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迷茫
衛崇榮苦惱地悶在屋裏寫功課,越寫越煩躁,若不是不想讓衛昭看了失望,他真是一個字也不想寫,讀書實在是件叫人頭痛的事。
衛崇榮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已經在很努力地讀書了,殊不知,衛昭對他的表現其實并不滿意。
因為先生說了,小王爺腦子靈活,學東西特別快,說是過目不忘絕不過分,可他就是不上心,他教什麽他聽什麽,他讓寫什麽他就寫什麽,完全沒有過心。
這樣學下去,他就是把諸家經典牢記于心、倒背如流,也跟沒學沒什麽區別。
聽過先生的話,衛昭陷入沉思,他發現自己有點搞不懂兒子的想法了。
誠然,衛昭小時候也是個不愛讀書的,可他是因為貪玩,有機會就想辦法逃課,還讓顧毓幫自己寫功課,哪像衛崇榮這樣,聽課貌似認真,功課從不敷衍,卻是一點心思都不肯花。
真要不喜歡讀書,他不該跟他鬧嗎?就像他在衛崇榮這個年齡的時候,也是死活不肯去宮學的,還是衛明連哄帶騙,才把他诓了去。
衛昭面前的桌案上,攤開擺着衛崇榮最近幾日寫的功課,看着兒子稚嫩卻又認真的筆跡,衛昭的眉頭越蹙越緊。
“爹爹,你的藥來了。”很快,衛昭的思緒就被身後傳來的清亮的童音打斷了,衛崇榮跟着端着托盤的綠衣,走進衛昭的書房。
衛昭示意綠衣把藥碗放在桌上,他待會兒再喝。綠衣颔首應是,放下藥碗告退了。
衛昭不急着喝藥,反而把衛崇榮拉到身邊,問道:“功課都寫好了?有空到處亂竄了?”
衛崇榮點點頭,得意道:“我都寫好了,爹爹要檢查嗎?”就是因為衛昭要看,他才會寫得那樣認真。
衛昭不置可否,又問道:“先生講的內容,你可都明白了?”面對這樣的兒子,他感覺有點無力。
衛崇榮再次點頭,肯定道:“明白啊,爹爹不信可以抽問。”他上輩子讀書再少,也不至于連小孩子啓蒙的內容都要反複誦讀才能記住,随便看看不就行了。
衛昭并未提問,只是盯着兒子看了片刻。衛崇榮被他看得心裏發毛,伸手摸了摸桌上的藥碗,遂把話題岔開:“爹爹,藥快涼了,你快把它喝了。”
從宮裏搬出來,衛昭有段時間沒喝藥了,但是看過端木先生之後,又恢複到原來的每日湯藥不斷。衛崇榮怕他喝得不耐煩,不時過來監督下,免得衛昭心情不好,順手把藥給倒了。
Advertisement
衛崇榮問過好幾次,衛昭都是打哈哈把話帶過去,從不告訴他自己的身體狀況。衛崇榮無奈,只得暗地裏仔細觀察,好在衛昭的臉色看着,比前些日子是好看了不少,讓人心下稍安。
衛昭瞥了衛崇榮一眼,端起藥碗一飲而盡,繼而問他:“榮兒,你是不是覺得先生講課沒意思,所以才不愛聽?”不喜歡不要緊,總得有個原因啊。
衛崇榮抿唇,一時間卻不說話。的确,他一直覺得讀書很沒意思,可這不是先生的問題,而是他接觸中原文化的時間,實在是有些偏遲了,認同感不足。
扶餘迄今沒有文字,前世的衛崇榮在扶餘生活了十年,初到渝京的時候不要說認字,根本就是漢話都不會說,跟人交流也很困難,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學說話比較簡單,周圍人都是講的漢話,衛崇榮聽得多了,慢慢也就會說了,雖然腔調有些古怪,還被衛陽嘲笑過。
學認字就麻煩了,衛夙見都不想見到衛崇榮,哪裏還會記得安排他去讀書,要不是跟着衛陽和君華在宮學旁聽了兩年,說不定他一直不識字都有可能。
衛崇榮從未學過百家經典,也不認為自己學了能派上用場。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旁人讀書習武,都是奔着前程去的,可他呢,學來能有什麽用。
衛家并不禁止皇子皇孫入朝,前提是你有足夠的才能和忠誠。無論文武,是否有才都是極好判斷的,可是忠誠,那就只有坐在龍椅上的那位說了算了。
衛崇榮是赫連濯的兒子,而赫連濯,他是扶餘的大君,不管衛昭承認與否,這個标簽都是貼在衛崇榮身上的,撕也撕不掉。
無論是如今的衛夙,還是日後的衛明和衛萱,衛崇榮都不認為,他們會給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看在衛昭的面子上,保他一生榮華富貴,就算是很厚道了。再則說,他也沒有衛昭那樣的抱負,只要衛昭好好的,一生順遂,他對前程仕途,并無期待。
有着這樣的想法,衛崇榮讀書能用心才怪,肯定是得過且過,可他不敢說出來,只得裝傻道:“爹爹,不是先生講得不好,而是我不明白,那些東西學了有什麽用?”
