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唐隆血濺長安城(二)
顧飛飛計算着薛崇簡來接自己的日子,沒想到卻等來了皇帝李顯突然駕崩的消息。在聽到李顯駕崩時,顧飛飛下意識地說了一句:“韋皇後和安樂公主這麽快就把皇帝給毒死了。”
幸好當時只有小月在身邊,小月聽顧飛飛這麽說,吓得面如土色,立刻捂住了顧飛飛的嘴,說道:“娘子你怎麽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呢?”
顧飛飛卻是相當不理解,心裏納悶着:“難不成當時唐朝的老百姓,不知道他們的皇帝是被自己的妻女毒死的嗎?”
小月又悄悄在顧飛飛耳邊說道:“其實,大家私下裏也疑惑聖上駕崩這件事,畢竟不久前聖上還接見吐蕃使者來着呢,那時也沒聽說過聖上有什麽不适的。”
顧飛飛又一想,韋後毒殺丈夫這種事情,畢竟不是多光彩的,哪裏有讓天下人知道的道理?如今自己親身經歷了歷史書上的事件,才知道書上的文字和切身的體會可太不一樣了。
想到薛崇簡是李顯的外甥,如今舅舅去世了,他肯定無暇顧及她了。出去的日子又遙遙無期起來,顧飛飛心裏也是倍感失落。
皇帝駕崩,她們這些地方在國喪期間自然是不許營業,金三娘閑得無聊,上街一人溜達去了。
金三娘一回來,就和顧飛飛她們說起了街上的遭遇。她說現在街上不太平,亂哄哄的都是士兵,看樣子又要發生什麽事情了。
顧飛飛不禁納悶,心想這又是唱得哪出戲啊?她歷史不好,除了知道韋皇後是被誰所殺之外,其餘一概不知。
接下來的幾天,顧飛飛倒沒聽到什麽消息,只是一個她從來不認識的新皇帝登基,年號改為了“唐隆”。
顧飛飛在等待,除了等待薛崇簡贖她出去之外,也順便等待着熟悉的歷史事件發生的那日。
皇帝李顯駕崩之後,薛崇簡見韋後從外地調來兵丁圍住了相王府,對外名為“保護”,自感事情不妙,遂到臨淄王府邸找李隆基商量。
進了內府,見李隆基着一身孝服正和一個他不認識的人商量着什麽,那人見了薛崇簡便起身要告退,李隆基也不阻攔,由他離開,并囑咐他不要走正門。
見那人離開,李隆基便拉着薛崇簡坐下說道:“表弟你來得正好,我正打算找你。”
薛崇簡知道表兄找他,定是為皇帝突逝時局有變之事,遂對李隆基說道:“表兄,我見韋後派重兵圍住了舅父的宅子,看來她是要對舅父下手了。”
李隆基凝色說道:“此事我已知,父親若沒異動,量韋後她也不敢亂來。”
Advertisement
薛崇簡又嘆氣說道:“不光是舅父,現在就連我阿娘的一舉一動,韋後都派人監視着。”
李隆基劍眉一凝,繼續說道:“陛下崩逝,韋後自知姑母和父親是她最應防之人,如此行事當然合情合理。幸好我們兄弟幾個還沒有被其控制,至今與外界聯絡倒也無阻。”
薛崇簡聽李隆基提起皇帝崩逝之事,不由問他道:“表兄,陛下突然崩逝一事,外面有諸多傳言。”說完又靠近李隆基身邊,悄聲說道:“有一傳言,說……陛下是被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死的,表兄你看此事是否屬實?”
李隆基略略搖了搖頭說:“此事我亦聽說,但終究是猜測。”說完又冷笑道:“若韋後真毒死伯父,那她可真是愚蠢之極了,根基未穩便要圖謀帝位,她比起祖母可是差得遠。”
薛崇簡忙說道:“咱們別管韋後蠢不蠢了,反正她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難不成這大唐又要改國號了……”
沒等薛崇簡說完,李隆基便一拳砸在案幾上,忿忿地說道:“我斷不容許有此事,大唐社稷好不容易恢複,豈能由她篡奪!”
