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目的
這一世,作為一個華山派的門人,通過朝廷為衰落後的華山派争取了足夠的利益,華山派複興可期,對于唐無易來說,他對華山派的責任已經盡到位了。
畢竟說得難聽一點,掌門是岳不群,又不是他唐不易。
可是,真的只做到這個程度就好了嗎?
唐無易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傍身武技,也就是完善自己的護道之術,同時開始探索創造自己的功法的第一步。
無論是探索氣海境的修煉功法,還是完善鍛體境功法的不足之處,都是為了将自己的根基鑄就得更完美。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單純的閉門造車是不可行的。
唐無易為什麽在帶着系統穿越到大唐主世界之後,等了那麽多年才穿越?
還不是因為他早就為自己規劃好了未來道路!
他所做的每件大事都是有目的性的,如果有一件事他能夠有機會做到最好,為什麽要退而求其次呢?
發展華山派,或許一開始是為了報答華山派這些年對他的養育之恩,但是要說唐無易沒有一點自己的心思,那是絕不可能的。
在武林之中,所謂的名分,在沒有掌握絕對實力的情況下,比一般人想象的還要重要。
華山作為武林有數的名門正派,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天然就占據着優勢。
唐無易如果想要借助華山做成某些事情,那比他自己獨身一人要簡單得多。
在這個江湖之中,想要成立一個門派,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資質優越的弟子,豐富的資源供應,再加上成體系的武學教導,這才能讓一個門派長盛不衰地存在下去。
而一個名門大派,就是比一般的門派更強更好的存在,名門大派中有着出名的功法,有比一般的散修或者小門小戶更好的教導體系,有着更好的資源供應。
而且其中的功法,大部分都是一脈相承,在達到相應的要求之後便能無縫銜接或者成功轉修,不必再像求道無門的小門派或者散修一樣,要苦苦追尋能讓他們突破的秘籍。
傳承自當年的全真七子之一郝大通的華山派,功法正統,威力不俗,祖師遺贈豐厚,便是這個世界武道天花板的先天境,都有功法能夠觸及到,雖然不比武當和少林,但也是無可争議的巨無霸門派。
一個好的門派,吸引力自然會比一般的門派大得多,弟子素質也會更加的好。
就像做某些實驗,基數越大,樣本越多,調查數據也就越完備,最終的成果越接近完美。
唐無易若是想要實驗功法,将自己所創的武功的不足之處都找出來,有什麽比擁有諸多觀察樣本還要好的呢?
唐無易是魂穿,對他來說,他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實驗對象,但是,總不能什麽東西都往自己身上招呼吧?
将他的武道設想改頭換面傳播出去,發現其中的不足——畢竟以他修煉的年齡來說,他在武道方面還只是個蹒跚學步的小嬰兒,雖然依靠系統外挂,能将主世界無數天驕被困住的自創武道這一步提前許多個境界開始,但是經驗不足就是經驗不足,沒有什麽好辯解的,更加不能自滿——簡直就是個天才設想。
當然,唐無易想要時時觀察、及時知曉他人的修煉進展與問題,當然就得在自家門派裏開始實驗。
他對華山派當然是有香火情的,雖然是實驗,但也并不是在坑人。
這個世界的靈氣已經逐漸枯竭,相當于已經到了末法之世,對于這個世界的武者來說,內力的修煉會愈發艱難起來。
而唐無易目前開創的功法之基,主要是更加完美、更适合他的鍛體之法,以及在氣海境有效鍛體的嘗試,傳揚功法,唐無易會有好處,但是那些鍛體的弟子,也會更容易吸納靈氣,這其實是個雙全之法。
弘治七年,八月,華山,長空棧道。
華山號稱西岳,居于華夏五岳之一,自然是頗為雄奇險峻的,而這長空棧道之所在,更是險惡無比。
長空棧道雖是能供人行走的路,但這乃是華山派的先輩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來的。
若是在最初的那個沒有武道的藍星世界,唐無易還是知道這條棧道的作用的,畢竟這可是華山派的名勝,但是在這個世界,武功是真的存在的,那最初修建棧道的華山先輩目的究竟與藍星世界記載中一不一樣,那就不一定了。
雖然修建長空棧道的目的已經被忘卻,但是這并不妨礙華山的門人開發這條棧道的多種用法。
“爾等入門已有三載,能否成為我華山的內門弟子,甚至成為長老親傳,便只看今日的試煉能否通過了!”
