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反應
祁元詢要上的奏疏還沒進呈給天子, 就被他爹提前截下來了。
看到祁元詢奏疏上的內容,皇太子很感動,并送了他一句溫暖人心的話:“你得慶幸你是父皇的孫子, 不是父皇的兒子。”
雖然輩分确實是孫子,但是祁元詢并不想在這件事上當孫子。
祁元詢受封皇太孫,天子并未為他營建皇太孫宮——之前皇孫們入京讀書的時候, 宮中新辟了百孫院供給諸皇孫居住——而是令其夫妻住在皇太子宮後的宮室。
因為祁元詢欲上奏疏不宜讓外人知曉,是以太子與祁元詢并不是在文華殿分說此事, 而是在東宮後殿之後的小院龍德齋的書房裏談論的。
皇太子戎馬半生, 自有一股氣勢, 瞪着祁元詢的目光更是凜然得吓人。
題為《請允諸王、公主奉養其母疏》的奏本被重重地砸到書案上, 皇太子冷冷地道:“你到底是怎麽想的?父皇欲令妃嫔殉葬,你卻不合時宜地上疏請讓諸王公主奉養他們的母妃?”
祁元詢和親爹之間,見面的時間太少,皇太子受封前, 還是趙王的時候,與他一向聚少離多, 彼此之間父慈子孝, 卻都透着一股生疏。
不過皇太子該行使父親的權力的時候, 是半點都不會客氣的。
如果是祁元詢恢複前世記憶之前, 他可能還會感到驚惶——雖然是親爹,但是在皇家這種父權至上的地方, 伴君如伴虎才是他時刻應該謹記的——可是現在,他受到的影響卻不多。
雖然是被質問着的,祁元詢的心情卻十分平靜。
“兒子自然是想着殉葬之俗有傷天和, 令諸王奉養衆妃, 也能積德。”
“呵?積德?”太子的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關于這一點, 祁元詢還是很能理解親爹。
莫說天子和太子都曾久經沙場、殺敵無數,就是天子登基後,治國理政的過程中,殺的人也不少了。
這種情況下,祁元詢說出積德這種詞,也無怪太子會嗤笑。
但這确實是祁元詢真實的想法。
當皇帝自然要狠得下心,有時候做大事,并不能想着世人的眼光如何,否則很有可能會慘淡收場。
但是,祁元詢認為妃嫔殉葬這種事,只是小節,即便妃嫔們不殉葬,也不可能影響到天下的安穩。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能仁慈一點呢?
天子讓他的妃嫔們殉葬,根據如今收到天子明裏暗裏的示意的妃嫔們的名單,其中不乏有出身名門、育有多名皇子、公主的高位妃嫔。
按照懿文太子逝後的殉葬例子來看,從殉的只有沒有生育的妃嫔,出身比較高的妃嫔也都是有得免之權的。
作為皇太子,祁元詢相信他爹一定能看得出來天子的用意是什麽。
古來有後宮、宦官、外戚幹政之患,天子自然要将這些提前排除,保國祚萬年。
很顯然,天子的這些從殉妃嫔們,就是他要排除的後宮幹政之隐患。
祁元詢要反對殉葬這種草菅人命的事,但是呢,在這種古代背景下,他又很難跳脫前人的窠臼。
縱觀前朝興廢,有數個朝代的皇帝,在駕崩之前,都是會遣散後宮未曾生育之妃子的。
既節省宮中財貨,又能讓妃子得到自由身,不必将剩餘的青春全都消耗在宮中。
但是,這個最簡單的方法,也是祁元詢最先排除的。
且不說天子要求從殉的妃子裏,有不少都是有生育過的,就算都是未曾生育的,祁元詢也不敢提啊!
任何會讓天子聯想到綠色的原諒帽的提議,他都是要排除的。
除了遣散後妃,在排除殉葬之後,比較常見的就剩下被奉養、守墓、出家這三種情況了。
天子令人殉葬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防止本朝出現下一個武則天,出家這種讓人很容易就會聯想到武則天奮鬥歷程的選項,也可以排除了。
剩下的就沒啥好選的了。
祁元詢反對殉葬,但他也不願一件事就這麽沒頭沒尾的結束,到時候給自己留下一筆爛賬,是以他在上奏章之前就想了很多的。
龍德齋裏就皇太子與祁元詢父子二人,皇太子本人還年富力強,目前對身後事看得還是比較開的,祁元詢決定先說服親爹,之後再和親爹一起陳情、或者只讓親爹出面說服天子。
“爹,皇爺爺要讓宮中的貴妃等人殉葬,是不是為了防範後宮幹政?”
