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興起
弘治三年,夏,華山南三百裏。
“不過三年時間,此地就已如此繁華,華山不愧是名門大派,果然有一套!”有客商路過此處,見得此地比之以往更加繁華的景象,不由出聲感慨。
聽得前頭那個客商慨嘆,路邊的茶攤裏,便有人嗤笑一聲:“若是朝廷也免了其他門派的稅賦,再贈予不少田地,哪裏都能變得繁華起來,哪裏就算得上是華山的功勞了?”
只見這人一身江湖人士的打扮,縱然他的語氣不好,也沒人敢輕易惹事。
那前頭出言的行商神色讪讪,在茶攤上坐下之後,連囑咐小二替他将馬牽到陰涼處的聲音都細如蚊蚋。
等到那讓茶鋪裏一衆人大氣都不敢出的江湖人士走遠了之後,茶鋪裏頭,零零散散的客人們才敞開了膽子。
“呸,怪裏怪氣的,活像打翻了老陳醋的醋壇子!人家華山有能人,自己沒本事,沖我們橫什麽!”
“是極是極!”又有人附和道。
雖說武人橫行霸道,不能從實際行動上反抗,那言語批駁兩句也是可以的。
“雖說如此,只是京城裏的皇帝老子何以如此厚待華山,此等厚遇,怕是連舉人老爺、進士老爺都不如呢!”
俗話說得好,天高皇帝遠,那皇帝老子再怎麽可怕,在鄉鎮之地,自然還是缙紳仕宦的面子大。
大明文風鼎盛,科舉晉身之後,那舉人、進士之族便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些老爺們所有的免稅額度可實在是不少。
從前的華山腳下倒也繁榮,手中有着不少良田沃土,可是卻沒有多少人見過他們去繳納稅賦,再加上華山派一無道錄司下發的度牒,二無人有功名——說實在的,不少小老百姓都在心裏嘀咕,那些高來高去、飛檐走壁的武林中人,是不是連戶籍都沒有的黑戶!——免不了讓人嚼舌根。
朝廷有規定,有度牒的僧道才可免稅,所以什麽和尚道士不用服役、交稅,卻是漏了一個前提。
古往今來,得到正式承認的武林宗門,最為煊赫的乃是興旺了不知多少年的少林,以及在本朝備受推崇的武當,或者說,在建文之後備受推崇的武當。
自太宗朱棣興兵靖難以來,為塑造他乃是正統得位的形象,便宣傳靖難之時,有真武神庇佑,這位神仙自然就是武當山上真武宮內的大神,如今的天子都是太宗的子孫,誰敢否認太宗得位之正?于是武當的待遇便愈發隆厚,國朝以來長盛不衰。
武當、少林是朝廷欽賜良田沃土并免除稅賦力役的,毫不誇張的說,這兩個門派便是武林之中的地主豪門,其他的江湖門派,說白了,就是私自收費的“涉黑勢力”。雖然他們也給朝廷納稅,可是與他們實際收入比起來,實在是九牛一毛,做得出格的,譬如魔道的日月神教之類的教派,他們在外頭僞裝的暗樁、暗地裏的産業,假裝是升鬥小民,還都正常交稅,可是不做僞裝的那些,完全就是強&盜、惡賊。
華山派何德何能,竟能入了皇帝的眼,不但他們不計逃漏稅賦的前嫌,還賜予良田千頃,且華山方圓百裏之內,皆賜予華山“興建道宮”?
若是大明的文人,有這樣的産業實在不算稀奇,大明官員的俸祿乃是歷朝歷代裏最微薄的,所以人人都知曉那些面上兩袖清風的大人,實則沒幾個真正幹淨的。
雖然現在是弘治朝,還沒有出現幾十年後嘉靖首輔徐階一族,在家鄉占了幾十萬畝的地,鄉人只聞徐家、不知朝廷的事情,但是文人謀利的現象早已是盛行了。
一群人在茶鋪裏叽裏咕嚕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然而無論是有門路的門派還是官員,都曉得了皇帝這麽做的原因。
當今天子弘治帝,精于朝政,善于納谏,不近美色,勤儉節約,實在是少有的聖明天子。
只是天子的身體一貫不好,他那擔了武師傅名頭——實際在朝臣看來主要是給陛下調養身體——的教習唐不易,在讓陛下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件事上居功至偉,于是乎,朝臣們也不好對陛下厚賜恩人發難。
這畢竟是個武俠世界,和完全的歷史世界是不一樣的,江湖和武林在某種程度上是兩個世界,元末的時候,各江湖門派的駐地附近都算是他們所屬,俨然一個個國中之國的小皇帝。
如今大明已到中期,各個江湖門派不再受到來自朝廷的強有力壓制,死灰複燃,華山之前昌盛的時候,出格的事情不知道幹了多少,弘治帝的聖旨頂多算給了他們一個正式的名頭。
