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唐隆血濺長安城(三)
薛崇簡剛到太平公主的府邸,外面的便落下了豆大的雨點,雨點越來越密,頃刻便是瓢潑大雨。
太平公主見兒子前腳剛來,後腳就下起大雨來,不禁嗔怪他道:“你倒是孝順,眼看着要下雨,不好好呆在自己府裏,跑到我這裏幹什麽?”
薛崇簡笑道:“眼前有件極重要的事情要與母親商量,別說是差點趕上雨了,就算是冒雨前來也得說與母親。”
聽兒子這麽說,太平公主覺察出了什麽,讓左右退出,自己拉着兒子進了內室中。
見周圍無人,薛崇簡便把李隆基求太平公主相助之事告訴了她。
太平公主這幾日正為韋後改掉了她和上官婉兒共同起草的李顯遺诏,而感到大事不妙,暗中亦要采取行到。如今聽薛崇簡說,李隆基要她相助,此事正中下懷,喜不自禁。
遂對薛崇簡說道:“你告訴隆基,此事我定全力相助。只是我此時不便出面,只能在暗中支持。崇簡你倒不必避諱,出面應和隆基共謀此事,好助他一臂之力。”
見母親同意,薛崇簡高興地說道:“如母親能支持,這事兒便有戲了。”
第二天,薛崇簡便迫不及待地去找李隆基,告知他太平公主的态度,并說自己亦會全力支持。
得知太平公主會鼎力支持,李隆基喜不自禁,他自覺此事雖無必勝之把握,但到底勝算又多了幾分,遂緊鑼密鼓地準備着。
太平公主一方面派人監視韋後動向,将其告知李隆基,另一方面又聯系幾個關系不錯的大臣,想方設法在朝堂上拖着迷惑韋後,為李隆基舉事準備争取時間。
各人都在為此暗中有條不紊地忙碌準備着,一日,李隆基突然匆匆來找薛崇簡,說兵部侍郎崔日用[1]找和尚普潤暗中通知他,韋後要對他父親還有太平公主有所行動。
薛崇簡知崔日用乃是韋後一黨,不免産生懷疑,如今時間倉促,貿然起兵自然風險不小。于是對李隆基說道:“表兄,此事是否屬實還尚存疑,需等多方證實,再有所行動也不遲。此時貿然行動,必然兇險萬分。”
李隆基聽表弟這麽說,冷笑了一聲道:“只怕等我證實了,早已身首異處。無論早晚,此次行事自然是兇險,若等韋後先對我等動手,恐怕為時已晚,倒不如趁其不備,先發制人。我考慮再三,自認為此事宜早不宜遲,已定在明日晚領兵動手。”
薛崇簡沒想到李隆基這麽快就要行動,驚訝之餘忙問道:“明天就行動?你那邊準備好了沒?別像重俊[2]表兄那樣,禁軍突然倒戈,那就麻煩了。”
李隆基搖頭說道:“人心難測,此事我亦無法保證,只是眼前情況由不得我們再等了。韋後行事盡失人心,若要以其‘毒死先帝’之罪起事,想必追随之人不少。”
Advertisement
薛崇簡覺得表兄說得有道理,又害怕萬一韋後對付他們父母之事屬實,顧慮太多反而會置于被動,于是一拍李隆基的肩膀說道:“就依表兄,行動之日定在明晚!我馬上聯系人,響應表兄。”
後小聲又問李隆基道:“表兄此番行事,可告知舅父?既要除韋後,舅父應該第一個出面才是。”
李隆基搖了搖頭說:“此次行事危險萬分,且不論父親早已被韋後盯緊嚴防,若父親參與此事一旦失敗,父親與我衆兄弟定會受到誅連,倒不如只有我一人參與其中,失敗了也好将全部罪責歸于我身上,也能保住他們的性命。若僥幸成功,這福分自然都歸于我父親了。”
薛崇簡又想到他舅父李旦,素來性格溫和寬厚,如果表兄真将此事告訴舅父,舅父也未必會同意。
于是又對李隆基說道:“那好歹也得讓你兄弟們知道啊,多幾個人幫忙,成事的可能性才大。”
李隆基急道:“若我兄弟參與,那不表明是我父親暗中指使的嗎?唯有我一人出面,方可在事敗之後暫保全他們的性命。”
薛崇簡見表兄行事處處為家人考慮,深為感動,但還是打趣他道:“所以你就把自己的親兄弟抛在一邊,拉上我這個表兄弟和你一起謀事?”
李隆基以為薛崇簡誤會他,讓他無端冒風險,忙解釋道:“明日行事,表弟在宮外接應便是,我一人領禁軍将士攻入宮中誅殺韋後。若天不遂人願,我殒命其中,還望表弟能保相王平安。表弟有姑母庇護,事敗猶可自清。”
薛崇簡自知誅殺韋後兇險萬分,不忍表兄一人孤身犯險,于是苦笑着說道:“表兄難道真的把我當成那種貪生輕義之輩了?你我自小交好,雖說是表兄弟,卻似親兄弟,我豈能由表兄一人犯險?明晚我同表兄一起攻入宮中!”
李隆基聽罷,也是大為感動,說道:“表弟,我一人去便可,若你我同去,事敗定會連累姑母,我亦不忍。此事是我謀劃,若累及他人,我做鬼也不得心安啊!”
薛崇簡聽表兄說“做鬼也不得心安”,心中不免升起一種悲壯之感,遂又表示要與表兄同去,道:“咱們如今不該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成事嗎?畢竟我與表兄同去,把握更大些。”
李隆基聽薛崇簡說得有道理,可他還是不忍表弟犯險,于是道:“那你随我同去便是,若見形勢不對,表弟一定要設法自保!”
後又推讓了幾番,兩人才商量好明晚二更鼓一同行動,薛崇簡另命親随領太平公主的府兵到相王府邸外,防止李隆基事敗,有人謀害相王向韋後請功。
注釋 1.崔日用:唐朝官員,原依附韋後親信宗楚客,後反水投靠李隆基。
2.李重俊:唐中宗之子,因不堪忍受安樂公主等人的折辱,起兵發動政變,後因禁軍倒戈,事敗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