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了哈! (13)
的都有。
另外還有十匹上好的素色厚實的布料,可以裁剪冬衣用,還有兩匹最好的尼羅絨布,這東西肯定是上用的料子。
還有一些幹菜,都是海邊常見的東西,但是府裏頭可不常見,比如那海帶,海邊人家自己吃,同時也喂豬狗,雞鴨鵝的東西,這次海福龍送了一大捆過來,十來斤的幹菜,據說能吃一冬天!
曬幹了的紫菜,也是帶來的新鮮東西。
什麽海藻菜啊,昆布根兒之類的,都可以涼拌或者腌制成鹹菜慢慢吃。
海姨娘一共就做了四菜一湯。
用芥菜疙瘩的鹹菜切碎了,跟茭白爆炒了一下,雖然是素菜,但是用葷油爆的鍋,茭白也只有爆炒才好吃。
涼拌的海藻菜,放上香油,撒上芝麻,不放鹽,就這麽吃,鹹淡正好。
海菜炖豆腐,清炒海蘑菇,再來一個紫菜雞蛋湯,就齊了。
主食是紅薯蒸米飯,就是米飯裏頭有一半的紅薯塊,據說這是海邊人家吃飯的習慣,這樣的吃法,可以省下不少大米,還能吃飽肚子。
趙仁河來這裏七年了,沒有吃過親娘做的飯,更沒吃過這樣的飯菜。
果然,海姨娘怕兒子吃不習慣這些粗茶淡飯:“你要是吃不飽,那邊還有一些點心。”
“知道,吃得飽,娘,坐下吃飯吧!”趙仁河讓丫鬟婆子們都下去,自己三口人坐在一個圓桌子上,彼此看了看,都紅了眼睛。
“吃飯,哥,吃飯!”海姨娘給海福龍盛了飯,又給兒子盛了半碗,然後是自己。
就自己三口人吃飯,就免了那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海福龍說了一些那天當着趙希伊的面,沒有說出來的事情。
其實他們在七星島上六年時間,不只是軍中記錄出問題,還有就是那個接替他們的那一位總兵,不想去那麽苦的地方,索性買通了上頭,加上記錄官自己也馬虎了,這就導致他們駐防在那裏,寸步動不了。
Advertisement
雖然說後來撥亂反正了,可他們也在那裏吃夠了苦頭。
“其實最開始,打海盜還有些戰利品的,但是後來海盜不來了,我們也就沒了收入,大家當然不愛在那裏幹守着了,不過那三年我的确是賺了不少。”海福龍道:“我在府城買了個四進的院落,打算日後成家,将家眷安排在那裏,買倆丫鬟伺候你嫂子,再找倆婆子負責洗洗涮涮。”
“這是好事,哥,找個媳婦兒成親,盡快的生幾個孩子吧。”海姨娘道:“村裏的人都還好嗎?我這些年雖然偶爾捎東西回去,卻跟他們沒什麽聯系。”
因為托付的人都是趙希伊的人,海姨娘也不敢多說,怕被發現啊!
“當年是村長大伯給我選中的人,他覺得這個采購官家裏肯定有錢,不在乎多養一個人,這才讓我假裝慌不擇路的跑出去,在衆目睽睽之下撞倒了一起,他不負責也不行。”海姨娘語出驚人:“本來挺看好他的,後來到了王府才知道,海誓山盟都是扯淡!”
趙仁河筷子差點都沒握住,原來是親娘算計了渣爹啊?
人為促成了英雄救美的橋段。
“我知道,村長大伯跟我說了,因為我音信全無,他們也沒能找到我,最後只能用這個辦法,讓你給人做妾。”海福龍想起這事就一股郁悶之氣:“我要是早回來就好了。”
區區一個縣令的親弟弟,還敢跟他這個當兵的叫板?
不打得他拉褲兜子,他就不是海福龍。
“好了,不說那些事情了,娘,舅舅在軍中誰也不認識,也不可能逢人就說他妹子是給書記官當妾的話,我讓舅舅在軍中低調行事,不要跟人說我們的關系。”趙仁河在一邊另提起話題:“舅舅帶的兵都是自己人,一定要跟他們打成一片才好。”
海姨娘的筷子一頓:“是因為娘給人做妾,讓你舅舅丢人了?”
