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唐隆血濺長安城(四)
自從李顯去世,這裏暫不許營業之後,顧飛飛便閑了下來。除了偶爾陪着金三娘逛街之外,自己能做且想做的事情便是編曲。
大約是那次寒食節小月的話鼓勵了她,激發了她的“創作”熱情,她打算嘗試将一些現代的流行樂曲改編一下,變得更适合時下唐代人的欣賞習慣。
想法雖有,但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首先她記憶中的現代樂曲沒有現成的譜子,她只能憑着記憶摸索出曲調。有了樂譜還不行,現代樂曲和古典樂曲畢竟有區別,若真要完全按照現代樂譜演奏還真是“怪腔怪調”,需得在原有的基礎改動一番。最後,曲子總是要配詞的,現代歌曲的那些歌詞,在善于辭藻修飾的古代人看來未免太“乏文采”。
理出這三大難處,顧飛飛打算先拿現代的中國風歌曲改編,畢竟國風歌和古典曲相通之處還算多。于是,每日沉迷其中,樂此不疲。
小月見顧飛飛這幾日,時而托腮冥想,時而撥弦弄曲,時而踱步屋中,時而埋首書寫。等顧飛飛順利完成曲譜,又是高興得手舞足蹈。見此情形,小月心裏暗想自家娘子是否中邪了。
正考慮要不要和金三娘說一聲,找人給她瞧瞧時,顧飛飛卻拉着小月,說是要給她彈曲子。小月只好坐下來聽,這一聽卻覺得顧飛飛的曲子,泠然動聽,與平日這裏的曲子大不相同,大為驚嘆。
“娘子,你這曲子是怎麽來的?這幾天你難道就是弄這個?”小月聽完之後,禁不住問道。
顧飛飛頗為得意地說道:“可不就弄這曲子嘛,這曲子是我老家那裏的曲子,你們唐……這裏的人自然是沒聽過啦,現在只要配上詞就成了。”
小月又問道:“娘子你老家到底在哪裏呢?地方還是在大唐嗎?好像娘子那裏和這邊不一樣的很。”
顧飛飛心想:二十一世紀可不是和這裏不一樣得很嘛。但鑒于告訴小月事實她肯定不相信的考慮,便說道:“我老家當然還在大唐啦,不過大唐地方這麽大,你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情多了。”
小月覺得顧飛飛說得有道理,也就沒再多問,又看到她身前放着一張紙,上面寫了一些她從未見過的東西,禁不住好奇問道:“娘子,你這寫的是什麽?不像是字。”
原來顧飛飛為了方便,在摸索曲譜的時候,用了最為方便的簡譜,而不是古代曲譜,如今小月不認識也是情理之中,于是回答道:“這是簡譜,我老家那裏的曲譜。”
“簡譜?”
“說白了就是幾個阿拉伯數字。”見小月又問,顧飛飛只能做進一步的解釋。
“阿……伯……”小月完全搞不懂顧飛飛在說些什麽東西。
顧飛飛見小月這麽個樣子,心裏又嘀咕:難道唐朝人不知道阿拉伯數字?看來歷史不好的人,可不要随便穿越了。
Advertisement
于是只能解釋道:“我們那裏的話你也聽不懂,反正我弄曲子的事情,你可別告訴三娘,否則你再也聽不到我老家的曲子了。”
對于顧飛飛的安頓,小月自然是會放在心上的。
顧飛飛剛把琵琶放好,就見金三娘進了屋子。金三娘一進屋子,便大聲說道:“昨晚宮裏可發生了大事兒啦,臨淄王領兵殺了皇後,現在全長安城都在緝捕皇後的黨羽呢。”
顧飛飛一聽金三娘的話,覺得熟悉的歷史事件終于發生了,于是下意識地站起來問道:“李隆基幹的?”
