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他對着封知榆和重昭永遠那般……
顧衍于晨間醒轉時,屋內還正煎着解酒湯。
似是聽見聲響,阖眼假寐的重睦揉揉鼻尖,看向正從床鋪之上起身的顧衍,沒忍住一聲輕笑:“顧卿醒了。”
賀豫專程叮囑,解酒湯晨起後需再飲一次,是以重睦方 才練武回屋,便又将藥罐端上小火。
她盤腿坐在窗邊軟塌旁,舉着小扇子時不時揮舞那火,馬尾順勢滑落,被其間琥珀色發帶遮住側臉。
顧衍雙眼難掩醉後不适,泛起血絲,方擡手覆上眼睑按摩,便聽得重睦再次開口道:“好在顧卿今日休沐,可以多睡會兒。喝過解酒湯便繼續躺下罷。”
她将藥碗從案間取至顧衍身前,坐在床沿舀起一勺,動作娴熟行雲流水:“鞋襪和外衣本宮都已讓慈衿拿去清洗了,說來本宮竟不知顧卿如此不勝酒力。以後擋酒一事,還是交給本宮穩妥。”
顧衍盡數飲下解酒湯,雖頭痛欲裂,還是低聲拒絕:“不必。”
重睦無奈,返回藥罐前熄滅火燭:“飲酒與背着顧卿回府一事相比,還是前者更輕松些。”
顧衍覆在床欄之上的手指微微用力,終于站直身形,擡袖行禮:“下官謝過公主護送之情。”
瞧着他走出兩步,重睦便覺腳步虛浮,正待推他好好躺回去,反而被顧衍順勢圈入懷中,從背後壓上肩頭。
行軍數年,雖說撫北營中将士大多十分注意與重睦保持距離,但有時喝多了,難免有些肢體接觸。但那也不過相互搭住肩膀便可行動,無論如何,她從未與男子這般靠近過。
心跳驟然加速,平複許久方才反應過來推他:“顧卿還沒醒酒——”
“阿睦。”
他的聲音從耳邊傳入心底,低沉之中不失溫潤柔和。
重睦側首回身,見他墨色雙眸如炬,正目不轉睛地看着她。
許是借着酒意之故,顧衍緩緩擡手,攬住她的腰逼近自己,力度分明不算大,卻還是讓重睦略略吃痛。
Advertisement
莫名慌亂間,重睦想要掙脫,竟被他按在身前無法行動。
昨日宴中被他弄疼的委屈再次躍上心間,幾乎瞬間紅了眼。
她堂堂撫北大将軍,居然被區區書生掣肘至此,本就足夠丢人。
更不必提他對着封知榆和重昭永遠那般謙遜有禮,時刻笑臉相迎,唯獨對自己又兇又放肆還管得多。
“放手。”
重睦避開眼不願看他,誰知他手上力道更重,頗有幾分無賴之意:“公主喚何人放手。”
好言相勸無果,她越想越覺難過,氣得抓起他的手腕就是一口,終于叫顧衍松開手。
他也終于從昨夜陳酒中醒過神,只被重睦恨恨推開道:“顧衍本宮警告你,勿要太過分!”
顧衍神色逐漸恢複清明,意識到先前逾越準備向她致歉,卻倏地被人擒住雙肩。
重睦本欲趁其不備過肩摔扳回一局,誰知又一次被他拽住雙手抵在牆邊。
鬼使神差般解開她束着馬尾的琥珀色發帶,黑發散落,愈發襯得紅唇鮮豔。
他喉間微動,欲言又止,不曾想重睦眼眶更紅,仿佛下一秒就會落下淚來:“欺負人。”
驀地開口間已然略帶哽咽:“顧衍你對着知榆和十二皇妹何曾這般态度,從來只知欺負我。”
她用力推 他雙臂,忍住哭腔:“本宮不與你合作了,将發帶還給本宮。”
見到重睦這副模樣,顧衍仿佛被人悶聲給了一拳,立即放手,未料将發帶遞回時又被攥住咬下一口。
這次她毫不猶豫使出全身氣力,腕間登時滲出血印。
顧衍非但不躲,反而失笑。
重睦莫名其妙看向他,心道此人醉一次酒莫不是将腦袋也醉壞了。
“公主從未稱呼下官名姓,”顧衍收起笑意,也不顧腕間血印又道:“今日,甚感榮幸。”
自顧自将發帶重新系好,重睦索性在發間系了一個蝴蝶結,這是她之前在平城時跟拂菻商人所學西洋新發式,盡顯嬌俏。
聞言不情不願地避開雙目:“顧卿說笑。”
“至于龍岩侯夫人與十二公主,”掰過她的下巴面對自己,垂首與她相視:“下官以為,友人之間君子相交,與夫妻情分定然不同。”
因着自小習武策馬,重睦生得高挑,尤其一雙腿修長筆直,連撫北營許多男子将士都不及她十一。
但顧衍卻比她整整高出一尺,現下将她整個人籠罩在陰影之下,擋住屋外光亮。
重睦沒由來得有些底氣不足:“但,但顧卿與本宮,并非真夫妻。”
顧衍逼近她,神色比起方才更為認真:“公主與下官由聖上指婚,正門入府,拜過天地,為何不是。”
兩人距離現下相隔不足半寸,重睦根本不敢亂動,耳根亦早已紅透:“本宮知道了。”
話音未落,屋外仿佛救命般響起敲門聲:“公主,紀将軍到府,請求面見。”
