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殉葬
宣武二十九年二月初八, 秦王樉病薨。
秦王一向身體健壯,就連宣武二十八年這個坎兒都過去了,宣武二十九年才過了不久, 人就沒了,實在讓人想不通。
天子更是在年初就連連向派去秦府的太醫問詢, 何以秦王會突兀病重。
秦府那邊遞回來的消息,別說天子了,就連祁元詢都覺得實在是荒謬。
事情是這樣的:
光幕預言, 秦王将會在宣武二十八年薨逝, 是以秦王這一整年都小心翼翼的。
天子沒有布置率軍出征的任務,秦王也一整年都安安分分地待在封地。
就連命人去江南采買美女的活計, 秦王都中止了。
這一點讓祁元詢相信, 惜命,二伯是來真的。
不是祁元詢說秦王壞話,實在是他這個二伯不太靠譜。
為什麽秦王這麽喜歡讓人去江南采買美女、後宅有那麽多美人了還不收手呢?
因為他後宅不寧啊!
要祁元詢說, 他們家還是有那麽一點情聖基因的。
天子本人後宮嫔妃雖然多達幾十位,但是當年孝慈皇後在的時候, 誰不知道天子最愛重的就是這個元配妻子?敢在孝慈皇後面前不敬的,反正祁元詢是沒聽過,若是真的有,恐怕骨灰都已經被揚了。
晉王雖然庶子衆多, 但對正妃謝氏所出的嫡長子一向最為寵愛。
就沖晉王在元妃謝氏薨後,續娶繼妃謝氏, 讓她在世子被接到南京前的這麽多年妥善撫養長子,次子是在元妃薨逝三年後才生的這一點, 祁元詢還是願意相信三伯和三伯母之間是有真情的。
他爹和他娘就更不用說了, 三個兒子都是嫡子, 簡直是皇家夫妻典範。
鑒于他爹的對手主要是年長的皇子,祁元詢對叔叔們的關注度就不高了,所以也不是很清楚這些叔叔的家事。
不過從僅有的幾個例子來看,他們家在感情方面的基因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但是,正面例子裏絕對不包括秦王。
秦王與正妃感情不睦、偏寵側妃、廣收美人又不是新聞了,秦藩世子出生得那麽遲,這絕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結果這回為了躲過宣武二十八年的死劫,秦王不僅不派人采買美人,連王府中的美人都不怎麽寵幸了。
秦王喜愛派人采買美人,但是這些美人,若不是十分對他胃口,被他好生安置下來的,有不少都在被他厭棄後處死了
修身養性,秦王順利地活到了宣武二十九年。
憋了一整年以後,秦王如何放飛,相關的記錄祁元詢簡直是不忍直視。
結果,咳,秦王放飛過了頭,傷了元氣,又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吓自己,總覺得自己活過了宣武二十八年,命數不允許,無常要索他的命了,結果就越病越重,最後病殁了。
秦王薨後,天子下诏令秦王妃王氏殉葬。
祁元詢簡直是不忍直視。
皇爺爺是專門和後宮女眷過不去了嘛!
秦王幾年前被廢黜過,被召回京師戴罪,還是懿文太子為他說情,才得以免罪歸國的。
結果此事過後不久,懿文太子壯夭,儲位空懸,秦王側妃鄧氏因秦王居嫡居長,認為儲位定然屬于秦王了,竟命人制龍袍鳳冠,言行更是肆無忌憚。
祁元詢那時候就在京城,還親身經歷了此事,天子親自下令——賞秦王側妃鄧氏白绫一根,令其自裁!
鄧氏乃是衛國公之女,同樣出身本朝元從勳貴之家,又因父親的緣故,與秦王正妃、前朝宗女王氏形成了鮮明對比,很受秦王寵愛。
天子賜死鄧氏,祁元詢還能理解,他二伯和這位小二伯母,概括起來就一個詞——狼狽為奸。
但是,令王妃王氏殉葬這件事,祁元詢就有點難以接受了。
前朝治中原未滿百年,但還是有許多習俗影響了中原漢民。
譬如收繼婚,也比如殉葬。
本朝開國以來,并無殉葬之制,天子曾嘉某女子從夫殉的行為,擡高了其人的死後哀榮,但并未明文規定要令人殉葬。
然而,算上此回秦王妃從殉,天子已經是第二回 令人殉葬了。
天子第一次下令發生在懿文太子薨後,從殉的自然是懿文太子未育子嗣的嫔妾。
以祁元詢對天子一貫的了解,殉葬并不完全是因為他受風俗影響,實在是有其目的。
若天子真的擔心秦王在地下孤單,又何必只下令讓王妃王氏殉葬呢?