祁元詢問得很直接。
若是想要在地下長眠之時有人伺候,人俑之類的比比皆是。
令大臣、子孫、後妃等死後葬于陵寝附近,也未必不是解決方法。
殉葬這樣簡單粗暴的手段,放在他家皇爺爺身上,還是得辯證看待的。
太子原本只以為這個兒子是爛好心,自小在京師同一衆堂兄弟從師大儒,讀書讀得腦袋都壞了。
等祁元詢這麽一問,他才發現兒子原來是早就心知肚明。
如此一來,祁元詢上這份奏章,就更顯怪異了。
天子後宮諸妃與祁元詢其實也沒多少情分,就算他與幾個年齡相近的皇子叔叔關系好,想要拉拔一把他們的母妃,也不至于所有人都救。
太子點頭表示祁元詢的猜測正确,并沒有開口,想看他到底有什麽理由。
祁元詢低頭思索了幾秒,這才又擡起頭來:“爹,皇爺爺防範的是後宮幹政,可是貴妃等人,與您并無多少情分,又何來幹政之說呢!反倒是皇叔們,他們的母妃在宮中,多少也是一份牽挂!”
太子聽着,若有似無地點着頭。
若是祁元詢已經想好了後招,那這份奏疏,倒有些意思了。
上給天子的奏疏,祁元詢總不能明晃晃地說爺爺我都懂,您怕您後宮的這些女人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所以只能從仁政、憐憫年幼的皇子皇女孤弱等方面來說。
簡而言之,就是祁元詢在奏章裏面,通過言語包裝,讓自己顯得像個被儒家洗腦過度的聖母。
祁元詢貫徹白蓮花的自我修養貫徹得太到位,以至于親爹看完奏疏都差點被他騙過去。
雖然最初的目的是想讓爺爺垂死病中驚坐起,也真的是要救人,不讓後宮這些鮮嫩的生命凋零在冰冷的墳墓中,但是,祁元詢絕對是想好了後續怎麽處理才行動的。
要讓祁元詢說啊,皇爺爺的做法實在是太簡單粗暴了,除了留下身後罵名,實際上能起到的作用還真不多。
哦,也不對,如果說現在的儲君還是他那位堂兄的話,在各個方面都需要扶持的太孫,在後宮這一塊,還就真的需要天子把他那一批的後妃都帶走。
廢太孫祁元詝和他娘呂妃的輩分都不高,又一直是在京師,在宮中的影響,和後宮的那群後妃比起來,還真說不出誰高誰低。
但是現在的儲君是他爹啊,他爹的生母已經早逝了,再者說,以他爹的精明強幹,太後幹政根本是沒影的事。
反倒是這個殉葬制度,後妃殉葬又有什麽用,不是新帝的生母,若是新帝精明強幹,這些後宮妃嫔能怎麽蹦跶呢?
若是新帝的生母在,這個開國天子實行後,後世天子很有可能遵從的殉葬制度,在最根本的防範後宮幹政方面,不就是無用的嘛!
而且采用殺人這種方法防止後宮幹政,完全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是全盤貫徹漢武帝子貴母死制度的元魏,也有個不倫不類的“保太後”。
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宮中的皇子是女子撫養的,就改變不了他們本能地親近這些女子的心。
萬貴妃、奉聖夫人的例子太八卦,祁元詢知道的也就是前世看影視劇的時候知曉的大概,這個他就先不說了。
元魏的開國皇帝制定了“子貴母死”制度,其後世被乳母撫養長大的某幾代皇帝,卻上趕着将乳母立為保太後、皇太後。
如果皇帝本人是個媽寶男,那殉葬制度能起到什麽效果嗎?
把這些情況反過來想,那就有些意思了。
皇帝對自己的生母會有感情,那藩王、公主們呢?
奉養後宮妃嫔,也是可以講究方式的嘛!
不管是将妃嫔們恩養在宮中,還是允許藩王們建有大功後恩賞他們将母妃奉養在封地王府,都是可以商量讨論的嘛!
祁元詢自己是一個人想的,只想了個大概,沒有拟定詳章,但是拟定詳章完全可以慢慢來。
後宮妃嫔們,願意從殉的,祁元詢相信絕對是少數,大部分人肯定是不願意在壽命未曾終結的時候就長眠在冷冰冰的地下的。
原本沒有人敢開這個口,天子又已經她們本人、她們的母族暗示、明示過了,這一切似乎已經木已成舟,但是,若是東宮上奏疏,那就不同了。
下任天子的分量,沒有人敢忽視。
這件事解決得好,也是東宮施恩的一次機會。
艱難地說服了親爹後,祁元詢被親爹帶着,一道去面聖了。
京師的皇子頗多,天子病倒後,政務便交由太子處理,侍疾的安排,自然也都早已分班排好了。
太子打頭,祁元詢跟在後頭,二人面見天子後,天子将侍疾的二十二子安王與宮人們都屏退,談起了殉葬之事。
不知道是因為天子在病中,還是他本身就預料到了此事,聽到祁元詢所請,天子很淡定。
如此一來,祁元詢對所請之事的通過,信心就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