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一)
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已經臨近年關。去年因為許柔安過世,顧飛飛頭一個在唐朝的新年過得是相當難過,也壓根兒不算見過唐朝人過春節的方式。現如今她身處宋王府,見王府上下的人都為過年忙碌,節日的氛圍是愈來愈濃重了。
李成器自然也是要忙着過年的,因此放在樂曲上的心思也暫時不及先前,雖說府中之事有管家還有元氏幫忙處理,但他作為皇帝的長子,宮裏的事情也少不了他參與,所以顧飛飛這幾日也極少見到他。
顧飛飛聽說李成器要準備宮裏的除夕宴會,這原本是太常寺[2]與教坊的分內之事,奈何李旦認為自己這個長子才華出衆,便命他調教樂工,李成器為此有時甚至連府都不回。
雖然沒有李成器的“糾纏”,顧飛飛也閑不下來。王府的管家讓她們這些樂女準備一些節目過節娛樂,顧飛飛作為李成器身邊的紅人,肯定是逃不掉的。顧飛飛自來唐朝,基本天天都與此打交道,出個節目也不是什麽難事。
不過,顧飛飛天性也是好強之人,就算是讓她出個節目,她也想着如何與衆人不同。見李成器這裏的舞女,竟沒有一人會胡旋舞,想着她在金三娘那裏時,曾和幾個胡姬學過胡旋舞,便打算跳胡旋舞讓衆人眼前一亮。
和這裏幾個樂工商量好之後,顧飛飛得空便和他們磨合排練。若在平時,顧飛飛練舞,小月多半是要陪着她的,但現在小月不得不為過年做準備,打掃屋子之類的事情已經讓她沒那個心思去看顧飛飛練舞。
見顧飛飛一有時間,便在原地不停轉圈,小月不禁好奇問道:“娘子你這麽轉難道不頭暈嗎?”
顧飛飛則是一邊旋轉一邊回答道:“頭暈是自然的,可我有一段時間沒練習胡旋舞了,現在若不抓緊練習,肯定是要出醜的。”
小月也知自家娘子有這樣的毛病,一旦癡迷于某件事情,那肯定是怎麽勸都不管用的,遂不去理她,仍舊忙碌自己的事情。
顧飛飛也很好奇唐朝的新年是怎麽過的,不過在問詢了小月之後,她覺得這唐朝的春節其實和現代也差不了多少,無非不就是響個爆竹,多點兒燈,然後就是吃吃喝喝。
聽小月說了幾個元日[3]特有的食物,顧飛飛沒見過,也無法根據那名稱猜出是什麽東西。除此之外,還聽說有什麽“驅傩(nuo)”,無奈這又是生詞,顧飛飛也不知是什麽玩意兒。
除夕那日,李成器和元氏領着各自的親随早早入宮過節,像顧飛飛這樣的人是沒機會随李成器入宮的,就只能留在王府過節了。但依照唐人好娛樂好熱鬧的秉性,就算是主人不在,剩下的人也絕對不會安安靜靜過這麽個重要的節日的。
大清早起來,顧飛飛急着一個人跑到王府門口,她聽這裏的人說,除夕這日要把舊桃符換下來,換上新的。顧飛飛在現代從來沒見過“桃符”這玩意兒,好奇心驅使讓她非瞧不可。
走了許久,到王府的正門口,見一個仆人正好将舊桃符取下,換上了新的桃符。眼見這桃符也不是很大,約莫十厘米寬,二十厘米長,被染料塗得鮮紅。兩塊桃符上分別刻着“神荼”和“郁壘”,顧飛飛不知這是什麽意思,便問那換桃符的仆人。
那仆人換好之後,便答道:“這兩位可是驅鬼的神仙,有他們在,鬼怪便不敢随便進王府了。”
顧飛飛聽了那仆人的話,心想:“這不就是門神嘛,為什麽不是秦瓊和尉遲敬德呢?按理來說,這時候的唐朝人已經是知道這兩人了。”
Advertisement
雖然心中疑惑,但考慮到此時的唐人,可能還沒有将那兩位知名武将化身為門神,也就不願詳究了。
見過桃符之後,顧飛飛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便往回走。回去的路上,見周圍住的樂人皆将前些日發下來的桃枝插在門口,于是也打算将自己的桃枝找出插到門上,等回來卻發現小月已經這麽做了。
顧飛飛剛一進門,小月便纏着她,讓她寫“春貼”。
顧飛飛誤以為這“春貼”就是現代的春聯,想着自己并無寫春聯的經驗,便對小月說:“我又沒寫過,不知該寫些什麽吉利話。”
小月笑道:“這個不愁,我和人讨了句子來,娘子只要照着寫便是。”說完便拉她到案幾旁,将春貼的內容給她看。
顧飛飛見那上面寫了四句對偶句,分別是:三陽始布 四序初開、銅渾初慶墊 玉律始調陽、五福除三禍 萬古殓百殃、寶雞能辟邪 瑞燕解呈祥[4]。顧飛飛看罷心想:“這古代春聯的內容可比現代的什麽“迎春迎喜迎富貴 接財接福接吉祥”之類的對聯有底蘊得多,不過為何只有上下聯,卻不見橫批呢?”
