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姑侄朝堂初交鋒(二)
見太平公主離開了東宮,高力士在旁邊不禁小聲問李隆基道:“殿下莫非真要同意太平公主,共谏陛下保那些‘斜封官’之位?”
李隆基冷笑道:“我若真同意,便是犯糊塗了。且不說百姓對‘斜封官’早已怨聲載道,我若同意,與安樂之流又有何區別?再者,姑母保住了‘斜封官’,她自己既可得了財帛的好處,又得了那些人的擁護,而我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不光對自己無益,反倒助她漲了勢。”
高力士點頭道:“殿下所說不錯,只是拒絕太平公主定會令公主不滿。”
李隆基道:“這個我已預見,但罷黜‘斜封官’本就是四哥之意,此次我若能站在四哥一邊,既能得四哥歡心,又能得諸位賢能之臣追随,何樂而不為?”
“殿下如此考慮固然不錯,只是終究會惹惱太平公主,怕于殿下不利。”高力士站在李隆基身邊,小心翼翼地說道。
李隆基凝眉道:“我終究不是一個傀儡,若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辦事,那當這個太子又有何意義!姑母若惱我,我也定不改初衷。”
聽李隆基如此言論,高力士心裏又是歡喜高興又是唏噓嘆氣,高興的是自家郎君果然剛直,自己能追随開明之人,也是莫大的幸事。又想着若這次李隆基惹了太平公主,恐怕以後就沒安生日子了,可自己家郎君[1]性格一向如此,若是真在太平公主權威下委曲求全,那便不是他李隆基了。
第二天,李旦召李隆基詳細詢問他對“斜封官”之見,李隆基當着諸位宰相之面,陳述“斜封官”的諸多弊處,力主罷黜“斜封官”,陳詞慷慨,擲地有聲。
他此番話剛說完,姚元之、宋璟等人便紛紛附和,繼續力谏李旦廢“斜封官”。
李旦見衆人皆同意此事,加上自己也有意為之,雖知太平公主并不同意,但還是打算下制[2],罷墨赦斜封官。見李旦已下定決心,下制廢“斜封官”,李隆基和諸宰相心裏莫不為此歡呼雀躍。
從宣政殿出來之後,李隆基為自己能贏了太平公主一局而暗自得意,沒走多遠,卻被朝臣張說[3]叫住。
“殿下以為墨赦斜封官一事,就此了結了嗎?”張說摸着自己的胡子,笑着問李隆基道。
李隆基不知張說話中之意,詫異之餘反問道:“四哥已準備下制,難不成還要收回?”
張說放下手臂,含笑搖頭道:“陛下一言九鼎,自不會出爾反爾,只是此事畢竟太平公主不同意,想這麽輕易過去,恐怕是不能的。”
李隆基聽張說之言,不禁心生憤怒,想着姑母就算在朝堂的影響再怎麽大,也不能随便令一個帝王朝令夕改。
于是正色說道:“張公此言差矣,九五至尊的是我父親,不是姑母,望張公銘記這點。”說完便告辭離去。
Advertisement
張說李隆基轉身離去,知道他心有不快,便高聲朝着他離去的方向,說道:“鄙人自會銘記,他日若鄙人所言成真,還望殿下不嫌鄙人,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聽張說話中含相助自己之意,李隆基忙停下,回身高聲回應:“隆基先謝過張公了。”
哪知張說已經笑着回身離去,李隆基的話他只是聽到了,卻不知他已經停下。
李隆基身邊的高力士見此,湊到李隆基身邊說道:“張公此舉甚是無禮。”
李隆基擺手說道:“罷了,這也不怪他,若他真心向我,那我承受這點失禮,又算得了什麽呢。”說完便和高力士繼續朝東宮而去。
薛崇簡去探望母親太平公主的時候,正趕上太平公主為李旦罷免斜封官一事而發怒。薛崇簡卻想那些走卒屠夫、奴婢之流弄得朝堂烏煙瘴氣,早就應該罷了,他打心眼裏支持舅父這麽做。
于是勸母親道:“阿娘,依我看那些‘斜封官’早就該罷了,不然這朝堂都成市場了……”
還沒等自己的話說完,太平公主便喝止了自己的兒子:“你懂什麽!”
見母親正在氣頭上,薛崇簡擔心母親把怒氣發洩到自己身上,只得住嘴站在一邊。哪知後來聽母親開始怒斥表兄李隆基不守信用,斥其未能如按約定勸舅父,反倒帶頭上谏罷黜“斜封官”。薛崇簡少不得要替自己的表兄辯解上幾句。
“阿娘,依我看要這麽做的正是舅父本人,若無舅父同意,表兄再怎麽谏也是徒勞。”有了剛才的教訓,薛崇簡可不敢再在自己的母親面前說出自己心中所想之言,說表兄這麽做對,就該罷了“斜封官”。
大約是自己的話起了作用,薛崇簡見自己母親的怒氣果然平息了一些,冷笑着說道:“也罷,看在兄長的面兒上,我暫且不追究他了,只是別以為此事就此結束。李隆基這小子敢耍我,我定不會輕饒他!”
薛崇簡聽母親之言,不禁提表兄暗中捏了一把汗,要知道他母親的手段極狠,絲毫不遜于外祖母,于是小心替自己表兄辯解道:“表兄他哪敢呢,我此事看多半是舅父授意他的,當兒子的豈能不聽自己阿耶[4]的話,更何況那人還是天子呢。”
太平公主見兒子替李隆基說話,便知他的用意,于是看着他笑着問道:“我知你和你表兄關系甚密,連你自己的親大哥都不及。但我問你一句,若有朝一日我和你表兄争起來,你到底站那邊?”
薛崇簡心裏一驚,此事是他從未考慮過的,也是不想去考慮的,于是吞吞吐吐地說道:“阿娘說什麽呢,都是親人,怎麽會……”
“別糊弄為娘!問你站哪邊呢?”太平公主聲色俱厲地盯着自己兒子問道。
薛崇簡被自己的母親吓了一跳,咽了一下口水,悄悄看了一眼母親,小聲地說道:“崇簡是母親所生,為人子的,自然是要先考慮自家母親。”
聽兒子這麽說,太平公主轉怒為喜,眼帶笑意地看着自己的兒子,輕拍着薛崇簡的手背,說道:“如此才不枉為娘平日疼你。”
薛崇簡心生寒意,只能沖着母親尴尬一笑。剛才的話,自然是違心了,他不願見到兩位至親起沖突,如果真起沖突的話,那他恐怕是誰都難支持的,只盼着這不過是母親一時之念,等母親氣頭過了,他們二人自然和好如初。
注釋:1.郎君:這裏指唐朝仆人對男性主人的稱呼。
2.制:唐朝皇帝下達的官方命令,或稱“制書”。
3.張說:開元名臣,字道濟。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黨争之際,不肯黨附太平公主。
4.阿耶:唐朝人對父親的親切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