“娘,你想哪兒去了?”趙仁河心說這事兒一定要說明白,不然怕娘跟舅舅都要傷心了:“我不讓舅舅說,是為了舅舅好。”
“為了你舅舅好?”海姨娘不明白了:“那就更應該讓人知道啊?你父親在軍中是個文人,不受軍中武将的待見,但是他出身平南王府,我聽你爹爹說過好幾次,這自古文武不合,他在軍中倒是因為有功名,進士及第,那些人并不很為難他,加上他出身好,若是旁人知道了他們的關系,豈不是能行事更方便?”
海姨娘覺得背靠大樹好乘涼。
“是啊,我也是這麽想的,沒有個別關系在,我在軍中可真沒有什麽靠山了。”海福龍苦笑道:“甚至我都想娶某個上官家的姑娘當媳婦兒。”
“最好不要。”趙仁河卻反對:“舅舅,我前頭說的話,你都沒聽進去嗎?”
海福龍看向海如花:“妹子,你這兒子可真是個小妖孽,他真的七歲嗎?”
“七歲零四個月。”海如花樂了:“哥,也就是你來了,你外甥跟你不見外,才讓你見了他真容,你是不知道,他從小就聰明伶俐,卻懂得藏拙,不然,我跟你外甥恐怕都活不到你來看我們,夫人不是一次想要算計我們娘倆兒了,以前他的奶娘為我們娘倆兒擋了不少麻煩,他幾乎是過目不忘,小的時候,很早就會說話了,但是他沒有說出來,李奶娘教的三百千,他學一遍就差不多了,我們倆都不敢讓人知道。”
聽的海福龍目瞪口呆:“真的假的啊?”
“舅舅,不瞞你說,在你來之前,先王薨逝,王府辦理喪事,京中……。”趙仁河告訴了他,九殿下來此之後的各種事情,包括他被嫡母給暗中搞了一把,出了一場水痘,他連藥都不敢吃,自己硬挺過來了:“你們想一想,這是多大的事情?謀害皇嗣的罪名大不大?九殿下他們就真的不知道嗎?為什麽他們按兵不動?這麽悄無聲息的就完事了?走的時候,又為什麽暗示的那麽明顯,給我的禮物竟然是平南王府給他的賠禮之一。”
“這……怎麽說?”兄妹倆的出身限制了他們的眼界和思維,他們想不到那麽多事情,但是趙仁河想得到啊!
別忘了他前世可是個寫手,在成為作家之前,他學的就是文科,且後來閱讀了大量的各種小說,從言情到科幻,從種田到玄幻,從網絡到奇幻。
粗略估計,上萬本小說他都讀過,後來自己也成了小說作者,寫過的小說很多,其中各種情節都用爛了好麽!
就這樣的情況,簡直太簡單了。
看一眼就能猜出來好幾種可能。
“平南王府的勢力太大了,皇家明明能拿捏住這個把柄,治罪平南王府,但是為什麽沒有?無非一種可能,現在不是動平南王府的時候,平南王府連這樣的大事都能壓下去,恐怕早已經功高蓋主了吧?”趙仁河雖然足不出戶,但是他對平南王府太了解,這樣的平南王府,恐怕早就遭到了皇家的忌憚:“平日聽父親說什麽水軍大營的事情,就跟自家一樣,這是什麽意思?水軍大營裏不少人都是出自平南王麾下,如今雖然兩代平南王相繼去世,但是現在的平南王,當年也是帶兵殺過海盜,剿過海匪的人,我想用不了多久,現在的世子趙修,就會在守孝之後,出門歷練了,估計也是帶兵打仗的事情,不能明目張膽,但可以人為巧遇啊?這天高皇帝遠的,平南王府就是本地的土皇上。”
兄妹倆聽得目瞪口呆!
“想必朝廷已經往軍中摻沙子了,只不過不敢做的太明顯而已。”趙仁河全憑猜測,但是卻說得頭頭是道:“現在舅舅要做的就是當好自己的總旗,平日裏跟士兵同甘共苦,遇到戰時一定記住,不抛棄,不放棄,過命的交情,最難得,要不是我還小,我也想去當兵。”
這是前世他的遺憾,體能上不去,人家招兵處不要他。
“你、不覺得,舅舅見不得人?我一個粗漢,軍中也沒有幾個講究的?”海福龍非常震驚,他認為外甥出身平南王府,最不濟,那也是個進士及第之人的兒子,從小讀書識字,禮節到位,他來了這次都沒敢多粗俗,生怕被外甥嫌棄,以至于他吃飯都不敢大口扒拉。
“哈?舅舅你說什麽呢?”趙仁河樂了:“我要是嫌棄當兵的粗俗,那我成什麽人了?趙家也是當兵的起家,海家是普通的漁家,說起來,若非有祖輩在前浴血奮戰,哪有我們現在的太平日子?沒有你們流血流汗,哪有沿海的安穩生活?沒有你們掃平海盜,哪有我們現在這些海菜吃?”