金三娘卻立刻埋怨道:“玉娘,雖說咱們不是外人,可是郡王的名諱,還是不要随便提起的罷。”
顧飛飛“嗯”了一聲,也略後悔自己太魯莽些。如果她沒猜錯的話,這确實就該是歷史書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誅韋後的事件了。只是時間之快,還是大大超出她的意料,畢竟連李顯去世一個月都不到呢。
另外,顧飛飛也不是對這個“臨淄王”一點印象都沒有。之前聽別人說起的那位“臨淄王”,在她的想象中應該是個風流多情、英俊潇灑的王爺,應該是一位類似現代明星級的人物,完全和歷史那位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扯不上一點關系。
于是心裏暗想:“這麽說來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大帥哥啊,這點怎麽不寫進課本呢?”後一想,她們的歷史課本一般不會無聊到寫哪個皇帝長得比較好,只會寫哪個皇帝幹得好。又想,唐朝人們的審美可和現代不同,搞不好唐人眼裏的“萬人迷”,在她看來就最多就是個“胖帥潛力股”罷了。
金三娘說完之後,顧飛飛這個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人,非要到街上看看去。
金三娘随即勸道:“現在街上兵荒馬亂的,你出去也不怕被那些士兵們一刀砍了。”
顧飛飛心裏十分好奇,這歷史書上的事件在現實中會是什麽樣子,才不管金三娘勸阻,扯着金三娘的袖子,定是要看看去。又說金三娘不也常常一個人出門,也沒見她有什麽事。
這種危險的事情,金三娘斷然是不會同意的。不過後來突然想起自己還得去西市買急缺的香料,眼下這種情況一個人去未免有些危險,叫上顧飛飛反而能壯膽。
于是對她說道:“罷了,你既然想出去看看,我便帶你出去好了,只是要小心着些。”
得到金三娘的允許,顧飛飛欣喜若狂,立刻準備好騎馬随金三娘去往西市。
确實是受宮中事變的影響,顧飛飛出去之後見街上時不時過來士兵,盤問行人。如此情狀,倒真讓顧飛飛覺得無趣,心想所謂的歷史事件也不過如此。
随金三娘去了西市,那地方熱鬧如常,仿佛宮裏的事情并沒有影響到京城百姓的生活一般。只是在随金三娘買香料時,聽別人談起了此事,才覺得政變恐怖異常。
那店主提起今日發生的事情,說到又有多少人被砍了頭,顧飛飛還覺得沒什麽。但講到司農卿趙履溫[1]被殺之後,老百姓蜂擁割其肉,轉眼成白骨的事情時,顧飛飛聽後腦中不覺浮出那恐怖的一幕,吓得寒毛直豎,最後連金三娘都忍不住制止他不要再說下去了。
那店主猶還不過瘾,不提趙履溫又說起一個禦史大夫的妻子是韋後的妹妹,韋後被殺,他便把妻子的腦袋砍下來交給了相王。
顧飛飛聽罷,大驚道:“夫妻多年,他倒真下得去手?”
店主卻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說道:“他若不把自己夫人的腦袋砍下來,他的腦袋就保不住了。如今全長安城都在緝捕韋後的黨羽,韋家的人連嬰孩都不放過。”
聽到連嬰兒都不放過,顧飛飛不禁吓出一身冷汗,雖沒有見到那屠門滅族的情形,但也能想象出那樣的場景是何等恐怖殘酷。
大約是反感店主老說這種血腥的事情,金三娘又說道:“說來這些和咱們也沒什麽關系,反正咱們都不是韋後的黨羽。如今生了事變,對百姓來說倒是一件好事,恐又會大赦天下。我上午出去,還看到聖上和相王出來呢。”
顧飛飛聽金三娘說政變是好事時,不由得反感起來,心想:人家家破人亡,你還說好,可見人心利己古今同。
又想起曾經那個嚷嚷着要自己命的韋灌,恐怕此時也被咔嚓了,還有那些為難許柔安的人,估計也沒什麽好下場。想到這些,心裏又覺得暢快了不少。但一想別人家破人亡,自己這麽幸災樂禍,也是有些不厚道的。
店主也點頭附和道:“定會如此,我看過不了多久又得換年號了。”說完又扯了些其它事情,方才放金三娘回去。
回去的路上,街上仍是兵來兵往,甚至顧飛飛他們還被人叫住問起了來歷,金三娘也只好親自下馬解釋一番。
回到住處,顧飛飛想起那店主的話仍然心有餘悸,當初的好奇,現在想來也真是無聊。自己感嘆,史書上短短的幾十個字,卻不知道這背後流了多少鮮血,多少人做了刀下鬼。有些人确實是死有餘辜,但那襁褓中的嬰兒又有什麽過錯呢?
又想起店主說的禦使大夫殺妻自保的事情,又感慨小說裏總是動不動寫個情比金堅的故事來誤人,但現實中的人性卻是“大難臨頭各自飛”,未見患難未見本性,可見這世上的真情确實太難尋了。
不禁對月長嘆起來:“顧飛飛啊顧飛飛,你無端到了唐朝,難道就是為了讓自己明白現代社會的好處,和現實亘古不變的殘酷嗎?”
注釋
1.趙履溫:韋後黨羽,唐隆事變前擔任司農卿,為巴 結安樂公主,大肆掠奪民田,增派勞役。《太平廣 記》中記載其“性愛食人,終為人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