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礦産
沒有能用于兌換的貴金屬, 寶鈔就不保值。
朝廷對交易使用的錢幣做了限制,禁止金銀實物交易是很早就發出的命令,可是寶鈔只流通了這麽些年, 就屢屢有貶值之事發生,朝廷要多方申斥才維持住它的價位,想要只靠朝廷命令流通紙幣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除非朝廷能讓百姓維持住對這個貨幣的信心, 否則的話,就算是朝廷律法, 也會有人敢于铤而走險去違背的。
本朝與外國貿易, 所用的主要還是金銀, 外國人不認可寶鈔——畢竟這個時代, 大周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使用紙幣的國家,認同紙幣概念的人不多,就連本朝國民都有所質疑。
想要讓人認同紙幣這個概念,必須要有大量的金銀貴金屬。
怎麽讓國庫裏存好大量的金銀, 這是個問題。
祁元詢是個有底線的人,來錢快的方式裏, 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将之流, 他是絕對不會任命的。
前世那位住二手房、用二手棺的蓋章狂魔, 還只是拿了前朝皇陵裏的金絲楠木, 在這方面名聲就爛得不得了,要是他敢幹, 就是嚴重損害了大周的顏面,傳出去就是分分鐘被廢的節奏。
可是除了這種“偷”或者直接搶,想要快速地積存大量的金銀, 還真的是不容易。
如果是長久地實行的話, 祁元詢已經有腹稿了。
天子農民出身, 本朝收的農業稅很低,除此以外,本朝的商業稅也低得令人發指。
商人之富,沒有見識過的,真的想不到。
若是到了王朝的後期,天子想要提高稅率了——農業稅本身就不高,甚至還常免,即便是提高稅率,為了防止激起民憤,這種情況也是很少的——商業稅本當首當其沖。
只是商人有錢了之後,就會本能地尋求保護,官&商結合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這些人将某些重臣喂飽後,自然會有維護者在朝堂上發言,制止天子“與民争利”的行徑。
當然,這個時代是開國初年,想要制定什麽法令,比後世要簡單得多。
因為私心而阻止國家收入本就合法的稅收的,得先估量一下,到底是自己的腦袋硬,還是鍘刀硬。
可是稅收嘛,當然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起效的,每年收稅都是有固定時間的。
頭一回辦這種國朝要事,祁元詢還是很想展現自己的能力的。
原本在父祖的呵護下得到的好聖孫美名,也就是刷聲望的時候有用,真正的實踐能力,還得自己辦實事的時候才能鍛煉出來。
皇爺爺向一衆大臣的誇贊“太孫真乃吾家千裏駒也”、“乃他日太平天子”,誇他辦事辦得好,學識也出衆。
可是祁元詢自己是很冷靜的,皇爺爺拿他做對比的對象不是他的太子爹,而是廢太孫。
祁元詢:皇爺爺的隔輩親濾鏡還真的挺厚的呢![微笑·jpg]
為了證明自己,祁元詢不僅要辦這件事,還要辦好。
稅收太慢,偷搶太狗,還有什麽好的解決方法呢?
那就只能挖礦了!
印刷出來的寶鈔會貶值,可是挖出來的金銀礦是保值甚至能增值的啊!
如果不是手裏沒兵,祁元詢怕是能腦袋一熱,發兵日本。
這倒不是日本太惹人恨,而是日本群島可圖的利益很多。
中國缺乏重金屬,本土的金銀産量少,多數都是通過貿易得來的國外金銀。
國外哪個國家金銀礦多?
日本啊!
說來也是可笑,日本缺耕地、多地震,自然資源極其匮乏,可是在這片土地上,金銀礦是真的多。
在美洲開發前,日本一國提供了多國貿易所需要的金銀,儲量堪稱世界之最。
即便是在美洲開發後,以日本所産之銀為例,其鼎盛時期也達到了世界産量的三分之一,實在是不可小觑。
日本多地震,礦層較淺,便于開采,光是祁元詢記憶裏,就有直到現代還有開發的菱刈金礦(世界上含金品位最高的金礦山)、鼎盛期産量達到過世界第一的佐渡金山、日本占世界三分之一的産銀中大部分的來源地石見銀山等。
現在祁元詢手裏沒兵,他腦子發熱的時間也短,很快就醒悟過來了。
什麽發兵日本啊!
沒有合适的理由,光是皇爺爺這一關就過不去!
《祖訓錄》中載有15個不征之國,天子明令不得随意征讨,其中就包括日本。
當然了,這所謂的不征之國,不是天子怕了他們,而是天子嫌棄沒油水。
所謂“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就是天子對這些不征之國的态度。
離中國的本土太遠,難以控制,土地又頗為貧乏,不像中原一般富饒,其國民衆也都不便驅使,總而言之一句話——不劃算!