趙仁河是喜歡當兵的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他們都是最可愛的那一群人。
“好,說得好!”海福龍震驚之後,頓時雙目放光:“你可有意從軍?”
“大哥,你說什麽呢?他還小,再說了,府中連王爺世子都沒摸到兵權,他去幹什麽?”海姨娘不樂意了:“再說了,我就這麽一個兒子,我不許他去!”
馬上就要長大了啊!
125大順朝
125大順朝
“可惜了,你這孩子真是聰明,怪不得你娘能過得這麽舒坦。”海福龍覺得自己外甥簡直是一個小神童。
“我不是聰明,而是這些事情一串聯,就能明白這裏頭的意思了,你看三夫人被關了起來,但是我想出孝之後,她還會出來,畢竟,我大哥已經到了相看人家的年紀,還有二哥,大姐,這都是要放她出來的原因,加上京中她娘家給力,舅舅啊,你也給力一點,争取成為我娘的靠山!”趙仁河搖頭晃腦:“我那渣爹不過是個五品官,你也是正八品的總旗,跟他相差不大。”
“相差大了去了。”海福龍樂了:“不過我外甥沒有看不起舅舅,好,挺好。”
然後他也不裝了,大口吃飯,稀裏嘩啦的胃口好的很。
“舅舅回去尋一普通人家的女兒,最好是個什麽老秀才的閨女,這樣的話,舅母識字,讓她教你認識字兒,還能培養夫妻感情,秀才家的女孩兒,應該足夠應付那些官太太們了。”趙仁河想的是夫人外交。
只可惜,這外交他親娘是沒有的,因她不是夫人。
“哥,聽你外甥的話吧,我就是聽了他的話,照着李奶娘的吩咐去做的,這些年你看看,三夫人被閉門思過,我們雖然委屈,但是上頭的人卻很滿意我們倆的知情識趣,寶貝賞賜了不少,就連這飯菜都跟正室夫人的差不多了。”
“好吧,我聽我妹子的話,聽外甥的話。”海福龍最終決定聽外甥的,因為感覺外甥說的還挺有道理。
吃過了飯之後,趙仁河送海福龍出去,舅甥倆走前頭,身後跟着幾個少年常随。
趙仁河卻告訴海福龍,回去之後,穿戴上他最好的行頭,帶上多多的錢財,請那幾個總兵,去城裏頭最好的青樓玩一宿,要最好的姑娘作陪。
“你小小年紀,大門都沒出去過,如何知道這些?”海福龍都快三十的人了,在軍中厮混十年之久,什麽沒見過?但是他這外甥才七歲啊!他要是十七歲,還差不多。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趙仁河仗着這個舅舅不太讀書,忽悠他:“舅舅,你只要記得,想要跟他們處的好,就得一起去青樓,要麽就一起打過仗,或者一起蹲過大牢,再不濟,也得一起讀書識字,當過同窗。”
四大鐵的關系無非是如此而已。
“要是蹲大牢我們還有出來的可能嗎?”海福龍哭笑不得:“還讀書識字,字能認識我,偏我不認識字,如今當了總兵,勉強認識點軍令而已。”
“那不行,舅舅,你要想往上升,就得讀書識字,哪怕你不能進士及第,起碼要将字認全,知道軍中密令怎麽寫。”趙仁河有點頭疼:“舅舅啊,讀書識字不是非得考取功名,軍中多為粗漢,但你看看那些當了武将的,哪個不認識字?”
“可以招個文書師爺嘛!”海福龍還挺有應對之策。
“縱您招攬了文書師爺,難道軍中密令也要他看?”趙仁河簡直是恨鐵不成鋼:“一般軍中極機密之事,哪個不是背着人啊?”
海福龍被說的無語了:“這、我也要識字啊!”
