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名字
衛夙想得太過入神,衛明在他面前重複了兩次請安的話,他都沒有聽到。衛明無可奈何,只得高聲道:“兒臣叩見父皇。”他不想提醒衛夙,他的折子拿反了。
衛夙回過神,随手把折子往禦案上一扔,招呼道:“太子來了,又是來勸朕的?”衛明的心思,他還能不知道,肯定是來幫衛昭說話的,衛昭能有今日的任性,他這個兄長當居首功。
衛明稍作猶豫,還是把心裏的話說了出來,他勸衛夙改變主意,認了伊殷,衛昭牽挂孩子,說不定會因此多幾分求生的意志,否則再拖下去,就很危險了……
衛夙聞言很生氣,痛罵衛明一頓,說是父母兄姐俱在,衛昭豈會只想着那只小狼崽子,此乃大不孝之罪過。
罵過衛明,衛夙又補充道:“若是阿昭能醒過來,朕就當是天意,認了那只小狼崽子。”說完氣呼呼地走了,把剩下的折子留給衛明,讓他看着辦,能處理的先處理了,不能的暫且留着。
衛明喜出望外,他就知道,在衛昭的任性面前,父皇是招架不住的。衛明進到暖閣,在衛昭耳邊說道:“阿昭,你要快點好起來,父皇答應了,只要你好了,他就認了阿殷。”
衛昭仍然昏睡着,自然不會有回應。衛明摸摸他的額頭,感覺體溫比之前好像又高了些。恰在此時,呂韬讓人送了衛昭的藥過來。衛明親自從來人手中接過藥碗,一勺勺吹涼,再喂給衛昭。
給衛昭喂了藥,衛明讓人往未央宮傳話,說衛昭暫無大礙,又在榻邊守了他一陣子,才回到禦書房,處理衛夙留給他的折子。
宣室殿到底不是住人的地方,衛昭在此養病很不方便,衛夙當天晚上就讓人把他挪回了以前住過的永福宮。姬婉和元康公主,也能親自過去照顧他了。
但是,衛昭的病情一直不見起色,燒得越來越厲害,呂韬開的藥灌下去,根本不起作用。
衛夙無奈,只得召了上官翔進宮,此人乃是越國公上官翺的胞弟,素有醫神之稱,與醫仙端木惠齊名,只是他救人治病,方法太過匪夷所思,不到萬不得已,宮裏絕不召他。
上官翔給衛昭診了脈,說法和呂韬差不多,也是氣血虛虧之兆,而且他還補充了點,就是衛昭前幾年各種好藥用得太多,以至于大多數的藥物,對他已經無效。上官翔給衛昭施了針,但他同時告訴衛夙,此舉乃是盡人事,聽天命,秦王殿下能不能撐過來,全靠他自己了,他們幫不到他。
衛昭昏迷了三天三夜,命在旦夕。元康公主想着父子連心,讓人去接伊殷進宮,興許就有奇跡發生呢。實在不成,也得讓他們父子見到最後一面,不然她的弟弟,就真是太可憐了。
宮裏派人來接他的時候,伊殷已經在長寧王府急得團團亂轉。衛昭一走就是四天,音訊了無,姬辛在西城大營,根本不着家,王府的丫鬟只管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什麽外面的消息都沒有。
伊殷不是沒想過偷偷溜出去,但是渝京很大,皇宮的守衛也很森嚴,憑他如今的小身板,是絕對不可能混進去的。
再說皇宮是衛昭的家,他的父母兄長都在裏面,伊殷與其說是擔心衛昭的下落,不如說是害怕他被皇帝扣下了,再不允許他們父子相見。
Advertisement
但無論如何,衛昭在宮裏都是沒有危險的,因此伊殷雖然着急,也還等得下去,便是衛昭帶不出話來,太子伯父應該也會幫忙的,他耐心等着便是。
因而,當元康公主府的長史告訴他,秦王病危,公主命他接他進宮時,伊殷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四天前,衛昭進宮前都是好好的,怎麽可能突然就病危了,他不信,他們肯定是騙他的。
從長寧王府坐馬車到了白虎門,公主府長史帶着伊殷下車,從側門進了宮,換乘宮車,往永福宮而去。
通常情況下,除了帝後嫔妃,皇子皇女,其他人在宮裏是不得乘車的,今日有宮車等候,不是帝後特許,就是太子安排的,看得出來是要他們趕時間。
伊殷想到此節,更是心急如焚,衛昭究竟病得多重,以至于他們這般匆忙要他進宮,好像動作稍微慢點,就會……
伊殷不敢往下想了,到了永福宮,他嗖地跳下車,蹬蹬蹬就往裏跑,随行的人,根本追不上。