那華山得到的良田,是皇帝從自己的內帑發出來的,雖然國庫空虛的時候,皇帝的私人小金庫——也就是內帑——和公用的國庫也沒什麽區別,但是畢竟是皇帝自己出的錢,目的也是為了酬謝對皇帝身體調理的有功之人,誰要是在這件事上說嘴,就真的是邀名賣直,似忠實奸了。
朝廷的事情,知曉內情的人都懂得華山此番在朝廷官方待遇提升是因為什麽,但是升鬥小民和沒有門路的江湖門派,就只能看着華山的興旺發饞,背地裏發些議論了。
華山派在當今皇帝那裏有了臉面,江湖上的門派,除了真正不慕虛名或者少林、武當這種實力派,其餘的都很是眼紅,其中,就以立志要奪取華山五岳劍首之位的嵩山派為最。
擁有着主世界傳承不知多少年的武道體系的唐無易,在這種低武世界,真正是擁有碾壓的實力的。
在通過靈魂穿越擁有的身體提前修煉靈力——也就是進行氣海境修煉——并進行了種種實驗之後,唐無易在鍛體方面收獲頗多。
他對宮中的太監以及當初的太子——如今這位已經是皇帝了——進行的靈力震蕩鍛體實驗,在為保安全查證了出處的那些人眼中,有着另一種名頭——洗筋伐髓。
這可是這個世界武道傳說中武功精進到無上境界之後才能施展的,而且,因為洗筋伐髓對施為者的要求極高,一般這種高手,只會為親近之人——多為後裔血親——施展此術,以此改善他們的資質。
唐無易的鍛體法,自然也不能像個便宜貨一樣,誰來都給用,除了皇帝體驗過,也只有一個小太監真正體驗過,其餘的都只是他演示說明的時候用的“道具”而已。
洗筋伐髓比單純的鍛體法格調自然要高許多,唐無易也不會閑着沒事去澄清他們的誤會。
仰賴“洗筋伐髓”的福,在不知內情的人眼中,唐無易已經功參造化,幾可與武學大宗師張三豐比肩。
他從前輕松戰敗長青子的出手例子,也被認為是他深不可測的證明。
這時候,長青子便脫離了江湖人對巴蜀的門戶之見,被認可是江湖上難得的一流頂尖好手,劍道宗師了。
只是這名聲得來只是為了給唐無易做絆腳石的,不知道那據說回到青城派門派駐地後不久就氣死的長青子,得了這樣的“認可”,會不會再氣得活過來。
巴蜀之地的青城派,如今還處于青黃不接的時節,縱然先代掌門在外面的傳聞裏不知被編排成什麽樣,也只能關上門假作不知。
可是青城派沒反應,卻不代表所有的門派都不在意。
實際上,許多門派都很在意,很羨慕,很嫉妒。
宮中的事情沒那麽容易傳到外面去,尤其是這種和皇帝的身體有關的,只要宮中想要嚴密封鎖消息,外人就輕易得知不了,就算知道一些,也只是故意放出來的皮毛。
在許多門派看來,華山派的唐不易,不過是靠着內功之便、損耗自身的修為替皇帝保養,不知為何竟走了運、入了皇帝的眼,也因此提攜華山派也恢複了元氣。
華山派高層:你們随便傳,我們就笑笑不說話。
開玩笑,在京城待了幾年,唐無易可不是僅僅做了為皇帝調養身體這一件事呢!
皇室珍藏中,珍本善本無數,道經也為數不少。
即便是唐無易第一世那科技發達的世界,書籍的價格也不便宜——或許校園中的課本、作業本之類的價格會好一些,但是那都是成批量制作、販賣的,如果沒有印刷數量保底,即便是最普通的課本,它的價值所對應的價格也是不低的——有點年頭的古書,都是價值千金的,甚至根本就有價無市。即便只是這些古書的影印本或者純抄錄內容的整編本,因為書中的內容價值不菲,價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而唐無易如今所在的主世界仙武大唐,雕版印刷如同歷史上是已經出現了,但是什麽道經、古籍,依然是數量稀少,畢竟這類珍惜的東西連手抄本都不一定有,都是某些勢力或者某些權貴的私藏,而且除非是世家大族,否則的話,少有人家能藏有大量書籍。
能夠擁有在皇室珍藏中肆意汲取知識的機遇,其幸運程度,堪比武俠小說中主角跳崖不死還得到了神功秘籍,此後無敵于天下。
要知道,除非是直系皇族——尋常藩王就不要想着進京、翻閱藏書這種事了——否則的話,只有翰林院的官員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書籍,而這些翰林院的官員們翻閱藏書也不是毫無限制的。
唐無易是得了皇帝親手給的手書,不受限制地翻閱,再加上系統擁有收錄功能——雖然不能直接提供,但是一個能夠穿越世界的系統連收錄已經被找到了的書籍內容的功能都沒有的話,就枉稱是高科技了——才能将所有的書籍都在系統裏面收藏了起來,以後可以再慢慢翻閱。
說起來,京城一行,解決了不少問題,唐無易心滿意足之餘,也在思考自己後續該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