“對,一定要識字,對了,既然不能一起蹲大牢,那就一起分贓好了,你們的戰利品什麽的,你千萬記得,不患寡而患不均。”趙仁河看了他舅舅一眼,發現他舅舅兩眼發直,幹脆用白話文解釋了一下:“就是秉持三個原則,公平,公正,公開!哪怕是一文錢,買點鹽巴丢鍋裏熬湯,也要平分給大家,一人一口。”
“啊?”海福龍不太明白了:“不是誰搶到了是誰的嗎?當年你舅舅我就是最能搶的那個。”
“看得出來。”就他舅舅這身板子,要是再勇勐一些,估計以一敵百不是問題:“別吝啬錢財,軍中漢子多豪爽,舅舅,你也是個豪氣的人,我與娘親不用你擔心,我們在附中一切安好,我護得住我娘親,三夫人這不是就禁足了嗎?往後的日子,我們有了舅舅您,就會過得更好。”
“行,舅舅這就家去,你在府中若有事情,可以打發小子去平南城正道旁三路的巷子裏,從外面數第三家就是,現在已經挂了門匾,是”海府”,守門的一家子是剛買來的下人,我已跟他們說過。”
“哦,這是怎麽分的?街道嗎?”趙仁河好奇啊,他從來沒有聽人說過外面的城池是什麽樣子,也沒有去過。
“傻孩子,所有的府城都有官道相連,有南北正街,是走大車過大轎的地方,一般來說,南北是道,東西是路,沒有街道這一說。”海福龍哈哈大笑,他這外甥,終于像一點小孩子了。
海福龍哈哈大笑,趙仁河卻一點都不羞澀,他就是什麽都不知道嘛,幸好穿來的時候他還是個剛出生的小嬰兒,要是個成年人,豈不是成了傻子?
原來古代沒有街道一說,街是街,道是道,路是路。
舅舅走了之後,趙仁河回去見親娘正在整理舅舅送來的東西,其中有一個木匣子,親娘自己留下了,但是一套銀制的小兒飾品,她給了趙仁河:“你舅舅的一番心意,你留着吧。”
“是,娘。”
其他的東西都讓海姨娘收了起來,但是海姨娘臨走的時候,還讓人做了一些松軟易消化的點心,留給外出訪友的趙興老爺子。
傍晚時分,趙興老爺子款款歸來,看來會友很是開心,第二日繼續給孩子們上課。
三字經講到一半的時候,到了中秋,過得跟往年一樣,守孝,熱鬧不起來。
倒是趙仁河覺得趙興一個老人家在這裏客居,過節的時候也是一個人,不由得帶着孩子們給老頭兒送月餅,素餡的那種,又因為過節休息,磨着老頭兒講外面的事情。
“你們想知道什麽?”老頭兒也是寂寞了,但是見到這麽多的孩子圍在身邊,倒是熱鬧了許多。
“現在是什麽年代啊?”趙仁河第一個發問:“外面是怎麽回事?本朝是怎麽開國的呀?我們看三字經,只編纂到明朝。”
這《三字經》裏頭,從“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祯”之後,就說“權閹肆,寇如林。”了,但是接下來,卻不是“李闖出,神器焚”六個字,而是“順開國,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的話。
實在是将後頭改的亂七八糟,趙仁河都沒想明白,說的是什麽。
又不好問別人,但是現在有機會,當然要問個清楚明白。
“雖然還沒有講到那裏,但是與你們幾個小孩兒說一說古還是可以的。”老頭兒摸着胡子,款款道來。
他說話慢聲拉語,又講的有趣,但趙仁河卻聽出了一身的冷汗。
原來歷史拐了一個彎兒!
闖王李自成竟然造反成功,怪不得如今的皇室姓李呢。
所以開國皇帝叫李洪基,即李自成的原名,推翻腐朽的大明王朝,又組織人馬将滿清蠻夷阻擊在國門之外,可謂是盡得人心。
且善待前朝遺族,前朝的皇親國戚當然不能繼續榮華富貴下去,但是他也沒殺了他們,反倒是讓他們跟普通百姓一樣過日子。
另外,他發現了玉米、土豆、辣椒等等農作物,大量種植的結果,就是天下再無饑餓。
起碼很少聽到有人餓死的事情發生。
鴻基皇帝以名字作為年號,創建了大順朝。
大順朝誕生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候,但是那個時候也是名将輩出的年代,無數熱血青年投入其中。
鴻基皇帝為了鞏固政權,也為了不讓外族的鐵騎踏入這錦繡江山,他親自登上黃金臺,封了四位異姓王,八位大元帥,以及十六位大将軍。
并以鮮血寫了血書,對天起誓,只要李家人還有一口氣在,絕不讓中原錦繡河山,被外族人所得!