“爹爹,爹爹……”伊殷一路喚着,徑直沖進了衛昭的寝殿,可惜他的床前圍着太多人,他年幼力弱,居然擠不進去。
衛夙見到伊殷大怒,說衛昭那樣在乎他,要是衛昭死了,就讓伊殷給他陪葬,成全他們的父子之情,伊殷驚駭不已,猛地沖過人牆,撲到衛昭身上。
“爹爹,我是阿殷,我來了,你快點醒過來好不好?爹爹,嗚嗚……”你要是再不醒,你兒子就要沒命了,伊殷嘴上說的和心裏想的,并不完全一致。
伊殷不是怕死,他怕的,是衛昭可能會死。重生将近一年,伊殷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衛昭是真正把他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的,他不能失去衛昭,如果衛昭死了,他也不要活了。
姬婉憂心兒子的病情,對突然冒出來的孫子,并未太過在意。倒是衛明和元康公主,先後抱了抱伊殷,柔聲安慰他不要怕,衛昭一定會好起來的。
伊殷在衛昭床前坐下,緊緊握着他滾燙的右手不放。在扶餘的時候,他們經歷了那樣多的磨難,衛昭都熬過來了,沒理由回到了大衍,他心心念念的故鄉,才說要放棄的。
許是衛夙的恐吓起了作用,衛昭終于在第四日的午後醒了過來,姬婉和元康公主喜極而泣,衛明也是激動不已,只有衛夙故作鎮定,可惜衣袖下面顫抖的雙手出賣了他的心思。
伊殷見衛昭緩緩睜開雙眼,先是難以置信地擡手揉了揉眼睛,然後小心翼翼撲上去,抱着衛昭哇哇大哭:“爹爹,你以後再也不要生病了,嗚嗚……”
衛昭渾身乏力,連動一根手指都會感到費勁,他蹭蹭伊殷的臉頰,吃力道:“阿殷,爹爹答應你。”說完又把視線投向伊殷身後的衛夙等人,虛弱道:“父皇,母後,兒臣不孝,讓你們擔心。皇兄,皇姐,非離哥哥,也辛苦你們了,都是我……咳咳……”
衛明見他咳得厲害,還有些喘,忙道:“阿昭,你別說話,我們明白你的意思。”說着命人速傳太醫。
衛夙瞪了衛昭一眼,拂袖道:“曉得自己不孝,以後說話、做事,就要先想清楚。”言罷揚長而去。
姬婉福身道:“臣妾恭送陛下。”衛夙這樣說,就是意味着,他不再追究這件事了。
衛明、衛昭、君非離和元康公主同聲道:“兒臣恭送父皇。”伊殷眨眨眼,覺得大衍人的禮節真繁瑣。
呂韬很快就到了,這幾日為了秦王的病,他是焦頭爛額,幾宿沒睡好,眼眶都凹了下去,就怕秦王有個萬一,陛下拿他出氣,把他給咔擦了。
如今見到衛昭醒了,呂韬比誰都高興。給衛昭診過脈,呂韬欣喜道:“回皇後娘娘,回太子殿下,內君殿下,公主殿下,秦王的病情已經無礙,只需安心靜養即可。”
衛明欲要開口問話,就聽衛昭低聲道:“呂院判,我體內尚有禁制功力的扶餘秘藥,你可能解開?”在長寧王府,衛昭不便召見太醫,才把這件事拖了下來。
呂韬回話道:“啓禀秦王殿下,微臣不善此道,還請殿下恕罪。不過陳院使有個弟子,名喚莊钰的,精于此道。待殿下身體複原,可傳他前來問診,只是眼下,卻是不适合的。”
衛昭颔首,表示知道了。衛明笑道:“阿昭,你不要心急,先把身體養好了,什麽事做不得。”其實,衛昭的病根是拔不去的,仔細調養,也不過是為了不折壽數。
姬婉見衛昭面露倦容,便道:“太子,非離,元康,你們各自有事,便先回去吧,阿昭也該休息了。”三人應是,随即退下。
衛昭目送他們出去,向皇後道:“母後,你也回宮吧,莫要因為兒臣,累着自己。”
姬婉笑笑:“母後不累,你累了就睡吧,母後看着你。”六年未見的兒子,她無論看多久,都是看不夠的。
衛昭勸不動皇後,便拍拍伊殷的後背,提醒道:“阿殷,你還沒叫皇祖母呢,還不快點……”
伊殷扭頭看着姬婉:“皇祖母好。”姬婉點點頭,笑了笑,沒說話。她對伊殷的感情很複雜,以至于在見到他的時候,有些不知該如何相處。
衛昭歉意道:“母後,阿殷不懂宮裏的規矩……”見到皇後竟敢不下跪行禮,衛昭對兒子已經無語了,他似乎忘了,伊殷見到皇帝,也是沒有下跪,沒有行禮的。