正疑惑着,小月拿出幾條彩帛放在案上,對她說道:“娘子快把那句子寫到這上面吧。”
顧飛飛看着那幾條彩帛,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她原以為這些句子是會被寫在紅紙上,就像現代的春聯一般。驚訝之餘,指着那些彩帛道:“你确信是讓我寫在這上面?”
小月看了一眼顧飛飛道:“自然是要寫在那上面,不然寫到哪裏?”
顧飛飛只能看着彩帛,搖頭提筆将句子抄下來,雖然明白古代和現代的習俗多有不同,但寫這種“彩布春聯”,心裏還是覺得變扭。
春貼寫好之後,小月也沒有将它們挂在門口,而是挂在了窗邊,顧飛飛見此心想,後世的春聯十有八九就是從這“春貼”轉變而來的,至于是什麽時候變成現代春聯的,那顧飛飛也不知道了。
寫過春貼之後,小月又讓她寫了一個字,顧飛飛見那個字左瞧右瞧都沒看出是個什麽字,也只能向小月這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人讨教了。
沒想到小月卻認識這個極複雜的字,指着那字說道:“這不就是‘聻[5]’嘛,我知道娘子你老家不在長安,但沒想到你那邊竟然和我們這兒這麽不同,過節連個‘聻’字都不挂。”
顧飛飛心想,可不是不同嘛,誰能知道一千多年的時間能有這麽多變化。又想現代人多喜歡在門口貼個“福”字,這“聻”字不知和現代的“福”字是否有相同的含義呢?于是問小月道:“這個‘聻’是什麽意思,你知道嗎?”
小月以為顧飛飛在考她,不禁得意地說道:“當然知道了,我聽人說,人死了之後就會變成鬼,鬼死了之後就會變成聻,鬼怕聻就像人怕鬼一樣,貼個‘聻’那些鬼怪就不敢進門了。”
聽了小月的解釋,顧飛飛深知這‘聻’字和‘福’字的含義還是不同的,又想起大門口的桃符還有自己門口的桃枝,在古人的眼中無一不是辟邪的東西。雖然古代人是比現代人迷信,可這些東西都反應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古代人的眼中避害避災要比祈財祈福重要得多。
又想起許柔安年紀輕輕便去世,若換作是現代的醫療條件,她絕對不至于送了命。正因為自然科學的不發達,讓古代人對某些疾病災害,除了迷信給予自己心裏安慰之外,一切都只能聽天由命。想來還是現代好,真不明白為什麽還有人想穿越到古代。
見顧飛飛一時無話,小月以為自己說錯了,用手推了一下顧飛飛,說道:“娘子,難道我解釋得不對嗎?”
顧飛飛被她這麽一推,回了神,看着她道:“你解釋得很對。”
說完,提筆照着那個“聻”寫在絹上,邊寫邊想,幸虧有現成的字,若只是依照發音來寫這個字,她還真寫不來。
後見小月将那“聻”字挂于門上,暗想如今自己就算知道某些現代知識,但受制于自身的能力和唐朝的生産力,估計能派上用場的也極少。
自己這個穿越客也真是夠無能,不知老天讓她到這裏是幹嘛來了。成就一番事業吧,自己一個樂女,當不了官做不了宰;談戀愛吧,自己喜歡的人偏偏對自己不感冒。
後一想自己大過節的,糾結這些無用的事情幹什麽。正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反正自己不論是在唐朝也好,現代也罷,都是這世間的匆匆過客,過好每一日,才不虛此生。橫豎在現代,自己也見識不了這麽多的事物。
注釋:1.此章節題目出自于王安石的《元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太常寺:唐朝掌管禮樂、占蔔、祭祀等行政機構,下設太樂署、太醫署、太蔔署等。
3.元日:現代的春節。
4.這四句出自于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遺書,其中“三陽始布 四序初開”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時間為開元十一年,作者在這裏借用一下。
5.聻:多音字,發音有:jī、j、jin、nǐ,鬼死之後稱之為“聻”。
6.此句出自于唐朝詩人羅隐的《自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