當時轟動了天下,就連南明朝廷都投降了。
四位異姓王,便是平南王趙家,有正規水軍三十萬,輔兵十萬,以及役夫十萬,駐守南疆。
守着大海的趙家,當年他們是征戰大海的一支軍隊,剿滅無數倭寇,差點連東瀛都給打下來。
以至于現在東瀛國每年都要來朝貢,不止要給朝廷十萬兩白銀的“孝敬錢”,還要給平南王府五萬兩白銀,給水軍大營五萬兩白銀,說句不好聽的話,這等于是東瀛國在替朝廷養一半的水軍。
“當年的鴻基皇帝也不知道為什麽,那麽仇恨東瀛國,連東瀛國的國書都給撕了,要不是因為開國之初,平穩要緊,大概真的會打去東瀛國。”趙興老爺子摸着白胡子唏噓:“但是當年據說倭寇被殺得片甲不留,血染紅了沿海,那幾年,近海都能看到鯊魚。”
趙仁河汗毛都起來了!
他現在有些确定,那位鴻基皇帝,應該不是歷史上的“李自成”,他是個穿過來的!
穿越過來七年,他才知道自己有個“前輩”,看看人家這本事,成開國皇帝了。
“四位異姓王,那還有誰家?”旁邊聽的熱血沸騰的丁大勇趕緊追問:“我們是平南王府,那別人家呢?”
“還有三家異姓王府。”趙興喝了一口熱茶,舒服的躺在躺椅上,開口道:“我們平南王府是水軍,鎮北王府是陸軍,乃是抗擊滿清第一軍!據說是當年的楊家将後代,正好,滿清叫後金,于是楊家就成了鎮北王,這可是世仇,當年鎮北軍都打出山海關,收複河套,打到草原上了。而且鴻基皇帝善用火器,那大炮打的對方潰不成軍。”
得,說到這裏,趙仁河更肯定那位是個穿越者了。
沒有人比後世來的他們,更清楚火槍大炮的犀利。
還有征西王岳家,據說是岳武穆的後代,他們是騎兵,機動性很高,據說一人配上五匹馬,三匹換着騎乘,兩匹馱着物資随行,只要放開了摟,這幫人能打到天邊去。
反正他們已經在大沙漠的周圍駐軍了,過了沙漠才是出了大順朝的地界。
沙漠就是天然的屏障,當年鴻基皇帝讓人在沙漠種植了好多樹木,挖了好多水道。
用了十年的時間,将那裏改成了無人區,建成了胡楊林。
安東王張家,駐守在遼河以東的地方,每年就知道欺負欺負高麗,還有女真那邊也時不時地去掃蕩一番,一直壓制的高麗喘不過來氣,同樣是需要入貢,高麗每年要給朝廷繳納二十萬斤糧食,直接送去定東大營即可,反正也是要充作軍糧的,另外還有一萬斤上等的朱砂,一千兩金子,以及無數的高麗參。
壓榨的高麗沒有翻身的機會,也讓女真付出代價,他們每年要進獻的東西更多。
所以,四家異姓王,就是平南王趙家,鎮北王楊家,征西王岳家,以及安東王張家。
“話說鴻基皇帝還有個趣事兒呢!”趙興摸着胡子不知想到了什麽,笑的很是開心:“想聽嗎?”
“想!”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
這個切入點,神奇吧?哈哈哈……
126舅舅成親了
126舅舅成親了
“這鴻基皇帝在沒有殺官起義之前啊,過的憋屈,但更憋屈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韓金兒,跟村上一個名字叫蓋虎的家夥有私情,讓他給堵在了家裏的床上,讓他一氣之下就給宰了!”趙興老爺子說起這種事情,竟然還挺有興趣:“後來跑到外地當投軍,娶了二房媳婦,但那個時候兵荒馬亂的,前朝的政治糜爛,當兵都不給發饷銀,又因為戰亂的關系,各地平叛,輾轉作戰,他那二房媳婦以為他死了呢,耐不住寂寞,卷了家産,跟人跑了!跟着跑的還是一個挺有名的将領,那将領後來降明,最後南明也降了,他帶着那女的去京中,才知道,自己的相好是鴻基皇帝的二夫人,不過那個時候啊,鴻基皇帝已經娶了第三任妻子高桂英,立她為後,倆人孩子都滿地跑了。”
“啊?”衆人實在是不知道要怎麽說合适了。
這開國皇帝的腦袋上,也綠油油的啊?