重睦聞言立刻推開顧衍,回應慈衿:“請他在客房相候,本宮半刻後到。”她端坐于銅鏡前紮緊馬尾,又扯正衣襟,擡手取佩劍時還不忘叮囑顧衍:“顧卿今日便好生休憩,本宮不再打擾。”
話畢又覺他先前力道全然不似需要休整之人,遂改口道:“還是一起去。紀棣所查之事,本宮本也會再告訴顧卿。”
兩人并肩行至客房時,紀棣一身黑衣盤腿坐于屋頂之上,饒有興致地盯着那機甲犀牛噴出水霧,哪怕看見重睦進入院中亦不為所動,非要等到他看膩了犀牛方才飛身而下:“見過大将軍,見過驸馬。”
他便是除封知桓與程況之外的第三位副将,與另外兩人不同,紀棣并不擅長騎射與兵器作戰,唯暗器輕功一絕,來無影去無蹤。
撫北營中月月考勤,他大約有二十多天不在營內,均被重睦派出暗中探訪敵營境況。
上一世他險些死在淵梯人大帳之內,卻還是拼出血路将淵梯大軍即将改從雲邕關西路進攻之密報送出,挽回近十萬大軍折損,這筆恩情,撫北營上下始終銘記于心。
而此次重睦派他去查探之人,則是樂繁太主。
直到燕都城破,重睦才知朝中許多官員都與淵梯人暗中勾結,克扣平城軍饷中飽私囊事小,開發浮禺山礦産販賣與刺探軍情通敵叛國者亦 不在少數。
所以這一次,任何值得懷疑者她都要先發制人,贏得先機。
但紀棣密報中所述樂繁太主所求,卻并非與淵梯戰事相關。
太主與安國公如今膝下共有兩子,但在大約三十年前,曾有一子與二皇子同時出生後不幸早夭。
但其實那個孩子是被換進宮內,與安國公之妹江昭容所生死嬰調包,成為“二皇子”。
後來之事再簡單不過,“二皇子”參與了徽定之亂,由那時的撫北大将軍率軍鎮壓,身首異處。
樂繁太主由此恨透封家與撫北營,自重睦代舅從軍後,處處針對,皆由喪子劇痛所致。
重睦合上密報遞給顧衍,沉默許久才又看向紀棣道:“确信姑祖母與淵梯并無瓜葛是好事,以免将來誤傷無辜。”
既然任務已經完成,紀棣自行禮告退,獨留撫北營密鑰鷹爪,等待重睦下一次飛鴿傳鑰。
将密報收進袖中,顧衍看出重睦情緒不振,安慰道:“徽定之亂涉及皇權,大将軍是為守護帝位所迫。”
“顧卿,”腦中忽地掠過一幕血色交加,重睦不免膽寒:“舅舅于宮內斬殺三位皇兄,而後才由父皇下令處置另外兩位涉事皇兄。”
她甚至不敢繼續深想,若舅舅有意為之,就等母妃誕下皇子。
前面所有阻礙都已鏟除,母妃之子便可順理成章入主東宮。
不過因着舅舅不幸命喪關外,一連串計劃才被迫中斷。
“大将軍為九皇子前程鋪路,”牽起她泛起寒意的雙手捂在手心,顧衍正色道:“為封家未來加注,并無錯處。”
但他不解:“公主手握兵權多年,為何從未想過扶持九皇子。”
“皇位浴血,本宮不願他險境求存。”重睦垂眸,也不瞞顧衍:“父皇允他和十皇弟跟随左右丞相與太傅共同監國也僅兩年,立儲之事尚無定論,怎敢妄度聖意。”
但她也知道比起十皇弟那小草包,自家弟弟智勇雙全,是更适合的王儲人選。
“公主可曾想過平定外患之後,”即使院中現下僅剩他們兩人相對而立,如此大逆不道之語,仍舊不得不壓低聲音:“若下任君主無能無德,如何守成。”
正如永康帝當年一己之力坐鎮江山,始終難料後人不知珍重,迫使大周再次為淵梯所難。
滿腔心血,于燕都城破時付諸東流。
“又或十皇子亦明君治世,但他并非公主同母所生親弟。”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若十皇子登臨帝位,必不會再允重睦掌此大權。
“九皇子身後最大籌碼便是撫北營,一旦奪位落敗,撫北營随之大權旁落時,才是他真正險境。”
那個位置如今對他們母子三人而言,唯有去争才有活路。
重睦倏地将手抽出,顯然從不曾想過如此深遠将來。
上輩子她一門心思為着穆朽與舅舅報仇,只顧蠻力與淵梯人相搏,加之也算死得早,根本無暇顧及阿旸将來如何。
但據她所知, 至少在今後十年間,鎮元帝都未松口提及立儲事宜。
阿旸更是成日鬥雞走馬無所不為,娶妻自立王府後樂得做個閑散王爺自在逍遙,徹底将監國這攤子麻煩事扔給了十皇弟。
直到淵梯大軍兵臨城下,鎮元帝攜一衆宮眷百官南下避難,阿旸卻在啓程前日從宮中溜出來尋她,言之鑿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本王不做那只知逃難茍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