沒油水,其實打一打也沒問題,前朝雖為外族,但是在開疆拓土方面取得的成就實在是令人嘆服。
只不過天子一向的作風就是喜歡包辦,連後世子孫如何行動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天子明令記載,這些不征之國,“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本朝并不欺淩周圍國家,這些不征之國若是老老實實上貢、老老實實叫爸爸,那自然是相安無事。
可是,若是得寸進尺,大周天兵也不是吃素的。
當然,這些弱雞都是本朝朝貢體系裏的國家,不值得打,子孫們要興兵,天子也有規定。
“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迩,累世戰争,必選将練兵,時謹備之。”
東南方向的弱雞小國,讓他們老老實實上貢就好了,不要浪費兵力,北地邊境的鞑靼等部所據之地,才是要派兵的首選。
說白了,就是作風強硬,該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你們也得叫爸爸。
但老老實實叫完爸爸後,本朝就不像燈塔國那樣世界範圍內做警察,什麽事都要摻一腳,心裏沒點兒數。
周圍的小國自然要歌功頌德,可是這就苦了後世子孫,沒個名頭,還真不能随意出兵。
十五個不征之國裏,日本乃是其中較稀奇的一個。
前朝入主中原後,曾興兵攻日,只是海上風浪莫測,未能功成。
日本對此念念不忘,自此未有朝貢。
本朝建立後,天子曾屢次遣使往日,令其朝貢,只是都未得到答複,且本朝、朝鮮之海域的倭寇為亂,愈發嚴重起來。
當年被日本這麽無視都沒派軍攻打,如今祁元詢沒有合适的理由,還真不能勸動掌權的父祖興兵。
總不能他自己告訴父祖,日本有數量相當多的金銀礦,自己還知道确切地點吧?
沒有書籍之類的作為證明,他就是稱自己夢中得神人授書都沒人信,大家只會當他在發夢。
至于光幕,它顯示的信息确實幫助了祁元詢很多,所顯示的大部分信息目前來看,也可以說是和祁元詢有關,但是,這畢竟不是他的。
難不成,這東西還能做搜索工具,他心裏想一下,光幕就把有關的信息顯露出來啊?
那它怎麽不現在就顯示個能讓本朝插手日本事務的信息出來呢!
祁元詢也不求光幕直接顯示日本的金銀礦位置了,為了金銀礦直接發兵攻打他國,某些掉錢眼子裏的皇帝可能做得出來,穿越者有國仇家恨加持,也不會有心理壓力,但是,宣武帝他是個有節操的天子!
就連近在咫尺、當初還有私&通北元之行的高麗他都在放完狠話、高麗改邪歸正後原諒了,更不用提隔着海的日本了!
更何況,日本挖出金銀礦後,大部分還是要通過貿易流入中原的,直接讓日本人挖礦不是更省力嘛?
光幕不更新,祁元詢想讓國朝插手日本事務,就只能通過解決倭寇作亂一事來進行。
彎繞得太大,現在他的無暇他顧。
午後,祁元詢慢慢踱步到了戶部。
朝戶部尚書郁新要了最新的寶鈔發行、更換數額數量記錄,又查閱了京師一地黃冊,祁元詢提筆記錄了幾個重要的數字。
緊接着,他又往工部走去。
工部這裏,他要的則是所鑄之錢的庫存統計。
戶部掌管的是天下的田地 、戶籍、賦稅、俸饷及一應財政事宜等事,原先的寶鈔有專門的寶鈔提舉司負責印制、發行等事務,後來寶鈔提舉司便轉至戶部門下,由戶部負責管理。
國朝初年曾有過只發行、使用寶鈔的日子,後來發行了銅錢——也就是宣武通寶後——市場上的貨幣使用便是錢鈔并行。
戶部管的是寶鈔,而鑄錢之職,則交給了工部。
其他的資金補充只是想法,還需要時間實行,祁元詢現在只好先想辦法做好信息搜集,之後再派人去做調研,嘗試小規模寶鈔與金屬貨幣兌換,看看這樣是否可行。
各部衙門的地址都離皇城不遠,祁元詢步行去了各衙門,回宮後,時間也不晚。
回宮後,祁元詢沒有回住處,而是先去了文華殿見太子。
不管怎麽樣,辦事是需要人手的,和親爹略略交個底,讓他派人來幫忙,也是應有之意。
自己一個人去戶部、工部衙門可以看成是鍛煉身體,但是後面的事也只是自己一個人悶頭幹,那就是傻了。
祁元詢還沒進文華殿呢,就見天上的光幕更新了。
本朝沿海之倭寇,早年有許多都是前朝末年,與天子争龍失敗的其他諸侯勢力的餘黨,但之後,倒有頗多日本勢力。
光幕上給出的信息,完美解釋了為何日本當年天子多次遣使卻屢屢無視,還常有倭寇犯我地界。
原來這幾十年間,日本分為了南北兩朝,各有“天皇”,南朝勢弱,在與北朝鬥争中屢屢受挫,南朝的一些勢力便轉向中原,搜刮物資補充損失。
至宣武二十五年,其國南北朝和平統一,但十幾年後,仍會生亂。
祁元詢看着光幕這沒頭沒尾、一反之前圍着國朝中央播報信息的狀态,突然想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我前面想的是什麽來着?
光幕有本事就更新能讓本朝插手日本事務的信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