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進宮
得知衛昭不肯回宮,帶着兒子就在長寧王府住下了,衛夙面無表情,并未像衛明擔心地那樣勃然大怒,而是長久地保持着沉默。
半晌,衛夙終于淡然開口,他讓衛明給衛昭帶了句話。就是他要回宮,随時都可以,不需要再請旨,但是伊殷,他是絕對不能帶回來的。
衛昭自然不肯,局面因此僵持下來。姬皇後曉得小兒子回了京,卻苦于見不到人,急得不得了,隔兩天就派人往長寧王府去一趟,要麽送東西,要麽傳話。
衛明知道勸不動弟弟,不肯再做無用功。元康公主不信邪,親自跑了兩趟長寧王府,想勸衛昭不要跟皇帝硬碰硬,衛夙那樣的性子,只能來軟的不能來硬的。
可惜衛昭就是不聽,任由元康公主差點說幹口水,也只是一句:“皇姐毋須多言,此事如何處理,小弟自有主張,還請皇姐見諒。”
元康公主是衛夙的嫡長女,年長衛昭十九歲,兩人名為姐弟,可元康公主看待幼弟,向來跟看自家兒女并無二致,而且她的長女,也比衛昭小不了兩歲,兩人幼時還在一起玩耍過。
見衛昭油鹽不進,打定主意要和衛夙對抗到底,元康公主不禁嘆道:“阿昭,父皇父皇,既是父親,又是皇帝,他再疼你,也是有限的。”
衛氏皇室素來注重血統和門第,歷代皇後和高位嫔妃、君侍,都是出身世族的高門子女,若是皇子皇孫的生母出身實在太低,上不得臺面,玉碟上記作母不詳也是有的,并不稀奇。
倘若伊殷是個通常意義上的私生子,是衛昭與平民女子所生,衛夙斷不至于不認他,不過就是個庶出的孫子,皇室養得起,日後随便封他個低等爵位也就打發了。
偏偏伊殷的身世人盡皆知,衛昭失手被擒不是他的錯,除了君臨,誰能一生不敗,就是姬清,也有陰溝翻船的時候,衛夙尚未不講理到這種程度,連兒子并非主觀原因導致的戰敗都不能接受。真正讓衛夙生氣的,是衛昭竟然給赫連濯生了兒子,不管衛昭是否被強迫,衛夙都覺得此事難以容忍。
假若衛昭把孩子留在扶餘,他還可以裝作不知道,事情就是傳得再逼真,也是無憑無據。誰知衛昭膽大妄為至此,竟敢把孩子帶了回來,這不就是坐實了流傳多年的流言嗎?
曉得元康公主是真心關懷自己,衛昭柔聲道:“皇姐向來疼我,小弟豈有不領情的,可是阿殷,他對我真的很重要,我不希望他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悄悄長大,然後跟我毫無瓜葛。”
元康公主聞言默然,的确,伊殷的年紀太小,眼下不過四歲,若他現在離開衛昭,被安置在其他地方,長大後肯定不會記得他,更不用說父子親情了,早就煙消雲散。
衛昭見姐姐不說話,似在思考,再接再厲道:“皇姐,這件事你就別管了,還有皇兄也是,父皇不會聽你們的,若是因此惹得他對你們動怒,豈不是我的罪過。”
元康公主溫婉笑道:“你是最小的弟弟,我和太子不疼你,還能疼誰呢。”
“不是還有衛時麽?”衛昭下面,還有個五皇子衛時,足足比他小了十四歲。
Advertisement
元康公主冷哼一聲,顯然是不把小皇弟放在心上。李伉死了,雲妃薨了,衛時無所依仗,也就那樣了。
時辰已經不早,姐弟兩個閑話幾句家常,元康公主就告辭了,說改日再來看他。
目送元康公主出了院門,伊殷才推開衛昭的房門,動作輕盈地跑了進去。
“爹爹,我們以後是不是要分開?”說實話,到達渝京之前,伊殷完全沒有想過還有這種可能。
但是仔細想想,他又覺得這樣的結果并不差,留在渝京,他的身份有多尴尬可想而知,倒不如隐姓埋名,去過普通人的生活,有機會的話,也能到京城看望衛昭。
不料他話音未落,就聽衛昭急道:“阿殷,你聽誰說的,誰說我們要分開的?”
伊殷眨了眨眼,茫然道:“太子伯父和公主姑姑都是這樣說的……”你們說話從來不避着我,我會知道不奇怪吧。
衛昭把伊殷抱進懷裏,直視他的雙眼,厲聲道:“不許聽他們胡說!誰也不能把你從我身邊帶走,誰都不可以!”