又不禁想起兒時祖母武氏臨朝,家人終日惶惶不安之景。那場腥風血雨,李家宗室凋敝,如今再來一場,這大唐定是要完了。
遂又說道:“如今我李隆基就算與韋後拼個魚死網破,也定要保住這大唐的宗廟社稷!”
薛崇簡擺手說道:“表兄,你說得輕巧。你不過是一個郡王,拿什麽和韋後拼呢?”
聽表弟這麽問,李隆基反而轉怒為喜道:“表弟,你不知我從潞州回來所做之事,如今我同幾個萬騎[1]軍官交好,又結識了禁苑的總監鐘紹京[2]。我剛剛得到消息,韋後為了控制禁軍,派了自己的親戚當了長官,結果這些親戚倒真‘争氣’,為了樹立威望,竟然随便鞭打禁軍将士,惹得衆怨沸騰。”
薛崇簡一聳肩說道:“那又怎樣?依表兄的意思,難不成就想憑他們,把韋後拉下來嗎?那不是以卵擊石嘛。”
李隆基看着薛崇簡正色說道:“正因為如此,我才需要表弟你幫忙。”
“拉倒吧,加上我也不是韋後的對手。”薛崇簡擺手冷笑說道。
李隆基繼續解釋道:“不光是表弟,我希望能得姑母之助。若要有所行動,我自知勢單力薄,得有姑母支援方才有把握。此事橫豎不需姑母出頭,只要姑母暗中支持便可。”
薛崇簡聽李隆基要其母幫忙,此事亦符合其母的利益,覺得母親同意的可能性極大,又以為若母親與相王聯手對付韋後,倒還是有幾分勝算的。
于是說道:“這沒問題,我回去之後就和母親說去。表兄你現在還是不要貿然拜訪我母親才是,如今太平公主府雖說不像相王府那樣被重兵圍困,但暗中監視之人不少。若表兄突然到訪,定會令人生疑,不如我這個兒子的身份方便。”
李隆基點頭說道:“那就拜托表弟了。”
薛崇簡聽罷,一拳捶在李隆基胸口說道:“咱們表兄弟誰跟誰啊,你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說完也沒多客套,直接告辭離開,去往太平公主的府邸。
李隆基将表弟送出外門之後,才回到內府。想起時下情況危急,就算能得到太平公主的鼎力支持,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仍是心事重重,不禁喟然長嘆。
但又一想,若自己什麽都不做,任由韋後篡改江山,那他和父親兄弟們的下場,恐怕比祖母當政時更悲慘。畢竟祖母還能念及母子親情,韋後若要當權,他父親定是第一個要被除掉之人。
橫豎都是一死,倒不如拼死一搏倒還能有幾分希望。他此時很清楚,無論父親再怎麽會明哲保身,在韋後面前都是無用的,唯有自己手中掌握着那把操縱衆生命運的權力之劍,方才能真正保得自己和家人平安長生。這一點,他在多年的宮廷鬥争中,早已了然于心。
回府之後,李隆基從潞州帶回來的姬妾趙茉兒,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忙問道:“郡王整日憂愁,可是為陛下崩逝一事?”
李隆基對韋後有所行動之事,除了身邊心腹之人,連自己的姬妾也瞞得滴水不漏。見趙茉兒詢問,便回答道:“正是如此。如今我為此事奔忙勞心,倒把你冷落了。”
趙茉兒忙說道:“郡王既憂愁,不如我為郡王獻舞一支,為君解憂如何?”
李隆基搖了搖頭,說道:“罷了,還在國喪期間,就不要見舞樂了。”
說完又出門看了看長安城陰雲密布的天空,對身邊的趙茉兒說道:“茉兒,你看這長安城馬上就要起風雨了。”
話音一落,便一聲驚雷響起,吓得趙茉兒急忙藏在李隆基身後。
“郡王既說風雨即刻便至,還是快些回屋吧。”趙茉兒拉着李隆基的衣袖說道。
李隆基點了點頭,随即和趙茉兒進了屋中。
注釋 1.萬騎:唐朝禁軍名稱之一。
2.鐘紹京:唐朝著名書法家,任宮苑總監時,與李隆基交好。李隆基發動政變時,鐘紹京利用職務之便, 放李隆基等人進入禁苑,後入宮內誅殺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