秦王與王妃不睦,自從王妃那聞名天下的兄長離世後,秦王更是光明正大地冷落王妃、将她置于別居,若論感情,秦王與側妃鄧氏倒更深一些。
要讓祁元詢說,秦王妃殉葬的原因,絕對是天子遷怒。
但是,從懿文太子離世後開始實行的殉葬制,卻一定是天子有目的的安排。
連祥瑞不讓人獻、道士自薦有長生之術都泰然地認為對方一定是騙子的天子,說他相信人死後有靈,帶上殉葬之人下葬能讓他在死後依然享受生前的生活,那簡直是笑話。
天子的目的歸目的,光是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祁元詢就覺得殉葬太過殘忍,實在不可行。
更不用說站在生産力解放的角度來看,大多數被殉葬的妃嫔、宮女年紀都不大,能夠創造的社會價值還很多。
還沒等祁元詢找個好時機上疏議這件事呢,天子本人就生病了。
其實這件事也可以理解。
自從有了光幕以後,不少人都被光幕的劇透弄得心驚膽顫。
縱然老爺子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別人生殺予奪,也架不住光幕劇透的時候,劇透了很多天家家事。
所以其實天子的情緒,也受到了光幕的引動,起伏比較大。
年輕人還好,但是上了年紀的人,比較忌諱的就有情緒大起大落。
老爺子已經六十九歲了,都說人活七十古來稀,這一回的病況特別嚴重。
光幕上是有提及過天子在哪一年去世的,按理來說,宣武三十一年之前,不應該出什麽大事才對。
但是,秦王的例子明晃晃就擺在這兒,誰說天子的壽命一定會像光幕上記載的那樣呢?
天子看得還是比較開的,畢竟皇太子有了,皇太孫也立了,就算他突然駕崩,也不用擔心國朝的穩定性會受到影響。
之前的廢太孫,天子是隔輩立的,自然一直擔心他難以掌控朝綱,但是如今的儲君是精明強幹的皇太子,天子在這方面需要操的心就比較少了。
祁元詢很緊張。
他并不希望天子在這個時候就駕鶴西去,相比于他的親爹皇太子來說,天子才是他更加強有力的後盾。
他不想和弟弟們傾力出演宮鬥奪嫡大戲啊!
聯想到某些歷史故事和相關資料,祁元詢覺得,讓天子有個挂念的事情,或許會有助于他熬過這次大病。
漢朝的時候,漢景帝病得自己都覺得撐不過去,已經向太子生母栗姬托孤的時候,被栗姬潑辣的那一通話一刺激,垂死病中驚坐起,硬生生熬過來,廢了太子,又立了幼子劉徹為儲君,又活了十幾年。
天子身體一向頗為硬朗,但也有生病的時候。前太孫被立為儲君的時候,天子也生過病,病得很迅速,但是病好的速度,也很迅速。
祁元詢覺得,人的意志力說不定能讓病情快點好起來。
所以在天子已經開始為後事做準備工作,明示、暗示後宮裏的嫔妃們準備殉葬的時候,祁元詢站出來和天子唱反調了。
天子明面上的理由自然是入葬之後沒有人伺候,實在寂寞,一定要讓宮女、嫔妃們殉葬下去陪他。
關于這一點,祁元詢只想說,爺爺您莫不是忘了孝慈皇後?
和您合棺合葬的,只有您的原配妻子孝慈皇後啊,讓其他人殉葬有什麽用?
當然,祁元詢是很能理解爺爺這麽做的理由的。
天子的後宮勢力實在是太複雜了。
天子不僅為自己的皇子們挑選了名門淑女作為配對,他自己也收納了不少的美貌名門女子為妃。
這些妃子、她們背後的家族勢力以及他們所誕育的子女,互相之間的關系盤根錯節,難以理清。
不管是原本的懿文太子一系的東宮還是如今的東宮一系,對上天子龐大繁雜的後宮,都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而且天子雖然下令婦寺不得幹政,但是被他下狠手懲治的多是宦官內侍,孝慈皇後、一些出身較高、受過良好的皇妃,都有機會時不時在天子面前進言一番。
如此一來,天子要讓自己的妃嫔殉葬,也是為了給儲君留個清靜、不需要多煩心的宮廷。
講得明白一點,就是天子替儲君把白臉唱了,惡名天子擔,儲君就算照做也不會有人敢議論他。
祁元詢當然知道,如果天子下令,讓他的妃嫔們全部殉葬,對他們家來說有多大的好處。
畢竟天子的妃嫔就是皇子的庶母、皇孫的庶祖母,就算彼此之間沒有什麽親情,一頂孝道的帽子壓下來,總會容易引人多嘴的。
不殉葬,那麽解決這個問題就非常的麻煩,讓他們殉葬,難題馬上就迎刃而解。
但是,祁元詢要的就是不走尋常路,破壞天子已經定好的計劃。
只有這樣才能刺激天子,讓他垂死病中驚坐起。
祁元詢拿着還沒上給天子的奏書默默撫胸:皇爺爺,我不是故意氣你的,你要知道,我這麽做都是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