朝着那些個半大少年宣布試煉開始之後,叢不棄便使輕功快速過了長空棧道,在另一頭等着門內這些新弟子過來。
叢不棄站定後,便和早已等在那頭的言不匆一道看着棧道對面的新弟子。
“不匆師弟”,作為劍宗門人的叢不棄,倒比言不匆這個氣宗弟子更看不下去,“不易師兄定下的考驗,是否太難了些?”
要知道,自從華山照着唐不易提出的設想将新收弟子悉數定為外門,除非天資蓋世之輩才能得到另眼相看,否則便需通過考驗之後,華山派從當初大變之後新招收的弟子,便再無一個內門弟子出現!
言不匆也是當初華山大變的時候,和唐不易一同下山完成任務的氣宗弟子之一,對這位師兄一向是欽佩得緊,對于這似乎有些難的考驗,也只當是師兄為了精益求精。
于是他道:“不棄師兄,我倒覺得,不易師兄的考驗正是恰到好處。雖說定下規則的人是不易師兄,但是實際考核的時候,不易師兄也說了,通過的标準并不固定,我等便宜行事即可。若是我等認為這群外門弟子有能力,便是這棧道沒走通,也無妨,若是沒得到我等認可,縱然過了這第一關,也成不了內門弟子。”
叢不棄聞言,也點了點頭,只是仍感嘆了一句:“讓這群入門三年,修行內功還未滿三月的小輩們過長空棧道,到底還是難了些。”
另一頭的新弟子們,因着叢不棄宣布了之後并未強行指定人通過,因此都還畏縮不前。
他們畏縮的原因,其實同叢不棄的感嘆是同一件事。
唐無易傳播自己的功法,自然需要一個理由,雖然他現在是華山派名滿天下的千機劍,但是自己天賦好和會教徒弟是兩碼事。
新弟子畢竟關系到華山的傳承,全讓唐無易一個人教導是不現實的。
所以他将功法傳給了剛接觸武道的新弟子,并不讓他們先修煉內力,而是先修煉這套煉體的功法。
因着少林這樣的門派,也有新弟子入門先挑水劈柴,磨練幾年之後再修煉的規矩在,且內力修煉本就不是越早越好,須得讓人的身體再發育得好些,才有足夠的能量來煉精化氣,唐無易這想法才能施行。
不過能順利地實行三年,甚至在這三年中沒有一個新的內門弟子出現也沒廢止,當然是因為華山的掌權者們注意到了煉體法的好處。
雖然小輩們只是修行了不足三月的內功,但是因為煉體法的存在,他們的內力修為相當于尋常門派弟子修煉一年的程度。
這還是因為華山的功法最是中正平和,不重進度,若是放到日月神教之類的地方,配上本就以進境奇快——當然,後遺症也大——見長的功法,三年煉體耗費的時間早就找補回來了!
在大唐主世界,煉體境與氣海境是分成兩個境界的,雖然在開始內功修煉之後也依然能煉體,但是與單純的煉體境相比,效果何止是一降千裏,已經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
而唐無易不僅想要在煉體境就鑄就無上根基,甚至想要在開始內力修煉之後,也依然能夠在煉體方面有所進益。
境界低微的時候,看到的東西和境界高了以後是不一樣的,可能唐無易在煉體境的時候看來是完美的煉體,等到境界高了的時候,就會發現大缺漏,擁有了系統還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他怎麽會甘心呢?
不過縱然唐無易如今為自己查漏補缺所創的功法相對于這個世界來說再怎麽精妙絕倫,對于這群面臨入內門考驗的小輩來說,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門內還沒有教他們輕功。
華山基礎劍法倒是比內功教的早點,這三年來,他們是煉體、練劍兩不誤,但是,在這南峰東側的萬仞絕壁上穿過棧道,就算他們是練武的,但是沒有輕功做保障,讓他們過去,他們是真的心很虛啊!
他們是來練武的,可不是來玩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