看着衛昭凜冽的神情,伊殷心裏歉意叢生,他歪着腦袋,把臉埋到衛昭肩上。他原先還在想着,離開京城自己就自由了,卻沒想過,衛昭會如此舍不得他,真是有點對不起他。
衛昭以為自己的語氣太嚴厲吓到了伊殷,便輕拍他的後背,溫言道:“阿殷不要怕,我們會一直在一起的。”
若是其他事情,他在父皇面前可以服軟,唯獨這件事不行,他稍微後退一步,衛夙就能把兒子給他藏到天邊去,日後還能不能見着,就是全憑天意了。
這日,天氣陰沉沉的,空中烏雲壓頂,傾盆大雨蓄勢待發,眼看就要席卷而來。
伊殷坐在花壇邊,看着低飛的蜻蜓和搬家的螞蟻發愣,衛昭走到他身邊,出聲道:“阿殷,爹爹有事進宮一趟,你在府裏乖乖的,記得按時吃飯和睡覺,知道麽?”
伊殷轉過身,下意識地點點頭:“哦,我知道了。”他記不記得不要緊,只要王府的丫鬟記得就好,可是衛昭為何要進宮呢,不要他了?不可能。幫他說情?沒機會。
得到伊殷的回答,衛昭又囑咐院子裏的丫鬟一番,随即出了門,他沒告訴伊殷,自己進宮到底所為何事。
衛昭進宮不會受到任何阻攔,倒是宮人們看到失蹤多年的四皇子,紛紛驚詫不已。衛昭到了紫宸宮,要求面聖,衛夙命人把他帶到宣室殿前侯旨。宣室殿是紫宸宮的前六殿之一,位于正儀殿的左側,晏明殿的後方,衛夙的書房設置于此,不上朝的時候,多在此批閱奏折。
衛夙讓人問衛昭,可是想好了,他現下忙,沒空見他,若是想好了,直接回去永福宮,地方給他留着,日日有人打掃,若是沒想好,就請出宮去吧。
衛昭見不到衛夙,心有不甘,便在宣室殿前長跪不起,衛夙聞訊,不置一詞。
皇後的未央宮就在紫宸宮後面,衛昭進宮且因見不到皇帝而在殿前長跪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皇後那裏。
姬婉六年未見兒子,如何能不心疼,親自到宣室殿給衛昭說情,卻被衛夙責罵,說是後宮無故,不得踏入朝堂重地。
的确,大衍的宮規是有這樣一條,除非是攝政的太後,否則除了封後當日,包括皇後在內,後宮任何人,都是不能進入前朝正殿的。
理論上說,紫宸宮前六殿都算是正殿,但是實際操作中,嚴格遵守這條宮規的只有舉行大朝的元儀殿,便是舉行小朝的正儀殿,也因各種原因,有不少後妃正式進入過。
至于晏明殿、致寧殿、宣室殿和溫室殿這四座偏殿,就更沒人理會了,像宣宗皇帝和憲宗皇帝,每每處理政事,都有皇後伴駕禦書房,從來沒人敢站出來說蕭皇後和謝皇後做錯了。
因此,姬婉進入宣室殿,真不算是大事,縱然她從不過問政事,以前也不能說一次都沒來過。衛夙說她違背宮規,其實就是不想有人幫衛昭說話。
見姬婉面色蒼白,眉間愁緒萦繞,衛夙漠然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爾雖是皇後,違反宮規亦不可不罰。念爾乃是初犯,朕便罰爾閉門思過三日。”
姬婉靜靜看着衛夙,半晌方道:“臣妾謝陛下恩典。”她的眼神,仿若古井一般,平靜無波。
皇後匆匆而來,再匆匆而去,衛昭并非不知情,可他始終低垂着頭,沒看皇後一眼,更沒和她說上一句話。
晚些時候,衛明得到消息,急急趕到宣室殿。他先看看殿前跪得筆直的衛昭,再看看陰雲密布風雨欲來的天空,不禁跺了跺腳,不等宣召就直接進去了。
都說皇帝和太子不和,可在政事之外的事情上,衛夙對衛明一向是很寬容的,幾乎可以說是為所欲為,也從不說他一句重話。
但是今天,衛明很難得地被衛夙罵了個狗血淋頭,原因不必多說,自然是皇帝在遷怒。
衛昭哪天進宮不好,偏偏挑在今天,衛夙不見他,他就跪着不起來,衛夙最恨被人威脅,不暴跳如雷才怪。
衛夙心裏明白,只要不見衛昭,自己如何心狠都使得。可要是見了他,見到那張酷似那個人的臉,他所有的堅持,都會失去意義。
伊殷不是普通孩子,他的存在,是整個大衍皇朝的恥辱,他不能認他,絕對不能。
皇帝罵累了,坐在椅子上直喘氣,他讓太子先出去,說暫時不想見到他,衛明無奈,只得告退。
天越來越陰,空氣濕漉漉的,簡直像要擰出水來,可雨就是落不下來,讓人徒增煩悶。
宣室殿是偏殿,除了禦書房,也有讓皇帝休憩的地方,但通常是午休、小憩,而不是用來過夜的。皇帝如果不去嫔妃、君侍的寝宮,往往會在承乾宮、長和宮、永興宮擇一過夜。
衛昭在宣室殿前跪着,衛夙若要出門,不可能看不到他。當然,宣室殿是有後門的,可供宮人進出,但誰也不敢說出,讓皇帝去走後門的話。
衛夙幾番坐立,最後拂袖道:“罷了,今夜就在此歇息吧。”他似乎忘了,自己還有種選擇,就是讓人把衛昭強行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