衛昭沒想到兒子會問出這樣的問題,稍微愣了愣,随即笑問道:“榮兒,你知道麽?我以前也問過皇兄這個問題……”
“哦?”衛崇榮驚訝地應了聲,接着問道:“伯父怎麽跟你說的?”原來,不愛讀書的,不止他一個人。
衛昭笑而不答,見衛崇榮不高興地鼓起了臉,才抱起他說道:“爹爹帶你去博望苑,你親自去問伯父豈不更好?”
衛崇榮想了想,歪着腦袋問道:“三哥會不會在博望苑,要是他在的話,我就不去了。”
衛昭笑着搖頭:“茂兒在宮學讀書,沒空出來的。”見衛崇榮面上一喜,又逗他道:“榮兒不喜歡茂兒?還是怕了他?”
“我不喜歡他,不過也不怕他。”衛崇榮說着把腦袋埋在衛昭肩上,小聲道:“三哥不喜歡我和爹爹,如果他說了爹爹的壞話,我會忍不住想打他,但是伯父對我們很好,大哥和姐姐也很好,我把三哥打了,爹爹在伯父面前會很為難的,所以我還是不要見到三哥比較好。”
衛昭聞言怔住,半晌不語。他和衛明兄友弟恭、親密無間,卻沒有辦法保證,他們的兒子,也有同樣深厚的情誼。
翌日,衛昭帶着衛崇榮來到位于城南的博望苑。果然,衛萱等人都不在,衛明看到衛崇榮喜歡得很,抱在懷裏不撒手,直誇他聰明可愛,比衛茂強多了,誇得衛崇榮都不好意思了。
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博望苑,衛崇榮由衷地發出感嘆,祖父對伯父的寵愛程度,遠不止人們看到的那些。
旁的不說,單是給兒子修博望苑,讓他随意結交天下名士的态度,就不是一般皇帝能有的,這是何等的信任啊。
博望苑中高人衆多,各家學派的都有,讨論問題非常熱烈。衛崇榮在旁邊聽了會兒,覺得比先生講課有趣多了,不由聽得津津有味。
衛昭趁機向兄長抱怨,兒子不愛讀書,衛明敲敲他的額頭,說他也不愛讀書,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衛昭抵死不認,說自己明明就很刻苦認真。衛明笑而不語,除了練武,衛昭什麽時候刻苦過、認真過,不過衛崇榮在場,他也不好多說什麽,免得折了衛昭的面子。
見衛崇榮雙手撐着下巴,認真地聽着那些他應該聽不懂的治國之策,衛明建議道:“阿昭,過了年就讓榮兒進宮學,茂兒他們都在那裏,多幾個小夥伴他說不定就有興趣了。”
衛昭點頭,說自己想過這件事,就怕衛夙不肯。衛明說他來安排,衛昭又擔心衛夙看到衛崇榮不高興。
衛明正色道:“阿昭,依我看來,榮兒的性格很對父皇的胃口,你該讓他們多接觸,老不見面,父皇對榮兒,只怕更有成見。”
衛昭皺眉思索了片刻,不确定地道:“皇兄,你确定父皇見到榮兒不會更加厭惡?”那一半的扶餘血統,在衛夙看來,簡直就是衛崇榮的原罪。
衛明不假思索便答道:“無論如何,榮兒總是父皇的孫兒,再不喜歡也就是不願見他,還能對他如何,總之不會比現在更差的。”
衛昭聞言默默點頭,良久方重新開口:“父皇即将巡幸上林,召我伴駕,我卻尚未想好,是否要帶榮兒同行。”
聽到衛昭這樣說,衛明毫不遲疑地道:“自然是要帶的,此事何需猶豫。”皇帝年邁,越發不喜皇宮拘束,每年少說有半年時間是在上林苑度過,朝中政事全是太子定奪。
對衛明而言,太子監國固然是好事,可皇帝巡游,素來不帶皇後,也不帶東宮皇孫,他要處理朝政,更不可能前行,父子間的交流只能通過書信,比起在宮中每日相見,到底疏遠不少。
前些年,雲妃寵冠六宮,皇帝走到哪裏,她和五皇子衛時就跟到哪裏,兼之姬家式微,李伉顯赫,朝野上下不是沒有流言蜚語傳出。如今,李伉戰死,雲妃病故,衛時在皇帝跟前,也不複先前的得寵,可衛夙身邊,又有更年輕的趙姬、燕從侍等人了。衛明雖不至于擔心,他們會威脅到皇後的位置,可皇帝身旁沒有親近自己的人,始終不是好事。
再說衛昭,他回京小半年了,先是在宮裏窩着,開府後更是閉門不出,身上也沒任何差事,不免讓人揣測,這位被俘多年的四皇子,是否早已失了聖心。
