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引見
明清兩代,若論佛道的總體實力,自然是不如前代興盛的。
全真教自當初的七子各自立下傳承以來,支派愈加繁多,而總體實力,卻不如往常。
若是正史世界,自大明建國之後,皇帝重正一而輕全真——畢竟全真教在元初時代與蒙古朝廷合作無間,風光無限,末代掌教更是舉全真全教之力保元順帝安危,那到了大明朝,自然也要有被拉清單的準備——但是這裏是武俠世界啊,當初的全真教,也為漢人流過血,也為漢人出過力,甚至在蒙古露出真面目後一直奮鬥在抗擊蒙古的戰線上,所以在大明朝的境況要比正史上好上不少。
而張三豐的武當派,論及派系,是屬于全真一脈而不是正一一脈的,他們也算是全真比較興盛的支系。
傳承自丘處機的全真龍門派是全真各支脈裏發展最好的,已經幾乎脫離道士行列的華山派找上門去敘香火情,人家便也給指了個明路。
都是全真七子傳承下來的道統,是自家人,他們也不坑人,朝廷那邊,能替華山引見的,自然會出力,可是華山畢竟是武林門派,和他們純當道士的,已經不是一路人了。
張三豐雖不是純粹的自家人,但是教派規矩在那裏,只要當了道士,從了哪方的規矩,便是哪脈的,有記載,張三豐自己是承認屬于全真道士的,在道錄司的檔案裏,武當可與正一扯不上什麽關系!
他們真要有什麽大麻煩,倒不如去找武當,他們其他幾脈也會從中說項的。
為表鄭重所以親自出動的岳不群當即就呵呵了,真要這麽簡單就好了,可是他們華山不願就此放棄武功,純做道士,但只要在江湖上有利益糾葛,什麽同為全真的情誼,什麽正道魁首的氣度,都是扯淡!
回了華山,岳不群召集同門,在議事堂裏無奈地将情況說明了。
悲觀一點想,聯系朝廷,獲得支持,再光複華山的路,算是堵死了。
唐無易卻不這麽認為。
他在第一世的時候看的書多,歷史書籍看了不少,修煉武道之後,記憶裏的東西總是能回憶起來的。
這雖然是個武俠世界,但是朝廷方面,走向還是和歷史一樣的。
如今正值成化帝在位,這位的太子朱佑樘,就是未來的弘治帝。
甭管現在在萬貴妃放開對皇帝子嗣的控制再加上狂吹枕頭風後,牆頭草們對太子儲位的穩固有多悲觀,未來的皇帝,依舊是朱佑樘,這是鐵板釘釘,絕對錯不了的。
弘治帝頗得士林贊譽,但是不代表道士在他身邊真的一點出路讀沒有。
孝宗弘治帝因幼年際遇再加上過于勤政,一直身體不好,晚年寄希望于佛道,能夠改善他的體質,說得再明白點,哪個皇帝沒做過長生不老的夢呢?
本來成化帝也是個很好的突破口,但是按照華山如今的景象,真要在朝廷那邊取得皇帝的信任,混出頭,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到時候,成化帝都要涼了!
現在去太子身邊露個臉,過個幾年,等到這位登基,華山要得到什麽幫助,還不是輕而易舉的?
華山要複興,要等下一輩長成,五年十年的,絕對等得起!
唐無易是這麽想的,隐瞞了他自己從歷史上知曉的內容,只從現在的消息分析,還是成功說服了同門。
龍門派那邊給的幫助是要接受的,而武當山那邊的聯絡,倒也不能錯過。
擊敗長青子,被視為整個華山不字輩最傑出的子弟之一的千機劍唐不易大俠,如今準備去聯絡武當山,正經要通過他們,從朝廷那裏獲取好處了,事情要傳出去,雖不至于被貶為朝廷鷹犬,但名聲估計也不會太好聽。
聯絡武當這件事,還得讓如今隐隐是全真各脈龍頭的龍門派去做,華山派徑直上門,那就低了人家不只一頭了。
龍門派那邊很有效率,看得出來那邊很講情誼——或者也和華山要做的這件事不難,且對全真有好處有關——過了不久,便來函告知一切俱已安排妥當,只等唐無易只需持拜帖上門便是。
正是冬日嚴寒的時候,唐無易裹在白領黑邊裘衣裏,駕着黃骠馬,到達了武當。
他出門的時候天氣還不似現在嚴寒,衣服都是路上添置的——得虧門派裏為了他這次出門在外不受累,多撥了好些銀錢——行了許久的路,馬都累瘦了。
将拜帖遞給了小道童,便有人來接引唐無易,不過不是什麽年輕人,而是一個蓄着長須的中年道士。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有不易少俠在,華山真是後繼有人!”
“哪裏哪裏,一虛道長才是值得晚輩效仿的老前輩,還望日後,多多提點!”