“高家也是能人輩出,不僅有八大元帥之一的高一功,還有承恩公的爵位,世襲罔替,惟一的一個世襲罔替的爵位啊!”趙興老爺子很是感慨:“要是趙家當年将女兒送入宮中,八成也能得一個承恩候。”
八大元帥則是帶兵打仗的能手,還有十六位大将軍。
這鴻基皇帝是個開國之君,他重視文武,且是一個清苦的出身,小時候,還給地主放過羊,還在銀川當過驿卒。
他登基之後,對百姓非常好,臨終的時候,要求後世之君,永不加賦,不可增稅。
開國十八年,鴻基皇帝去世,當時天下素缟,無數人嗷哭。
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全民為他守孝二十七個月的皇帝,沒有人成親,沒有人飲宴,沒有人聽戲。
甚至他的兒子,繼位的世宗皇帝李繼業,同樣是為了父皇,守孝二十七個月,一天都沒差過。
鴻基皇帝十年征戰,平定了天下,八年苦心孤詣,才将天下治理的有了點模樣,後來的世宗皇帝李繼業繼往開來,打下好大的疆土,國內也日漸昌盛。
等到軒宗皇帝,更是鞏固了江山,天下太平,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
然後是高宗皇帝,高宗皇帝長壽啊,退位當了十年太上皇才薨逝。
五代同堂,跟王府一樣。
後來繼位的就是仁宗皇帝李明,他也很長壽,現在的皇帝是他的兒子,這位皇帝當了三十六年的太子啊!
仁宗皇帝李明,即玄明帝,十八歲成親,結果前面生的都是女孩兒,生了七個女孩兒,死了五個,後頭都快三十了,才得了一個男孩兒,健康的男孩兒,就立為太子,結果後頭又生了四個男孩兒,都健健康康的長大成人了。
這位太子也是個奇葩,及冠之後才成親,二十五了才有的兒子,也就是現在的太子殿下,不過太子妃是個賢惠的,不止自己生兒子,太子身邊的女人們也生兒子,生了九個兒子,九個閨女,登基之後,又生了一個閨女。
讓人驚奇的是,這些孩子都沒有夭折,在古代,兒童夭折很普遍,可能皇家養的精細些,但皇家內部的競争更激烈!
可太子的孩子,竟然沒有夭折的,一個都沒有。
不得不說,當時的太子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這也是當今皇帝成康帝,在當太子的時候,雖然幾個皇子都想将他拉下來,卻沒有成功的原因之一,人家兒子多,在先帝的眼中,兒子多,就代表健康,代表枝繁葉茂。
趙仁河越聽,越能肯定,那鴻基皇帝是個穿越者,只是,他穿越了之後造反當了皇帝,自己穿越之後,給人當了嫡子庶子的庶子,他成了孫子!
現在這個輩分也沒漲上去。
這個中秋節過的,趙仁河終于搞明白自己是在哪個朝代了,架空的啊!
不過總算不是兩眼一抹黑了,知道自己是大順朝人,那位前輩留下的基業不錯,國家算是昌盛,只可惜前輩活的時間短了點,要是能多活二十年,估計東瀛跟高麗都能打下來。
中秋之後,趙仁河他們繼續啓蒙,一個《三字經》,趙興老頭兒一直到過年才講完。
其間并沒有什麽事情發生,只是過年的時候,舅舅再次過來送所謂的“年禮”給娘倆兒。
跟趙仁河道:“你這辦法不錯,我趁着過節的時候跟他們說了,請客去青樓喝酒,他們都答應了,過了重陽節我就請他們去了平南城最好的青樓,花了大價錢,請那裏的花魁娘子作陪喝酒,事後他們跟我關系的确好了許多。”
“那親事呢?”海姨娘不關心什麽人際關系,她關心的是哥哥的親事。
“暫時還沒訂,但是有一個總兵說,他有個表妹,姓趙,乃是跟平南王府是族親。”海福龍道:“果然讓外甥說着了,的确是有姓趙的靠上來,我打聽過了,單我認識的總兵裏頭,十個有一半是娶了姓趙的女子,另一半也跟趙氏有牽連,不是表親就是堂親,還有不少人的母親就是姓趙。”
這麽一打聽下來還說什麽了?
