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陳年舊恨 陰差陽錯遺愛子,陳年舊恨日……
鹿辭跟着他走上前去, 還沒來得及繼續問便聽姬無晝又道:“所謂‘探憶’就是探看要改的記憶,知曉其內容,以便造出的夢境将其覆蓋後能與前後記憶順利銜接。”
鹿辭點了點頭, 不知怎的,他總覺得此刻姬無晝不像是在帶他“見世面”,倒像是位老師傅在教授徒弟什麽絕學手藝。
榻上的婦人緊緊閉着雙眼,頭發花白面無血色, 看上去極為憔悴。
姬無晝将萬鈴法杖換到左手,立在鹿辭身邊道:“抓着。”
鹿辭依言握上法杖,姬無晝也未松手,轉頭道:“準備好了麽?”
鹿辭也不知有什麽可準備的,莫名被問得有些緊張,但還是佯作鎮定地點了點頭。
姬無晝輕笑, 轉回頭去時握着法杖的手卻順勢往下滑了幾寸, 堪堪觸上鹿辭的拇指, 安撫似的勾了勾。
片刻後, 被二人同握的萬鈴法杖杖柄未動,頂端寶塔似的一圈圈銀鈴卻圍着杖柄緩緩旋轉了起來。
随着轉動越來越快,叮鈴鈴的悅耳鈴聲逐漸緊密, 仿佛一顆丢進水中的石子,蕩漾起一圈圈人眼可見的音紋漣漪。
漣漪以法杖為中心, 一邊旋轉一邊向四周擴散開去, 在波及榻上婦人的身體時,如漩渦般從她體內引出一縷綿長的銀白光線,而後帶着那光線一并旋轉擴散,在屋內牆壁上編織出了一張鋪天蓋地的光網。
光網成型後,周遭目之所及的每一寸景物連同榻上的婦人都開始如水中倒影般扭曲顫動, 逐漸變形幻化,不消片刻便呈現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場景。
這場景依舊是一間卧房,但顯然已經不是他們方才身處的那一間。
眼前這間房狹小-逼仄,擺設十分簡陋,仿佛是窮苦人家的屋子。
牆邊榻上靠坐着年輕時的婦人,一位頭發花白的郎中正在榻旁為她診脈,年輕時的老爺沉默地站在一旁,神色略顯凝重。
榻邊不遠處還有一架破舊的木頭搖籃,面黃肌瘦的幼子坐在當中咿咿呀呀地搖着手裏的撥浪鼓。
鹿辭低頭看了看自己,又轉頭看向姬無晝,便發現他們二人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榻邊的三人似乎并沒有發現他們的存在。
Advertisement
姬無晝像是知道他在想什麽,解釋道:“這是她記憶中的場景,記憶裏的人看不見我們,也聽不見我們說話。”
鹿辭點了點頭,繼續看向那三人,便見那郎中恰在此時起身,沖年輕的老爺拱手笑道:“可喜可賀,貴夫人這是有喜了。”
不料此話一出,老爺和夫人的表情具是僵了一瞬,絲毫也看不出喜色,反而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老爺很快擠出了一絲尴尬的笑,從袖中掏出錢來塞給郎中,客氣道:“有勞。”
送走郎中後,老爺返回屋內在榻邊坐下,與夫人相顧無言片刻,輕嘆了一聲,牽起她的手道:“沒關系,總會有辦法的。”
夫人苦笑了一下,轉頭看向搖籃裏的幼子:“養這麽一個就已經快揭不開鍋了,哪還能有什麽辦法?”
老爺似乎還想說些什麽,但張了張嘴卻又閉上,垂眸沉默了下來。
夫人盯了他片刻,嘆了口氣,扭頭看向一旁道:“你先前說,孫掌櫃夫妻倆一直沒能有孩子,想要一個……”
“不行!”老爺急切打斷道,“真要給出去了,往後哪裏還能要得回來?”
夫人聞言似是來了脾氣,倏然扭回頭道:“要不回來又怎樣?總好過留在我們身邊活活餓死吧?”
老爺啞口無言,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地垂下了頭去。
夫人似是也覺得自己這話說得過分,放緩了語氣道:“哪個做娘的能舍得把自己親骨肉送出去?我也不舍得,但只要他能有吃有穿平平安安長大就比什麽都強,不舍得也得舍得。”
老爺無言反駁,但卻還是沒有松口,咬了咬牙拖延道:“等……生下來再說吧,我這幾月多尋幾份工,說不定……說不定到時候就養得起了。”
他這話說得很沒有底氣,但夫人卻并未戳穿,只點了點頭道:“好。”
場景淡化模糊,複又重現清晰。
數月流逝,仍在這間房中。
孩子已然出生,而家中依舊一貧如洗。
年輕的老爺抱着個小小的襁褓坐在床邊,低頭逗弄着襁褓中的嬰孩,随着嬰孩咯咯的笑聲,他臉上也忍不住露出了孩子似的歡喜。
剛生産不久的夫人躺在床上,偏頭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本是溫馨的場面,她卻顯得憂心忡忡。
轉頭看向床頂,她忍了又忍,卻還是狠狠心打破了這份溫情:“如今孫掌櫃夫人也懷上了,便是我們願意給,他們也未必願意要了。”
老爺的身子僵了僵,面上的笑意一點點褪了下去,像是下了什麽決心似的眨了眨眼道:“要不……我們別把他送人了。”
夫人大約已經聽多了這樣的話,蹙眉閉眼深吸了口氣:“你以為我想送?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我能好過?可我們——”
“我不是這意思,”老爺急切地将她打斷,猶豫不決地解釋道,“我的意思是……我們別把他送到別家了,把他……送去藏靈秘境吧?”