互相自我介紹了之後,唐無易與一虛就開始了沒有營養的商業互吹。
有着戰敗長青子的名頭在,一虛與唐無易互相交流了對武道的見解,便不再考察,而是準備一同上京了。
唐無易這次來武當山,一來是拜山門,二來,則是要與接待他的一虛一起去往京城。
武當畢竟是武林之中僅次于少林的門派,再者祖師三豐真人相當長壽,因此京中的貴人想要習武健體的時候,多是來武當請人的。
唐無易和華山現在也要去朝廷那邊拉關系,就相當于搶了武當的生意,故而需要龍門派出面交涉,讓武當高擡貴手,這也是之前龍門派的掌教說的讓武當給予的幫助。
華山現在的狀況,武當也是知道的,雖然不知道他們怎麽昏了頭不安頓好內務,反倒要往京中聯絡、與朝廷靠攏,但是人家只說請武當幫忙把人帶到京中,一同引見給貴人,其他事情,都已經處理好了,那武當也不好意思不幫這個舉手之勞。
一虛乃是武當虛字輩的弟子,此去是要接替京中的師兄,去宮中教授些養身健體的功夫。
武當的招牌響亮,因而唐無易這個華山弟子,便需要武當來替他做個貴人面前的擔保人。
若說強身健體的功夫,武當确确實實無人能及,君不見,他第一世那麽多廣場上鍛煉健身的老大爺、老大媽,練的都是太極嗎?
相比之下,華山就沒有什麽亮點了。
武當不介意幫這個小忙,或許也有不認為華山能超過他們的緣故在。
除非華山能狠得下心來把自家弟子修煉的呼吸法、內功獻上去——還得先排除貴人長時間沒産生氣感一氣之下不練了的情況發生——否則的話,想要超過武當,确實是在癡人說夢。
可是,華山沒有,不代表唐無易沒有啊!
這也是他為什麽請纓上京的一個理由。
另一個理由,則是皇室藏書充裕,各種珍本善本都能找得到,武道修煉,能從許多古籍中找到線索、補充自身,唐無易若是能得到皇家藏書的助力,絕對比在華山派教授弟子,進步要多得多!
成化帝的身體也不算太好,無論是煉丹的道士還是他們這些習武的道士,到了皇宮,要服務的首先是皇帝。
唐無易的目标卻直白得多,他要靠近的,首要是皇太子。
萬貴妃自從自己的兒子夭折,皇帝在冷宮中尋回了一個已經長成且明顯受到教育與她不對付的皇太子之後,心理就愈發扭曲,所以朱祐樘雖然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但是舒心程度嘛,卻未必。
他出閣讀書之後,又相當勤勉,所以身體并不算太好。
從賣相上來說,唐無易和一虛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所以在他偶爾幫助太子調理身體、并通過潛意識暗示、讓太子身邊的太監替他說說好話等一系列手段之後,他成功地被皇帝專門安排給了太子。
要顯出本事來,最好是下猛藥。
沒到太子身邊的時候,唐無易還是循序漸進的,能與朱祐樘有更多的接觸之後,他就要“顯顯本事”了。
他所在的大唐主世界,先天之下,根基第一,首在肉身。
肉身的修煉就是鍛體七境,通過對皮、肉、筋、骨、髒、髓、血的修煉、改造,鑄就無上根基。
鍛體七境,一境更比一境難,鍛體,對自己越狠,效果越好,即便是在主世界,天地靈氣滋養過的肉身都不一定能撐得下去。
七年之內能将鍛體境修煉成功的那是天才,十年之內修煉成功的那都是優秀的人才,剩下的,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耗費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才突破鍛體境的人比比皆是,更不用說,還有許多連鍛體境都無法突破的人了。
若是讓這個世界身嬌體弱的人來鍛體,幾十年都不一定有成效。
但是,換而言之,這就意味着一旦成功,效果是非常好的。
讓太子自己修煉是不太容易做到的,這些貴人練練呼吸法就夠了,動拳腳就已經是難得了,所以,鍛體這個過程,得唐無易幫忙來。
如果是正經修煉武道的,這就是從根基開始就廢了,但是,這不是一國儲君嘛,人家的未來就不在武道方面,這就沒關系了。
太子身嬌肉貴,所以在唐無易幫他“用內力築基”之前,還要有人做實驗。
鍛體七境,每一境都能排出體內的污漬,所以當唐無易采用主世界鍛體的理念,配合自己在這個世界修煉內力之後創出的“叩虛化玉法”開始實操之後,效果是相當驚人的。
這其實有點不厚道,畢竟他這是用別人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功法猜想,然而唐無易想了想,他又不是主動抓的小白鼠,又沒有存害人之心,況且,武人實驗功法的事,怎麽能叫事呢?武人實驗功法,那不叫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