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太子的小桃花
一錯眼就從小太子心裏“最偉大的人”的人變成了“最偉大的人‘之一’”的皇帝,此時還不知道在某種意義上,自己在寶貝兒子心中的地位已經沒那麽獨一無二了。
雖聽說了賈敬和小太子說的話,皇帝不過笑一句“果然是賈愛卿的兒子,從來只在無關緊要處用心”,卻沒說嫌賈敬說得逾矩,就連賈敬帶着小太子玩兒什麽以冰聚火的奇巧淫技,皇帝也沒有任何不滿,倒反對賈敬教導小太子的孝順之道贊了半句。
何謂半句?
所謂半句,就是皇帝雖然搖着頭說賈敬居然對着太子殿下都敢曲解古籍,偏又笑贊他還算有點見解、不死讀書,雖然詩歌不成樣,總算也還對得起他點的那個探花兒,白走了一會禦道。
你說這是為何?
原來賈敬給小太子講解賈敷繪制版卧冰求鯉時,說的可不只是在繼母和生母之間的孝順優先次序。
在證明了以冰聚火不是虛言之後,因天色尚早,小太子的興致又好、對賈敬又親熱,圓乎乎胖嘟嘟的模樣兒又實在有趣得很,賈敬也想着到底算是上班了,也不好太急着回去,就将卧冰求鯉的事兒又稍微說了一回,這一回不知道怎麽的,就說到了“五服”。
賈敬講的五服是指喪服制度,依《禮記喪服小記》所言,為死者服喪,分上殺、下殺、旁殺,親者服重,疏者服輕。
賈敬着重講的是,五服之中,若為父母故,男子與未嫁女均需服“斬衰”,為五服中最重的喪服;而若為祖父母故,則只有承重孫方需按“斬衰”,餘者孫輩僅需服次一等的“齊衰”,且年限僅需一年,若為曾祖父母,同為“齊衰”,時間卻更短——只需五個月。
論輩分,祖父母比父母更尊貴,曾祖父母也比祖父母更尊貴,但服喪時卻反而一個比一個服輕了,卻是為何?
小太子拳頭攥成胖團子,托着同樣胖乎乎的軟下巴,禮記啊——
如果賈敬說的是其他,小太子可能還真不怎麽明白,惟有禮記,小太子雖然也沒正經背過,卻沒少聽那些和他講解利益的禮部官員念叨。
身為太子,再小也有大堆禮儀要學的。
聽得多了,小太子多少也知道,禮記那是聖賢所書,而且這許多年都被人尊崇着,別說他這個太子,就是他最偉大的阿父,也有很多時候要按着上頭記載的禮儀行事呢!
——既然如此,那麽就首先排除了禮記所言有誤的可能了……
那麽,是為什麽呢?
Advertisement
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輩分一個比一個更尊貴,但按照親者服重、疏者服輕的原則,他們卻是一個比一個服輕了……
小太子其實挺想說,那是因為祖父母曾祖父母再好,都不如父母親近——他還真心那麽覺得的,雖然他沒見過祖父、也沒有對生母的記憶,卻總覺得至少,阿父比祖母曾祖母都重要多了,雖然祖母曾祖母也總會摩挲着他的發頂笑得溫柔,還會給他很多阿父都沒給過他的好好玩的小東西……
但小太子也知道,有些話,還真不能說,就是阿父,也總教導他要比孝順阿父更孝順祖母曾祖母呢!
小太子托着下巴煩惱中,賈敬卻沒怎麽忌諱什麽能說不能說的,尤其那話說出來,或許會招惹了宮中某些位高權重者,卻更會讨好凡人中真正至高無上的那位。
所以賈敬大咧咧的,也不管周圍宮人嬷嬷們幾乎要暈倒的臉色,他端着一幅清淡得仿佛理所當然就該如此的模樣兒,告訴小太子:雖然祖父母曾祖父母比父母在輩分上更尊貴,但卻是父母才會與子女更親近。為人子女的,也更該孝順父母。
當父母與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要求相悖時,那麽一般來說,應該優先考慮父母的話——他們和你更親近,他們本也必須孝順祖父母曾祖父母,但若連他們都寧可背負不孝之名給了你與祖父母曾祖父母相悖的要求,那麽你最好慎重考慮,一般來說,父母總比祖父母曾祖父母更舍不得兒女。
當然,對祖父母曾祖父母也不能不孝,而且因為孝順父母,才越發該孝順父母應該孝順的他們的父母和他們的父母的父母。
所以如何取舍,就要看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了。
不能以簡單公式标準規範的家務,有時候還真心挺煩的。
——賈敬說到此處的時候,以一種故意做出來的羨慕語氣感嘆,還好小太子沒有這個煩惱。
小太子睜大圓眼睛,為什麽?