鹿辭倏然張大了雙眼,握着法杖的手微微一緊,連帶着心跳都加快了幾分。
藏靈秘境?
他們要将這孩子送去藏靈秘境?
眼前的記憶發生在二十八年前。
那年抵達秘境的嬰孩只有兩個,一個是童喪,另一個……正是他自己!
鹿辭下意識地轉頭望向了姬無晝,卻見他神色如常,對“藏靈秘境”四字絲毫沒有多餘的反應,仿佛那只是一個極其尋常的地名。
記憶仍在流轉。
鹿辭不及多想,眼前場景便已扭曲散去,幻化為月色下的一處靜谧河岸。
岸邊碎石灘上擱着一只小木盆,先前還堅定地要将孩子送走的夫人此時懷抱着襁褓跪坐在木盆邊無聲垂淚,年輕的老爺一手搭在她肩頭輕拍,另一手輕撫着那嬰孩的臉頰,亦是滿眼難舍。
“會回來的,”他強忍着哽咽,像是在安慰夫人,又像是在說服自己,“會回來的。”
做出決定是一回事,而要親手将孩子送走又是另一回事,縱有千般理智,也抵不過一句血濃于水。
許久之後,夫人終是松開了胳膊,任憑丈夫将孩子抱離懷中放入木盆,順着傾斜的碎石灘緩緩推入了河水。
木盆微微搖晃了幾下後逐漸趨于平穩,在月光下靜靜随着水流悄然遠去,遠去。
然而,就在它漂遠到快要看不清時,盆中嬰兒突然開始嚎啕大哭,發出了陣陣撕心裂肺的嬰啼。
嬰啼如劍,狠狠劃破了河岸的寂靜,聲聲貫耳,剜骨錐心。
夫人猝然起身想要追去,卻被丈夫一把拉住,然而骨肉分離之痛再也無法抑制,只得對着東去的流水,伴着遠去的嬰啼泣不成聲。
……
不知是不是天意作弄,僅在他們将孩子送走的第二年,這位老爺便機緣巧合地賺了筆小錢,而後用這筆錢起家做了買賣,之後一路順風順水財源廣進,不消幾年便已是賺得盆滿缽滿。
那一日,即将搬去城中新府宅的夫婦站在郊外這座曾經貧居多年的簡陋小院中,望着破舊的屋門久久出神。
身後栅欄外是未能裝多少東西的搬運馬車,總角之年的長子從車窗裏探出頭來嗲聲道:“爹,娘,我們還不走嗎?”
老爺回頭應了一聲,而後安撫似的拍了拍夫人後背道:“你放心,這間屋子我找人守着,兒子以後回來不會找不着新家的。”
夫人緩緩點了點頭,又留戀地看了幾眼,這才轉過身随着老爺向院外行去。
眼前場景再度變換。
馬車緩緩停在了一處闊氣府宅門前。
門楣高闊,上懸匾額。
在看清那鎏金的“童府”二字時,鹿辭先是下意識地松了口氣,複又狠狠揪起了心。
他是秘境裏唯一一個沒有木牌的孩子,從知道旁人的木牌意味着什麽時起,他便隐隐明白了自己的爹娘或許不像旁人的爹娘那般,希望自己将來尋回他們身邊。
既如此,那便不要也罷。
于是他從不去幻想爹娘的模樣,不去深思他們為何要将自己遺棄,從未動過重返人間大陸後要找到他們的念頭,更未做好會與他們相見的準備。
所以在看到匾額的一瞬,他着實松了口氣。
然而,這塊匾額卻也同時引出了另一事實——那嬰孩當真是童喪。
那個比自己晚到幾月,與自己從小一起長大,最後在秘境瘟疫中七竅流血在自己面前化為白骨的師弟,童喪。
一切都還歷歷在目。
這使得他剛松下的那口氣又緊緊将心窩糾纏包裹,勒得生疼。
這樣的感受已經許久未曾有過了。
或許悲歡苦樂都是活人才配擁有的體會,所以在他死去進入那片白茫茫的混沌之後,所有記憶和感情都被漫長到仿佛沒有盡頭的時間消磨淡化,淡化到他恍惚以為自己已然脫出紅塵,心如止水。
然而從重生的那一刻起,那些被時間蒙塵的記憶無論燦若春陽還是尖如寒刀,都仿佛被陣陣春雷震醒冬蟄的蝝蟻,從滿心枯草野花下破土而出,喚醒沉寂已久的心緒,令呼吸與痛都重新鮮活。
大抵,這便是活着的證據。
眼前場景仍在變換。
日月流轉,草長莺飛,童家夫婦在這座府宅裏生根發芽,看着長子一天天長大,也盼着次子有朝一日的歸來。
十八年,一日一月地悄然流逝。
就在他們以為漫長的翹首以盼終于要換得圓滿之時,一場鋪天蓋地的六月飛雪帶來了藏靈秘境覆滅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