姬婉并不在意,只說小孩子年紀小,規矩慢慢教就是,催促衛昭休息。衛昭也的确累了,不多時就睡着了,剩下伊殷和皇後,相對兩無言。
衛昭養病期間,姬婉和衛明是日日必到永福宮的,元康公主在宮外,也是隔三差五就進宮來,君非離也帶着孩子來過幾次。
衛明膝下三子一女,長子衛萱,今年十三,長女衛蔻,年方十歲,次子衛蘭,剛滿八歲,幼子衛茂,只得五歲,全是君非離所出。跟着君非離來到永福宮的是年紀稍長的衛萱和衛蔻,他沒帶上衛蘭和衛茂,說是兩個小兒子太調皮,來了只會影響衛昭休息,不如不帶他們,等衛昭病好了,他再讓他們來找伊殷玩。
衛萱和衛蔻都是溫柔和善的性子,君非離待人也是謙和有禮,伊殷對太子伯父全家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再想起他們前世悲慘的遭遇,更是唏噓不已。
随着衛昭病情的逐漸好轉,給伊殷重新取名的事被提上了議程。衛昭想了個“榮”字,既符合輩分,寓意又好,而且沒人用過。
然而,宗正卿卻不同意,說是小皇孫來歷不明,不能用草字頭的字。衛昭如何肯幹,死活要用“榮”字,事情鬧到衛夙那裏,衛夙說伊殷和其他人不一樣,名字也不能一樣。
之後,衛明出面說合,“榮”字照用,前面加個“崇”字,衛昭和宗正卿各退一步,伊殷的新名字就算定了下來。
“衛榮”變成“衛崇榮”,衛昭是很不高興的。因為大衍的皇家和世族,歷來皆以單名為尊,雙名為賤。
在大衍之前的神川皇朝,嫡庶之分尤為嚴重,嫡出單名,庶出雙名,是流傳了幾百年的規矩,便是皇子皇女,也不能例外。
但在神川皇朝的中後期,神川家族自己打破了這個規矩,天底下還能有比皇帝更尊貴的人麽?堂堂帝王,名字卻是雙字,豈不讓人笑話。
于是,神川家并非嫡出的帝王們,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給自己改名,去掉一個多餘的字。
後來,除了嫡子嫡女,皇帝也給寵妃寵侍的兒女取單名。再後來,幹脆就一視同仁,只要是皇子皇女,通通都是單名。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給所有子女都取單名的風氣盛行于整個世族階層。衛家早年也是世族出身,自然遵循這個規矩,因此衛家歷代的皇子皇孫,就沒有一個是雙名的。
因着“衛崇榮”這個名字,衛昭郁悶了好幾日,憑什麽他的兒子,就要有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名字。
當然,衛昭不是沒有別的選擇,如果他不用草字頭的字,宗正寺并不反對他給伊殷改個單名,只是那樣的話,伊殷入不了行輩,還不如雙名呢。
衛崇榮對此倒是毫不在意,他不覺得自己是扶餘人,也不認為自己是大衍人,姓赫連還是姓衛,對他而言并不重要。
不過“衛”是衛昭的姓氏,能跟他一樣,他還是挺開心的。除此之外,衛崇榮對衛氏皇族,對大衍皇朝,沒有任何歸屬感。
再說,衛昭雖然不滿意這個名字,也只是私下裏不開心,而不是像先前那樣,為了給他争取“衛”這個姓氏,要死要活地跟皇帝對着幹。
可見在衛昭心目中,他能不能姓“衛”,是頂頂要緊的,絕對不能退讓。至于他的名字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則是可以商榷的。
除了覺得“衛崇榮”三個字寫起來太麻煩,沒有“衛榮”那樣簡便,衛崇榮并不認為兩者之間有多大的差異。
但衛家皇室的人,顯然不是這樣想的。衛昭最早提出“衛榮”這個名字,那個據說跟他同輩,頭發和胡子全都花白了的宗正卿瞬間變了臉。
然後就是長長的引經據典,宗正卿說話啰裏啰嗦,衛崇榮記不住全文,只曉得大概意思是說,他若是叫了“衛榮”,衛昭就是對不起衛氏宗族,對不起衛家祖宗十八代。
衛昭的性子有多倔強,只看他和衛夙的對持就能了解一二,可就是他,也沒扛過宗正卿的壓力,衛明再一勸說,就屈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