賈敬似乎是一時忘情,伸出手在小太子的腦門上摸了摸:“因為殿下的父親不只是父,還是君。殿下的祖母曾祖母雖然母儀天下,是皇上的母親祖母,卻也是皇上的臣民。當親命與皇命沖突,自然應該以皇命為先。”
小太子點點頭,他或許還有很多不明白,但阿父的天底下最大的人,阿父的命令天底下所有人都要遵從這一點,卻是早就記住了的。
旁邊的嬷嬷終于咕咚一聲倒了一個,在小太子注意到之前,已經被其他宮人悄悄扶了下去。
所以小太子依然渾然不覺地得意笑,我家阿父最厲害。
賈敬倒是注意到了,卻沒當一回事——當今這個凡間帝皇,固然是出名的孝順,對于撫養扶持他登上帝位的祖母和養母,也确實十分孝順……
但是,這種孝順,僅限于家事。
立在前朝後宮之間的那塊石碑,是當今立下的;上面清晰淩厲的“後宮不得幹政”六個大字,還是當今親筆所書。
元後過世後,太皇太後和太後也都不只一次提出要代為撫養太子,皇帝都沒有同意。
太子是儲君,皇帝親養于帝皇寝宮,自然有拳拳愛子之心,卻未必全是只因愛子之情。
何況,現在皇帝的親祖母已經過世,剩下的太後,不過是個養母。
在太皇太後過世之後,還曾提起過一次要代皇帝撫養太子的養母,一貫對太子非常慈愛,不只賜衣食玩器,還賜下不少宮人嬷嬷的養母。
這位養母,從去年起還養了不少三五六歲、恰與小太子年齡相當的小姑娘在她宮裏,每每小太子去請安,她宮裏總是各種花團錦簇嬌聲莺語——小太子今年說是快四歲了,其實三生日還不到,太後您如此高瞻遠矚是為哪般啊?桃花不帶這麽催生的啊!再說了……
雖然那些小姑娘沒幾個和您一個姓氏,但您真的以為皇帝會查不出來她們個個和你娘家有關系的嗎?
賈敬雖然萬事随心,但現在實力未夠,又有哥哥父親牽絆,說話看似随意,卻不是真的随意。
當然,确實是為了教導這個頗得他眼緣的小太子才說的,卻不只是因為小太子才說的。
賈敬那話全不避人,聽到的有暈倒的嬷嬷,卻也有雖然也吓得渾身顫抖、卻一轉頭就回複了皇帝的嬷嬷宮人。
皇帝聽了,笑斥一聲賈敬果然是賈愛卿的兒子,不學無術!聖賢之言也是這麽解釋的?回頭卻立刻說探花兒年紀雖小,到底有些見識,不會死讀書。
這話一出,太後立刻小病了兩日,從此再不提要撫養太子的話,養在宮中的十七八個和太子年紀相仿佛的三五六歲小姑娘,也盡皆送回娘家去了。
據說小姑娘們出宮當日,還很有幾個拿着自己繡的荷包手帕什麽的想留贈平日裏不只一回一道兒玩過的小太子。
可惜不知怎麽的,這回小女孩們竟都見不着平日裏也算常見的太子。
不過就算如此,卻也很有那麽幾個小姑娘,殷殷切切地央求太後宮裏的宮人們代為送到太子處,皇帝倒沒其他動作,太後大概是沒精神管,居然真由着幾個膽大的宮人代為傳遞了那些個物件。
可惜太子年紀雖小,眼光卻高,打小兒就知道美醜,乳母不夠美麗的連奶都不肯喝,宮女太監嬷嬷們不夠美型的都不讓近身,就連賈敬,若非想着他是阿父親自送來的臣子,小太子都挺挑剔他樣貌身量的。
皇帝又寵他,自己每每節儉,卻不許人苛待了愛子半分,小太子許多用度倒比皇帝還強些——那些個小荷包小手帕什麽的,還真入不了小太子的眼,連賞人都嫌沒面子呢!
哦,你說那些小姑娘很有幾個和小太子玩得挺好的?
小太子能缺乏玩伴麽?為了他,皇帝寝宮都很是養了些嬌憨美麗溫和懂事的小宮女小太監,可不就是給小太子做伴兒的?太後那些個,還真沒比皇帝精心準備的出色。小太子和她們玩得好,倒有大半兒是給太後面子。
現在太後也不要她們了,小太子連這點面子都不需要給,直接将那些小玩意兒随手給了院子裏掃地的小太監,倒感動得小太監淚汪汪的。
卻說太後既然病了,皇帝雖然沒讓太子也跟到內宮探視,卻很真切地跟太後解釋實在是孩子太小,經不住病氣,又以天子之尊親自給養母太後試藥侍疾,對于那些來陪伴太後的小姑娘也殷殷挽留,只說既然母後喜歡,不過幾個臣女,留着恩養在宮中也不算什麽,長大了不過是一副妝匣的事,他出得起——保證連夫婿都找好了,他手頭大把年輕才俊呢!漠北草原上就很有幾家國公貝子的次子都挺不過的……
太後撐着慈愛的笑,不必了,這些小女孩,鬧得哀家都頭疼了,倒還是趕緊讓她們回家鬧她們自個兒的父母去吧!妝匣選婿什麽的,皇帝日理萬機,越發不需理會了。
于是小姑娘們得了太後皇帝雙重的賞賜,出宮回家了。
于是次日,太後的頭疼病就好了,雖然臉色依然蒼白了好些天,卻再沒躺着。