個太子。
等商議好計策之後,太平公主并不留蕭、窦二人在府中久駐,而是讓崔湜繼續陪着自己。蕭、窦二人見此,雖對崔湜頗有不滿,但因是太平公主的意思,也只能離開太平公主府。
注釋:1.面首:這裏指男寵。
2.隐太子:貞觀十六年,太宗追贈長兄李建成為“隐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