都是聰明人,打斷骨頭連着筋。
人家趙氏指不定多少年前就暗暗撒下了關系網,如今連成一片,果然是動不得,要是株連九族的話,恐怕整個水軍大營裏,起碼牽連出去一半還多。
怪不得連皇家都如此謹慎,吃了大虧也不敢張揚。
這下子,他更相信妹子說的話,聽外甥的準沒錯兒。
“那就按照你外甥說的去找,窮秀才的女兒,妹子也行,大不了給她娘家多點彩禮,多貼補一下而已,只要人好,比什麽都強。”海姨娘現在恨不得她大哥立刻找個女人拜堂成親。
在平南王府用了一頓飯,趙仁河又叮囑了一些事情給舅舅,這才送舅舅出門回家。
因着守孝的關系,過年也不甚熱鬧,祭祖倒是非常隆重,這是趙安作為平南王的第一個新年,第一次祭祖。
過了年之後,舅舅又來了一次,這次踅摸了一個女孩兒,是一個老秀才的獨生女兒,母親早逝,老秀才自己也過得清貧,要找個女婿入贅吧,偏偏家裏沒什麽錢財,誰會去入贅呢?
“為人很好,識文斷字兒的,長得也好看,就是家裏窮了點,還有一個老秀才爹。”海福龍明顯是看上人家了。
但是對方要招贅,他們海家雖然不至于就剩下他一個男丁,但是父母就他一個兒子,自然不能入贅別家,做倒插門女婿了。
“這有什麽為難的?”趙仁河一眼就看出來他舅舅動心了,何況這個很合适啊,只有一個老丈杆子,沒有老丈母娘,多好的一個條件:“你不想入贅,又想娶舅母,就跟那位老秀才說,你娶媳婦兒,将老丈杆子也接過去養老送終,将來生了孩子,有一個男娃兒跟媳婦兒姓,不就得了?”
“我海家的孩子,怎麽能跟別人姓?”海姨娘不太同意。
“娘,孩子是父母生養的,父親一半,母親也有一半啊?”趙仁河嘴皮子利索:“且舅母人好,以後能輔佐舅舅好好地在軍中當官,有個老丈杆子看着,日後舅舅出門行軍打仗什麽的,也不怕舅母在家沒人照顧,您忘了鴻基皇帝的事情了?他當時的二房夫人要是有個娘家老爹在家陪着,肯定不會跟人跑了的。”
海姨娘一臉黑線,倒是海福龍搓了搓手:“這個主意不錯。”
很明顯他是動了心的,海姨娘管不了大哥,又說不過兒子,只好對着趙希伊一通發脾氣,這些年來她一直都是柔順度日,突然發了脾氣,趙希伊還挺稀罕,竟然将喜蘭丢在一邊不管,每日都來寒露居,陪吃陪喝,偏偏海姨娘不是個拈酸吃醋的,她還把後頭那倆姨娘叫來,或者将兩個女孩子叫來,看看父親。
趙希伊在端午之前,将兩個庶女送去了夏院安置,兩個姨娘雖然舍不得,但是也知道住去夏院才是最好的結果,那裏有教養嬷嬷在,比她們這些奴才出身的要有見識多了。
因為三房的三夫人還在閉門思過,這三房的女眷也沒人管束,偏偏三房最是安靜,妾室和樂融融,通房大丫鬟也不再給人下套了。
清明節前,海福龍送來了給他外甥過生日的禮物,一個很漂亮的香木做成的帆船模型。
順便跟他妹子說了:“親事定下了,那家老秀才同意了,姑娘也說可以,就這麽着吧,端午之前辦喜事,你……你出不去?”
“哥,就是我能出去,也不能去啊?先不說我妾室的身份,就家裏這守孝呢,怎麽去?”海姨娘也很遺憾:“不過哥你能盡快成親,比什麽都好。”
回頭,海姨娘就給海福龍拿了二百兩銀子:“我這裏積蓄不多,但是哥哥成親,不能不有所表示,這二百兩銀子你拿回去。”
“啊?我不缺錢。”海福龍不想要妹子的東西。
倒是趙仁河,也趁機在海姨娘的房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