衛夙此番游幸,竟然召了衛昭伴駕,對東宮和秦王府來說,都是絕對的好事。至于衛崇榮,他到底是衛昭的兒子,皇帝既然讓他上了玉碟,就是承認了他的身份,再差也不過是如此了。
衛昭思忖片刻,颔首道:“皇兄說得對,是我想得太多了。”
“爹爹,你在想什麽?”衛崇榮聽了會兒學者們的辯論,似懂非懂,就不再聽了,想來問問衛明,正好趕上衛昭的後半截話。
衛昭抱起迎面撲來的衛崇榮,笑道:“你皇祖父過幾日要去上林苑巡幸,召了爹爹伴駕。上林地勢開闊,風光優美,爹爹打算帶你一起去玩。”他的兒子這般可愛,父皇見了沒道理不喜歡的。
豈料衛崇榮聽到“上林苑”三個字,臉色刷地就變了,陣青陣白,似是驚懼不安,還在衛昭懷中扭來扭去,把他抱得更緊了些。
衛昭不明白他的意思,不解道:“榮兒,你怎麽了?不想跟着爹爹去玩麽?”這不符合他兒子的性格啊。
衛明也看出了衛崇榮的不對勁,握着他的胖爪子安慰道:“榮兒是怕皇祖父不喜歡你嗎?不要擔心,有你爹爹在呢,不會有事的。”
其實,衛崇榮只是想到骀蕩宮便是位于上林苑,一時有些失神,害怕倒不至于。此時醒過神來,忙問道:“爹爹,到了上林苑是不是可以狩獵?”
不等衛昭回答,衛明便驚嘆道:“榮兒喜歡狩獵?”
衛崇榮連連點頭:“喜歡,我還自己打過獵物呢。”
“如此甚好。”衛明滿意地笑笑,轉而對衛昭道:“父皇素來喜歡兒孫尚武,榮兒小小年紀,就能自己射獵,他見了必然歡喜。”
有人表揚兒子,衛昭心裏是得意的,嘴上卻道:“皇兄,你別聽榮兒吹牛,那些山雞、野兔,都是侍衛幫他趕到面前的,不然你以為他能打到,再說這是冬日,誰會去打獵啊。”
衛明毫不在意,依舊贊道:“有侍衛幫忙也很厲害了,榮兒還不到五歲,你對他不要太嚴苛了。我家小的兩個,現在都還拉不開弓,明年春日的狩獵,估計要被榮兒笑話了。”
衛崇榮扁扁嘴,不說話,他才不會笑話衛蘭和衛茂呢,只要他們不來招惹他,他就謝天謝地了。
說過巡幸和狩獵的事,衛明又問衛崇榮:“榮兒,我聽阿昭說,你問他讀書有何用,可有這回事?”
衛崇榮并不否認,反而問道:“伯父,爹爹跟我說,他也問過你這個問題,可他不肯告訴我,你對他說了什麽。”
衛明從衛昭手上接過衛崇榮,笑問道:“伯父跟爹爹說了什麽不重要,伯父先問你啊,長大了想做什麽?”
衛崇榮怔住了,他要做什麽呢,好像什麽也不想做。硬要說的話,他想阻止巫蠱之禍的發生,可是這話,能是給衛明說的嗎,顯然不能。
“榮兒不知道麽?”衛明并不驚訝衛崇榮的反應,接着說道:“你爹爹告訴我,他要做昭陽侯那樣的大英雄。”
原來如此……
以君臨為人生目标,像是衛昭會做出的事情,而他确實也是這樣做的。
可他不想做君臨,也不想做衛昭,為大衍而戰什麽的,對他來說毫無吸引力,衛崇榮甚至不覺得自己是大衍人。
衛明見衛崇榮不說話,繼續道:“沒想好不要緊,榮兒可以慢慢想,想好了再做也不遲。可不管你要做什麽,讀書都是有用的,等你想好了再去讀,豈不晚了,一邊讀一邊想也是可以的。”
廣撒網,多斂魚,擇優而從之。衛崇榮的腦子裏,突然冒出了君華說過的這句話,既然不知道要做什麽,那就什麽都學好了,技多不壓身,興許哪天他就有想做的事情了呢。
作者有話要說:
人物關系(皇家部分):
皇帝:衛夙
皇後:姬婉
大公主:元康公主
大驸馬:宜春侯謝柏
兒女:謝秀、謝秋、謝香
三公主:遂寧公主(已故)
五公主:高昌公主(和親烏孫)
皇太子:衛明
太子內君:君非離
兒女:衛萱、衛蔻、衛蘭、衛茂
四皇子:秦王衛昭
兒子:衛崇榮
欣貴妃:上官翎(已故)
七公主:萬春公主
二皇子:鄭王衛旭(已故)
鄭王妃:上官婵娟
令侍君:桂至(失寵多年)
三皇子:魯王衛曉
魯王內君:孫野
兒子:衛若
雲妃:李氏(已故)
五皇子:衛時(尚未封王)
趙姬
六皇子:衛陽(尚未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